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分类专练10--古诗词填空一、填空题补全下列诗句,走近古代儿童的游戏时光。1.游戏一:吹笛。雷震在《村晚》中写道:“ , ”,其中“横牛背”和“信口吹”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2.游戏二:学种瓜。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写道:“ , ”,刻画出乡村儿童学种瓜时的天真可爱。3.游戏三:戏冰。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的“ , ”描绘了冬天孩子们把一大块冰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的画面。日积月累4.《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雅子弄冰》《村晚》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的自由乐。我能分别写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的诗句 , 。 , 。 , 。5.季羡林先生认为月是 明,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受之情。我国有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举头望明月, 。6.人闲桂花落, 。 ,时鸣春润中。课文内容填空。7.古代儿童的生活真有趣!“童孙未解供耕织, ”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雅子金盆脱晓冰, ”让我们的眼前浮出古代儿童在冬天的一场有声有色的游戏;“牧童归去横牛背, ”则展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8.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让我想起了孟郊写的诗句:“ , 。”9. 、 、《西游记》、《水浒传》并称四大名著。10. ,时鸣春涧中。根据积累填空。11.童年有美丽的故事,也有动人心弦的诗词。“ ,也傍桑阴学种瓜”是孩童天真可爱的体现;“稚子金盆脱晓冰, ”是孩童天真顽皮的写照;“牧童归去横牛背, ”是牧童悠闲自在的见证。12.童年中,有一个人总默默守护着我们,她就是母亲。“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在《 》中描绘出了一个慈爱的母亲形象。13.《鸟鸣涧》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的诗句是 , 。积累运用。14.【家国之诗】陆游的诗句“ , ”,展现了沦陷区百姓在异族统治下艰难生存,盼望王师早日到来的心境。在那苦寒的边塞,将士们传诵着《从军行》的诗句:“ , ”,立誓要于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捍卫国家尊严。15.【大河之歌】诗人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友人乘船远去:“ , ”,心中满是不舍;诗人王之涣来到西北边塞,目光顺着黄河追溯源头,再看看这塞上孤城所处的环境:“ , ”,壮阔又苍凉,孤寂之感瞬间涌上心头。把积累的名言、诗句补充完整。16.母亲节那天,小明在贺卡上引用《游子吟》中的“ , ”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心。17.《鸟鸣润》一诗紧扣一个“静”字,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中春夜图,其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的诗句是“ , ”。18.孩童时的快乐,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我们从范成大的诗句“ , ”中我们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勤劳、可爱;杨万里笔下的幼童会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从“ , ”中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音美;而雷震描写的“ , ”则勾勒了一个调皮天真、悠闲自在的晚归牧童。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19.《村晚》一诗中, , 。这两句表明了牧童的悠闲自在。20.王维的《鸟鸣涧》一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 。21.《游子吟》一诗运用形象的比喻讴歌母爱的诗句。是: , 。2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 的诸葛亮和 的孙悟空。课文积累。23.童年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 , ”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稚子弄冰》中“ , ,”表现了儿童敲冰得意、冰块碎地懊恼的心理:《村晚》中“ , ”表现了儿童的悠闲自在。24.《鸟鸣涧》中用声音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的诗句是 , 25.《景阳冈》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可概括为 、 、 、 四个部分。26.《草船借箭》一文是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出他的 。“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 ,更知曹操 :“知天象”是指他 :“晓地利”主要指他下令掉转船头,回来的时候 。27.积累运用。(1)汉字已有 的历史,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 的人。(2)家国情杯牵动着一颗颗热血涌动的心。南宋朝廷的军队迟迟未能收复失地,陆游替百姓发出了“ , ”的叹息。驻守边关的将士被悲凉的羌笛声勾起乡愁,正如 在《凉州词》中所写的:“ , ”然而只要边患仍在,他们就绝不返乡,《从军行》的誓言犹在:“ , 。”(3)得知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最能表现杜甫一家欣喜若狂的诗句是“ , 。”(4)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是由 、 资料整理和 四部分组成。(5) 统一全国后,小篆成为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补全下列诗句,走近古代儿童的游戏时光。28.游戏一:吹笛。雷震在《村晚》中写道:“ , ”,其中“横牛背”和“信口吹”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29.游戏二:学种瓜。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写道:“ , ”,刻画出乡村儿童学种瓜时的天真可爱。30.游戏三:戏冰。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的“ , ”描绘了冬天孩子们把一大块冰穿上彩线,当作钲来被打的画面。31.按所学内容填空。(1)爱国,从古至今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王昌龄以戍边战士的口吻抒发了豪情壮志:“ , 。”;陆游则感叹:“ , 。”盼望朝廷能尽快收复中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喜欲狂”是因为“ ”。(2)快乐读书吧。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里有“三打 ”的故事,《水浒传》里有“三打 ”的故事,《三国演义》里有“三 ”的故事。此外,还有一部名著是 ,作者是 朝的 。(3)读了四大名著,我还会用里面的歇后语填空。张青很爱脾气,那脾气真是“孙猴子的脸—— 。”在讨论会上,小明这是“徐庶进曹营—— ”,光听别人讲。我的父亲是个经验丰富的渔夫,每次出海都是“草船借箭—— ”。32.学以致用。(1)爱国是根植于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灵深处的情怀,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的执着信念,也是他“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酸楚;是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悲壮;是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 ”的喜极而泣;是“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无私;还是 。(2)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表现,年仅九岁的杨氏之子就是一个智慧的孩子,从“ ”可以看出他的机智。(3)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例如卖矛和盾的楚人,他夸耀自己卖的盾:“ ,物莫能陷也。”又夸耀自己卖的矛:“吾矛之利, 。”33.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在诗中,我们领略了“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中边塞风光之辽阔;感受到了“三万里河东入海, ”中山河之壮丽:也体会到了“ ,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动心情,还感受到“孤帆远影碧空尽, ”的依依惜别之情。(2)《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选自《 》,作者 ,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比赛的情形;《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 》,作者 ,主要写了初入行的年轻人祥子的 ;《两茎灯草》选自清代 的《 》第五,第六回,主要写了 临死时的场景,他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3)让我们一同走进古真名著,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草船借箭》改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这个故事主要表现了诸葛亮的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的有关内容写的;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喝酒 、 、 的内容。(4)《猴王出世》选自明代 的《 》第一回,在这个故事中,石猴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 。 《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作者是 , 文中讲述了 、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 的故事。34.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在感叹无法回报伟大的母爱的时候,经常会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的诗句是:“ , ”(2)《鸟鸣涧》中“ , 。”展现了景色的动态之美。(3)《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 , 。”抒发了诗人的那份喜悦而泣之情。(4)陆游的古诗句“ , ”用对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奇伟壮丽的山河。(5)小丽对小明说:“今天咱们玩游戏可 (歇后语),谁都不能违反游戏规则。”35.根据课内积累填空。(1)《从军行》中描写将士们戍边环境的诗句是“ , ”。《凉州词》中描写边境环境的诗句是“ , ”。两者都写出了戍边环境的荒凉、孤苦,有异曲同工之妙。(2)“ ,必自毙。”看到电视上诈骗案件的嫌疑人被抓捕归案的消息,爷爷感慨地说。(3)王维的《鸟鸣涧》中用鸟鸣声来衬托山间的幽静的诗句是:“ , 。”36.积累填空。(1) ,村庄儿女各当家。(2)牧童归去横牛背, 。(3)慈母手中线, 。临行密密缝, 。(4)“人闲桂花落, 。”这两句诗出自王维的《 》。王维是 派诗人。(5)《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 》第二十三回。3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草满池塘水满陂, 。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 的景色;第三句中,一个“横”字写出了 。(2)读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们知道,在作家 眼里,祖父园子中的倭瓜、黄瓜、玉米等都是 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 的向往。(3)《草船借箭》一文是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出他的 。“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 ,更知曹操 ;“知天象”是指他 ;“晓地利”主要指他下令掉转船头,回来的时候 。3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古诗中的儿童天真无邪,惹人喜爱。有“ ,彩丝穿取当银钲"的“稚子”,有“童孙未解供耕织, ”的“童孙”,还有“ ,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2)当昔日的孩童成年后远离故土,母亲的牵挂便缝进了密密的针脚中,” ,意恐迟迟归”,人总会长大,童年也会离去,唯有母亲的爱,永不会变。(3)通过学习,我认识了许多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如 的周瑜, 的武松, 的石猴, 的贾宝玉等.他们鲜活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3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桂花落, 春山空。月出 ,时鸣 。”这首诗是 代(填朝代)诗人 (填人名)所作,全诗以动衬静,具有诗情画意。(2)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着范成大的“ , ”,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学种瓜的纯朴、可爱;读着杨万里的“ ,彩丝穿取当银钲”,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取冰玩耍的快乐。(3)《村晚》这首诗中“ , ”描绘了牧童晚归时天真快乐的画面。我们不由得想起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 。意欲捕鸣蝉, 。”40.课文回顾。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 ,我推断的理由是: 。(2)展开想象,把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表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3)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 ”表达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时的狂喜之情;《凉州词》中“ ,春风不度玉门关”流露出诗人思乡的愁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 ”体现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4)前一阵,妈妈在追电视剧《芈月传》,小明对“芈”姓很感兴趣,想要进行一番研究,你建议他可以探究的问题有: ; ; 。41.精彩回放。(1)看到右图,我想到宋代诗人 的《村晚》,看到长满青草的池塘池水高涨,夕阳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我不由得想起了《村晚》中的诗句“ , ”。(2)《鸟鸣涧》一诗描写了山中的景色,其中没有动态景物描写的诗句是: 。(3)课文《草船借箭》中,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请你写出诸葛亮的思维过程 。42.结合语境,用诗句填空。童趣 看见儿童跟着大人学种瓜,我想到诗句“ ,也傍桑阴学种瓜”;“ ,彩丝穿取当银钲”,孩子们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母爱 当昔日的孩童成年后远离故土,母亲的牵挂便缝进了密密的针脚中,“ ,意恐迟迟归”,人总会长大,童年也会离去,唯有母亲的爱,永不会变。43.国学知识。(1)请写出两句赞美梅花的诗词名句。 (2) ,意恐迟迟归。(3)人闲桂花落, 。(4)“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这句话出自《 》第二十三回,作者是 (朝代)的 (作者)。44.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草满池塘水满陂, 。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 的景色。第三句中,一个“横”字写出了 。(2)《草船借箭》一文是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出他的 。“识人心”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 ,更知曹操 知天象”是指他 ; “晓地利”主要指他回来的时候 。45.按下列要求填空。(1) , 。 ,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夏天,当你去乡下游玩,看到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听到他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你会想起《村晚》中的诗句“ , ”。(3)春天,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这样的情景会让你想起《鸟鸣涧》中的诗句“ , ”。(4)《游子吟》中的诗句“ , ”,向我们展现了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的情景。46.回忆诗句,把答案填写对应的横线上。(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中,“童孙未解供耕织, ”两句诗写出了乡村儿童的可爱天真;《稚子弄冰》一诗中,“ , ”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稚子先得意后懊恼的心理;《村晚》一诗中,“ , ’两句诗则表现出了牧童的悠闲自在。(2)《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月亮表达了对 情,这让我想到诗句“ , ”。(3)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太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接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孟郊的诗句:“ , 。“47.按课文内容填空。(1)《游子吟》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慈母发自肺睛的爱的诗句是 , 。(2)牧童归去横牛背, 。(3)《鸟鸣涧》中用鸟叫声突出山中宁静的诗句是 , 。(4)“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根据这句,依次写出四大名著:《 》、《 》、《 》、《 》。4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经典的名著人物,有 的诸葛亮,有 的武松,有 的林黛玉,还有 的孙悟空。除此之外,你还认识了哪些人物: 的 。(至少写一个)(2)古人的童年生活充满灵气散发出清新的乡土气息,玩冰的稚子:稚子金盆脱晓冰, ;吹笛子的牧童:牧童归去 , 。学种瓜的童孙: ,也傍桑阴学种瓜。49.积累与运用(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你能想到的歌颂母爱的诗句是“ , 。”(2)《鸟鸣涧》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以动写静,用鸟鸣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的诗句是“ , ”。(3)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 ”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 , ”描绘了小孩“脱冰作戏”的情景:“ , ”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笛的情景。50.按课文内容填空。(1)草满池塘水满陂, 。(2)人而无信, 。(3) ,彩丝穿取当银钲。(4)《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 》,作者是 ,课文是按照“ → → →下冈”的顺序记叙的,表现了武松 的性格特点,武松的绰号是 ,你还知道其他人物和绰号: (人名) (绰号)。(5)《梅花魂》介绍了外祖父的五件事,分别是吟诗落泪、 、 、 、 。51.我会填空。(1)从诗句“ , ”中,我们领略到古代儿童学种瓜的纯真稚态;诗句“ , ”,绘声为主写,弄冰儿童的心态由开心变为失落;《鸟鸣涧》中的“ ,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达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2)读名著,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草船借箭》中 的周瑜,《景阳冈》中 的武松,《猴王出世》中 的石猴,《红楼春趣》中 的贾宝玉。52.根据课文完成练习。(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或曰:“ ,何如”其人弗能应也。(2)《跳水》一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水手拿猴子取乐→ → 。(3)《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表现了他的 。(4)《摔跤》中为了表现小嘎子的机灵,生动刻画了小嘎子的一连串 。5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两基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 ,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 的故事,刻画了受财胜过生命的 典型形象。(2)《刷子李》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 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 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4)古时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 ,称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为 ,而立则是指人 岁。5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草船借箭》选自名著《 》,作者 ,故事中的四个角色分别是: 、 、 、 。(2)通过学习,我知道《景阳冈》选自名著《 》,这部名著塑造了 的武松; 《猴王出世》选自名著《 》,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其他故事: 、 、 等; 《祖父的园子》表达了作者 。(3)我们感恩母亲会用孟郊的: “ , 。”(4)《红楼春趣》选自名著《 》,作者 。55.按课文内容填空。(1)《自相矛盾》一文选自《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又誉其矛曰:“ , 。”或曰:“ , ?“其人弗能应也。(3)羌笛何须怨杨柳, 。(4)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指人六十岁。 :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指人一百岁。56.填空。(1)《草船借箭》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有 的诸葛亮, 的周瑜, 的鲁肃及 的曹操(2)小说《景阳冈》塑造了很多英雄,如: 、 ;该故事按照 顺序介绍了武松 、 、 和 这四件事。《猴王出世》节选自 ,我知道里面的许多故事,如: 、 。(3)人闲桂花落, 。 ,时鸣春润中。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题目是 。诗人用“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反衬出春山的 。(4)“观三国烽烟, 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请根据这句,按顺序写出我国的四大名著: 、 、 、 。(5)读了“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我知道这是小说中的 。(人物)。(6)古代长篇小说多是 ,只要看一下某回的 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5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读古典四大名著,品百味人生。①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先生把 归为神魔小说一类, 归为人情小说一类,因 和 都依据了一定的历史史实,所以被归为讲史小说一类。②读古典名著,我们认识了 的林黛玉, 的关羽, 的唐僧, 的李逵。③古典名著中带有“三”字的故事特别多,请你写出一个: 。(2)邀游汉字王国。①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猜一字)谜底: ②这事可是你自己找我帮忙的,咱们 ,如果办砸了,你可别怪我。(填歇后语)③汉字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存的最早的字体是 。我最喜欢的汉字字体是 ,因为它 。(3)这半学期以来,我积累了不少古诗名句。“ ,村庄儿女各当家”让我们体会到了农人的繁忙;“谁言寸草心, ”让我体会到了母爱之伟大;“剑外忽传收蓟北, ”让我体会到了杜甫喜极而泣的心情。58.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在感恩、回报母爱的时候,经常会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 。(2)古诗中充满着童真童趣。杨万里的“ ,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儿童以冰为钲的童趣;而雷震的“ , ”把儿童天真、调皮的神情描写得生动形象。(3)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 之情。季羡林先生的记忆中也是“ “。(4)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诸葛亮、 的武松、 的林黛玉和 的孙悟空。59.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答题。(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 , ”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学种瓜的纯朴、可爱;《稚子弄冰》中“ , ”让我们体会到了孩子取冰玩耍的快乐;《村晚》中“ , ”让我们领略了牧童晚归的悠然。(2)《鸟鸣涧》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以动写静,用鸟鸣声衬托出宁静优美的诗句是” , “。(3)《景阳冈》是按照喝酒、 和 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60.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填空。(1)敲成玉磬穿林响, 。(2)牧童归去横牛背, 。(3) ,夜静春山空。(4)谁言寸草心, 。(5)《祖父的园子》一文以 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 在园子中的生活。(6)《景阳冈》一文按照 的顺序,叙了武松赤手空掌打死猛虎的故事,表期了武松豪爽、 而又机敏的性格特点。61.课文大观园。(1)自古以来, 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请写出与之相关的诗句 , 。(2)《梅花魂》写了五件和外祖父相关的往事,分别是 、 、 、 、送我梅花手绢。(3)《红楼春趣》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 的故事。宝玉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1.“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故答案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意思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故答案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5.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低头思故乡6.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4.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但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牧的孩童随意地坐在牛背上。悠闲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的自由快乐。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5.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结合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可知,季羡林先生的记忆中也是“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故答案为: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低头思故乡6.本题考查古诗句填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之《鸟鸣涧》。意思是 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故答案为: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7.也傍桑阴学种瓜;彩丝穿取当银钲;短笛无腔信口吹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9.《三国演义》;《红楼梦》10.月出惊山鸟题目考查对诗句运用以及“四大名著”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村晚》,意思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故答案为:也傍桑阴学种瓜;彩丝穿取当银钲;短笛无腔信口吹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故答案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9.结合相关知识,“四大名著”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故答案为:《三国演义》《红楼梦》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月亮升起,惊醒睡在树上的山鸟,鸟鸣声在山涧中回荡。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11.童孙未解供耕织;彩丝穿取当银钲;短笛无腔信口吹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1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本题考查对描写童年生活古诗词的积累与理解,通过对诗句的填空,检验对不同诗人笔下童年场景描绘的熟悉程度,感受古代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多样与美好。(2)本题考查对经典古诗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对诗中描写母亲的关键语句填空,加深对母爱情怀在古诗中体现的认知,感受古代诗人对亲情细腻的表达。(3)本题考查对古诗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填空,检验对以动衬静手法在古诗中运用的领悟,提升对古诗意境鉴赏的能力。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描绘了小孩子虽然不懂得从事耕织劳动,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体现出孩童的天真可爱;“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出自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写小孩子清晨从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银钲玩耍,尽显天真顽皮;“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出自雷震的《村晚》,刻画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悠闲画面。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彩丝穿取当银钲;短笛无腔信口吹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出自孟郊的《游子吟》。前两句直接描述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场景,一个 “慈” 字奠定了整首诗母爱的基调,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慈爱母亲的形象。故答案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吟13.《鸟鸣涧》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的动静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它们不时地在这春天的溪涧中鸣叫。诗人以月亮升起、鸟儿受惊鸣叫这些动态的画面,衬托出山间春夜的静谧,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营造出 “鸟鸣山更幽” 的独特意境。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考查了诗文词句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文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文词句意思理解做题。诗文词句理解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句诗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描绘了沦陷区的百姓在金兵的铁蹄下痛苦挣扎,眼泪已流尽,年年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前来收复失地的悲惨景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句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体现了戍边将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历经无数战斗,铠甲都被磨穿,但他们誓言不打败进犯之敌,绝不返回家乡,彰显了坚定的卫国决心。故答案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通过描写友人乘坐的孤帆在碧空尽头渐渐消失,只看见长江向天际流淌的画面,细腻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人描绘了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的壮阔又略带孤寂的西北边塞景象。故答案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诗句意思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古诗的学习理解,根据古诗的意思,进行对应作答。要抓住句意重点关键词,找到与之对应的诗句,书写要正确。16.结合“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心”,应该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行表述,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故答案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7. 结合对《鸟鸣涧》诗句的理解,“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月亮升起,惊醒睡在树上的山鸟,鸟鸣声在山涧中回荡。这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8.结合对诗句的理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村晚》,意思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2.神机妙算;神通广大(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填写诗句,检验对古诗中所描绘画面和情感的把握,考查对经典古诗的赏析和理解能力。(2)本题考查对古诗中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诗句的记忆。通过填写以动衬静的诗句,考查对古诗中动静结合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以及对诗句含义的理解。(3)本题考查对古诗中经典诗句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填写讴歌母爱的诗句,考查对古诗中比喻手法的赏析以及对母爱主题的感悟能力。(4)本题考查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通过填写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考查对所学课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和能力的把握,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总结能力。19.《村晚》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描绘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的画面。“横牛背” 体现出牧童坐姿的悠闲自在,没有拘谨;“信口吹” 更突出了他吹奏时的随意,不讲究曲调,生动地展现了牧童天真、悠闲的状态,所以这两句表明了牧童的悠闲自在。故答案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0.王维《鸟鸣涧》中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它们不时地在山涧中鸣叫。这里用鸟儿的鸣叫这一动态描写,来衬托出春夜山谷的幽静。因为只有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中,月亮升起的轻微变化才会惊动鸟儿,鸟儿的鸣叫才会显得格外清晰,以动衬静,使幽静的氛围更加突出。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1.《游子吟》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将子女比作 “寸草心”,把母亲的爱比作 “三春晖”。小草难以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情,就如同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一样,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讴歌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故答案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2.在相关课文的学习中,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等情节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准确预测天气,巧妙设计借到十万支箭,充分展现了他神机妙算的特点;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拥有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诸多本领,能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其神通广大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分别用 “神机妙算” 和 “神通广大” 来形容他们。故答案为:神机妙算;神通广大2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5.事情发展;吃酒;上冈;打虎;下冈26.神机妙算;嫉贤妒能;谨慎多疑;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顺风顺水本题考查了有古诗文默写和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23.比如,由“表现了儿童敲冰得意、冰块碎地懊恼的心理”可知对应的诗句是“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4.《鸟鸣涧》中用声音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故答案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25.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景阳冈》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概括为吃酒、上冈、打虎、下冈四个部分。故答案为:事情发展、吃酒、上冈、打虎、下冈26.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草船借箭》一文是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出他的神机妙算。“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谨慎多疑:“知天象”是指他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晓地利”主要指他下令掉转船头,回来的时候顺风顺水。故答案为:神机妙算、嫉贤妒能、谨慎多疑、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顺风顺水27.(1)三四千年;甲骨文(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4)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结论(5)秦(1) 考古发现证明,汉字至少有 三千多年 的历史,最早成体系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约公元前1600-1046年)。王懿荣(1845-1900)是清末著名金石学家,1899年他在中药"龙骨"上发现了刻划符号,经研究确认这是商代占卜文字,由此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怀乡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这两句诗描绘了誓死杀敌、保国卫边的将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歌颂与赞美。(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我看见妻子的愁容已经不在了,我高兴地抓起书卷开心得几乎要发狂。 这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它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主要是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的快意。(4) 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是由 问题的提出 、 研究方法 、 资料整理 和 结论 四部分组成。 这个结构体现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完整研究逻辑链,是学术写作的基本范式。(5) 秦始皇 统一全国后,小篆成为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 文字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故答案为:(1)三四千年;甲骨文;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4)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研究结论;(5) 秦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古诗填空。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2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0.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缸(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检验对诗句中关键词语所传达的人物形象及情感的把握,考查对经典古诗中描绘场景的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背诵默写以及对诗句内容的解读,通过诗句内容分析乡村儿童的形象特点,考查对古诗中儿童生活场景的理解和感悟能力。(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准确记忆和对诗句所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要求根据诗句还原古代儿童的游戏场景,考查对古诗细节描写的赏析能力。28.《村晚》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描绘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横牛背” 体现出牧童随性的姿态,毫无拘束;“信口吹” 突出其吹奏时不讲究曲调,自由自在,生动展现了牧童调皮天真、悠闲自在的形象。故答案为: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9.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里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的阴凉处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未解” 与 “学” 形成对比,生动地刻画出乡村儿童模仿大人劳作,充满天真可爱的模样。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0.杨万里《稚子弄冰》中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描述了小孩子清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丝线穿起来当作银钲的情景 。“脱晓冰”“穿取当银钲” 细致描绘出孩子们玩冰的过程,充满童趣。故答案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缸3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剑外忽传收蓟北(2)白骨精;祝家庄;顾茅庐;《红楼梦》;清;曹雪芹(3)说变就变;一言不发;满载而归(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喜欲狂”是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 意思是: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2) "三打白骨精"《西游记》里的故事,讲的是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三打祝家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宋江攻打祝家庄,首战失利,乃约李应不助祝家庄。二次进兵,遇扈家庄阻拦,后林冲擒住扈三娘,扈庄求和,不助祝庄。宋江筹思破庄之计,适孙立携眷友来投,随计用里应外合,使孙立等假投庄教师栾廷玉,佯称合御梁山;又差石秀出战,故为孙立擒去,使祝庄不疑。乐和于庄内智锄祝氏兄弟,结合庄民钟离老人等内应,宋江外攻,大破祝家庄。"三请诸葛亮",就是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著名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祖籍辽宁省辽阳市,出生地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3)“孙猴子的脸—— 说变就变 。”意思是 : 这里比喻变化多端,迅速,难以预料,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 是指一言不发的意思了,或者是不愿意和人交谈或献计献策而不发言的意思;“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 比喻轻而易举地取得很大的收获。故答案为:(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剑外忽传收蓟北;(2)白骨精、祝家庄、顾茅庐、《红楼梦》、清、曹雪芹;(3)说变就变、一言不发、满载而归。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句、名著阅读和歇后语的积累与默写。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积累,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32.(1)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不破楼兰终不还;初闻涕泪满衣裳;青山处处埋忠骨;位卑未敢忘忧国(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吾盾之坚;于物无不陷也(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陆游《示儿》,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从军行》,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意思是世界很大,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倒不必考虑用马革将遗体运回国。(2)结合课文《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表现了杨氏子的机智;(3)结合课文《自相矛盾》,卖矛和盾的楚人,他夸耀自己卖的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夸耀自己卖的矛:“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故答案为:(1)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不破楼兰终不还;初闻涕泪满衣裳;青山处处埋忠骨;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吾盾之坚;于物无不陷也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读书方法和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33.(1)孤城遥望玉门关;一片孤城万仞山;五千仞岳上摩天;却看妻子愁何在;唯见长江天际流(2)小兵张嘎;徐光耀;骆驼祥子;老舍;外貌;吴敬梓;儒林外史;严监生(3)三国演义;神机妙算;水浒传;喝酒;上冈;打虎(4)吴承恩;西游记;猴王;曹雪芹;贾宝玉;放风筝(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其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其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摔跤》出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通过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场景展现人物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着重刻画了祥子初入行时的外貌,展现其年轻力壮、充满活力的形象;《两茎灯草》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通过严监生临死时因两茎灯草不肯咽气的细节,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吝啬形象。(3)《草船借箭》改编自《三国演义》,这一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等智慧和才能。《景阳冈》出自《水浒传》,课文按照故事发展顺序,依次描述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等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武松勇猛无畏的形象。(4)《猴王出世》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石猴因勇敢跳入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一情节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诞生的重要环节。《红楼春趣》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贾府众人的生活场景和情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红楼梦》细腻的生活描写和丰富的人物情感。故答案为:(1)孤城遥望玉门关;一片孤城万仞山;五千仞岳上摩天;却看妻子愁何在;唯见长江天际流(2)小兵张嘎;徐光耀;骆驼祥子;老舍;外貌;吴敬梓;儒林外史;严监生(3)三国演义;神机妙算;水浒传;喝酒;上冈;打虎(4)吴承恩;西游记;猴王;曹雪芹;贾宝玉;放风筝(1)本题考查对古代诗词的积累与掌握,意图在于检验对经典诗词的熟悉程度,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的各种情感与景象,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欣赏能力。(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基础知识的了解,意图是让学习者熟悉不同作家的作品及其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3)本题考查对中国古典名著经典情节的掌握,意图是引导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了解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素养。(4)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具体篇章的熟悉程度,意图是让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感受不同名著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34.(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5)咸菜烧豆腐——有言在先(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出自孟郊的《游子吟》。(2)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思是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出自《鸟鸣涧》。(3)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意思是:剑门关外,喜讯突然传来,官军收复了冀北一带,高兴之余,不禁泪满衣裳。出自:唐朝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5)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比喻在做事之前先把条件或规则说在前面。故答案为:(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5)咸菜烧豆腐——有言在先。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歇后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35.(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多行不义(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意思是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2)“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坏事 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故答案为:(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多行不义(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36.(1)昼出耘田夜绩麻(2)短笛无腔信口吹(3)游子身上衣;意恐迟迟归(4)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山水田园(5)水浒传(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白天去田里锄草,晚上的时候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的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村晚》,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自孟郊《游子吟》,意思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出自王维《鸟鸣涧》,意思是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5)(景阳冈)出自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结合原著内容,进行作答。故答案为:(1)昼出耘田夜绩麻(2)短笛无腔信口吹(3)游子身上衣;意恐迟迟归(4)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山水田园(5)水浒传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与名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37.(1)山衔落日浸寒漪;短笛无腔信口吹;山村傍晚;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2)萧红;自由快乐;自由生活(3)神机妙算;嫉贤妒能;谨慎多疑;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顺风顺水(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前两句描写了山村傍晚的景色;第三句中,一个“横”字写出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2)出自于《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蜂,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本文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3)《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草船借箭主要描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草船借箭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了他的神机妙算。故答案为:(1)山衔落日浸寒漪、短笛无腔信口吹、山村傍晚、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2)萧红、自由快乐、自由生活;(3)神机妙算、嫉贤妒能、谨慎多疑、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顺风顺水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与课文内容填空。完成诗歌默写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38.(1)稚子金盆脱晓冰;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2)临行密密缝(3)心胸狭隘;勇武机敏;敢作敢为;率性纯真(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意思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出自杨万里《稚子弄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出自南宋诗人雷震所作的《村晚》。(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意思: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可知是心胸狭隘的周瑜,勇武机敏的武松,敢作敢为的石猴,率性纯真的贾宝玉。故答案为:(1)稚子金盆脱晓冰、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牛背;(2)临行密密缝;(3)心胸狭隘、勇武机敏、敢作敢为、率性纯真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39.(1)人闲;夜静;惊山鸟;春涧中;唐;王维(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1)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以动衬静,具有诗情画意。(2)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着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学种瓜的淳朴、可爱。读着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的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取冰玩耍的快乐。(3)读着雷震的古诗《村晚》中的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我们领略了牧童晚归的悠然。结合题干中的“花落知多少”,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夜来风雨声”。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故答案为:(1)人闲、夜静、惊山鸟、春涧中、唐、王维(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考查了诗歌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40.(1)林黛玉;这段话描写的人物具有外貌清秀、性格多愁善感和身体多病的特点,根据这些人物特点,可推出描写的人物是林黛玉(2)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羌笛何须怨杨柳;唯见长江天际流(4)关于“芈”姓的来源;;关于“芈”姓的历史名人;;关于“芈”姓的现状(1) 阅读分析语段,从”病如西子胜三分”可知,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林黛玉,因为作品中此人体弱多病。(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意思是: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是朋友的船帆渐渐离去,消失在天水交接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之水向天际奔流。这句诗出自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①可以探究”芈”字背后的姓氏文化。芈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是周时楚国贵族的祖姓,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②可以探究”芈”的读音。这是个双音字,读 mie 和 mi 的音。③”芈”字的意思。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羊的叫声。另外一层是指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故答案为:(1)林黛玉、这段话描写的人物具有外貌清秀、性格多愁善感和身体多病的特点,根据这些人物特点,可推出描写的人物是林黛玉;(2)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羌笛何须怨杨柳、唯见长江天际流;(4)关于“芈”姓的来源;关于“芈”姓的历史名人、关于“芈”姓的现状。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综合运用,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41.(1)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诸葛亮只要三天是因为他晓天文、知地理、神机妙算,料定第三天江上必有大雾,所以只要三天交十万支箭,时间变短还能完成周瑜的目标,更加让周瑜自叹不如。(1)《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意思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意思是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出自于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这两句属于静态描写。(3)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内容可知: 诸葛亮只要三天是因为他晓天文、知地理、神机妙算,料定第三天江上必有大雾,所以只要三天交十万支箭,时间变短还能完成周瑜的目标,更加让周瑜自叹不如。故答案为:(1)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 诸葛亮只要三天是因为他晓天文、知地理、神机妙算,料定第三天江上必有大雾,所以只要三天交十万支箭,时间变短还能完成周瑜的目标,更加让周瑜自叹不如。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和课文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42.童孙未解供耕织;稚子金盆脱晓冰;临行密密缝结合题干中的“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填写的诗句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结合题干中的“ 彩丝穿取当银钲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稚子金盆脱晓冰 ”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结合题干中的“ 意恐迟迟归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临行密密缝”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故答案为:童孙未解供耕织、稚子金盆脱晓冰、临行密密缝考查了诗歌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歌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43.(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临行密密缝(3)夜静春山空(4)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1) 赞美梅花的诗词名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2)结合题干中的“ 意恐迟迟归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临行密密缝 ”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3)结合题干中的“ 人闲桂花落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夜静春山空 ” 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4)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这句话出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故答案为:(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 临行密密缝 (3) 夜静春山空 (4)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文学常识。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44.(1)山衔落日浸寒漪;短笛无腔信口吹;山村傍晚;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2)神机妙算;嫉贤妒能;谨慎多疑;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顺风顺水(1) 结合题干中的“ 草满池塘水满陂 ” “牧童归去横牛背”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短笛无腔信口吹 ” 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村傍晚的景色。第三句中,一个“横”字写出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2) 《草船借箭》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高出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生出一计,以借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由此看出,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狡猾阴险。然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天,擂鼓呐喊,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诸葛亮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流产”的同时,衬托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故答案为:(1)山衔落日浸寒漪/短笛无腔信口吹/山村傍晚/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2)神机妙算、嫉贤妒能、谨慎多疑、算出三天后会有大雾、顺风顺水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的默写,还有课文的理解。平时要注意课外名句和名言警句的积累,培养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多读书,增加知识储备。45.(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1)《四时田园杂兴》原文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书写时要把诗句写规范,把每个字写正确。(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雷震《村晚》,意思是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意思是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意思是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故答案为:(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46.(1)也傍桑阴学种瓜;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故乡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2)《月是故乡明》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可以想到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同样结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故答案为:(1)也傍桑阴学种瓜;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故乡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47.(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短笛无腔信口吹(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1) 出自孟郊的《游子吟》 ,结合题干中的“ 表达了自己对慈母发自肺睛的爱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 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 ,结合题干中的“ 牧童归去横牛背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 短笛无腔信口吹 ”。(3) 出自唐代王维的《鸟鸣涧》 ,结合题干中的“ 用鸟叫声突出山中宁静 ”,可知填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4)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水浒传》主要内容:该作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西游记》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红楼梦》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故答案为:(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 短笛无腔信口吹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48.(1)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多愁善感;神通广大;骁勇善战;赵云(2)彩丝穿取当银钲;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童孙未解供耕织(1)结合课文描写,《草船借箭》描写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景阳冈》描写了武艺高强的武松;《红楼春趣》描写了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猴王出世》描写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结合原著的人物特点,进行作答。(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村晚》,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故答案为:(1)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多愁善感;神通广大;骁勇善战;赵云(2)彩丝穿取当银钲;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童孙未解供耕织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想象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掌握和默写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49.(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2)《鸟鸣涧》的作者是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村晚》,意思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故答案为:(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书写要正确。50.(1)山衔落日浸寒漪(2)不知其可(3)稚子金盆脱晓冰(4)水浒传;施耐庵;喝酒;上冈;打虎;豪放勇武,机智勇敢;行者;鲁智深;;花和尚(5)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赞颂梅花的秉性;临别赠送梅花手绢(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出自宋代雷震《村晚》,意思是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人如果没有信用的话,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4)《景阳冈》出自《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课文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进行描写,表现武松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武松”的绰号是“行者”,结合《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进行作答。(5)结合课文《梅花魂》,主要描写了吟诗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痛哭、赠“我”《墨梅图》赞颂梅花的秉性、临别赠送梅花手绢这五件事,表现了玩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故答案为:(1)山衔落日浸寒漪(2)不知其可(3)稚子金盆脱晓冰(4)水浒传;施耐庵;喝酒、上冈;打虎;豪放勇武,机智勇敢;行者;鲁智深;花和尚;(5)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赞颂梅花的秉性、临别赠送梅花手绢;题目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作答,答案要标准规范,书写要正确。5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嫉贤妒能;武艺高强;敢作敢为;率性纯真(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玉石摔碎般的声音。诗人没有直接写儿童的心情,绘声为主写,写出弄冰儿童的心态由开心变为失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唐代王维的《乌鸣涧》,意思是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这两句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2)《草船借箭》出自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机智过人,足智多谋,聪明能干,以大局为重,懂人心,从容镇定的人。周瑜是个思维敏捷但是心胸狭窄,阴险,狡猾,嫉妒心很强的人。曹操是个小心谨慎并且生性多疑的人。鲁肃是一个顾全大局、忠厚守信的人,可据此作答。"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出自《水浒传》。《景阳冈》是人教版《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该文作者是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课文主要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如人一般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取作取为、无所畏惧的特点《红楼春趣》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讲的是宝玉、黛玉等青春年少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也是大观园最后一次快乐而纵情的聚会。文中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大观园儿女的童真童趣和充满青春朝气的活力。故答案为:(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嫉贤妒能、武艺高强、敢作敢为、率性纯真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古诗文默写,课文人物理解,,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识记与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52.(1)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2)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爬山桅杆;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获救(3)吝啬(4)动作(1)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可知,该选段出自课文《自相矛盾》,根据部分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补充完整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跳水》起因是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经过是孩子又生气又难堪,追着猴子,一不小心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结果是危急时刻,父亲命令小孩往海里跳。小孩跳进海里,被水手们救了上来。(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两茎灯草》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写严监生临死时仍惦记节省灯芯、灯油这件事,充分展现他的吝啬。(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代表作《 小兵张嘎 》。本文生动刻画了小嘎机灵子的一连串动作,主要是为了表现小嘎子的机灵。故答案为:(1)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2)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爬山桅杆;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获救;(3)吝啬;(4)动作本题考查了课文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53.(1)不断气;一命呜呼;守财奴(2)娴熟;白点(3)物莫能陷也;于物无不陷也(4)豆蔻年华;弱冠;三十(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填空。语段选自《两茎灯草》,这篇文章讲的是严监生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是在将死之际,一直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一家人纷纷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