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分类专练 10--古诗词填空 (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分类专练 10--古诗词填空 (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分类专练
10--古诗词填空
一、填空题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在古诗中了解民风民俗:“日暮汉宫传蜡烛,   ”描绘了寒食节时权贵近臣们承受皇恩的景象,“   ,   ”表现了诗人王建在中秋节望月怀远的情思。
2.老师总是用《长歌行》里的“   ,   ”这两句来告诫我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3.华华写完一本日记时,发现丁丁已经写完三本了,他暗叹:“莫道君行早,   。”他向丁丁请教写日记的方法,收获很大,真可谓是“   ,胜读十年书”。丁丁日记里的《养花窍门》一文让华华赞叹不已,原来丁丁的爷爷是位园艺师,正是“近水知鱼性,   ”。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4.古诗中有节日。“春城无处不飞花,   。”写的是   节;“今夜月明人尽望,   。”写的是   节。
5.谚语蕴含大道理。“读书须用意,   。”告诉我们要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听君一席话,   。”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6.贤文里面有劝诫。“良药苦口利于病,   。”劝诫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书到用时方恨少,   。”则劝诫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以及对事物要有亲身经历和深入理解的态度。
7.习俗好寓意。过年时吃年糕寓意:   ;过年时吃鸡寓意:   。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8.“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   。
9.“禁烟英雄”   用“苟利国家生死以,   ”表达了自己崇高的爱国情怀。
10.在古诗中感受画面:《村晚》中,“草满池塘水满陂,   。描写了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凉州词》中,“   。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村庄儿女各当家”让我们看到古人农忙时的情景。
11.在古诗中体会情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青春作伴好还乡”,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听到官军收复蓟北一带后纵酒高歌的喜悦之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读《秋夜将晓出箧门迎凉有感》中的“   ,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深受压迫的遗民的无限关切。
根据情境,填写恰当的诗文。
12.每每看到母亲操劳的背影,我总会想起孟郊的那句诗“   ,   。”
13.古诗中藏着王昌龄的报国豪情“   ,   。”古诗中还藏着儿童欢乐的童年“敲成玉磬穿林响,   。”
古诗知识。
14.黄沙百战穿金甲,   。
15.   ,青春作伴好还乡。
16.遗民泪尽胡尘里,   。
17.   ,短笛无腔信口吹。
18.羌笛何须怨杨柳,   。
1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    妻子:   
②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   
③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    还乡:   
我会积累,我会填。
20.自古以来,童年的生活总是与快乐和自在相伴。回到宋朝,诗人用“   ,   ”描写不会织布却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儿童,真是天真可爱;宋朝的杨万里用“   ,   ”描绘的是用彩丝穿过冰块后提在手中玩耍的幼童,真是稚气十足;诗人孟郊用“   ,   ”赞颂了母爱的至高无上。如果说诗词让我的生活更有韵味,那么古典名著则让我的生活更加的丰富。我认识了豹子头   ,智多星   ,以及   的诸葛亮和神通广大的   。
21.一个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一段段故事情节精彩纷呈。我还认识了被称作“军神”的   ,在《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到了   慈父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根据积累的内容填空。
22.《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   ,   。”
23.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和儿女,泪如雨下的诗句是:“   ,   。”
24.《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25.同学小明无心学习,总想着玩游戏。你作为他的同学想用《长歌行》里的句子劝劝他“   ,   。”
26.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话和“听君一席话,   ”都强调了他人意见的价值。
27.小军深知书中蕴含着前人的智藏和经验,正所谓“   ,一字值千金”。所以他总是细心品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8.《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织女虽然只有一水之隔,但却相视无言的爱情悲剧。
29.寒食节,我们吟诵“春城无处不飞花,   ”;中秋节,遥望皎洁的明月,我们会吟诵“   ,   ”。
30.小白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她想用诗句“   ,   ”为座右铭,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免长大了后悔。
31.我七点半就来到了学校,发现学校已经有很多同学了,这真是:“   ,   。”
32.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妈妈对于教育我有了方法,不禁感叹:“   ,   。”
积累与运用,填一填。
33.《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织女虽然只有一水之隔,但却相视无言的爱情悲剧。
34.寒食节,我们吟诵“春城无处不飞花,   ”中秋节,遥望皎洁的明月,我们会吟诵“   ,   ”。
35.在古诗中徜徉,我们感受其景,如李贺诗中“   ,   ”描绘的寂寥、冷峻的边境之地,如王建笔下“   ,   ”的月夜秋景、微冷秋露和桂花飘香;也体悟了诗人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如于谦“   ,   ”的无畏。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吧!
36.大自然是朋友。浩霸的流水,唱着惜时奋进的歌:“百川东到海,   ,皎皎明月。传递对友人的思念“   ,   ”
37.时间是朋友。“在默默里算着,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滴在大海里…”不再概叹虚度光阴,我开始努力实践,终于懂得了“   ,   ”的道理。
38.朗读是最给力的朋友。听,   牵牛星,   河汉女。   擢素手,   弄机杼”。叠字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39.古诗承载志向。李贺通过咏叹马的命运、发出“   ,快走踏清秋”的感慨,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子谦通过赞美石灰“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强,表达自己   的高尚品志。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40.夏日夜晚,望着夜空里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会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月圆之夜,唐代诗人王建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   ”;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   ,   ”来讽刺权贵。
41.古人告诫我们:“   ,   !”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42.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家   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的“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高潮是在   、   、   这三个时间点。
43.《鲁滨逊漂流记》讲的是鲁滨逊一个人在   的小岛上生活   年,表现了他   的高贵品质。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4.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如写寒食节“春城无处不飞花,   ”;写乞巧节“迢迢牵牛星,   ”;写   节“今夜月明人尽望,   ”。
45.与朋友交往,“   ,日久见人心”,在时间的长河里才能看清一个人;研究一个事物,要知道“近水知鱼性,   ”,长时间地接触与实践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与智者交谈,即使时间不长,仍受益匪浅,这正是“听君一席话,   ”。
46. 根据积累填空。
在诗词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中秋之夜,阖家团圆,王建在外用“今夜月明人尽望,   ”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迢迢牵牛星》中的“终日不成章,   ”写出了织女因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杜甫在成都草堂感受到一场喜雨后,以拟人手法赞颂这场春雨的千古佳句是“随风潜入夜,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7.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从   写的《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北京人过年是从   开始的,一直延续到   。
48.“日暮汉宫传蜡烛,   ”这句诗是   朝诗人韩翃写的,诗句描写了   节的场景。
49.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
50.《鲁滨逊漂流记》的文体为   。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   、回到英国五件事,展示了鲁滨逊   、   、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5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它的作者是   ,小说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汤姆·索亚是   国作家   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该人物出自小说《   》。
古诗名句填空,
52.   ,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
53.日暮汉宫传蜡烛,   。
54.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
55.   ,冷露无声湿桂花。
56.百川东到海,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7.《竹石)中暗喻身处艰难环境顽强拼搏的诗句是:   ,   。《马诗》中诗人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的诗句是:   ,   。古语说:“   ,   ”尽管诚恳劝告的话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58.“人固有一死,或   ,或   。”这句话是   说的,他是   时期的史学家,他的著作《   》被现代文学家   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9.《十六年前的回忆》按   的顺序写了父亲   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经过,表现了父亲   ,在敌人面前   的精神。
60.《那个星期天》运用了大量的   描写,表现了在那一天里“我”从   到   的心情变化历程,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   的母亲形象。
日积月累。
61.(古诗中的美景)古诗中的美景让人神往。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柳絮飞舞,皇家花园里的柳枝被东风吹拂着:“   ,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   。”园中的冬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飞升“   ,   。”
62.(经典中的智慧)朋友的一番话让我幡然醒悟,真是“   ,   。”人与人的相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为“   ,   。”作家们写的文章常常爱人称赞,那是因为他们读书时肯下功夫,正所谓“   ,   。”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6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七夕节时,我们会吟诵诗句“   ,脉脉不得语”;重阳节登高赏菊时,我们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   ”;中秋节时,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
64.“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正所谓‘近水知鱼性,   ’。”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真是“   ,胜读十年书”啊!
65.明明在寒假快结束时就开始预习新学期的课文,他得意地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人了,但妈妈却说:“‘   ,   。’说不定有人比你更早开始学习呢!”
按课文内容填空
66.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李大钊   ,张思德   ,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   。”
67.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粉身碎骨浑不怕,   ”的心迹,这种写作手 法叫做   。
68.我们学过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如,描写   节的“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   节的“   ,   。”
69.《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小说家   写的长篇小说。
按要求完成练习。
70.节日期间,衡东地区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罗荣桓故居人头攒动,锡岩仙洞   ,鸡公岩   ,灵山庙   。(填写与画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71.《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   》。这首诗通过诗句“   ,   ”描写了牛郎和织女虽然只一水之隔,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言语交谈的爱情悲剧。
72.小雪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她想用诗“   ,   ”当座右铭,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免长大了后悔。
诗词积累与运用
近年来,我市旅游打卡网点越来越多。
73.来到武冈德江村沿河风光带,看到这柳絮飞舞的场景,不禁吟诵起韩翃《寒食》里的诗句:“   ,   。”
74.七夕,来到灯火通明的西直街,一抬头仿佛就能看见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相视无言的场景:“   ,   。”
75.站在云山宝鼎,夕阳西下,让我想到了《长歌行》中的诗句:“   ,   !”青少年如果不及时努力,老了再悲伤也只是徒劳。
76.周六我早早地来到云大桥看日出,发现路灯下有位小男孩正在阅读   (填作者)写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我们五年级还学过他的文章《   》。
77.填空题。根据学过的内容回答。
(1)时光易逝,正如朱自清写的 《匆匆》 一文中: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
   了,如   ,被初阳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俗语“   ,   ”激励我们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不 要等到需要知识时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了;成长的道路上,知心友人不可或缺,但寻觅良友 并非朝夕可成,因为“   ,日久见人心”;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锐意进取的时代, 我们要勤于反省、追求创新,正如《礼记》所言“   ,日日新,   ”。
(3)“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先选取某一字为主题字,行令人所说的诗 句中,必须带有这个字。如以“雨”为主题字,有杜甫赞美春雨的诗句“   , 当春乃发生”;有王维点名送别友人时所见之景的诗句“   ,客舍青青柳色 新”;也有韩愈赞美早春美景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我还能写出 两句以“雨”字为主题的诗句:   ,   。
78.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郑燮在《竹石》中用“   ,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打击要坚韧不拔; 王昌龄用诗句“   ,   "表达 了一颗清白正直的心?借物喻人"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于谦的诗句“   ,   ”正 是借石灰的清白比喻自己高尚的节操“动静结合”也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尤其擅长, 诗句“   ,    ”就是用飘落的桂花衬托了山中夜晚的安静。
79.用所学知识填空
(1)时光易逝。   先生在(匆匆》一文中感叹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我的日子滴在   ,没有声音,也没有   。”因此我要用《长歌行》里的“ 少壮不努力,   。”来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进。
(2)诗中情怀。诗人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京城春色图。诗中有真情:王建用诗句“   ,不知秋思落谁家 ”抒发了浓浓的思念之情。《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表达了人间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
(3)人生经历。有的寂寞而艰辛,正如英国作家   (作者)笔下的鲁滨逊荒岛生存28年;有的冒险而奇幻,正如瑞典作家   写的《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经历……每一段经历都是独一无二。
(4)和朋友相处时间久了,就相互了解品性了,这正是   ,   。”
(5)“近水知鱼性,   ”。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就能发现其特征和规律。
(6)《石灰吟》中“   ”,是形容开采石灰很不容易;“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他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   ”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立志做高尚清白的人的志向。
80.积累填空。
(1)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春风又绿江南岸,   。
(3)   ?眉眼盈盈处。
(4)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6)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寻找春天的消息:“春归何处?   ”。循着杜甫的诗句“   ,   ”,我们会知道是春雨悄悄滋润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喝饱了雨水的小草为大地增添了鲜嫩的颜色,果然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而“   ,   ”又让我仿佛看到春天的红杏从园子里探出头来肆意生长。
81.积累填空。
(1)使奕秋诲二人奕,   ,惟奕秋之为听。
(2)关于革故鼎新,《淮南子》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
(3)创新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礼记》中早有记载:“   ,变则通,   。”这句话从动态角度强调了要不断革新。
(4)那几个高才生,如今的成就都超过了他们的老师,这真是“青,    ,   。”
82.根据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   ,   若等闲。(《石灰吟》)
(2)只要我们为    ,为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    。(《为人民服务》)
(3)谚语可以用在不少日常生活场景中。选择以下情景中的一个(打“√”),根据提示默写第四单元谚语,并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①小海不爱看课外书    
②小海犯错后不听劝告    
我会对他说:“常言道‘   ,   ’,你可要    。”
83.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纤纤擢素手,   。
(2)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3)《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满春意的诗句是   ,   。
(4)   ,一字值千金。
(5)我听了叔叔的一番话后豁然开朗,说:“‘听君一席话,   ’啊!”
(6)俗话说“   ,   ”,相处久了,我们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性。
84.古诗填空。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   ,我也   。
(2)黑云翻墨未遮山,   。
(3)   ,听取蛙声一片。
(4)金沙水拍云崖暖,   。
(5)   ,任尔东西南北风
(6)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85.诗句默写。
(1)春城无处不飞花,   。
(2)《迢迢牵牛星》中,最能表达离愁别绪与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   。
8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   ,文章主要写了   和   两件事,其中   写得比较详细,   写得比较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
(2)《寒食》中,"   ,   ”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写出了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
(3)《迢迢牵牛星》中,“   ,   ”两句写出了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牛郎却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的情状。
(4)宽宽家在大山深处,他对各种鸟的叫声及其所表达的意思十分了解,真可谓是“   ,   ”。
87.诗歌展板。请帮同学们完成诗歌展板的布置
(1)请把对应习俗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并补全与节日相关的诗句。
①折柳插门②祈求姻缘③饮桂花酒④贴对联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寒食节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七夕节    ,脉脉不得语。
   中秋节 中庭地百树柄鸦,   。
(2)诗歌中不仅习俗美,我还发现诗词中叠词的音韵美。如《长歌行》中的“   ,朝露待日晞。”《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牵牛星,   ”这些叠词不仅展示了诗词的音韵美,而且使诗词表达的感情更加动人。
88.理解填空。
《寒食》中的“   ,   ““两句,描写了长安城美好的春景;《十五夜望月》中的“   ,   ”两句,借月抒怀,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长歌行》中的“   ,   ”两句,劝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哥哥的话让我受益匪浅,真是“   ,   ”。
89.积少成多。
(1)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
①过年吃鱼寓意:   
②门上贴倒“福”寓意:   
③中秋节赏月寓意:   
(2)古诗名句填空。
①   ,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   。
③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
④   ,冷露无声湿桂花。
⑤百川东到海,   ?
90.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轻烟散入五侯家。
(2)盈盈一水间,   。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   。”
(4)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
(5)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   、   、   、   等。
9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家国情怀是李贺笔下:“   ,   “的报国之志。
(2)人们常用《长歌行》的名句“   ,   “来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3)传统习俗我知道:过年吃鱼,寓意   。
(4)司马迁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5)小明经过爸爸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练习后,写得比爸爸还要好。小明的爸爸对此很满意,赞扬道:“这真是   啊!”
92.日积月累。
(1)“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   ,只有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   ?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①《十五夜望月》中“   ,   ?”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
②《寒食》一诗中描述夜晚走马传烛图的句子是“   。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哭泣伤心的诗句是:   。
④《长歌行》一诗中,劝人珍惜时间,努力奋进的诗句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轻烟散入五侯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更有早行人;听君一席话;近山识鸟音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对课本中古诗、名言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本题考查诗句填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故答案为:轻烟散入五侯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本题考查诗句填空。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年轻力壮时不奋力学习拼搏,到老年时后悔悲伤也是枉然。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本题考查名言填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意思是不要认为自己行动早,还有行动更早的人。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 意思是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匪浅。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意思是靠近江河的人就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大山的人就能识别鸟叫的声音。比喻经常接近的东西就容易了解熟悉。
故答案为:更有早行人;听君一席话;近山识鸟音
4.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5.一字值千金;胜读十年书
6.忠言逆耳利于行;事非经过不知难
7.万事如意年年高;吉祥如意
(1)本题考查对古诗所描写节日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对经典诗句的填空,检验对古诗内容、主题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传统节日相关文化在古诗中体现的认知,提升对古诗文化内涵的感悟能力。
(2)本题考查对谚语含义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谚语中关键语句的填空,加深对这些蕴含深刻道理的谚语的理解,培养对民间俗语智慧的领悟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谚语来指导行为的意识。
(3)本题考查对贤文中劝诫语句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对这些经典劝诫语句的填空,检验对其含义的理解程度,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培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能力。
(4)本题考查对传统习俗寓意的了解。通过对过年习俗中食物寓意的填空,检验对传统文化习俗内涵的掌握,感受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美好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出自韩翃的《寒食》,描写了寒食节时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所以写的是寒食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月明”“秋思” 等词表明此句描写的是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思念亲人的情景,所以写的是中秋节。
故答案为: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5.“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强调了读书时要用心,因为只有下足功夫,写出的文章才能达到一字千金的价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形容与有学识、有见解的人交谈,能获得很大的启发和收获,比自己读多年书的收益还大。
故答案为:一字值千金;胜读十年书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批评和建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指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没有亲身经历过事情的艰难,就不知道其中的难处,劝诫人们要多学习知识并注重实践。
故答案为:忠言逆耳利于行;事非经过不知难
7.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过年吃年糕,“糕” 与 “高” 同音,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生活越来越好的美好期望。过年吃鸡,“鸡” 与 “吉” 谐音,寓意吉祥如意,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万事如意年年高;吉祥如意
8.关羽
9.林则徐;岂因祸福避趋之
10.山衔落日浸寒漪;黄河远上白云间;昼出耘田夜绩麻
11.白日放歌须纵酒;孤帆远影碧空尽;遗民泪尽胡尘里
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忽作玻璃碎地声
14.不破楼兰终不还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16.南望王师又一年
17.牧童归去棋牛背
18.春风不度玉门关
19.回头看;老婆和孩子;碰到天,形容极高;指春天;回家乡
2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林冲;吴用;神机妙算;孙悟空
21.刘伯承;毛泽东
2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6.胜读十年书
27.读书须用意
(1)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特定句式及描写情境的理解与掌握,重点在于体会双重否定句式在营造诗歌意境、增强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2)本题考查对古诗中描述情感的诗句的理解与记忆,重点在于把握诗歌中通过具体行为和景象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
(3)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相似意境描写的诗句的理解与辨析,重点在于体会不同诗人通过相似的景象描写所传达出的相似情感氛围。
(4)本题考查对古诗中蕴含劝诫意义的名句的运用,重点在于理解诗句所传达的珍惜时光、努力奋进的道理,并能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
(5)本题考查对俗语和名句含义的理解与关联,重点在于把握两者都在强调他人意见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6)本题考查对与读书方法相关的俗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在于理解该俗语所传达的认真读书、重视细节的理念,并能将其与具体的读书行为联系起来。
22.“春城无处不飞花” 中 “无处不” 是双重否定,强调了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生动地描绘出长安城里落花飞舞、春意盎然的景象。
故答案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描写了织女因为思念牛郎和儿女,一整天都织不成布,眼泪像下雨一样不断落下,生动地表现出她的愁苦和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4.“中庭地白树栖鸦” 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洒在庭院中,地面像被霜雪覆盖一样洁白,与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都通过描写月光的洁白,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
故答案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直接告诫人们在年少时如果不努力学习,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很适合用来劝诫无心学习、贪玩的人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6.“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意思是听到对方的一番话,比自己读十年书还有用,强调了他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价值,与 “听人劝,吃饱饭” 表达的意思相近。
故答案为:胜读十年书
27.“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思是读书要用心去体会,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强调了读书时认真细心品味的重要性,与小军细心品味书中内容的行为相呼应。
故答案为:读书须用意
28.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9.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1.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3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本题考查古诗文的默写,只要平时认真积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就能很好完成题目。
28.首先,题目中提到的《迢迢牵牛星》是取材于一个古代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关于牛郎和织女。接下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描述牛郎和织女虽然相隔很近,但却无法相见的诗句。根据记忆,这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描述了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两岸,虽然彼此深情相视,却无法言语的情景。因此,可以填写出对应的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9.这一题需要填写的是关于寒食节和中秋节的诗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有放飞纸花、祭奠先人的习俗,诗句中描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以及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景象,展现了寒食节的氛围。而中秋节则是传统的节日,人们会遥望皎洁的明月,表达思乡之情。诗句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正好表达了这种情感。
故答案为: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0.这一题是填写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小白马上就要升入初中,她想用诗句来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根据记忆,这句诗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正好表达了年轻时不努力,到老了就会徒然伤悲的意思,非常符合小雪的意图。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1.这一题需要填写的是一句形容来得早的诗句。题目描述了我六点半就来到了学校,发现学校已经有很多同学了。这正好对应了诗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它表达了虽然来得早,还是有人比你来得更早的意思,与题目情境相符。
故答案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32.这一题是填写妈妈听了教育专家讲座后的感受。妈妈对于教育我有了方法,并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诗表达了听到专家的一番话,比读十年书还有收获的意思,体现了教育专家对妈妈的影响之大。
故答案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33.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4.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题考查的是名言警句和古诗词的默写,需要准确记忆相关句子和诗句,理解其含义,并正确书写。
33.本题考查的是对《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的理解。首先,需要识别出《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取材于我国古代的哪个民间故事。这通常可以通过诗歌的标题、内容或者所学的文学知识来判断。其次,需要找到诗句中描写牛郎织女虽然只有一水之隔,却相视无言的悲剧的部分。这通常可以通过对诗歌的逐句解读或者对特定诗句的意象和情感分析来找到。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4.寒食节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接下来的诗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所以第一空的答案是“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秋节的诗句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完整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所以第二空和第三空的答案分别是“今夜月明人尽望”和“不知秋思落谁家”。
故答案为: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5.这部分主要考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第一个空和第二个空需要填写的是李贺诗中描绘边境之地的句子,根据"寂寥、冷峻”的提示,可以联想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边境的荒凉和月光的冷峻。接下来的空需要填写的是王建笔下描写月夜秋景的句子,根据“月夜秋露和桂花飘香"的提示,可以联想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细腻地描绘了月夜的秋露和桂花的香气。最后几个空需要填写的是于谦和王安石表达情感的诗句,根据记忆,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守清白的决心,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填写这些空格。
故答案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6.何时复西归;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7.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8.迢迢;皎皎;纤纤;札札
39.何当金络脑;粉骨碎身浑不怕;坚强不屈、洁身自爱
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3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长歌行》,意思是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的一家。
故答案为:何时复西归;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7.结合课文《匆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书写时“像” 是单人旁,右边是“象”;“滴”是三点水,右边是“啇”;结合珍惜时间的格言、诗句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8.结合古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夜夜弄机杼。书写时把每个叠词书写正确、规范;
故答案为:迢迢;皎皎;纤纤;札札
39.“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李贺《马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表达了自己立志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故答案为:何当金络脑;粉骨碎身浑不怕;坚强不屈、洁身自爱
40.脉脉不得语;不知秋思落谁家;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2.老舍;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43.荒无人烟 ;28 ;顽强坚韧、勇于挑战
本题考查对课本中古诗、名言、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40.本题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
结合上句“盈盈一水间”,可知下句“脉脉不得语”,出自《迢迢牵牛星》。
结合上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 ”,可知下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讽刺了当时宦官专权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隐喻性批判。
故答案为:脉脉不得语;不知秋思落谁家;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1.本题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出自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人们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先生,文中用“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文中提到的春节高潮集中于以下三个时间点: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故答案为:老舍;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4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讲的是鲁滨逊一个人在( 荒无人烟 )的小岛上生活了( 28 )年,表现了他( 顽强坚韧、勇于挑战 )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荒无人烟 ;28 ;顽强坚韧、勇于挑战
44.寒食东风御柳斜;皎皎河汉女;中秋;不知秋思落谁家
45.路遥知马力;近山识鸟音;胜读十年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4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的《寒食》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此句描绘了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无处不”双重否定强调长安城里处处皆是落花飞舞、杨柳依依的春日之景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描写的是七夕节(乞巧节),通过描写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的情景,抒发了人间的相思离别之情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从“月明”“秋思”可知描写的是中秋节,诗人望月怀人,以委婉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故答案为:寒食东风御柳斜、皎皎河汉女、中秋、不知秋思落谁家
4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强调时间能检验人和事。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了解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久了,就能辨识林中鸟的声音 。说明要了解一个事物,需要近距离观察和长期实践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比读多年的书收获还多 。体现了与智者交流能获得极大启发 。
故答案为:路遥知马力、近山识鸟音、胜读十年书
46.不知秋思落谁家;泣涕零如雨;润物细无声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春夜喜雨》,意思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故答案为:不知秋思落谁家;泣涕零如雨;润物细无声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47.老舍;腊月初八;正月十九
48.轻烟散入五侯家;唐;寒食
49.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50.小说;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不畏艰险;机智坚强
51.塞尔玛·拉格洛芙;美;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考查了作者作品、诗歌默写、名言警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化及文学常识等。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47.《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北京人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九。
故答案为:老舍、腊月初八、正月十九
4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这句诗涉及到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寒食节。
故答案为: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 寒食
49.由上句“百川东到海”可知后面是“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故答案为: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50.《鲁滨逊漂流记》是一篇小说,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五件事,展示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小说、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不畏艰险、机智坚强
5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它的作者是塞尔玛·拉格洛芙,小说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该人物出自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故答案为:塞尔玛·拉格洛芙、美、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52.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
53.轻烟散入五侯家
54.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
55.中庭地白树栖鸦
56.何时复西归?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52.结合对古诗背诵和理解,原诗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书写时“擢”是提手旁,右边是“翟”;“泣涕”都是三点水,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
5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韩翃《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故答案为:轻烟散入五侯家
5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故答案为: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
5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意思是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鸦鹊栖息在浓荫的树上,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聒噪之声逐渐停息下来;夜色深沉,冷露悄然无声地打湿了桂花。
故答案为:中庭地白树栖鸦
5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出自《长歌行》,意思是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故答案为:何时复西归?
5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8.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司马迁;西汉;史记;鲁迅
59.时间;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60.心理;满怀期盼;失望难过;辛劳、疼爱孩子
考查了古典诗词的默写、名言警句的积累和按课文内容填空,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57.要根据提示的内容来填写,比如,由”诗人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可知对应的诗句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故答案为: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8.由”人固有一死“可知后面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他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被现代文学家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答案为: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司马迁、西汉、史记、鲁迅
59.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按时间的顺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经过,表现了父亲忠于革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
故答案为:时间、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
60.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个星期天》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在那一天里“我”从满怀期盼到失望难过的心情变化历程,也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辛劳、疼爱孩子的母亲形象。
故答案为:心理、满怀期盼、失望难过、辛劳、疼爱孩子
6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6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6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意思是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鸦鹊栖息在浓荫的树上,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聒噪之声逐渐停息下来;夜色深沉,冷露悄然无声地打湿了桂花。“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故答案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62.结合“朋友的一番话让我幡然醒悟”,应该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进行表述,意思是听了您说的这些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故答案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3.寒食东风御柳斜;盈盈一水间;还来就菊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64.近山识鸟音;听君一席话
65.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6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迢迢牵牛星》,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这两句诗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的一家。
故答案为:寒食东风御柳斜;盈盈一水间;还来就菊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64.“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靠近水边久了,就会了解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久了,就会懂得分辨鸟儿的鸣叫,出自《增广贤文》;“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听了您说的这些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故答案为:近山识鸟音;听君一席话
65.结合“在寒假快结束时就开始预习新学期的课文,他得意地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人了”,应该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进行表述,意思是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故答案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6.坚贞不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生报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7.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
68.寒食节;春城无处不飞花;七夕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69.美国;马克·吐温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和课文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6.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在反动军阀的残酷迫害下,他坚守革命信仰,绝不向敌人低头妥协,“坚贞不屈”精准概括了他面对威逼利诱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服的精神品质。
张思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在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毛泽东同志专门写了《为人民服务》来纪念和赞扬他这种崇高精神。
司马迁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为了人民等高尚目标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为了私利、做坏事而死的,就比鸿毛还轻。英雄人物如李大钊、张思德等,他们的牺牲是有重大意义的,属于“重于泰山”。
故答案为:坚贞不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生报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笔下的石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经过烈火焚烧等重重磨难,却毫不畏惧,只为在世间留下清白。这两句诗一语双关,表面写石灰,实则表达自己即使面临艰难险阻甚至牺牲,也要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清白的品格。 通过描写石灰这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这种手法就是托物言志。
故答案为: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
6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诗的开篇描绘了春天长安城处处落花飞舞、杨柳在东风中摇曳的美景,渲染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出自《古诗十九首》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两句诗描绘了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情景,以景写情,传达出一种相思与哀怨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此句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人们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共享美好。
故答案为:寒食节、春城无处不飞花、七夕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69.《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他以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著称。这部小说以少年汤姆·索亚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冒险故事,生动展现了美国19世纪中叶的社会生活,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同时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
故答案为:美国、马克·吐温
70.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71.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积累与运用能力,要求根据给定词语的语义,准确选取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丰富语言表达,检验对词汇量的储备以及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文化背景及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能力,通过对经典古诗的相关知识考查,检验对文学典故的了解以及对诗歌中关键诗句的熟悉程度,涉及文学常识和古诗词赏析方面的知识储备。
(3)本题考查对经典诗句内涵的理解及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要求根据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主题需求,准确选取合适的诗句,考查对古诗词寓意的把握以及灵活运用经典语句的能力。
70.“人头攒动” 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摩肩接踵” 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人山人海” 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这几个词语都与 “人头攒动” 意思相近,可用来形容景点游客众多。
故答案为: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71.《迢迢牵牛星》取材于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意思是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却不能说话,生动描绘出牛郎织女虽近在咫尺却因天河阻隔无法言语交流的爱情悲剧场景。
故答案为: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该诗句能够很好地表达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以免将来后悔的意思,适合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7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6.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
(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与记忆,以及能否根据具体情境准确选用合适的诗句来描述场景,旨在强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对古典文学的欣赏水平。
(2)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积累与运用,要求能结合特定的节日氛围和想象中的场景,准确选取与之相符的诗句,以增强对古代爱情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对古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特定的情境触发对诗句的联想,以加深对珍惜时光、积极进取这一价值观的认识和领悟。
(4)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作者及相关作品的识记能力,有助于拓宽文学知识面,了解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和文学成就,提高文学素养。
73.韩翃《寒食》中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绘了春天长安城柳絮飞舞、落花缤纷的景象,与武冈德江村沿河风光带柳絮飞舞的场景相契合,所以应填这两句诗。
故答案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7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出自《迢迢牵牛星》,生动地描绘了牛郎织女隔着银河相望,含情脉脉却无法言语的场景。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来到灯火通明的西直街,抬头联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十分恰当。
故答案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5.《长歌行》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是全诗的主旨句,强调了年少时努力的重要性。站在云山宝鼎,面对夕阳西下的景象,容易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从而联想到这句诗,警示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6.《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 吐温,五年级学过他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这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需要准确记忆作者及其作品。
故答案为: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
77.(1)轻烟;吹散;薄雾;蒸融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路遥知马力;苟日新;又日新
(3)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浥轻尘;草色遥看近却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出自 朱自清写的 《匆匆》 。
(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意思: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出自唐·杜甫的《春夜喜雨》 。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意思是: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出自《送元二使安西》。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意思是: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诗句出自《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
故答案为:(1)轻烟、吹散、薄雾、蒸融;(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路遥知马力、苟日新、又日新;(3)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浥轻尘、草色遥看近却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7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鸟鸣涧》,意思是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79.(1)朱自清;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时间的流里;影子;老大徒伤悲
(2)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
(3)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芙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近山识鸟音
(6)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出自朱自清的《 匆匆》部分原文: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结合题干中的“ 少壮不努力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老大徒伤悲” 出自《长歌行》。
(2)结合题干中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结合题干中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结合题干中的“ 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相去复几许 ” “脉脉不得语 ” 出自东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 。结合题干中的“花落知多少”,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夜来风雨声”。
(3)《 鲁滨逊漂流记 》 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长篇小说, 笔下的鲁滨逊荒岛生存28年; 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写的《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经历……每一段经历都是独一无二。
(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结合语境选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靠近水边久了,就会了解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久了,就会懂得分辨鸟儿的鸣叫。结合语境选择"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6)第一个空:“千锤万击出深山”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这句诗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所以第一个空应该填入千锤万击出深山。第二个空:“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这句诗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所以第二个空应该填入烈火焚烧若等闲。第三个空:“粉骨碎身浑不怕”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所以第三个空应该填入粉骨碎身浑不怕。第四个空:“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立志做高尚清白的人的志向,所以第四个空应该填入要留清白在人间。
因此,答案依次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故答案为:(1)朱自清;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时间的流里;影子;老大徒伤悲(2)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3)丹尼尔·笛福;塞尔玛·拉格洛芙(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5)近山识鸟音(6)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80.(1)劝君更尽一杯酒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欲问行人去那边
(4)昔我往矣;雨雪霏霏
(5)门前流水尚能西
(6)寂寞无行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 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结合题干中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劝君更尽一杯酒 ”。
(2)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结合题干中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明月何时照我还 ”。
(3) 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结合题干中的“ 眉眼盈盈处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欲问行人去那边 ”。
(4) 出自诗经的《诗经·小雅·采薇》 结合题干中的“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 ”。
(5) 出自北宋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结合题干中的“ 谁道人生无再少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门前流水尚能西 ”。
(6)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结合题干中的“春归何处”,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寂寞无行路 ”。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结合题干中的“ 春雨悄悄滋润大地,唤醒沉睡的万物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结合题干中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草色遥看近却无 ”。 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结合题干中的“ 仿佛看到春天的红杏从园子里探出头来肆意生长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故答案为:(1)劝君更尽一杯酒(2) 明月何时照我还 (3) 欲问行人去那边 (4)昔我往矣;雨雪霏霏(5)门前流水尚能西(6)寂寞无行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考查了诗歌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81.(1)一人专心致志
(2)苟利于民;不必循旧
(3)穷则变;通则久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结合提示填空即可:使奕秋诲二人奕,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2)结合提示填空即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3)结合题干中的“ 变则通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夜来风雨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通畅、不受阻塞,不受阻塞,事物才能长久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故答案为:(1)一人专心致志(2)苟利于民、不必循旧(3)穷则变、通则久(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考查了古诗文、名句默写。诗歌的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82.(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2)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兴旺起来
(3)错误;正确;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定会兴旺起来。
(3)考查谚语。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谚语进行劝告,①小海不爱看课外书可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进行劝告。②小海犯错后不听劝告可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进行劝告。示例:选择 ②小海犯错后不听劝告,我会对他说:“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可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故答案为:(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2)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兴旺起来(3)① 错误 ② 正确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考查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3.(1)札札弄机杼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读书须用意
(5)胜读十年书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意思是: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描写了织女美丽而勤劳。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了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
(4)结合题干中名言的下句“一字值千金”,可知名言的上句是“读书须用意”意思是读书须用心去体会,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
(5)“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听了您说的这些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通常是用来开导别人或者在与别人的沟通时不经意间被点播而有所顿悟时的一种感慨。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也就是说只有长期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好坏。
故答案为:(1)札札弄机杼;(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4)读书须用意;(5)胜读十年书;(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4.(1)挪移了;茫茫然跟着旋转
(2)白雨跳珠乱入船
(3)稻花香里说丰年
(4)大渡桥横铁索寒
(5)千磨万击还坚劲
(6)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则如盘盂”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出自朱自清的《匆匆》。
(2)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 ”,可知诗句的下句是“ 白雨跳珠乱入船 ”。
(3)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 听取蛙声一片”,可知诗句的上句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
(4)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上句是“ 金沙水拍云崖暖 ”,可知诗句的下句是“ 大渡桥横铁索寒 ”。
(5)结合题干中诗句的下句是“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知诗句的上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 ”。
(6)结合题干中文言文的下句是“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可知上句是“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则如盘盂 ”。
故答案为:(1)挪移了、茫茫然跟着旋转;(2)白雨跳珠乱入船;(3)稻花香里说丰年;(4)大渡桥横铁索寒;(5)千磨万击还坚劲;(6)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则如盘盂。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有现代诗文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5.(1)寒食东风御柳斜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故答案为:(1)寒食东风御柳斜(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
86.(1)沈从文;等粥;喝粥;等粥;喝粥;详略得当,借助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本文的作者是沈从文,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等粥和喝粥的过程。其中,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形象地展现出八儿等待腊八粥出锅的馋样,即详写了等粥;作者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一家人喝粥的情景,而是独具匠心地生动描绘了八儿一家喝粥之后的情景,略写了喝粥。作者借助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结合题干中的“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写出了寒食节取新火的习俗。”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结合题干中的“ 写出了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牛郎却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的情状。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主旨(启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儿的习性;靠近山林久了,就会懂得分辨鸟儿的鸣叫。
故答案为:(1)沈从文/等粥/喝粥/等粥/喝粥/详略得当,借助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想,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4)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本题考查了古诗文及课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87.(1)④;①;春城无处不飞花;②;盈盈一水间;③;冷露无声湿桂花
(2)青青园中葵;皎皎河汉女
(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春节的习俗是:贴对联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出自唐代韩栩的《寒食》。寒食节的习俗是:折柳插门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两个人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七夕节的习俗是:祈求姻缘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节的习俗是:饮桂花酒。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出自汉代乐府《长歌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故答案为:(1)④、①、春城无处不飞花、②、盈盈一水间、③、冷露无声湿桂花;(2)青青园中葵、皎皎河汉女
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文学文化常识。回答这些知识,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出自唐代韩栩的《寒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形容别人的话对自己很有价值,比自己读书还有用。
故答案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89.(1)年年有余;福气到来;团圆
(2)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轻烟散入五侯家;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中庭地白树栖鸦;何时复西归
(1)① 过年有鱼喻意是:年年有余。所以人们还特意不把鱼吃完,留到次日即新年——年年有余,去年的收获多,吃用不完,余到今年都还有,在物质贫乏的古代,这是人们对物质的渴望向往。成了现在的习俗。②门上倒贴“福”字寓意: (倒着的福字就是福倒)取谐音福到的意思,寓意福气到来。表示:福运到了,表达了人们对福运的期盼。③中秋节赏月寓意着团圆。因为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的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 之称。
(2)①“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迢迢牵牛星》,意思是: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韩翊的《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迢迢牵牛星》,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出自汉代汉乐府《长歌行》,意思是: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故答案为:(1)年年有余、福气到来、团圆;(2)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轻烟散入五侯家、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中庭地白树栖鸦、何时复西归
考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注意积累名著、猜谜语和名言名句等,培养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
90.(1)日暮汉宫传蜡烛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1) 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结合题干中的“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日暮汉宫传蜡烛 ”。
(2) 出自汉朝汉无名氏的《迢迢牵牛星》 结合题干中的“ 盈盈一水间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脉脉不得语 ”。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作者思亲之情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 出自《长歌行》,结合题干中的“ 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为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5)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就汉族而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故答案为:(1) 日暮汉宫传蜡烛 (2)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考查了诗歌的默写和传统节日的了解,诗歌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91.(1)何当金缕脑;快走踏清秋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年年有余
(4)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根据提示可知对应是诗句是李贺的:何当金缕脑,快走踏清秋。
(2)《长歌行》中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名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4)由上句“人固有一死”可知下句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由提示可知对应的名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故答案为:(1)何当金缕脑、快走踏清秋;(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年年有余;(4)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考查了传统文化知识、古诗句及名言警句的积累和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92.(1)逃去如飞;千门万户;徘徊;匆匆;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出自朱自清的的《匆匆》,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