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20世纪初,天文学家就已经知道宇宙在膨胀——但它会永远膨胀下去吗 答案取决于宇宙的密度。在一个闭合的宇宙中,密度是偏高的,星系之间的引力最终会使宇宙重新坍缩,把一切都再次聚集起来。然而,在一个开放的宇宙中,由于没有足够的质量来阻止宇宙膨胀,星系之间的空间只会不断增长。还有第三种可能:在平坦的宇宙中,平行线始终是平行的,宇宙中刚好有足够多的质量可以减缓宇宙膨胀,直至终止————但这需要无限的时间。尽管理论认为宇宙确实是平坦的,但天文学家还没有观测到足够的物质来证明这一点。没有足够的物质,就没有足够的引力,膨胀将永远持续下去。因此,天文学家认为,精确测定物质的占比有助于匹配理论与观测,进而预测宇宙的未来。为了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科学家研究了爆炸的白矮星,通过收集足够多的数据,天文学家可以预测宇宙的命运。珀尔马特与布莱恩·施密特分别领衔创立了两组科学家团队,这两个团队致力于在爆炸后寻找尽可能多的超新星,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然而两个团队都发现了奇怪的结果。如果宇宙的膨胀会因众多星系之间的引力而减速,那么相对而言,遥远的超新星应该更加明亮。然而他们发现遥远的超新星比预期的要暗很多。他们检查了是否存在一种奇怪的“灰尘”,它会散射所有波段的光,使远处的超新星变暗。他们甚至检查了是否有星系改变了超新星的光线传播路径,从而使其变得更加暗淡。但是,如果数据没有问题,那么似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宇宙包含了负的质量(这显然是不对的),要么有种力量在抵抗引力,使宇宙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膨胀。有一种神秘的能量在抵抗引力的想法并不新鲜。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一个宇宙学常数可以使宇宙静止不动,防止它因自身的引力而坍缩。然而,当人们发现遥远的星系正在相互远离时,爱因斯坦放弃了这个想法。詹姆斯·皮伯斯在20世纪80年代再次启用了这个常数,以提高宇宙的能量密度,使空间变得平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物质密度看似很低。两个团队的数据表明,皮伯斯是对的。两个高度竞争和极其缜密的研究团队之间结果的一致性让人们逐渐接受了暗能量存在的观点。在暗能量发现后不久,来自星系和超新星巡天的大量数据,以及关于星系团如何随时间演化的研究,都证实了暗能量占据了宇宙的三分之二以上。能量,而不是物质,主导了我们的宇宙和它的命运。今天,暗能量仍然是天体物理学中最神秘的谜团之一。珀尔马特说:“我们仍然不知道宇宙是否长久,也不知道宇宙是否无限。”这些问题将等待着下一代的科学家们来回答。(摘编自伊丽莎白·费尔南德斯《暗能量简史》,杜伟、王钰婷译)材料二:茫茫宇宙中充满着大量不为人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天文观测结果显示,暗物质占宇宙质量的25%,暗能量占宇宙质量的70%,而可以被人类观测到的暗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5%。虽然天文观测已验证存在暗物质,但天文学家还没有找到物理上的直接证据来证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升空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简称“悟空”号),探测到了超150亿个空间高能粒子。科研人员有望由此拨开暗物质的迷雾。什么是暗物质 范一中打了个比方:“暗物质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高速粒子,它们会从四面八方像子弹一般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物体,但并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早在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在研究后发(Coma)星系团时,发现星系团中的星系弥散速度非常快,仅靠星系团中的发光物质根本束缚不住速度这么快的天体。由于根据维里定理计算出的星系团总质量,远大于根据发光度计算出的星系团质量,他推测星系团中存在大量不发光的物质,将其称之为暗物质。暗物质探测成为长久以来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悟空”号地面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范一中告诉《中国科学报》,“如果能揭开暗物质粒子的神秘面纱,就能突破现有的标准物理学模型,使基础物理学领域产生革命性突破,这也是暗物质研究为什么这么热的原因。”从2002年开始,作为研究成员之一的常进产生了一个想法:做一颗中国自己的卫星,到天上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他开始设计太空暗物质探测方案,尝试申请相关项目。2011年1月,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正式立项,常进团队提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顺利入围。该项目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并面向院外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参与项目合作的科学家、工程师,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瑞士日内瓦大学等。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在酒泉发射升空。据了解,“悟空”号通过探测宇宙中高能粒子的方向、能量以及电荷大小,间接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研究团队于2017年11月发布首批科学成果,获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于2019年9月发布第二批科学成果,获得1万亿~100万亿电子伏特能区精确的质子宇宙线能谱;于2021年5月发布第三批科学成果,绘出迄今最精确的高能氦原子核宇宙线能谱,并观察到能谱新结构。今天,在“悟空”号延期服役的同时,研究团队正在开展下一代暗物质探测项目“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VLAST)”的技术攻关。希望在科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台空间望远镜能进一步帮助人类追踪暗物质,加深人类对宇宙天体的理解。(摘编自沈春蕾《“悟空”号:火眼金睛探寻暗物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宙可能是以闭合、开放、平坦等形态存在,不同形态下宇宙的命运不同,天文学家期望测定物质占比来预测宇宙未来。B.两个科研团队都发现遥远的超新星比预期的更暗,通过严谨的检查,推测可能有种力量在抵抗引力,使宇宙加速膨胀。C.可被观测的暗物质在宇宙质量中占比较低,“悟空”号探测到超150亿个空间高能粒子,这为暗物质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D.“悟空”号通过探测高能粒子相关数据间接研究暗物质粒子,研究团队已发布多批科学成果,获得多种宇宙线能谱。2.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暗能量研究试验:暗能量光谱仪(DESI)巡天项目,旨在绘制宇宙三维图谱,并提供关于宇宙历史的最清晰图像。预计在其运行期满时,我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数据,宇宙的命运或将变得更加清晰。宇宙的命运主要取决于引力和暗能量,在闭合的宇宙中,引力使万物 ① ;在平坦的宇宙中,暗能量使万物 ② 。除了引力和暗能量,还要考虑还有第三个因素:这就是暗物质。大量的暗物质可以使星系成团。因此,为了理解宇宙的历史,从拉力和推力的角度看,科学家们需要区分暗能量产生的 ③ 和暗物质产生的 ④ 。暗能量光谱仪巡天项目的观测数据将帮助研究人员理清这两个组分的影响。A.坍缩 远离 推力 拉力B.聚集 膨胀 拉力 推力C.坍缩 膨胀 拉力 推力D.聚集 远离 推力 拉力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暗物质探测成为长久以来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的一项是(3分)A.天文学家通过研究爆炸的白矮星收集数据,试图预测宇宙命运。B.两个团队在寻找超新星过程中发现了暗能量存在的相关证据。C.“悟空”号地面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表示暗物质研究热度高。D.研究团队开展“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的技术攻关。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悟空”号对人类探索宇宙有哪些价值。(4分)5.学校计划组织一场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科普展览,你作为天文社团的负责人,请根据两则材料,设计三个不同展区的主题及内容框架。(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高自远 。 张爱国虞世南端坐在当门的椅子上,蒲扇在手中半天不摇不动,干瘦的脸上“山壑”卷叠,眼看着就要将两只眼睛给卷了进去。窗下,陆束之伏在案前写字,久之,肩膀不由得稍稍向右倾斜。“束之。”虞世南慢慢站起身,脖子细长,肩膀瘦削嶙峋,要不是领口扎得紧,长衫定然从双肩上嘟噜下来。“舅父。”陆束之急忙坐正,继续书写。“束之,手袖。”虞世南走过来,点了点陆束之触到纸上的袖口,转身又坐回椅上,“束之,今夜你心有旁骛,歇下吧。”陆束之搁笔,站到虞世南身旁,为他打扇:“舅父,即便秦王李世民是个贤良之主,但是唐帝李渊究竟是何种人 若也像他那表弟隋帝杨广一般,李世民又能奈其何 况且,那太子李建成……”虞世南不说话,满脸“山壑”似是全部堆蹙到眉间。自从几天前接到秦王李世民派人送来的书信,他几乎就是这般模样了。秦王李世民有意邀请虞世南入唐,向他描述大唐朝廷的新气象、大唐君臣的新气象,还细说他秦王府里的一众文武大臣,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都在秦王府里各得其所,各用其力。李世民最后写道:“虞伯施耿直刚烈,直言敢谏,天下共闻,乃大唐和李世民心之所渴、目之所望之大才。”阅罢书信,虞世南那颗“专心书艺,不问世事”的心又动了,却也不免疑虑:自古以来,哪家帝王口上都是爱才惜才,然而真做者又能几人 “束之,李世民绝非等闲之王,秦王府终究盛他不下。他欲为之事,欲用之人,李渊、李建成拦他不得。”虞世南宽慰陆束之。今日午后,几位长安友人的来信,使他终于消除疑虑,他知道,李世民正是他几十年里苦苦寻觅的贤良之主。“舅父,既然如此,就给秦王回信吧。”夜风渐起,陆束之看着舅舅稀疏的白发在风中凌乱飘舞,不自觉眼眶发湿。“柬之,舅父已年过花甲,时日不多。回首这一生,算上这一次,已然……唉!不堪回首,不堪说道。”虞世南摇了摇头,像是终是下了决心,“回信吧。”不久后的一个黄昏,虞世南到达长安。李世民亲率秦王府上下一众人等到城外迎接。虞世南刚跨下轿,李世民就上前紧紧抓住他的手:“虞伯施入唐,大唐之幸!”不料虞世南头一昂:“敢问秦王,我虞世南初为陈朝的官,陈不久灭国。我就辅佐隋朝,隋也不日亡国。我还辅佐过窦建德,可才几天啊,他就被你擒杀。我跟谁,谁灭亡。你说,我入唐,唐究竟何幸之有 ”见李世民愣住,虞世南得意一笑。李世民忽然大笑:“诸位,我方才所言者何 虞世南一到,李世民就别想听他一句好话,也别想做出一件坏事。伯施,此不正是大唐之幸 ”李世民说着,接引虞世南上轿,同乘入城。秦王府里,接风宴刚刚开始,李世民举酒道:“诸位,为大唐今日幸得大才……”“秦王,我虞世南跟谁谁亡,此为何种大才 ”虞世南端坐席中,冷言道。“问得好!虞世南乃天下大才,世人皆知。世人也知虞世南曾为那陈叔宝、杨广、窦建德所得,然不知他们从未真正得有虞世南。”“此话怎讲 ”虞世南两只眼睛寒光凌厉,直直盯着李世民问。“那些年里,你给过陈叔宝、杨广、窦建德多少回直言进谏 他们可有过一回听取采纳 如此看来,那陈叔宝、杨广、窦建德,得有虞世南否 ”虞世南心里一震,忙欲起身,又急忙端坐:“秦王殿下口口声声陈叔宝、杨广、窦建德,是在提醒虞世南、诸位、天下和后世之人,虞世南乃四朝臣子、贰臣之人、趋炎附势之徒吧。”李世民吃惊地看向虞世南。一旁的陆束之急忙插话道:“殿下,此乃舅父心病。”李世民抓起虞世南的手:“伯施,你也在乎这一点吗 你跟随陈叔宝、杨广、窦建德,究竟所为者何 我李世民不知吗 在座诸位、天下人不知吗 你虞世南内心里不知吗 ”“是啊,舅父,你平生志在天下,心在苍生,天下尽知,后世也会知之。”陆束之眼里泪花闪动。“伯施,我听闻你写字时腰身挺直,坐姿端正,手腕轻虚,袖不着纸————端正则不偏斜,不着纸则不染尘。你写字如此,为人更是如此。故而,你之高名,自然流行,天下共知。你又何忧之有 ”虞世南起身,“扑通”一声跪到秦王李世民脚下,泣不成声。李世民急忙起身扶人:“伯施不必如此。来,给诸位现一手。”有人立即捧来笔墨,铺开纸。虞世南提笔,转头看向府外。初秋的燥热尚未退去,繁星满天。忽然,梧桐树上蝉鸣激越。继而,远远近近,蝉声一片,交织在长安城万家灯火之上。虞世南微微颔首,舔墨落毫: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好!好字!好诗!”李世民拊掌大笑。虞世南举盏痛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世南虽表面“专心书艺,不问世事”,但内心始终渴望辅佐明主,因此李世民的信让他重新萌发入世之志。B.陆柬之对舅父的担忧,既源自于对李渊、李建成秉性的疑虑,也暗含对李世民能否真正、重用贤才的隐忧。C.李世民用“写字袖不着纸”的细节类比虞世南的品格,既赞其书法境界,更赞其为人高洁不染世俗之尘。D.虞世南入长安时质问李世民“我入唐,唐究竟何幸之有”,表面是自嘲“克主”,实则试探李世民的胸襟与诚意。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对虞世南外貌的描写,以“山壑卷叠”比喻皱纹,既显出人物的苍老,又暗示其内心因抉择而生的沟壑纵横。B.李世民在面对虞世南的故意刁难时“忽然大笑”,这一细节生动刻画其不拘小节、机敏睿智、善于应对的统帅形象。C.虞世南作诗前“梧桐树上蝉鸣激越”的描写,以声衬静,为后文其以蝉自喻的诗歌创作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D.文本以历史人物为原型,通过虚构对话与心理描写等,在宏大叙事中注入人性化视角,增强了故事性和感染力。8.李世民是如何一步步化解虞世南的疑虑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本结尾处虞世南写下咏蝉诗,这一情节有何深意 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材料二:苏词非不及于情,晁无咎云:“眉山公之词短于情,盖不更此境耳。”陈后山曰:“宋玉不识巫山神女而能赋之”,岂待更而后知,是直以公为不及于情也。呜呼,风韵如东坡,而谓不及于情,可乎。彼高人逸才正当如是其溢为小词而闲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如田中行、柳耆卿辈,岂公之雅趣也哉。陈后山谓东坡以诗为词,大是妄论,而世皆信之。独茆荆产辨其不然,谓公词为古今第一。今翰林赵公亦云,此与人意暗同。盖诗词只是一理,不容异观。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材料三:若夫轼者,恶足以颉颃二子(贾谊、陆贽)乎!酒肉也,佚游也,情夺其性者久矣。宠禄也,祸福也,利胜其命者深矣。志役于雕虫之技,以耸天下而矜其慧。学不出于揣摩之术,以荧天下而售其能。习于其父仪、秦、鞅、斯之邪说,遂欲以揽天下而生事于平康之世。文饰以经术,而自曰吾谊矣;诡测夫利害,而自曰吾贽矣;迷失其心而听其徒之推戴,且曰吾孟子矣。俄而取道于异端,抑曰吾老聃矣,吾瞿昙矣。若此者,谊之所不屑,抑贽之所不屑也。绛、灌之非谊曰:“擅权纷乱。”于谊为诬,于轼允当之矣。藉授以幼主危邦,恶足以知其所终哉!乃欲推而上之,列于谊与贽之间,宋玉所云“相者举肥”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彼高人逸才A正当如是B其溢C为小词而闲及于D脂粉之间E所谓滑稽 F玩戏G聊H复尔尔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B.“擢”,与《陈情表》“过蒙拔擢”的“擢”都有提拔、选拔之意,在古代表示官职升迁。C.顾,难道,与《促织》中“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中的“顾”意义不同。D.“文饰”,与成语“文过饰非”意思相近,文中指苏轼用经术来粉饰自己的行为和言论。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年少时听闻《庆历圣德诗》,便向老师询问诗中所提及的诸多贤才,表现出对当世贤哲的敬仰以及想要与其比肩的志向。B.苏轼在器量、见识、议论、文章、政事等方面皆有卓越表现,宋仁宗、宋神宗都表现出对他的赏识,然而他最终未得到重用。C.晁无咎认为苏轼的词在情感方面有所欠缺,陈后山认为苏轼用写诗的方法来写词,王若虚对这两种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D.王夫之觉得苏轼虽然德行有亏,但却有一定才能,即便将年幼的君主和危急的国家托付给他,他也能凭借出色的才能妥善应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4分)(2)志役于雕虫之技,以耸天下而矜其慧。(4分)14.请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在论述苏轼时侧重点有何不同。(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陆游万骑从天下,三更到益州。兵通唐故垒,旗拂汉荒丘。元昊传首至,吐蕃系颈投。醒来残烛在,呵手写吴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宏大的场景开篇,“万骑”“天下”“三更”等词营造出军队行军的迅猛磅礴之势,展现大军出征的壮观场面。B.颔联对仗工整,“唐故垒”“汉荒丘”既点明行军所至之地,又引发往昔汉唐强盛的联想,为收复失地增添历史厚重感。C.颈联运用夸张手法,生动描绘出敌人惨败的景象,“传首”“系颈”形象地表现出元昊和吐蕃军队被彻底征服的情形。D.本诗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在风格和情感上相似,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1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这一事例,情真意切地请求皇帝恩准自己将祖母奉养至终的句子是“ ▲ , ▲ ”。(2)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如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 ▲ , ▲ ”那样,以磅礴之势捍卫民族尊严。(3)悠然泛舟湖面,荷香缕缕,此情此景令人忆起宋代诗词中,将荷花与行船相连的诗句,如“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在情感的记忆里被酿造和孵化,最终在文字中呈现,这便是写作者的还乡之旅。对写作者来说,故乡不必庞大如海洋。我倾向于福克纳所言,故乡如同一栋邮票大小的地方,一条名为西打磨厂的老街,位于北京前门东侧,紧邻护城河与明长城遗址。它始建于明朝,因聚集打制石磨的石匠而得名。①老街仅有1145米之短,却是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著名商业街,尤以饭店和旅店闻名。②当年北京旅店共101家,而这条老街上就有30家。③年画店、刀枪铺、胡琴作坊、铜铁铺、诊所等都鳞次栉比地挤在这条老街上。④而当年深谙商贾往来的木质廊柱,对于依赖钢筋水泥的现代人,已十分陌生。⑤在风云变幻中,这些地方大多变成大杂院、小学校,或改作他途,幸好旧址犹存。老街有三座建造于不同时代的院落□粤东会馆建于清代,同泰店建于民国,乡村饭店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代的分野,地理的肌理,一一被时光雕刻,镌印下百年沧桑的一册断代史。这册断代史,既属于老街,也属于北京,乃至是国家的一个注脚,有人,有事,有情感,有细节,有反思,有话可说,有案可稽,雪泥鸿爪,活色生香,百味俱生。老街虽小,却意义重大。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有百年沧桑的历史,更在于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还乡中,而不仅仅在典籍的纸面上钩沉,也不是走马观花的采风所能奏效,我逐渐具备不断看到、感知与体认它的能力,让回忆融进更多人的记忆,让感情更丰厚而富有质感,下笔才能不虚。18.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阅读文段时,小明和小花都发现第三段“□”处漏印了一处标点符号,小明认为此处应为破折号,而小花认为应是冒号,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说明理由。(4分)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连续使用七个“有”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21.文中加点成语的意义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鳞次栉比 B.风云变幻 C.有案可稽 D.雪泥鸿爪22.加拿大学者雅各布斯有言:“老建筑对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来说,只能继承,并在日后的岁月里持续下去。”请你为保护老建筑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体现老建筑存在的意义,且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5年,“十四五”规划步入收官之年。回首这五年,我国在诸多领域成就斐然。5G商用加速数字经济腾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新征程,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样,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蓬勃发展,为社会进步带来无限可能;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也给世界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从“十四五”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又将如何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临汾市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语文答案1.(3分)C2.(3分)D(①材料一中“引力最终会使宇宙重新坍缩,把一切都再次聚集起来”可知,引力会使万物聚集。②材料一中“有种力量在抵抗引力,使宇宙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膨胀。”可知,暗能量会使宇宙膨胀,“当人们发现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时”可知,膨胀的结果带来的远离。③暗能量使宇宙加速膨胀,产生向外的推力。④由材料二中“仅靠星系团中的发光物质根本束缚不住速度这么快的天体”可知在宇宙的历史中,暗物质产生向内的拉力)3.(3分)D(D项研究团队开展“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的技术攻关,目的是进一步追踪暗物质,这直接围绕暗物质探测展开,最能体现暗物质探测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A项研究爆炸的白矮星是为预测宇宙命运,与暗物质探测无关;B项发现暗能量存在证据,并非暗物质探测;C项只是副总设计师的观点表述,不如D项行动更能体现)4.(4分)①提供高精度数据:“悟空”号探测到超150亿个高能粒子,获得精确的宇宙线能谱(如高能电子、质子、氦原子核能谱),为暗物质研究提供关键数据。②推动理论突破:通过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可能突破标准物理学模型,推动基础物理学革命。③促进合作探索:项目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等),提升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的国际影响力。④引领未来研究:为下一代暗物质探测项目(如VLAST)奠定技术基础,助力人类进一步理解宇宙。(每点1分)5.(6分)①“神秘的宇宙拼图——暗物质与暗能量”展区。通过大幅展板呈现宇宙全景图,用醒目标记突出已知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的占比。②“探索之旅————人类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追寻”展区。介绍珀尔马特与布莱恩·施密特团队研究暗能量的过程或者设立一个“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模型展示区。③“未来展望————解开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展区。用展板展示目前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每点2分,主题1分,展示内容框架1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6.(3分)B(陆柬之的担忧未直接涉及“李世民能否重用贤才”,而是对李唐政权内部矛盾及虞世南“贰臣”身份的顾虑。)7.(3分)C(“以声衬静”错误,此处蝉鸣的“激越”与“交织”烘托的是热烈昂扬的氛围,与后文诗歌的“声自远”形成呼应。)8.(4分)①首先通过书信以诚相邀,撼动虞世南的入世之心。②其次城外亲迎,以睿智的应对消解了虞世南的顾虑。③最后情志共鸣。既肯定虞世南清廉正直的品格,又强调他“志在天下,心在苍生”的初衷,与其追求明主的理想形成精神共鸣。(1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4分)9.(6分)①以诗明志,呼应前文“腰身挺直”“袖不着纸”的细节,也与标题呼应,凸显其清高自持、不染世俗的文人风骨;②蝉鸣激越与开篇“山壑”面容形成反差,暗示虞世南从困顿疑虑到心境澄明的转变,暗合其最终选择入唐的释然;③通过蝉“居高声自远”的特点,暗示真正的贤才无需依附权势,而应凭借德行立身,深化对“士人精神”的思考。(每点2分)10.(3分)BEG(“彼高人逸才正当如是”表达对苏轼这类高人逸才的看法,“其溢为小词而闲及于脂粉之间”描述苏轼写小词的情况,“所谓滑稽玩戏,聊复尔尔者也”进一步解释其写词目的。)11.(3分)D(“文饰以经术”是苏轼用经术来提升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文过饰非”意思不同。)12.(3分)D(选项中王夫之对苏轼评价极低,认为若将幼主危邦托付给苏轼,难以预料其结局,并非觉得他能凭借才能妥善应对。)13(1)(4分)虽然这样,假使苏轼因为这个而改变他的所作所为,还能成为苏轼吗 (“虽然”,虽然这样; “易”,改变; “尚……哉”,还能……吗。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1分)(2)(4分)他的志向被雕琢词章的小技艺所役使,用来惊动天下并夸耀自己的聪慧。(“于”表被动;“耸”,惊动; “矜”,夸耀。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1分)14.(5分)材料一侧重讲述苏轼的卓越才能,同时探讨苏轼未被重用与其命运、性格的关联。材料二主要对苏轼词的创作特点进行评价。材料三聚焦对苏轼为人和学问的批判。(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苏轼还是个童子的时候,有个读书人把石介的《庆历圣德诗》传到蜀中,苏轼一一列举诗中所说的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等诸位贤人, 向他的老师询问。老师感到奇怪就告诉他,苏轼说: “我只是想要认识这些人罢了。”那时他大概已经有了和当代的贤哲们相抗衡的志向。刚成年时,苏轼和父亲、弟弟来到京城,一天之内就声名显赫,震动四方。不久就考中进士,被选拔参加制科考试,入朝掌管书命, 出京担任地方州官。苏轼的器量见识宏大雄伟,议论卓越不凡,文章雄伟隽永,政事精明能干,这四个方面都能凭借他特立独行的志向作为主导,并且用豪迈的气概来辅助。所以他心意所向往的,言语足以表达他的谋略,行动足以实现他的作为。至于祸患到来的时候,他的气节操守足以坚定他的操守,这些都是他的志向和气概所造就的。仁宗起初读苏轼、苏辙的制策,退朝后高兴地说: “我今天为子孙得到了两个宰相。”神宗尤其喜爱苏轼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他为天下奇才。这两位君主都有能了解苏轼的地方,而苏轼最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欧阳修先赏识他,苏轼的名声于是和欧阳修相齐,这难道不是苏轼的长处不可掩盖,是天下最公正的事情吗 能不能当宰相是有命运决定的,唉!苏轼没有当上宰相,又难道不是幸运的吗 有人说: “苏轼如果稍微收敛自己的锋芒,即使不被重用,也应当能免去灾祸。”虽然这样,假使苏轼因为这个而改变他的所作所为,还能成为苏轼吗 材料二:苏轼的词并非不涉及情感,晁补之说: “苏东坡的词在情感方面有所欠缺,大概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那种情感的境遇罢了。”陈师道说“宋玉没有见识过巫山神女却能写赋来描述她”,难道一定要经历过才能知道吗,这简直是认为苏东坡在情感方面有所不足。唉,像苏东坡这样有风度韵致的人,却被说在情感方面有所不及,怎么公众号三晋高中指南可以呢 那些有高尚品格和出众才华的人,本来就应当像他这样。他写词偶尔涉及到男女之情,这就是所谓的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来消遣娱乐,姑且这样罢了。像田中行、柳永(字耆卿)这类人,难道是苏东坡高雅的志趣所在吗 陈师道说苏轼把写诗的方法用来写词,这实在是没有根据的言论,然而世人都相信这种说法。只有茆荆产认为不是这样,他认为苏东坡的词是古今第一。如今翰林学士赵公也这么说,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大概诗词的创作道理是一样的,不应该区别看待。苏东坡有雄健的文笔和非凡的才华,填词只是他的一种游戏之作,哪里会和世俗之人去争高下呢 大概是因为他天资出众,文辞气势豪迈奔放,所以一下笔就都超凡脱俗了。材料三:至于像苏轼这样的人,哪里有资格和贾谊、陆贽相提并论呢!沉迷于酒肉享受,耽溺于游乐,世俗的欲念侵蚀他的本性已经很久了。贪图恩宠利禄,计较个人祸福,私利战胜他的天命也已经很深了。他的志向被雕琢词章的小技艺所役使,用来惊动天下并夸耀自己的聪慧。他的学问没有超出揣摩人心、迎合世俗的方法,用来迷惑天下并兜售自己的才能。他习惯于他父亲苏洵那种张仪、苏秦、商鞅、李斯之类的邪说,于是就想凭此来操控天下,在太平盛世无事生非。他用儒家经典来粉饰自己的言行,还自认为自己像贾谊一样有大义;他狡诈地揣测利害关系,还自认为自己像陆贽一样有谋略;他丧失了自己的本心, 听任他的门徒们推崇拥戴,还说自己如同孟子一样。不久又去追求异端学说,竟然说自己如同老子一样,如同释迦牟尼一样。像苏轼这样的人,是贾谊所不屑与之同列的,也是陆贽所不屑与之同列的。周勃、灌婴指责贾谊说: “(他)擅自揽权,使朝纲混乱。”这话对于贾谊来说是诬陷,对于苏轼来说却是恰如其分的。如果把年幼的君主和危急的国家交托给他,哪里能够知道他最终会做出什么事来呢!竟然有人想要推崇他,把他排列在贾谊和陆贽之间,这就如同宋玉所说的“相马的人只是挑选肥壮的马” (只看表面而不看实质)啊。15.(3分)C(颈联中“元昊”和“吐蕃”并非实指当时的敌军首领及军队,而是用来代指宋朝的外敌,此联运用借代与夸张手法。)16.(6分)①借梦境抒情(虚写):诗人描绘“万骑从天下” “兵通唐故垒” “元昊传首至”等梦境场景,展现宋军出征的浩大场面与收复失地的战果,抒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②对比衬托:将梦境中大军出征、收复失地的激昂热烈,与现实中“醒来残烛在”的孤寂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诗人梦醒后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壮志难酬的悲愤;③动作细节描写: “呵手写吴钩”写诗人梦醒后仍沉浸在梦中,通过下意识地书写武器这一细节,强化诗人渴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心情。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如虚实结合、夸张亦可酌情给分)17. (6分) (1)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示例一: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示例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18. (4分) 语句①, 修改为: 老街仅有1145米。语句④,修改为:依赖钢筋水泥的现代人对当年深谙商贾往来的木质廊柱已十分陌生。或:当年深谙商贾往来的木质廊柱,对于依赖钢筋水泥的现代人来说,已十分陌生。19.(4分)小花的说法正确(1分)。理由如下:冒号和破折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不同: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分项说明或列举时,用冒号(1分);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解释,用破折号(1分)。原文中“老街有三座建造于不同时代的院落”是总说的概括性表述,而后续“粤东会馆建于清代……”则是具体分项说明(1分),因此用冒号。补充:若答成“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部分删去,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连贯性;而用冒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冒号后的内容删去。 ‘粤东会馆建于清代,同泰店建于民国,乡村饭店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本句中不可删除,所以用冒号”也可酌情给分。20.(4分)①“有……,有……”的句式构成排比,节奏感强(1分);②从具体的人、事到抽象的情感、反思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1分);③突出了老街这册断代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2分)。21.(3分)C(A、B、D三项均通过具象事物或意象表达意义,属于比喻或隐喻类成语;C项为本义。)22. (3分)答案示例:(1)留存老建筑历史褶皱,铺就新城市发展通途(2)聆听老建筑时光絮语,珍藏城市史温情篇章(体现老建筑存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且不超过20个字,方可得3分)23.立意分析:从“十四五”的发展历程中获得的启示可以谈:(1)传承奋进精神;(2)把握发展规律;(3)凝聚改革力量;(4)坚守探索初心。从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可以谈:(1)把握科技机遇,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2)直面时代挑战,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分歧,携手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结合上述分析,也可综合立意:发展中汲智慧,机遇中启宏程,挑战下破难关,以青年之力铸盛世伟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