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期 春季课题 10.2 保护人身权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法治意识 :通过分析“AI换脸”的行为,强调其涉及的相关人身权利、后果,再深层次掌握维护人身权的意义。同时,联系“法律在线”,明确相关的法律依据,增强依法办事的观念。分析“法典涵盖一生”的情境,了解民众需要法典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民众需要保护的意义,感受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道德修养 : 通过分析“电诈乱象”的行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信诈骗分子暴力诈骗、AI换脸、违法搜集信息等现象,了解人身权的基本内容,感受人身自由、个人隐私、肖像权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3.责任意识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人身权”内容,初步了解监控识别、恶意P图、校园欺凌等行为的危害,增强规则意识、义务观念,奉行价值标准,尊重和维护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 4.健全人格 :通过分析“电诈过程”的细节,了解生活中的诈骗,拓展学生视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明确电诈的法律责任,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增强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人身权具体内容的定义界定。教学难点: 如何在生活中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激疑引趣 热点速递-惊魂之路!3分钟看懂王星事件时间线 2025年1月,演员王某、灯光师孙某强等被骗至泰缅边境后失联。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全力开展人员解救和案件侦查调查。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结论:人身权。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王某被电诈的时政热点,利用视频的形象以及明星效应,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疑问,导入新课,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小组合作,释疑解惑 环节一:生活观察,探人身权的内容 活动1:剖析生活中常见的“人身权利”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侵犯人身权的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 思考:“人肉开盒”、Ai换脸等,此类现象涉及哪些人身权利?可能导致哪些后果 并分析人身权的重要性。 结论:权利:肖像权、隐私权、健康权、名誉权;后果:受害人:身体损坏、心灵创伤等、侵害人:违法乱纪、承担责任等。 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P87(视频)知识拓展:了解宪法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谈谈如何维护人身权? 结论:我们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笔记】1.人身权的重要性、内容、做法?P87 环节二:案件再现,寻法典中的权利 活动2:案件再现:当今社会的电信诈骗现象案例分析:1.此案中涉及什么人身权利 要承担什么责任?2.如果你遭遇诈骗,你有哪些应对之策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法条在线: 结论:电信诈骗的暴力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面对如此境遇,我们应积极报警,求助社会。同时,不能以暴制暴,当侵害者,侵害他人的权益。 (1)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P87 活动3:案件再现:AI“多人换脸”诈骗案 骗走2亿港元 案例分析:在本案中,“换脸”涉及了什么人身权利 要承担什么责任 结论:(2)法律保护肖像权。P87 拓展空间:用明星的照片做表情包,是否侵犯他们的肖像权?未经明星同意转发照片,他们的行为是否构成对明星肖像权的侵犯?热点:二创 “葛优躺”表情包在网络上走红。近几年,葛优以侵犯肖像权为由将相关企业和账号起诉到法院,542家企业在赔礼道歉的同时赔偿葛优经济损失、合理维权成本等共计759.4392万元。 结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拓展空间:P88链接拓展:下列情况属于合理使用他人肖像,不构成侵权活动4:案件再现: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案例分析:姓名、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结论:(3)法律保护隐私权。P88 拓展空间:生活中的“隐私权”、法律在线 结论: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笔记】2.法律如何保障人身权利?P87-88(1)-(3) 设计意图:本部分分为两个环节来阐述生活中的人身权: 环节一:生活观察,探人身权的内容。通过寻找身边的人身权利,感受民法典对民众人身权利的保护,借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了解人身权利的法律责任,掌握生活中人身权利的基本内容,维护自身的权利。 环节二:案件再现,寻法典中的权利。分析电信诈骗的生活情景,借助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熟悉电信诈骗的套路,将相关法条熟练于心,既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引导学生明白法治理念,承担法治责任,突破本课重点。 课堂总结,提炼精神 总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决定国家强盛与否的关键,只有执行法律的人公正执法,坚决执法,法律才会真正地落实到现实当中。 加强巩固,随堂训练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