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历史2025.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是生产分工与阶级分化。下列某遗址出土的器物组合中,最能反映这一特征的是A.石斧、石凿、砺石B.玉料、玉芯、石钻C.陶纺轮、骨针、蚌饰D.玉钺、玉斧、玉璧2.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臣桑弘羊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足农何必以井田”“财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的主张。其意在强调A.工商皆本的合理性B.资源调配的重要性C.富国富民的必要性D,盐铁官营的可能性3.宋代《四明义田记》碑刻记载:乡绅“置田千亩,岁收助婚嫁、济疾病”:《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多个判例强调“宗族相济,官不过问”。这体现出宋代A.政府忽视社会保障与救济B.乡绅主导地方治理C.民间救济与宗族伦理结合D.土地兼并得到缓解4.表1是明代思想领域部分内容的记载。这折射出当时表1内容出处王阳明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倡“心即理”,弟子编《传习录》刊行,士子“翕然从之”《白鹿洞书院志》知府毁阳明祠,禁“伪学”,称“守程朱方为正道”,逮捕讲学儒生三《绍兴府志·学校十余人李贽刊刻《焚书》,书商“私印千册,鬻于江南”,巡抚以“倡乱俗”下《泰州巡抚禁书令》令禁毁A.思想钳制禁锢文化发展B.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C.西学传播侵袭传统观念D.市民文化冲击主流思想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5.清末,有军机大臣奏称:“仰见朝廷振兴商政…臣维农工为商务之本,而商之懋迁,全赖农之物产、工之制造。”这反映了A.清末经济政策的嬗变B.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近代民族危机的缓解6.1923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正式创刊。图1所列为该刊主要内容。可见,此时共青团的工作重心是(1)青年学生运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做斗争,坚持理想信念和苹命教育;(2)青年工人运动。坚持经济斗争,维护工人基本权益,引导工人参加反帝爱国运动;(3)青年农民运动。引导青年农民参与土地革命和反土豪劣绅运动,帮助建立农民协会;(4)青年妇女运动。引导妇女树立在社会、家庭上的独立地位,促进妇女个性解放图1A.增强国人民主意识B.激发群众爱国热情C.倡导构建理想社会D.提升青年群体觉悟7.图2所示为某时段的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形势示意图。此时段应为密某某年前日军侵占区某某年后日军侵古区目军登陆作战方向日不人侵路线重庆@图2A.1931一1935年B.1935-1937年C.1937一1941年D.1942-1945年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