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1.(2025六下·郁南月考)进入语文王国需要密码,请你看拼音写词语,将语段补充完整,输入密码。dǎo méi 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尽管处境qī liáng ,过着jì mò 的生活,但他没有wèi jù ,没有感到优伤。他把船上的书籍、仪器、墨水等都搬下来,还自己动手建房定居,在住所周围建起了木栅栏。但他没有任何fáng yù 力量来抵抗野兽的qīn xí 。为了控制苦闷的情绪,他按照商业薄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记录自己所遇到的幸与不幸,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处境。2.(2025六下·郁南月考)语文王国入口被下面的读音挡住了,请你选择正确的读音。剔(tì tī) 除 刨(páo bào) 虫 吹嘘(xū shī) 眩毫(yùn yūn) 奄(yǎn yān) 奄一息 僧(shēng sēng) 人(2025六下·郁南月考)到达字形长廊,请把字形长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根据提示填空。3.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①悬 结 ②不可 ③ 不同④心 气 ⑤万象 ⑥ 大笑4.能形容节日气氛的词语是 (填序号),表示节日氛围的四字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 、 。5.他对这件事情前后 的态度,令我们感到 。(填序号)6.(2025六下·郁南月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如果不懂得自律,再聪明也无济于事。B.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祖国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C.这场大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到处湿湿漉漉的,今天终于重见天日了。D.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年习俗,而我老家的春节与别的地方的春节截然不同。7.(2025六下·郁南月考)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年吃年糕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B.《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赞扬了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品质。C.《骑鹅旅行记》是外国名著,它的主人公是尼尔斯。D.《腊八粥》一文详写了喝的粥的画面,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热爱。8.(2025六下·郁南月考)下列句子中设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B.除夕之夜,没有什么人睡觉,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都要守岁。C.爷爷虽然年过花甲,而且身体很健壮。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9.(2025六下·郁南月考)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A.评价名著中人物的时候,角度要多样,不能太单一。B.有些名著并不通俗易懂,遇到阅读有困难的章节或句段,我们可以简略地读。C.不同的人读同一本名著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合理的。D.阅读名著时,首先应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内容。10.(2025六下·郁南月考)依次将关联词填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魯滨逊____收罗了很多东西,____缺少很多常用物品,比如墨水、针线等。____缺乏物质,____他很快就习惯了。他想,____不得不干那些麻烦活儿,又有的是时间,____没有必要介意。①虽然……但是…… ②尽管……还是…… ③既然……就……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2025六下·郁南月考)选择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意思递进1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2.至少足够吃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3.“我们——是—一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025六下·郁南月考)顺利走出词语迷宫,大家一起到达了句子丛林,请完成下列句子练习。14.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金牌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 ;张雨露在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 ;谢震业在田径项目男子100米决赛中 ;13岁的崔度随在滑板项目女子街式决赛中 ,成为目前中国亚运史上年龄最小的个人项目冠军。15.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陈述句)16.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改为双重否定句)17.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加点词语写出了时间的“快”,带你运用这一手法写一写“厚”)18.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仿写句子)赛场夺冠的 ,成守边防的 ,旅居海外的 ,提到祖国,谁不是心里就立时充满了 呢。(2025六下·郁南月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9.《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织女虽然只有一水之隔,但却相视无言的爱情悲剧。20.寒食节,我们吟诵“春城无处不飞花, ”;中秋节,遥望皎洁的明月,我们会吟诵“ , ”。21.小白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她想用诗句“ , ”为座右铭,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免长大了后悔。22.我七点半就来到了学校,发现学校已经有很多同学了,这真是:“ , 。”23.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妈妈对于教育我有了方法,不禁感叹:“ , 。”24.(2025六下·郁南月考)综合实践。下面是希望小学六(4)班的同学关于过节的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小黄:我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能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小红:我喜欢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因为这些节日更有新鲜感,能让我增长见识。小蓝:我既喜欢过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又喜欢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这样我更能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我赞同 的观点,因为 。(2025六下·郁南月考)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 )纱灯;有的( )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钞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25.语段节选课文 ,作者是 。我还知道他的其它代表作品: 。26.根据课文补充括号里的内容。如果将所填词语全部替换成“都”,这样 (好 不好),因为与原文比较,原文的话言表达更 。27.“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作者把元宵与 、 进行对比,目的是 。28.请你写出两句和春节有关的诗句。29.下列对作者重点写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让人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B.表现元宵节是“美好快乐”的日子。C.表现人们对辞旧迎新、阖家团聚的期盼。D.详略得当,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2025六下·郁南月考)献给母亲的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 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梁、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梁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 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桌中在一起,(查问 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 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 轻轻)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离家几千里,每每跳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妈妈给了我们(坚定 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30.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31.找出第5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2.文中第三自然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第四自然段又说“妈妈眼晴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33.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分别是什么?这三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3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请你写一句赞美母爱的话。母爱是 。36.(2025六下·郁南月考)在课堂内外,我们读过很多的文学名著,认识了许多描写得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有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爱丽丝…他们或让你尊敬,或让你仰慕,或让你同情……请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人物,以“ 深深地打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注意写出这一名著人物的特点,把他(她)打动你的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50字左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倒霉;凄凉;寂寞;畏惧;防御;侵袭【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倒霉”的“霉”不要写成同音字“每”,“凄凉”的“凄”不要写成形近字“妻”,“寂寞”的“寂寞”不要写成同音字“莫”,“防御”的“御”不要写成形近字“卸”。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故答案为:倒霉、凄凉、寂寞、畏惧、防御、侵袭【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2.【答案】tī;páo;xū;yùn;yǎn;sēng【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剔”在“剔除"中应读为tī,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的意思。“刨”在“刨虫"中应读为páo,表示挖掘的意思。“嘘”"在“吹嘘"中应读为xū,表示夸大的意思。“晕"在“眩晕"中应读为yūn,表示头脑发昏,周围物体似乎在旋转的感觉。“奄"在“奄奄一息”中应读为yǎn,表示气息微弱,临近死亡的状态。“僧"在“僧人”中应读为sēng,表示出家修行的男子。故答案为:tī、páo、xū、yùn、yǎn、sēng【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多音字字音的辨析,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答案】3.灯;彩;思议;截然;平;和;更新;哈哈4.①;张灯结彩;载歌载舞5.③;②【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以及选词填空的能力。需要准确补全词语,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很好的记忆,理解了成语和使用环境,这样才不容易出错,熟能生巧。3.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不完整词语,结合自己的词语积累,将词语补充完整。这些词语都是常见的,因此应该能够迅速想到缺失的部分。补全后,需要确保每个词语都是完整且正确的。张灯结彩②不可思议③迥然不同④心高气傲⑤万象更新⑥开怀大笑故答案为:灯、彩、思议、截然、平、和、更新、哈哈4.首先,从补全后的词语中选择一个能形容节日氛围的词语。根据常识和语感,' 悬 灯结彩'是形容节日氛围的常用词语,因此选择它。接着,再写出一个表示节日氛围的四字词语,这要求具备一定的词语积累。‘ 载歌载舞 '同样是一个形容节日氛围的常用词语,可以用来替换‘ 载歌载舞 '。故答案为:①、张灯结彩、载歌载舞5.首先,根据题目描述,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对这件事情前后态度的不同。'迥然不同'恰好符合语境,表示相差很远,明显不一样。接着,再选择一个词语来表达我们对此的感到之情。'不可思议'表示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符合我们对这件事情前后态度变化感到的惊讶或困惑。故答案为:③、②6.【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无济于事”的意思是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如果不懂得自律,再聪明也没有用,这是正确的。B“万象更新”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祖国到处都呈现出新的景象,这是正确的。C:“重见天日”的意思是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但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大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这是不恰当的。因为“重见天日"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从困境或黑暗中走出来,而这里只是描述天气情况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到从黑暗或困境中走出来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D:“截然不同”的意思是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我”老家的春节与别的地方的春节完全不同,这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使用有误的一项。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是否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重成语使用的语境。7.【答案】D【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其他文学常识;习俗及习俗寓意【解析】【分析】解题核心在于准确回忆相关知识点,辨析选项中的细节错误。需注意:1.传统节日习俗寓意(如年糕象征“年年高”);2.名著主题与人物对应(如《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的核心内容);3.课文详略安排与主旨关系(如《腊八粥》中“等粥"与“喝粥”的描写差异)。选项D,关键点:沈从文《腊八粥》一文通过详写“等粥”过程(如八儿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略写“喝第”,天出八儿对编出中送与等待时的心理变化。若选项D表述为“详写喝粥”,则与原文矛盾。其他选项,选项A:过年吃年糕寓意“年年高"符合传统习俗,正确。选项B:《鲁滨逊漂流记》确实体现主人公不畏艰险、乐观顽强的只质,正确。选项C:《骑鹅旅行记》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所著,主人公为尼尔斯,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名著内容及课文写作手法的理解。8.【答案】D【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项中,“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即“是否”是两面词,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表达了一方面的内容,导致前后不对应。为了修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掉“是否”,使句子前后保持一致。B项中,“除夕之夜,没有什么人睡觉,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都要守岁"存在指代不明的问题。句子中“没有什么人睡觉”和“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存在矛盾,因为“没有什么人"已经包括了“很小的孩子”,所以“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以避免指代不明。C项中,“爷爷虽然年过花甲,而且身体很健壮”存在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虽然"应该与“但是”搭配,表示转折关系,而“而且”应该与“不仅"搭配,表示递进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将“而且”改为“但是”,以修正这个错误。D项中,“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一个正确的句子,没有语病。它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符合语法规范。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9.【答案】B【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解析】【分析】A、C、D项说法正确,符合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B项说法不恰当,遇到阅读有困难的章节或句段,我们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可以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或者反复阅读,直到理解为止。简略地读可能会导致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全面或不准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阅读名苦的方法,要求根据所给选项,判断哪一项说法不恰当。题目中涉及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包括评价人物的多样性、对困难章节的处理、对不同看法的接受以及对作品背景的了解。通过分析每个选项,可以得出不恰当的选项。10.【答案】B【知识点】关联词【解析】【分析】关联词逻辑关系辨析,包含转折、因果逻辑关系。第一空:前句收罗了很多东西'与后句'缺少很多'构成转折关系。'尽管...还是.….'能强调让步转折,比'虽然...但是.….'更符合此处'收罗了却仍缺少'的对比。第二空:前句'缺乏物资'与后句'习惯'存在逻辑跳跃,'虽然...但是.….'能准确呈现转折关系,说明物资匮乏与适应能力的反差。第三空:前句'不得不干麻烦活'是后句没有必要介意'的前提条件,'既然...就.….'能清晰体现因果关系,表明基于现状的必然结果。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答案】11.A12.A13.C【知识点】破折号的作用【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破折号的用法,要求根据句子内容判断破折号的具体作用。11.第一个句子中,破折号后面的“风筝、空竹、口琴等”是对前面“各种玩意儿”的具体说明,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故答案为:A12.第二个句子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与前面的“足够吃一个星期”并无直接关联,而是转换了话题,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故答案为:A13.第三个句子中,破折号用于拉长“我们是中国人"和“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两个短语的读音,表示声音的延长,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故答案为:C【答案】14.摘得桂冠;喜获金牌;拔得头筹;勇夺第一15.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16.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不得不想办法。17.他的脸皮真厚,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18.健儿;战士;游子;无限的深情【知识点】句式转换;成语运用;仿写【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词语运用、句子改写、仿写。首先要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所给示例的特点,再结合平时学习积累到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改写、修改等,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注意句子的结构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等。14.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需要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并结合语境进行准确选择。首先,需要理解每个空格后的语境,即描述的是哪位运动员在哪个项目中的表现。然后,逐个分析每个选项词语的含义,看哪个词语最能准确地描述该运动员在该项目中的表现。最后,结合语境和词语含义,进行准确的选择填空。摘得桂冠:取得冠军。喜获金牌:高兴地获得金牌。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勇夺第一:勇敢努力地争取第一。故答案为:摘得桂冠、喜获金牌、拔得头筹、勇夺第一15.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相应的情感。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的反问句是通过反问来强调八儿无法反抗妈妈的命令。然后,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即去掉反问词“难道”,将“还能”改为“不能”,并去掉句末的疑问助词“吗”,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这样,句子就变成了肯定的陈述,表达了八儿无法反抗妈妈的命令。故答案为: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16.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的肯定句是表达一种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才能活下去的意思。然后,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即在“得”前面加上双重否定词“不得不”,这样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即想办法。这样改写后,句子的意思没有改变,但语气更加强烈了。故答案为: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不得不想办法。1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运用例句中的修辞手法写出“厚”。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例句“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中的修辞手法,这里运用的是夸张,通过“眨眼"这个动作来夸张地表达时间过得快。然后,题目要求运用这一手法写一写“厚”。在写句子时,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夸张地表达“厚”的句子,可以想象一个极端的情况或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厚”的特点。“ 他的脸皮真厚,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 ”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来夸张地表达 脸皮真厚。故答案为:他的脸皮真厚,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18.仿写句子,理解句子结构,把握仿写要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句子结构和内容。原句通过列举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共同感受,来表达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在仿写时,我们需要找到与原句相似的结构,即列举不同身份或角色的人对祖国的共同情感。同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上要与原句保持一定的连贯性或相似性,但又要有所创新,表达出新的情境和情感。故答案为:健儿、战士、游子、无限的深情【答案】19.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0.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19.首先,题目中提到的《迢迢牵牛星》是取材于一个古代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关于牛郎和织女。接下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描述牛郎和织女虽然相隔很近,但却无法相见的诗句。根据记忆,这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描述了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两岸,虽然彼此深情相视,却无法言语的情景。因此,可以填写出对应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0.这一题需要填写的是关于寒食节和中秋节的诗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有放飞纸花、祭奠先人的习俗,诗句中描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以及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景象,展现了寒食节的氛围。而中秋节则是传统的节日,人们会遥望皎洁的明月,表达思乡之情。诗句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正好表达了这种情感。故答案为: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1.这一题是填写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小白马上就要升入初中,她想用诗句来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根据记忆,这句诗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正好表达了年轻时不努力,到老了就会徒然伤悲的意思,非常符合小雪的意图。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2.这一题需要填写的是一句形容来得早的诗句。题目描述了我六点半就来到了学校,发现学校已经有很多同学了。这正好对应了诗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它表达了虽然来得早,还是有人比你来得更早的意思,与题目情境相符。故答案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3.这一题是填写妈妈听了教育专家讲座后的感受。妈妈对于教育我有了方法,并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诗表达了听到专家的一番话,比读十年书还有收获的意思,体现了教育专家对妈妈的影响之大。故答案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4.【答案】小黄;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这化,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知识点】对话交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要求就过节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首先,需要明确题目要求,即表达自己赞同谁的观点并给出原因。其次,分析三位同学的观点:小林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原因是这些节日能让他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小东喜欢过西方节日,原因是这些节日更有新鲜感,能让他增长见识;小华则既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原因是这样他更能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选择赞同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在解释时,可以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答案,也可以结合自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来阐述。故答案为:小黄;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这化,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答案】25.《北京的春节》;老舍;《骆驼祥子》26.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好;更丰富多样27.总起全段;除夕;大年初一;突出元宵节的火炽美丽、热闹非凡的特点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9.C【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考查文学常识积累、近义词辨析、过渡句作用、文章主旨理解。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25.课文选自老舍的散文集,通过回忆名著。老舍代表作要注意区分小说和戏剧,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小说,《茶馆》是话剧。1根据“元宵上市”“老铺挂灯”等细节,判断课文为《北京的春节》;2作者老舍是著名现代作家;3代表作需填写符合小学认知的篇目,如《骆驼祥子》《猫》故答案为:《北京的春节》、老舍、《骆驼祥子》26.原文连续使用“一律”“清一色”等三个近义词,避免用词重复。替换成单一“都”字会失去语言的丰富性,比如“一律”强调统一性(玻璃灯),“清一色”侧重材质相同(牛角灯),“都”突出全覆盖(纱灯)。①原文填空需注意词语搭配:“一律”修饰材质统一,“清一色”强调单一类型,“通通”表全部,“有的”引出不同类别。②替换“都”会导致语言单调,原文用词体现词汇丰富性.故答案为: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好;更丰富多样27.第二段开头句承接上文对除夕、初一的描写,引出下文元宵节的盛况。将元宵节与没有月光的除夕、不够美的大年初一对比,突出“明月当空”“悬灯结彩”的双重美感。该句位于段落开头, 总起全段 ;前文已写除夕、初一,此处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特色;对比目的需联系后文“悬灯结彩”“观者更多”等内容故答案为:总起全段;除夕;大年初一;突出元宵节的火炽美丽、热闹非凡的特点28.选择小学生必背诗句,如王安石《元日》,注意诗句需明确包含“春节”元素。故答案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9.C选项错误在于:文中通过描写制灯工艺(冰灯、麦苗龙)表现商家的广告创意,通过“观者更多”表现节日热闹,但并没有直接体现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期盼,这属于过度解读。故答案为: C【答案】30.悄悄、喜欢、查问、细细、悄悄、坚定31.跳——眺、壁——臂32.不矛盾,前面说的“心明眼亮”是指妈妈对我观察得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后面说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33.订计划、忙团圆、送游子。时间顺序。34.升华主题。35.母亲的爱,像是温暖的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身上,驱散阴霾,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动量。【知识点】散文阅读【解析】【点评】文章通过写妈妈做的三件事情,表达了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抒发了我们对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地理解。30.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词语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理解所给词语,并要根据具体语境去选择。喜悦:非常愉快、高兴。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根据语境应划去“喜欢”。查问:指查究追问或调查询问。询问:征求意见;打听。根据语境应划去“查问”。密密:浓密;稠密。细细:仔细、缓缓。根据语境应划去“细细”。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根据语境应划去“坚定”。故答案为: 悄悄、喜欢、查问、细细、悄悄、坚定31.本题考查了对所学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完成时要细心,找出错误改正即可。故答案为: 跳——眺、壁——臂3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句子从“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指的是妈妈对我们的观察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把我们聚在一起。结合句子: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这里说的”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故答案为:不矛盾第三段写的是妈妈为我们操劳虽然有了白发,但是她的心里非常高兴,乐意为我们儿女做事。第四段则写的是妈妈为我们把眼睛累坏了,真实地写了妈妈的健康状况。故答案为:不矛盾,前面说的“心明眼亮”是指妈妈对我观察得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后面说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3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分别写了妈妈为了让“我们”吃好,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我们远行时母亲为我们缝补衣裳。所以可概括为:①定计划。②忙团圆。③给远行的孩子缝补衣裳。故答案为: 订计划、忙团圆、送游子。时间顺序。34.考查了语段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妈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故答案为: 升华主题。35.考查了仿写句子。仿写句子时应该认真分析例句,首先分析给定的结构形式,然后确定内容。能灵活地根据例句去做题。示例: 母亲的爱,像是温暖的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身上,驱散阴霾,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动量。故答案为: 母亲的爱,像是温暖的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身上,驱散阴霾,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动量。36.【答案】深深地打动了我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心里都有一种不同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讲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他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翻了,船上的人都死掉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漂流到一个孤岛上,他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造了房子,种了粮食,驯养了动物,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最后鲁滨逊终于回到阔别二十八年的祖国。 鲁滨逊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的人,他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反而更加坚强地活了下来,他是一个靠智慧去创造奇迹的人,他在岛上,没有吃,没有穿,没有住,没有喝,都没有,但是他却靠自己的智慧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 鲁滨逊,你真棒,你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非常崇拜你,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案不唯一)【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进行大作文写作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中心,文章需要围绕着一个主旨来写,不可跑题,且要根据题目内容来确定中心思想。其次,要有一个具体的事件来体现文章的中心,否则文章空洞无力。写作时还需注意使用正确的用语、措辞,不要出现错别字。【点评】小作者将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写出自己读完文章后的真实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是篇不错的习作。1 / 1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1.(2025六下·郁南月考)进入语文王国需要密码,请你看拼音写词语,将语段补充完整,输入密码。dǎo méi 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尽管处境qī liáng ,过着jì mò 的生活,但他没有wèi jù ,没有感到优伤。他把船上的书籍、仪器、墨水等都搬下来,还自己动手建房定居,在住所周围建起了木栅栏。但他没有任何fáng yù 力量来抵抗野兽的qīn xí 。为了控制苦闷的情绪,他按照商业薄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记录自己所遇到的幸与不幸,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处境。【答案】倒霉;凄凉;寂寞;畏惧;防御;侵袭【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倒霉”的“霉”不要写成同音字“每”,“凄凉”的“凄”不要写成形近字“妻”,“寂寞”的“寂寞”不要写成同音字“莫”,“防御”的“御”不要写成形近字“卸”。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故答案为:倒霉、凄凉、寂寞、畏惧、防御、侵袭【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2.(2025六下·郁南月考)语文王国入口被下面的读音挡住了,请你选择正确的读音。剔(tì tī) 除 刨(páo bào) 虫 吹嘘(xū shī) 眩毫(yùn yūn) 奄(yǎn yān) 奄一息 僧(shēng sēng) 人【答案】tī;páo;xū;yùn;yǎn;sēng【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剔”在“剔除"中应读为tī,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的意思。“刨”在“刨虫"中应读为páo,表示挖掘的意思。“嘘”"在“吹嘘"中应读为xū,表示夸大的意思。“晕"在“眩晕"中应读为yūn,表示头脑发昏,周围物体似乎在旋转的感觉。“奄"在“奄奄一息”中应读为yǎn,表示气息微弱,临近死亡的状态。“僧"在“僧人”中应读为sēng,表示出家修行的男子。故答案为:tī、páo、xū、yùn、yǎn、sēng【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多音字字音的辨析,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2025六下·郁南月考)到达字形长廊,请把字形长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根据提示填空。3.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①悬 结 ②不可 ③ 不同④心 气 ⑤万象 ⑥ 大笑4.能形容节日气氛的词语是 (填序号),表示节日氛围的四字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 、 。5.他对这件事情前后 的态度,令我们感到 。(填序号)【答案】3.灯;彩;思议;截然;平;和;更新;哈哈4.①;张灯结彩;载歌载舞5.③;②【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以及选词填空的能力。需要准确补全词语,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很好的记忆,理解了成语和使用环境,这样才不容易出错,熟能生巧。3.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不完整词语,结合自己的词语积累,将词语补充完整。这些词语都是常见的,因此应该能够迅速想到缺失的部分。补全后,需要确保每个词语都是完整且正确的。张灯结彩②不可思议③迥然不同④心高气傲⑤万象更新⑥开怀大笑故答案为:灯、彩、思议、截然、平、和、更新、哈哈4.首先,从补全后的词语中选择一个能形容节日氛围的词语。根据常识和语感,' 悬 灯结彩'是形容节日氛围的常用词语,因此选择它。接着,再写出一个表示节日氛围的四字词语,这要求具备一定的词语积累。‘ 载歌载舞 '同样是一个形容节日氛围的常用词语,可以用来替换‘ 载歌载舞 '。故答案为:①、张灯结彩、载歌载舞5.首先,根据题目描述,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对这件事情前后态度的不同。'迥然不同'恰好符合语境,表示相差很远,明显不一样。接着,再选择一个词语来表达我们对此的感到之情。'不可思议'表示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符合我们对这件事情前后态度变化感到的惊讶或困惑。故答案为:③、②6.(2025六下·郁南月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如果不懂得自律,再聪明也无济于事。B.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祖国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C.这场大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到处湿湿漉漉的,今天终于重见天日了。D.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年习俗,而我老家的春节与别的地方的春节截然不同。【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无济于事”的意思是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如果不懂得自律,再聪明也没有用,这是正确的。B“万象更新”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祖国到处都呈现出新的景象,这是正确的。C:“重见天日”的意思是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但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大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这是不恰当的。因为“重见天日"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从困境或黑暗中走出来,而这里只是描述天气情况的变化,并没有涉及到从黑暗或困境中走出来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D:“截然不同”的意思是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形容“我”老家的春节与别的地方的春节完全不同,这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使用有误的一项。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是否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重成语使用的语境。7.(2025六下·郁南月考)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年吃年糕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B.《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赞扬了鲁滨逊不畏艰险、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品质。C.《骑鹅旅行记》是外国名著,它的主人公是尼尔斯。D.《腊八粥》一文详写了喝的粥的画面,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热爱。【答案】D【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其他文学常识;习俗及习俗寓意【解析】【分析】解题核心在于准确回忆相关知识点,辨析选项中的细节错误。需注意:1.传统节日习俗寓意(如年糕象征“年年高”);2.名著主题与人物对应(如《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的核心内容);3.课文详略安排与主旨关系(如《腊八粥》中“等粥"与“喝粥”的描写差异)。选项D,关键点:沈从文《腊八粥》一文通过详写“等粥”过程(如八儿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略写“喝第”,天出八儿对编出中送与等待时的心理变化。若选项D表述为“详写喝粥”,则与原文矛盾。其他选项,选项A:过年吃年糕寓意“年年高"符合传统习俗,正确。选项B:《鲁滨逊漂流记》确实体现主人公不畏艰险、乐观顽强的只质,正确。选项C:《骑鹅旅行记》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所著,主人公为尼尔斯,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名著内容及课文写作手法的理解。8.(2025六下·郁南月考)下列句子中设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B.除夕之夜,没有什么人睡觉,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都要守岁。C.爷爷虽然年过花甲,而且身体很健壮。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答案】D【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项中,“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即“是否”是两面词,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表达了一方面的内容,导致前后不对应。为了修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掉“是否”,使句子前后保持一致。B项中,“除夕之夜,没有什么人睡觉,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都要守岁"存在指代不明的问题。句子中“没有什么人睡觉”和“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存在矛盾,因为“没有什么人"已经包括了“很小的孩子”,所以“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以避免指代不明。C项中,“爷爷虽然年过花甲,而且身体很健壮”存在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虽然"应该与“但是”搭配,表示转折关系,而“而且”应该与“不仅"搭配,表示递进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将“而且”改为“但是”,以修正这个错误。D项中,“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是一个正确的句子,没有语病。它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符合语法规范。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9.(2025六下·郁南月考)关于阅读名著的方法,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A.评价名著中人物的时候,角度要多样,不能太单一。B.有些名著并不通俗易懂,遇到阅读有困难的章节或句段,我们可以简略地读。C.不同的人读同一本名著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合理的。D.阅读名著时,首先应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内容。【答案】B【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解析】【分析】A、C、D项说法正确,符合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B项说法不恰当,遇到阅读有困难的章节或句段,我们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可以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或者反复阅读,直到理解为止。简略地读可能会导致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全面或不准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阅读名苦的方法,要求根据所给选项,判断哪一项说法不恰当。题目中涉及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包括评价人物的多样性、对困难章节的处理、对不同看法的接受以及对作品背景的了解。通过分析每个选项,可以得出不恰当的选项。10.(2025六下·郁南月考)依次将关联词填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魯滨逊____收罗了很多东西,____缺少很多常用物品,比如墨水、针线等。____缺乏物质,____他很快就习惯了。他想,____不得不干那些麻烦活儿,又有的是时间,____没有必要介意。①虽然……但是…… ②尽管……还是…… ③既然……就……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答案】B【知识点】关联词【解析】【分析】关联词逻辑关系辨析,包含转折、因果逻辑关系。第一空:前句收罗了很多东西'与后句'缺少很多'构成转折关系。'尽管...还是.….'能强调让步转折,比'虽然...但是.….'更符合此处'收罗了却仍缺少'的对比。第二空:前句'缺乏物资'与后句'习惯'存在逻辑跳跃,'虽然...但是.….'能准确呈现转折关系,说明物资匮乏与适应能力的反差。第三空:前句'不得不干麻烦活'是后句没有必要介意'的前提条件,'既然...就.….'能清晰体现因果关系,表明基于现状的必然结果。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2025六下·郁南月考)选择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声音延长 D.表示意思递进1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2.至少足够吃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3.“我们——是—一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答案】11.A12.A13.C【知识点】破折号的作用【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破折号的用法,要求根据句子内容判断破折号的具体作用。11.第一个句子中,破折号后面的“风筝、空竹、口琴等”是对前面“各种玩意儿”的具体说明,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故答案为:A12.第二个句子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与前面的“足够吃一个星期”并无直接关联,而是转换了话题,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故答案为:A13.第三个句子中,破折号用于拉长“我们是中国人"和“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两个短语的读音,表示声音的延长,所以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故答案为:C(2025六下·郁南月考)顺利走出词语迷宫,大家一起到达了句子丛林,请完成下列句子练习。14.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杭州亚运会上,中国体育金牌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全红婵在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 ;张雨露在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 ;谢震业在田径项目男子100米决赛中 ;13岁的崔度随在滑板项目女子街式决赛中 ,成为目前中国亚运史上年龄最小的个人项目冠军。15.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陈述句)16.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改为双重否定句)17.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加点词语写出了时间的“快”,带你运用这一手法写一写“厚”)18.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仿写句子)赛场夺冠的 ,成守边防的 ,旅居海外的 ,提到祖国,谁不是心里就立时充满了 呢。【答案】14.摘得桂冠;喜获金牌;拔得头筹;勇夺第一15.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16.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不得不想办法。17.他的脸皮真厚,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18.健儿;战士;游子;无限的深情【知识点】句式转换;成语运用;仿写【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词语运用、句子改写、仿写。首先要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所给示例的特点,再结合平时学习积累到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改写、修改等,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注意句子的结构形式、运用的修辞手法等。14.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需要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并结合语境进行准确选择。首先,需要理解每个空格后的语境,即描述的是哪位运动员在哪个项目中的表现。然后,逐个分析每个选项词语的含义,看哪个词语最能准确地描述该运动员在该项目中的表现。最后,结合语境和词语含义,进行准确的选择填空。摘得桂冠:取得冠军。喜获金牌:高兴地获得金牌。拔得头筹:取得了第一个出场比赛资格。勇夺第一:勇敢努力地争取第一。故答案为:摘得桂冠、喜获金牌、拔得头筹、勇夺第一15.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相应的情感。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的反问句是通过反问来强调八儿无法反抗妈妈的命令。然后,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即去掉反问词“难道”,将“还能”改为“不能”,并去掉句末的疑问助词“吗”,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这样,句子就变成了肯定的陈述,表达了八儿无法反抗妈妈的命令。故答案为: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16.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的肯定句是表达一种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才能活下去的意思。然后,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即在“得”前面加上双重否定词“不得不”,这样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为了活下去,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即想办法。这样改写后,句子的意思没有改变,但语气更加强烈了。故答案为: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不得不想办法。1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运用例句中的修辞手法写出“厚”。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例句“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中的修辞手法,这里运用的是夸张,通过“眨眼"这个动作来夸张地表达时间过得快。然后,题目要求运用这一手法写一写“厚”。在写句子时,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夸张地表达“厚”的句子,可以想象一个极端的情况或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出“厚”的特点。“ 他的脸皮真厚,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 ”就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来夸张地表达 脸皮真厚。故答案为:他的脸皮真厚,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都穿不透。18.仿写句子,理解句子结构,把握仿写要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句子结构和内容。原句通过列举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共同感受,来表达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在仿写时,我们需要找到与原句相似的结构,即列举不同身份或角色的人对祖国的共同情感。同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上要与原句保持一定的连贯性或相似性,但又要有所创新,表达出新的情境和情感。故答案为:健儿、战士、游子、无限的深情(2025六下·郁南月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9.《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织女虽然只有一水之隔,但却相视无言的爱情悲剧。20.寒食节,我们吟诵“春城无处不飞花, ”;中秋节,遥望皎洁的明月,我们会吟诵“ , ”。21.小白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她想用诗句“ , ”为座右铭,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免长大了后悔。22.我七点半就来到了学校,发现学校已经有很多同学了,这真是:“ , 。”23.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妈妈对于教育我有了方法,不禁感叹:“ , 。”【答案】19.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0.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古诗词填空【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19.首先,题目中提到的《迢迢牵牛星》是取材于一个古代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关于牛郎和织女。接下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描述牛郎和织女虽然相隔很近,但却无法相见的诗句。根据记忆,这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描述了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两岸,虽然彼此深情相视,却无法言语的情景。因此,可以填写出对应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0.这一题需要填写的是关于寒食节和中秋节的诗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有放飞纸花、祭奠先人的习俗,诗句中描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以及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景象,展现了寒食节的氛围。而中秋节则是传统的节日,人们会遥望皎洁的明月,表达思乡之情。诗句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正好表达了这种情感。故答案为: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1.这一题是填写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小白马上就要升入初中,她想用诗句来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根据记忆,这句诗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正好表达了年轻时不努力,到老了就会徒然伤悲的意思,非常符合小雪的意图。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2.这一题需要填写的是一句形容来得早的诗句。题目描述了我六点半就来到了学校,发现学校已经有很多同学了。这正好对应了诗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它表达了虽然来得早,还是有人比你来得更早的意思,与题目情境相符。故答案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23.这一题是填写妈妈听了教育专家讲座后的感受。妈妈对于教育我有了方法,并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诗表达了听到专家的一番话,比读十年书还有收获的意思,体现了教育专家对妈妈的影响之大。故答案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4.(2025六下·郁南月考)综合实践。下面是希望小学六(4)班的同学关于过节的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小黄:我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能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小红:我喜欢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因为这些节日更有新鲜感,能让我增长见识。小蓝:我既喜欢过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又喜欢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这样我更能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我赞同 的观点,因为 。【答案】小黄;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这化,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知识点】对话交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要求就过节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原因。首先,需要明确题目要求,即表达自己赞同谁的观点并给出原因。其次,分析三位同学的观点:小林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原因是这些节日能让他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小东喜欢过西方节日,原因是这些节日更有新鲜感,能让他增长见识;小华则既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原因是这样他更能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选择赞同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在解释时,可以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答案,也可以结合自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来阐述。故答案为:小黄;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这化,过传统节日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的特点,结合课内学习及交际实践完成。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2025六下·郁南月考)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 )纱灯;有的( )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钞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25.语段节选课文 ,作者是 。我还知道他的其它代表作品: 。26.根据课文补充括号里的内容。如果将所填词语全部替换成“都”,这样 (好 不好),因为与原文比较,原文的话言表达更 。27.“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个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 。作者把元宵与 、 进行对比,目的是 。28.请你写出两句和春节有关的诗句。29.下列对作者重点写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让人感受到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B.表现元宵节是“美好快乐”的日子。C.表现人们对辞旧迎新、阖家团聚的期盼。D.详略得当,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答案】25.《北京的春节》;老舍;《骆驼祥子》26.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好;更丰富多样27.总起全段;除夕;大年初一;突出元宵节的火炽美丽、热闹非凡的特点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9.C【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考查文学常识积累、近义词辨析、过渡句作用、文章主旨理解。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25.课文选自老舍的散文集,通过回忆名著。老舍代表作要注意区分小说和戏剧,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小说,《茶馆》是话剧。1根据“元宵上市”“老铺挂灯”等细节,判断课文为《北京的春节》;2作者老舍是著名现代作家;3代表作需填写符合小学认知的篇目,如《骆驼祥子》《猫》故答案为:《北京的春节》、老舍、《骆驼祥子》26.原文连续使用“一律”“清一色”等三个近义词,避免用词重复。替换成单一“都”字会失去语言的丰富性,比如“一律”强调统一性(玻璃灯),“清一色”侧重材质相同(牛角灯),“都”突出全覆盖(纱灯)。①原文填空需注意词语搭配:“一律”修饰材质统一,“清一色”强调单一类型,“通通”表全部,“有的”引出不同类别。②替换“都”会导致语言单调,原文用词体现词汇丰富性.故答案为: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好;更丰富多样27.第二段开头句承接上文对除夕、初一的描写,引出下文元宵节的盛况。将元宵节与没有月光的除夕、不够美的大年初一对比,突出“明月当空”“悬灯结彩”的双重美感。该句位于段落开头, 总起全段 ;前文已写除夕、初一,此处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特色;对比目的需联系后文“悬灯结彩”“观者更多”等内容故答案为:总起全段;除夕;大年初一;突出元宵节的火炽美丽、热闹非凡的特点28.选择小学生必背诗句,如王安石《元日》,注意诗句需明确包含“春节”元素。故答案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9.C选项错误在于:文中通过描写制灯工艺(冰灯、麦苗龙)表现商家的广告创意,通过“观者更多”表现节日热闹,但并没有直接体现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期盼,这属于过度解读。故答案为: C(2025六下·郁南月考)献给母亲的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 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梁、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梁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 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桌中在一起,(查问 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 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 轻轻)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离家几千里,每每跳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妈妈给了我们(坚定 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30.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31.找出第5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2.文中第三自然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第四自然段又说“妈妈眼晴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33.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分别是什么?这三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3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请你写一句赞美母爱的话。母爱是 。【答案】30.悄悄、喜欢、查问、细细、悄悄、坚定31.跳——眺、壁——臂32.不矛盾,前面说的“心明眼亮”是指妈妈对我观察得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后面说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33.订计划、忙团圆、送游子。时间顺序。34.升华主题。35.母亲的爱,像是温暖的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身上,驱散阴霾,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动量。【知识点】散文阅读【解析】【点评】文章通过写妈妈做的三件事情,表达了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抒发了我们对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地理解。30.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词语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理解所给词语,并要根据具体语境去选择。喜悦:非常愉快、高兴。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根据语境应划去“喜欢”。查问:指查究追问或调查询问。询问:征求意见;打听。根据语境应划去“查问”。密密:浓密;稠密。细细:仔细、缓缓。根据语境应划去“细细”。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根据语境应划去“坚定”。故答案为: 悄悄、喜欢、查问、细细、悄悄、坚定31.本题考查了对所学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完成时要细心,找出错误改正即可。故答案为: 跳——眺、壁——臂3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句子从“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指的是妈妈对我们的观察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把我们聚在一起。结合句子: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这里说的”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故答案为:不矛盾第三段写的是妈妈为我们操劳虽然有了白发,但是她的心里非常高兴,乐意为我们儿女做事。第四段则写的是妈妈为我们把眼睛累坏了,真实地写了妈妈的健康状况。故答案为:不矛盾,前面说的“心明眼亮”是指妈妈对我观察得很仔细,很能了解孩子的心。后面说妈妈“眼睛不好”则是因为妈妈年事已高。3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文章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分别写了妈妈为了让“我们”吃好,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我们远行时母亲为我们缝补衣裳。所以可概括为:①定计划。②忙团圆。③给远行的孩子缝补衣裳。故答案为: 订计划、忙团圆、送游子。时间顺序。34.考查了语段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妈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故答案为: 升华主题。35.考查了仿写句子。仿写句子时应该认真分析例句,首先分析给定的结构形式,然后确定内容。能灵活地根据例句去做题。示例: 母亲的爱,像是温暖的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身上,驱散阴霾,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动量。故答案为: 母亲的爱,像是温暖的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毫无保留地洒在我们身上,驱散阴霾,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与动量。36.(2025六下·郁南月考)在课堂内外,我们读过很多的文学名著,认识了许多描写得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有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爱丽丝…他们或让你尊敬,或让你仰慕,或让你同情……请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人物,以“ 深深地打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注意写出这一名著人物的特点,把他(她)打动你的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50字左右。【答案】深深地打动了我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心里都有一种不同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讲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他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翻了,船上的人都死掉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漂流到一个孤岛上,他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造了房子,种了粮食,驯养了动物,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最后鲁滨逊终于回到阔别二十八年的祖国。 鲁滨逊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的人,他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反而更加坚强地活了下来,他是一个靠智慧去创造奇迹的人,他在岛上,没有吃,没有穿,没有住,没有喝,都没有,但是他却靠自己的智慧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 鲁滨逊,你真棒,你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非常崇拜你,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案不唯一)【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进行大作文写作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中心,文章需要围绕着一个主旨来写,不可跑题,且要根据题目内容来确定中心思想。其次,要有一个具体的事件来体现文章的中心,否则文章空洞无力。写作时还需注意使用正确的用语、措辞,不要出现错别字。【点评】小作者将文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写出自己读完文章后的真实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是篇不错的习作。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