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RJ 三年级下
语文园地二
本次口语交际是讨论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交际内容
口语交际
交际指导
推荐代表在班上发言
什么流程?
说清楚理由
怎样发言?
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怎样倾听?
小组讨论
表明观点
交际范例
第一,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能调动全班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每位同学的管理能力,增强每位同学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我认为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第二,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可以预防班干部形成官僚作风。总是由固定的几个学生担任班干部,容易使班干部产生傲慢自大的心理和滥用职权的不良作风。
我曾经见过这样的现象,纪律委员冲到犯规的同学面前,指着鼻子,大声斥责;学习委员在教室里巡视晨读,一会儿用小棍敲敲这个同学的桌子,一会儿凶巴巴地瞪着另一个同学;有的班干部只把小红花奖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讨好自己的同学。这样下去,班干部就容易和普通同学之间形成隔膜,不利于班级的团结。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一个班级中,班干部的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兴衰荣辱。
可是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担任班干部。如果由不适合的人担任班干部,势必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所以,还是应该由最合适的同学长期担任班干部。
我认为不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 作
看图画,写一写
放风筝
①看
②想
人、事、景
怎么做的
叙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怎么说的
动作描写:举、跑、松开、拉、拽
方位顺序:由近及远,从地面到天空
怎么想的
放风筝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来到草地上放风筝。①
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春风轻轻地吹拂着,送来花草的清香。绿色的草地软绵绵的,人就像踩在地毯上。②
习作例文
①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简洁明了。
②小作者仔细观察了图片,蓝天、白云、春风、绿地,写出了环境的美丽。
草地上人很多,大家都在放风筝。有多足的大蜈蚣,有鼓眼睛的红金鱼,有展翅飞翔的雄鹰,还有五颜六色的瓦片风筝…… ③
小明放的是一只花燕子风筝,它的身体是绿色的,翅膀上还画着红色的花朵,尾巴尖尖的,就像一把剪刀。 小明笨手笨脚地试了好几次,可这只美丽的燕子好像故意和小明过不去,不是拖在地上,就是刚刚飞起来又一头栽下去了。他有些灰心,生气地说:“真是一只笨燕子!”爸爸说:“别着急,我来帮你。” ④
③ “有……有……有……还有……”,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天空中的风筝各式各样。
④ 想象非常合理。
爸爸把风筝高高地举过头顶,小明一手攥着线轴,一手拉着绳子逆着风飞快地奔跑。一边跑还一边扭过头去,看看风筝起来了没有。爸爸高声喊道:“快点!再快点!好,飞起来了!”⑤
小丽手里拿着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走过,她得意地扭头看着小明,好像在说:“我的蝴蝶一定比你的燕子飞得高,飞得稳!”
多么美丽的风筝,多么快乐的星期天呀!⑥
⑤“举”“攥” “拉”“跑” “扭”“看”
“喊”用词生动、准确。
⑥最后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小作者仔细观察了画面上人物的动作、表情,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对画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中心明确,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观察细致,想象合理,语言生动流畅。
名师总评
交流内容
1. 以前读过哪些有趣的寓言故事?
2.从寓言故事中懂得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3.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言故事。
交流平台
交流展示
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常常做出违反常理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滑稽可笑。如《守株待兔》中的宋国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就整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亲自送上门,连地里的庄稼都不管不顾了,他这种妄想不劳而获的行为真是可笑。
寓言故事常常会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让我们受到启发。 如《陶罐和铁罐》通过讲铁罐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启示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阅读寓言故事,我常常能够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如《池子与河流》这个故事中的池子,让我想到了那些好逸恶劳、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的人。我们做人一定不要像池子那样,而应向河流学习,积极进取,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词句段运用
··································
说说下面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写几个。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__________ __________
示例:
第一组词语的结构特点:“AA不B”式
如:依依不舍、闷闷不乐、孜孜不倦、滔滔不绝。
第二组词语的结构特点:“无~无~”式,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如:无依无靠、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无时无刻。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提示:说话时的神态+说的话。“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在前,提示说话时的面部表情。
◇ 他拉长了脸,瞪圆了眼:“你真是急死我了!”
·
·
·
·
·
·
·
·
·
提示:说的话+说话时的神态。“高兴地叫起来”在后,补充说话时的神态。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激动地喊起来。
·
·
·
·
·
·
通 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委
4月7日
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标题
正文(事项)
落款
提示:通知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
任选以下一个情况写通知:
◇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
书写通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 可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
2. 正文:另起一行写,并空两格。 要写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通知对象、通知的内容,有时还要写明事件的目的和意义。
3. 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第一行署名,第二行写日期。
通 知
今天下午 2 点,请各班班长到一楼会议室领取新校服。
后勤管理处
4月7日
示例:
通 知
4月12日早上8点,请全班同学在教室集合,然后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张老师
4月10日
书写提示
··································
鲜艳 安静 植物
霜雪 舞蹈 扁豆
最好 捧起
yàn
jìng
zhí
shuāng
wǔ
biǎn
zuì
pěng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拥挤。
日积月累
··································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hán dān
làn yú
dào
máo dùn
qǐ
jiàn
yōu
【邯郸学步】
战国时有个燕国人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人家学,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后来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滥竽充数】
齐宣王用三百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后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掩耳盗铃】
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自相矛盾】
有一个人卖矛和盾,夸他的盾最坚固,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没法儿回答了。后用“自相矛盾”指言行前后不一或互相抵触。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画蛇添足】
蛇本来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杞人忧天】
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井底之蛙】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杯弓蛇影】
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看漫画 猜成语
杯弓蛇影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小故事大道理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
什么是寓言故事?
怎样读寓言故事?
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读哪些寓言故事书?
《中国古代寓言》:这些寓言故事大多来自于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
《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里面有吃不到葡萄反而说葡萄酸的狐狸,还有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克雷洛夫寓言》: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故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橡树和芦苇》。
《拉·封丹寓言》:法国的寓言故事书,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似曾相识,却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意义。
看漫画 想故事
曲突徙薪
狼和小羊
农夫和蛇
橡树和芦苇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葡萄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