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统编版2024)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期 春季
课题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科书 书 名:道德与法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政治认同:通过“一家三代义务戍边”的主题分析,学习传统美德中“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让学生感悟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风雨沧桑仍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力量之源。 2.道德修养:通过“说生活中的榜样”的生活观察,让学生对“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社会风尚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法治观念:通过“美德有价值”的小组分享,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辅相成,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美德的同时,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3.健全人格:借助“生活中有美德”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高尚道德风范的过程中,激发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个性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4.责任意识:通过“弘扬美德”责任卡的撰写,体会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明伦”“尽责”,认识到“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职责,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促使学生成长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将中华传统美德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教学过程
榜样导入,激疑引趣 观看视频:模范引领: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永远飞翔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守卫祖国边境,30多年间行程3万多公里。2009年,巴依卡将巡边向导的接力棒交给儿子拉齐尼。2021年,拉齐尼在抢救落水儿童时不幸牺牲。 总结:巴依卡一家人三代义务戍边,不惧艰险,任劳任怨,真正弘扬和践行了中华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播放巴依卡一家三代戍边的精彩片段,利用视频的简明迅速吸引学生注意,直观呈现榜样的美德,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小组合作,释疑解惑 环节一:“三代戍边”,寻中华美德价值 小组分享: 请用一个词概括巴依卡一家人的行为。
你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思考:结合刚才的美德故事分享,说一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个人、民族有何重要价值? 【笔记】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作用) P66+65ABC 环节二:“精神接续”,探中华美德内涵 活动1:细品戍边故事-从拉齐尼身上悟美德内涵 观看视频:拉齐尼.巴依卡:缺席的人大代表 思考:拉齐尼.巴依卡的经历令人泪目,体现了哪些荣辱观念? 结论:在环境艰苦、危险重重的情境下,拉齐尼依然践诺卫国戍边、勇敢救人,体现了拉齐尼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美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P66 活动2:分析身边的榜样-从先进典型身上悟美德内涵 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看齐”等学习实践活动,采取网上网下相结合,动员广大军民见贤思齐、锐意奋进,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思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精神,有何作用? 结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精神,有利于激励人们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P67 小组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榜样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美德在于传承和发扬。”说一说你身边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传承和践行传统美德?
活动3:提炼榜样事迹的标题-从塔吉克族儿女身上悟美德内涵 生活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儿女素来心中怀有 “家是塔县,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爱国守边精神。 思考:观看材料并思考:给这组图片起一个标题:___________。
结论: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P67 思考:说到爱国,请你分享你知道的名言警句或榜样人物。 结论:“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活动4:辨析国家发展的观点-从普通人身上悟美德内涵 观点辨析:国家的发展就交给这些有才能的人吧,跟我们这些普通人关系不大。
你是否认同此观点?理由? 列举身边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普通人。 结论:从早:清洁工人为我们“擦亮“城市的容颜,到晚:电网工人电量万家灯火;从生命安全: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到衣食住行:农民工人滋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普通人“的身影。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P68 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笔记】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体现)?P66-68①-④ 设计意图:本部分分为两个环节来阐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和内涵: 环节一:“三代戍边”,寻中华美德价值。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巴依卡一家人的美德体现以及生活中的美德,既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德的力量:生活需要美德,突破本课的重点。 环节二:“精神接续”,探中华美德内涵。通过巴依卡家人义务戍边的情景创设,一案到底,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践行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真真正正做一个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中国人。 启思导行,情感升华 拓展空间:学名人精神,扬美德之风 任务:描绘“弘扬美德,美丽青春”责任卡,3分钟后随即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弘扬美德”责任卡的撰写,体会中华传统美德中的“明伦”“尽责”,认识到“立己达人,兼善天下”的职责,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促使学生成长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课堂总结,提炼精神 总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做到见贤思齐,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新时代好少年! 加强巩固,随堂训练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