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A)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A)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A)
一、单选题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人口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31031万人,比重持续提升,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我国人口寿命、生育孩子个数、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寿命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
①经验技能积累②养老负担减轻③技术创新增速④医疗资源紧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导致我国1975~2010年平均每名妇女生育孩子个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B.生育成本上升
C.计划生育政策放宽 D.婚育观念转变
3.年龄中位数是将一个群体按年龄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个体年龄。我国1980~2030年(含预测)人口年龄中位数的变化说明( )
A.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B.不利于老人康养产业发展
C.死亡率下降的影响最大 D.有利于少儿消费市场扩大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的空间结构正经历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过程。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空间分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空间结构。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城市不同阶段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与距市中心距离的递变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空间分布最能直接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是( )
A.功能区布局的延续性 B.交通对地价的主导性
C.各功能区的分布密度 D.空间集聚的演变趋势
5.上海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后,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A.在次级中心形成新的地租梯度 B.在传统市中心形成新的价格峰值
C.沿环城高速呈现均匀递减分布 D.受环境因素影响形成跳跃式分布
漏窗是用镂空图案填充的洞窗,其图案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升级,漏窗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下图示意漏窗景观和融合漏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手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中“漏窗是用镂空图案填充的洞窗”,其设计功能与地域文化关联最密切的是( )
A.通风采光与文化审美结合 B.排水防潮与实用需求匹配
C.扩大视野与空间延伸效果 D.增加承重与结构的稳定性
7.近年来漏窗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政策加强②居民对文化符号消费需求升级
③传统漏窗建造技艺濒临失传④文创产业的原材料供应量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铁急送”采用即收、即运、即送方式,在国内主要城市间,以高铁载客动车组列车为主要干线运力,高效衔接收发到两端城市,实现“足不出户、线上下单、门到门当日送达”。目前,“高铁急送”已覆盖(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全国省会、直辖市和各主要城市,有效满足了急件运送需求。下图示意“高铁急送”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高铁急送”业务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是( )
A.促进城市产业升级 B.增加城市服务种类
C.改变城市空间形态 D.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9.在“高铁急送”流程中,实时监控货物位置并优化配送路径,主要依赖( )
A.RS与GIS B.RS与GNSS C.GIS与GNSS D.GIS与VR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100%。近年来,山东省耕地“非粮化”水平呈显著增长趋势且空间差异大。图1示意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分布,图2示意山东省主要山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德州、烟台两地耕地“非粮化”水平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②水源③市场④科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降低山东省耕地“非粮化”水平的可行性措施是( )
①鼓励农民进城务工②有序引导土地流转
③监测耕地利用状况④降低粮食市场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分为起步期(2000~2008年)、成长期(2009~2014年)和高速发展期(2015~2019年),劳动力素质、政策和技术等要素影响城市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我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00~2019年我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重心迁移,反映人工智能产业( )
A.北部地区出现衰退 B.对资本依赖性减弱
C.西部地区吸引力大 D.地区发展存在差异
13.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成长期向高速发展期过渡中,企业选址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 )
A.市场需求呈多样化 B.技术创新影响增强
C.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D.政府调控能力增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北京798艺术区前身是新中国建立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798厂房,后逐渐发展成北京朝阳区的艺术地标。下图示意798艺术区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阶段(1995~2005年) 第二阶段(2006~2020年) 第三阶段(2021年以后)
1995年中央美院教授租用798厂闲置仓库作为雕塑创作车间; 2003年艺术家与艺术机构成规模租用闲置厂房; 2004年举办国际艺术节,吸引10余个国家和200名艺术家参与。 2006年成立“北京798艺术区领导小组”,开始主办北京798艺术节; 2007年多个国家的艺术中心入驻; 2020年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021年798艺术区亮相深圳文博会;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 2023年10月,北京市798艺术区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14.798艺术区从厂房逐渐成为艺术地标的根本原因是( )
A.历史建筑的传承 B.政府政策的扶持
C.交通网络的完善 D.产业升级的需求
15.798艺术区发展后期,园区内出现传统艺术工作室减少、文创商业体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艺术家创作成本大幅上升 B.商业服务替代创作核心功能
C.周边住宅区人口密度下降 D.文创产业链条趋向于完整化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670万人,与2023年末常住人口6627万人相比,增加43万人。2024年浙江全省出生人口为41.0万人,死亡人口为43.4万人。下图示意浙江省跨省流入人口主要来源。
材料二为鼓励年轻人就业创业,杭州出台了“青荷”计划,吸引优秀人才迁入,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2024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28.8%。由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深度求索(DeepSeek)、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组成的“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
(1)在下方坐标图中绘出浙江省2024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柱状图,并标注相应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浙江能够吸引安徽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大量优秀人才迁入杭州,对杭州经济、社会的有利影响。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伦敦19世纪人口呈现连续增长。进入20世纪,大伦敦外缘通过设立保护区的形式建成了平均宽度约为8km的绿带区。20世纪下半叶,伦敦市中心人口出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内伦敦通过系列措施促进人口增长。伦敦政府立足可持续发展,通过长远规划,绿带区始终保持完整。下图示意大伦敦区域。
(1)分析19世纪伦敦人口连续增长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推测20世纪80年代后内伦敦为促进人口增长可能采取的措施。
(3)分析伦敦绿带区始终保持完整的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示意山东省2000年和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
(1)据材料描述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材料二为应对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山东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水果等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要形式包括转包、出租、入股和互换等,其中出租模式最为常见(图2),农户通过流转获得租金,增加了收入来源。
(2)有人认为,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式茶饮是指采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食材,现场配置的中式饮品。M新式茶饮公司采用密集开店的模式,在同一商圈集中多家门店,彼此距离较近,覆盖率高。M公司还通过自建工厂、自产核心食材、设立仓储物流基地等,构建起了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下图示意M公司自建的供应链。
(1)运用集聚相关知识,分析M公司密集开店模式的优势。
(2)说明M公司构建自主供应链体系对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3)若将该模式推广至我国中西部茶叶主产区,说明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A A A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B D
16.(1)
(2)从地理位置角度看,浙江与安徽相邻,空间距离近;两地均位于华东地区,交通便捷(如高速公路、铁路等),往来便利;浙江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因此能够吸引安徽人口大量迁入。
(3)经济方面:有助于壮大杭州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方面:充实青年劳动力,优化人口结构,带动城市活力与消费水平提升,加快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17.(1)工业革命兴起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乃至海外移民向伦敦集中;伦敦作为当时世界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商业繁盛吸引更多人口涌入;城市公共设施和医疗卫生逐步改善,死亡率下降,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迁入人口共同促进规模扩大。
(2)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环境吸引居民回流;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便捷度和吸引力;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促进人口回流和增长。
(3)城市长期规划与严格管控,限制绿带区开发;重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提升城市整体宜居性;民众环保意识较强,社会各界支持绿带的生态和景观价值,形成有效监督与保护环境的氛围。
18.(1)变化特点: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所缩小或增幅放缓。可能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所需的体力和技术型劳动力供给不足; 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加快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也随之调整,如合作社或企业化经营比例上升。
(2)
赞同:优化资源配置,便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吸引企业等主体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拓宽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避免土地撂荒。
不赞同:土地流转过程中,可能存在企业经营不善、租金拖欠等风险,损害农民利益;农民对土地的控制权减弱,影响收入稳定性;配套不完善,影响规模化生产的效益;土地流转只是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一个方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农村人才流失、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
19.(1)在同一商圈集中设店,能够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门店间共享客流、物流、信息等资源,利于降低单店的经营、宣传和配送成本,形成规模效应;门店间相互促进,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在该区域的整体影响力。
(2)保证原材料(茶叶、水果等)的稳定供应,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降低供货中断风险;通过自有加工厂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品质一致性并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完善的仓储和物流系统,统一配送,提升配送效率,降低运输费用;自建研发中心有助于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3)提升当地茶叶等原料的需求量,带动农业种植及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加工基地、物流中心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向品牌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