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检测语 文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剽悍(biāo) 哽咽(yè) 创伤(chuāng) 惟妙惟肖(xiào)B. 膝盖(xī) 浸透(jìn) 湖泊(bō) 戛然而止(jiá)C. 瞭望(liào) 松弛(chí) 眺望(tiào) 扣人心弦(xuán)D. 诀别(jué) 嫉妒(jí) 积攒(zǎn) 叱咤风云(zhà)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谧 镂空 不胜其繁 与日俱增B. 暴躁 振撼 声嘶力竭 璀璨夺目C. 谛听 譬如 未雨绸缪 眼花瞭乱D. 会晤 斑斓 秋毫无犯 无精打采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近日,全国各地的航天开放日、知识竞赛、科普讲堂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______。航天日期间的科普氛围显得格外浓厚,人们为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______。今年“中国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我们钟爱航天,还在于航天人为如何追寻梦想“打了个样”,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努力奋斗,不断抵达人生新的高度。即使锚定的目标如月背之暗、火星之远、银河之深,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我们也能像航天人一样“上九天揽月”,在______中开拓前进、在______中创造业绩,打通阻碍成功的关卡,更好实现人生的梦想。(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A. 精彩纷呈 兴高采烈 劈波斩浪 艰难险阻B. 精妙绝伦 欢欣鼓舞 乘风破浪 艰难险阻C. 精彩纷呈 欢欣鼓舞 劈波斩浪 攻坚克难D. 精妙绝伦 兴高采烈 乘风破浪 攻坚克难4. 上题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B. 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C. 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激发汇聚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D. 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5. 一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大圣,此去欲何?”“踏南天,碎灵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九年级(1)班同学正在排演关于孙悟空的课堂剧,想借用这段话,你认为这段话应该安排在 ( )A. 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之后B. 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官职的真相之后C. 孙悟空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之后D. 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萧会理,字长才。少聪慧,好文史。太清二年,侯景围京邑。台城陷,侯景遣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以高祖①手敕召会理,其僚佐咸劝距之。会理曰:“诸君心事,与我不同。天于年尊,受制贼虏,今有手敕召我入朝,臣子之心,岂得违背。且远处江北,功业难成,不若身赴京都,图之肘腋。吾计决矣。”遂席卷而行,以城输绍先。至京,景以为侍中、司空,兼中书令。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时范阳祖皓斩绍先,据广陵城起义,期以会理为内应。皓败,辞相连及,景矫诏免会理官,犹以白衣领尚书令。是冬,景往晋熙,京师虚弱,会理复与柳敬礼谋之。敬礼曰:“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②,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敬礼曰:“善。”因赞成之。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后事未果,与弟祁阳侯通理并遇害。【注释】①高祖:与后文的“天子”都指梁武帝萧衍。②王伟:侯景的谋士。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制贼虏 —— 制:挟持B. 以城输绍先 —— 输:献给C. 期以会理为内应 —— 期:等待D. 景矫诏免会理官 —— 矫:假托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A.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B.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C.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D.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8.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会理和他的下属对侯景以天子名义发出的诏令,有着不同的看法。B. 萧会理考虑到天子的处境,同时希望寻找机会成就功业,决定前往京城。C. 萧会理在祖皓起义失败之后遭受牵连,被侯景惩罚,失去了原有的官职。D. 萧会理趁侯景在外,以自己的三千余旧部为内应攻打京城,结果失败被杀。第Ⅱ卷(共126分)三、(25分)9. 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 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6分)(2) 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3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郡 斋李攀龙金虎署①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注】①金虎署:指刑部。(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失意之情。B. “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人情淡薄。C. 本诗的第三联诗人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独与渺小。D. 作为咏怀诗,本诗用语率真质朴、自然流畅,情感亦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伤等情感。(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11. 名篇名句默写。(8分)(1)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2) 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3) 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 , ”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四、(11分)12. 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而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证。为此学校开展“规律作息 健康睡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1分)(1) 下面是九年级(5)班的同学在“2017中国睡眠质量报告”中选取的两幅图片,请分别概括其反映的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2) 下列两条标语,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世界睡眠医药组织”关于宣传睡眠的主题口号,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说明理由。(3分)①睡个好觉,清醒生活。②良好的睡眠是一个可达到的梦想。(3) 生活中,假如你发现爸爸(或妈妈)经常熬夜玩手机。借此次活动机会,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劝诫他们。不少于80字。(4分) 五、(30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9分)打瞌睡安 谅①在一家知名报社,明人与校友老金总编侃侃而谈。老金忽然回忆起往事:“我们上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时,那位脑门前秃,身子瘦若芦苇秆,穿着有些宽大的旧白衬衣、蓝色长裤,脚蹬一双灰不溜秋的牛皮凉鞋的老教授,用带有浓重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自报家门,说自己的姓氏是头上不长草的卢姓,也就是虎头卢。他说,我也属虎,却无虎性。所以,开课之前,我先声明一下,上课要来,不来得请假。但上课允许打瞌睡,或者闭目养神。不过,不得打呼噜,影响别人。如果出现了呼噜声,那得罚站,还得罚背诗文。否则,考试成绩要降一个等次。我都听呆了,哪有这等好事,你知道,我那时老是睡不够,难免上课打瞌睡。”②“你还真在课上睡觉了?那位卢老师的课,我也上过,讲得还是挺生动的,特别是随口说起的文学典故,简明扼要,很有意味,很吸引人的。”明人说。③“是呀,他讲得确实精彩,我眼皮都没耷拉过,听得津津有味。连着好几堂课,笔记都做得很细致。”老金叙述着,手舞足蹈地表现了当时的兴奋状态。④“但有一次,我真憋不住了。前一晚睡得太迟,两三点才上床,苏缘他们脑袋一搭枕头,就都睡着了。苏缘还打起了呼噜,浪涛一般跌宕起伏,把我吵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更难以入眠了。第二天一早的大学语文课,我坐在后排,撑了十来分钟,不得不闭一会儿眼。老先生慢条斯理的讲课声,我依稀能听见,我感觉自己似睡非睡。骤然,我鼻腔里发出了一串粗重的声响,我下意识地收住,却没能成功,将我自己也彻底惊醒了。我发现,课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而来,只有老先生继续讲着课,仿佛并未听到我的声音。我故作镇定,也心存侥幸。可讲完一个段落,老先生换了一个话题,问刚才是谁发出的声音,瓦釜雷鸣似的。他要我站起来,问我是背诵诗文呢,还是期末考试成绩降一个等次。”⑤“语文成绩本不太好拿高分,很多人都碰巧在及格线上,降一个等次,可就过不了了。”明人莫名地为老金捏了一把汗。⑥“就是呀,我犹豫了一会儿,答应背诵诗文。老先生说好,就背课本里的,你的学号是多少,就背那一页的诗文。”老金说道。⑦“老先生倒是有办法呀!”明人笑道。⑧老金略带苦相地说:“我当时可笑不出来,我的学号是34号,我怎么知道第34页是谁的作品呢,课还没讲到那一页。如果是前面几页,我听过课,还听得很认真,课文也反复读过好多遍,至少还能背出个大概来。正头疼时,向我诡笑着的苏缘忽然喊了一声:‘他的学号是5号。’我吃了一惊,这家伙是在帮我,第5页应该有一段《诗经》里的诗,我完全背得出的,但我抬眉瞥了一眼正凝视着我的老先生,冷静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真实的学号。老先生微微点了点头。我按学号翻到那一页,竟是一篇巴金的短文,选自他的《真话集》。我还真读过,但背是背不出的,其中只有几句警言妙语,我是记住了的。我顿显尴尬,只得老老实实地向老先生报告,全文我背不出,但我说了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记住的几句警言妙语,然后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我还特意讲了巴老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住了口,有些不知所措地望向老先生。老先生挥挥手,让我坐下了。他就说了一句,如果你晚上好好休息,白天好好听课,你会讲得更好!”老金眼睛亮起来了。⑨“听那口气,老先生好像是在鼓励你。”明人说。⑩“岂止是鼓励,对我来说,这是对我的表扬呀,讲得更好,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之后,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他处罚了我,也批评了我,却令我如沐春风般心情舒畅,而且得到了令人愉悦的鞭策。后来,大学语文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为用心的一门科目。你猜我期末成绩如何?” “估计,应该是不错的。良好吧?”明人斟酌道。 “是优秀!而且是全班唯一的优秀!”老金笑逐颜开地说。 “哎哟,没想到,一个呼噜让你这么幸运,真是难得!”明人由衷赞道。 “应该说是老先生卢教授带给我的激励。老先生说:‘你不仅考得不错,那次打呼噜,报学号时,我发现你也很诚实。这是最为重要的。’我深深地感谢他!我常常会想到他,特别是今天这个日子。他真是一位好先生,真的祝他在天堂快乐呀!” 说完,他朝天空合掌高举,深深一拜。 这天是教师节。卢教授十多年前仙逝了,但他还活在他学生的心中。1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对卢教授的外貌描写,刻画了他不修边幅的形象,也突出了他生活的清苦。B. 苏缘打呼噜把“我”吵得难以入眠,为后文“我”第二天上课打瞌睡作了铺垫。C. 老金在期末考试时获得全班唯一的优秀,与卢教授对他的激励和鞭策密不可分。D. 小说把对往事的回忆安放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十分自然,且合乎情理。1.4 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但我抬眉瞥了一眼正凝视着我的老先生,冷静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真实的学号。 15.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他真是一位好先生”这句话的理解。(5分) 16. 小潇和小湘在读过小说后,对究竟谁是主人公产生了分歧。小潇认为是卢教授,小湘认为是老金。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像狐狸一样学习①当今时代,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从“考试式学习”向“破案式学习”的过渡。②过去的学习,知识的门类是固定的,问题也是清晰的。不管是一个数学方程的解法,还是相对论到底在讲什么,所有问题都很明确,而且这些知识都已经被体系化,以文字的方式确切地写在经典著作里,你只要去学就可以了。③所以,你的求知方式应该是勤奋、专精、系统化地学习,而学习效果由各种各样的考试来衡量。这种学习模式被称为“考试式学习”。④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有一个著名的“刺猬与狐狸理论”:刺猬之道,一以贯之(一元主义);狐狸狡诈,却性喜多方(多元主义)。传统社会显然更需要刺猬式的专家,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好比你是一名数码工程师,业余爱好是下围棋。可围棋下得再好,对你的职场竞争力有什么帮助呢?搞不好,还落得个玩物丧志的骂名。⑤但是今天,传统的学习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原因很简单:第一,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太大了,大到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消化,哪怕只是一个门类的知识;第二,知识的确定性正在丧失,知识本身在频繁更新,今天还是共识,明天可能就不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问题越来越多,但是确切的答案越来越少。因此,“考试式学习”就难以为继。⑥那怎么办?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办法:你要当一只知道很多事的狐狸,而且一知半解就好。除了专长,你要尽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一些知识的皮毛,不用系统,不用深入。这也许是未来最好的学习方法。⑦庞德斯通洞察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变化:知识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变了。过去的知识是固化的,学习者跟知识的关系,像人和财富的关系,是占有关系,占有的越多越富有。但是现在,知识多到你根本占有不过来。⑧打个比方,过去水很少,而自己这个容器很大,往自己这个容器里装水,当然是装得越多越好。而现在,水已经多得像大海,你就别想往自己身体里装水了,学会在水里面游泳就好。⑨知识不是用来占有的,占有一知半解的、不确切的知识干吗?不管什么知识,都成了你踏入未知世界的踏板。一个片段的知识,会成为你求知路上的援兵,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作用的接应。它虽不是答案,却是帮你找到答案的线索。⑩还记得那个爱下围棋的数码工程师吗?过去,下围棋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是现在,正因为他对两边都懂一点,所以,击败人类棋手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可能就是他研发的。 在这个时代,有知识的“盲点”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知识的“盲维”。那些一鳞半爪的知识,孤立地看可能没有用。但正因为它们分散、碎片化、不成系统,所以在知识的网络效应里,它们极有可能在机缘巧合下,填补一个你认知世界的空白维度,让你的一个认知盲维突然透进一丝亮光。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到华生时,他马上判断出华生是一名刚从阿富汗回国的军医。为什么呢?因为华生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且还有军人气概。左臂动作僵硬,说明他刚刚受过伤。那么当时什么地方刚刚打完仗,并有可能让一名军医受伤呢?阿富汗。所以,结论就出来了。 你看,福尔摩斯只需要一个片段的知识——阿富汗刚打完仗,就足以让他完成一整套推理。他并不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这场战争。 这就是“破案式学习”。过去的学习,是面对已知的学习;现在的学习,是面对未知的学习。人人都是福尔摩斯。比如,你想创业,你想知道自己的创业计划靠不靠谱,上哪儿去找答案?你每次遇到的都是不同的案情。在未知的海洋里,任何一根小树枝都是救命稻草,你有一些微茫的小线索,哪怕不精确,也没关系,利用互联网工具,利用线索和线索之间的交叉关系,并不难找到答案。 《知识大迁移》里有一个关于收入的调查结论很有意思:在专业能力相当的情况下,谁知道的乱七八糟的杂事越多,谁的收入就越高。像地理知识、历史常识、冷门的体育术语,知道的人比不知道的人年收入要高出几万美元。 凭什么?这就是因为人家手里通往陌生领域的钥匙更多嘛。(选自《读者》2024年第3期,有删改)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在当今时代,“考试式学习”已经过时了,我们必须运用“破案式学习”。B. 作者认为,“像狐狸一样学习”是未来社会最好的学习方法。C. 知识就像财富,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占有的越多越好。D. 文中引用《知识大迁移》中关于收入的调查结论,证明“像狐狸一样学习”是有效的。18. 文中两次提到爱下围棋的数码工程师,有什么作用?(4分) 19. 你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像狐狸一样学习”吗?为什么?(4分) 六、(6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郊游前,天阴沉沉的,本来诺诺和同学们都想带伞,可觉得带伞太麻烦,看样子也有可能不下雨,就都没带。结果,他们刚到郊外就下起了大雨,都被浇成了落汤鸡。大家都说,如果有后悔药就好了,就把伞带上了。回家后,诺诺对父亲说:“我将来要研制后悔药,让许多人不再后悔。”父亲听后笑了,对他说:“后悔药不是吃的药,而是行动,行动才能弥补遗憾。”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语文参考答案1.D(A.剽悍piāo;B.湖泊pō;C.扣人心弦xián)2.D(A.不胜其烦;B.震撼;C.眼花缭乱)3.C4.B5.D6.C(期:希望)7.A8.D(“以三千旧部为内应”有误,实际情况是萧会理和柳敬礼为内应)9.(9分)(1)即便在叛贼侯景手下任职,萧会理还是常常想着挽救国家,和西乡侯等人暗中安插亲信,邀约结交勇士。(6分,画线处、大意各1分)(2)干大事一定要有所准备,现在我们没有任何兵力,怎么能够行动呢?(3分,画线处、大意各1分)10.(8分)(1)(2分)C(“渺小”不当,诗中重点表现的是“孤单”)(2)(6分)①远离官场:诗人生病或假借生病,不再关心官场之事;②归隐之意:“拟草玄经”表明了其皈依道家的心迹;③未能完全解脱的无奈:“还未成”透露出诗人仕宦之心已无,但还没有完全解脱的无奈。(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1.(1)温故而知新 (2)贫贱不能移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每空1分,漏写、错写,该空不给分)12.(11分)(1)(4分)①男性睡眠质量不如女性(或:女性睡眠质量高于男性);②体重越重,睡眠质量越差。(每点2分)(2)(3分)第①句:用语直白,明确告知睡个好觉的作用是为了清醒生活,而且皆为四字语,朗朗上口。第②句:运用比喻,将“睡眠”比作“梦想”,具有艺术化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强调了对大多数人而言“良好的睡眠”是可以实现的。(态度1分,原因分析2分)(3)(4分)略[给分要点:称谓、落款1分;内容涉及活动主题(作息的规律、熬夜的危害、健康睡眠的意义等)2分;语言表达简明、得体1分]13.(3分)A(“突出了他生活的清苦”错误,外貌描写在于突出卢教授不拘小节,风趣幽默的一面,与下文对学生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照应,突出他对学生的宽容鼓励)14.(5分)加点的词“瞥”和“凝视”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老金在紧张情况下的快速一瞥和卢教授深邃而持续的目光。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也突出了老金内心的紧张和卢教授的沉着冷静。(画线处每处1分,意思相近即可)15.(5分)这句话体现了老金对卢教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卢教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老金指导,更在做人原则上给予正面影响。他的教学方式充满智慧,能够在处罚学生的同时激发其自我反省和学习的动力,这种教育方法让老金受益匪浅,从而由衷地称赞卢教授为“好先生”。(画线处每处1分,意思相近即可)16.(6分)看法:老金是主人公。(2分)理由:虽然卢教授的形象在故事中非常鲜明,但故事的主线是围绕老金的经历展开的。老金的经历和成长是故事的核心内容,而卢教授的角色更多地起到了辅助和影响的作用。(2分)老金的故事贯穿全文,他的性格、经历和感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2分)因此老金是主人公。17.(3分)D18.(4分)第一次提到是在传统学习方式下,举工程师的例子证明了传统社会更需要刺猬式的专家,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第二次提到是在当今时代,举例和前文形成对比,进一步证明“像狐狸一样学习”的必要性。(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9.(4分)示例1:我认为需要。因为当今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太大了,知识的确定性正在丧失,“考试式学习”难以为继。未来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追求知识的广泛性,丰富自己的认知维度,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示例2:我认为不需要。因为初中阶段的知识,门类是固定的,问题是清晰的,而且这些知识都已经被体系化,并以文字的方式确切地写在经典里,需要初中生勤奋、专精、系统化地学习。示例3:我认为既要“考试式学习”,又要“像狐狸一样学习”。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门类固定,问题清晰,知识相对确定,这就需要“考试式学习”。但社会在迅速发展,知识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又要“像狐狸一样学习”。(言之成理即可)21.(60分)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