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作用目标要求 1.理解定值电阻在实验中的作用。2.在不同实验中会根据需要把定值电阻放在电路中合适的位置。一、保护作用1.定值电阻有分压或分流作用,可以起到保护电表的作用。2.定值电阻与电源串联,防止其他部分短路时,流过电路的电流过大,起保护电源的作用。例1 (2025·四川南充市校考)已知有如下器材,需用伏安法测定Rx的阻值(约为10 kΩ),现有下列器材:A.电压表V1(量程0~1 V,内阻约10 kΩ)B.电压表V2(量程0~10 V,内阻约100 kΩ)C.电流表A1(量程0~1 mA,内阻约30 Ω)D.电流表A2(量程0~0.6 A,内阻约0.05 Ω)E.电源(电动势E1约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F.电源(电动势E2约20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 Ω,额定电流2 A)H.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0 kΩ,额定电流2 A)I.定值电阻R3=5 ΩJ.定值电阻R4=10 ΩK.开关、导线若干(1)为测量尽可能准确且使电压值从0开始增大,电压表选用 ,电流表选用 ,滑动变阻器选用 ,电源选用 ,定值电阻选用 (均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3)该同学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和操作均正确,从实验原理上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二、测量作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流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压表,主要有如图所示两种情况:图甲中流过电压表V2的电流I2=;图乙中电流表A2两端的电压U2=(I1-I2)R。例2 (2024·天津市北辰区三模)某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器材想要精确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该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大约为2 kΩ,除此以外提供的器材有:A.电源E(电动势9 V,内阻忽略不计)B.电压表V2(量程15 V,内阻约为5 kΩ)C.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10 Ω)D.定值电阻R2=5 kΩE.定值电阻R3=500 Ω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多次测量且要求电表示数至少要达到量程的,则定值电阻应该选__________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将电压表V1的示数记为U1,将另一个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将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记为R,在获得多组U1、U2的值后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U1-U2图像,拟合得到线性图像的斜率为k,则电压表V1的内阻为 (用k和R表示)。 三、扩大作用(1)测量电路中电压或电流较大,而实验所提供的、量程较小,可通过串联或并联定值电阻扩大电表的量程。(2)当待测电阻过小时,可串联定值电阻用来扩大待测量,从而减小测量误差。①若待测电阻Rx阻值较小,与Rx串联定值电阻R0,所测量值为Rx+R0;②若待测电源的内阻r较小,则与电源串联定值电阻R0,可使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范围,电源内阻r=||-R0。例3 (2025·湖南长沙市开学考)某物理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测定电源E的电动势和内电阻。E为待测电源:电动势为3~6 V,内电阻较小A为电流表:量程为0~0.6 AR为滑动变阻器R0为5.0 Ω的定值电阻灵敏电流计G:满偏电流Ig=1.0 mA,内阻Rg=2.0 kΩ电阻箱R1:最大阻值9 999.9 ΩS为开关(1)将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1连接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在图甲虚线框中应将G表与电阻箱____________(填“串”或“并”)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整为 Ω。 (2)闭合开关S前,将R的滑片滑至最 (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开始电流表示数变化很小,当滑片即将滑至另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突然变大超过量程,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C.电流表A量程太小D.电流表A量程太大(3)更换适当的滑动变阻器后,正确实验得到多组电流表A示数I1及对应的灵敏电流计G的示数I2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I1/A 0.10 0.20 0.30 0.40 0.50 0.60I2/mA 0.79 0.68 0.56 0.45 0.35 0.24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上描点,绘制I2-I1关系图线。(4)根据绘制I2-I1关系图线,求得电源E的电动势为 V,内电阻为 Ω(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5)写出一条该实验中定值电阻R0在电路中的作用: 。 1.(2025·湖北襄阳市开学考)某同学欲测量某电热丝的电阻率ρ。(1)用多用电表粗测该电热丝Rx的电阻值: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至“×100”挡,并进行欧姆调零,将红、黑表笔连接到电热丝两端,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读数为 Ω。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热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读数为d= mm。多次测量后,得到直径的平均值恰好与d相等。 (3)为精确测量该电热丝的电阻Rx,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电路图。现有实验器材:电池组E,电动势为15 V,内阻忽略不计;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为RV=3 kΩ);电流表A(量程为12 mA,内阻比较小);定值电阻R0(阻值可选用3 kΩ和9 k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 Ω;开关、导线若干。①要求电热丝两端的电压可在0~12 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应选用阻值为 (填“3 kΩ”或“9 kΩ”)的定值电阻R0; 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此时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分别为U、I,则该电热丝电阻的表达式为Rx= (用U、I、R0、RV表示,不得直接用数值表示); ③多次测量得到电热丝的电阻Rx的平均值,计算得出电热丝的电阻率。2.(2025·辽宁省部分学校联考)某同学要测量某电压表的内阻,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有:A.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3 V,内阻不到2 kΩ);B.标准电压表V2(量程为6 V,内阻约为3 kΩ);C.电源E(电动势为6 V,内阻很小);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 Ω);E.定值电阻R0(阻值为3 kΩ);F.开关S,导线若干。(1)请根据实验电路图甲补全如图乙所示的实物连线。(2)当待测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时,标准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多组U1、U2的数值,以U2为纵坐标,U1为横坐标,画出的U2-U1图像是斜率为3的直线,则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RV= Ω。 (3)把待测电压表V1改装成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需要 (填“串”或“并”)联一个阻值R'= Ω的定值电阻。 (4)把改装后的电压表跟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示数总是比标准电压表示数大,说明在改装电压表时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 (填“偏大”或“偏小”)。 3.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主要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某同学要测量光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①光电池(电动势约为6.0 V,内阻约为1 Ω)②电压表V(量程15 V,内阻RV约为10 kΩ)③电流表G(量程1 mA,内阻RG=20 Ω)④电流表A(量程3 A,内阻约为0.5 Ω)⑤滑动变阻器R1(0~20 Ω)⑥滑动变阻器R2(0~500 Ω)⑦电阻箱RM(0~9 999.9 Ω)⑧定值电阻R0=1 Ω⑨开关S和导线若干(1)因电压表V的量程太大,现将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电阻箱的阻值需要调至RM= Ω。 (2)为了准确测出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写器材前的编号)。 (3)该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原理图测得相关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求出光电池的电动势E= V,光电池的内阻r=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精析例1 (1)B C G F J (2)见解析图 (3)大于解析 (1)Rx的阻值约为10 kΩ,若电源电动势为1.5 V,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m= mA=0.15 mA可知回路中电流过小,电流表偏转较小,故电源应选用电动势E2约20 V的电源,即F;电压表应选用量程0~10 V的电压表,即B;选用电动势E2约20 V的电源,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m'= mA=2 mA为减小误差,电流表应选用量程0~1 mA的电流表,即C;为使电压值从0开始增大,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用阻值较小的,即G;为保护电表,定值电阻应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分压关系可得UV==10 V可得R定=10 Ω故定值电阻选用R4,即J。(2)为使电压值从0开始增大,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Rx的阻值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的示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准确值,根据欧姆定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大于真实值。例2 (1)D (2)见解析图 (3)解析 (1)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该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大约为2 kΩ,由于器材中没有电流表,所以可以用定值电阻与V1串联,将量程更大的电压表V2与它们并联,为了使电表示数至少要达到量程的,定值电阻应该选R2,即选D。(2)由于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压表内阻,则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2=(RV1+R)整理可得U1=U2可知U1-U2图像的斜率为k=解得电压表V1的内阻为RV1=。例3 (1)串 4 000.0 (2)右 B(3)见解析图 (4)5.4 1.6 (5)增大I2-I1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减小测量误差解析 (1)将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1连接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在题图甲虚线框中应将G表与电阻箱串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整为R1=-Rg=4 000.0 Ω(2)闭合开关S前,将R的滑片滑至最右端以保护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时,会出现“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化很小,当滑片即将滑至另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突然变大超过量程”的现象。(3)根据要求描点作直线,如图所示(4)由于I2远小于I1,可认为I1为干路电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2(Rg+R1)+I1(R0+r)可得I2=-·I1+根据I2-I1图像可得=0.9 mA,解得电动势为E=5.4 V内电阻为r=1.6 Ω(5)定值电阻R0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大I2-I1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减小测量误差。跟踪训练1.(1)1 500 (2)0.640 (3)①9 kΩ ②解析 (1)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至“×100”挡,指针指向15刻度,则读数为1 500 Ω。(2)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为0.5 mm+14.0×0.01 mm=0.640 mm(3)①实验要求电热丝两端的电压可在0~12 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需要将电压表改装成量程至少为12 V的电压表,则R0= kΩ-3 kΩ=9 kΩ即定值电阻选用9 kΩ。②根据欧姆定律有I=解得Rx=。2.(1)见解析图 (2)1 500(3)串 6 000 (4)偏小解析 (1)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结合实验电路图甲补全实物连线,如图(2)由电路图,结合欧姆定律可知U2=U1+R0=(1+)U1以U2为纵坐标,U1为横坐标,画出的U2-U1图像是斜率为k=1+=3解得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RV=1 500 Ω(3)根据串联分压的关系,可知把待测电压表V1改装成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的定值电阻阻值为R'=RV=×1 500 Ω=6 000 Ω(4)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两表是并联连接,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读数总是比标准电压表示数大,说明改装后的电压表通过的电流偏大,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可知,改装表串联的定值电阻阻值偏小。3.(1)5 980 (2)⑤ (3)6.00 1.20解析 (1)根据电压表改装原理U=IG(RG+RM)=6 V故电阻箱的阻值需要调至RM=5 980 Ω(2)为调节方便,改装后的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滑动变阻器应选择阻值较小的,故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⑤。(3)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R0+r)且U=I(RG+RM)整理得·图像的纵截距为b==1.00×103解得光电池的电动势E=6.00 V图像的斜率为k=×103解得光电池的内阻r=1.20 Ω。(共44张PPT)第十章物理大一轮复习恒定电流微点突破7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作用目标要求1.理解定值电阻在实验中的作用。2.在不同实验中会根据需要把定值电阻放在电路中合适的位置。一、保护作用1.定值电阻有分压或分流作用,可以起到保护电表的作用。2.定值电阻与电源串联,防止其他部分短路时,流过电路的电流过大,起保护电源的作用。(2025·四川南充市校考)已知有如下器材,需用伏安法测定Rx的阻值(约为10 kΩ),现有下列器材:A.电压表V1(量程0~1 V,内阻约10 kΩ)B.电压表V2(量程0~10 V,内阻约100 kΩ)C.电流表A1(量程0~1 mA,内阻约30 Ω)D.电流表A2(量程0~0.6 A,内阻约0.05 Ω)E.电源(电动势E1约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F.电源(电动势E2约20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G.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 Ω,额定电流2 A)H.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0 kΩ,额定电流2 A)例1I.定值电阻R3=5 ΩJ.定值电阻R4=10 ΩK.开关、导线若干(1)为测量尽可能准确且使电压值从0开始增大,电压表选用 ,电流表选用 ,滑动变阻器选用 ,电源选用 ,定值电阻选用 (均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BCGFJRx的阻值约为10 kΩ,若电源电动势为1.5 V,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m= mA=0.15 mA可知回路中电流过小,电流表偏转较小,故电源应选用电动势E2约20 V的电源,即F;电压表应选用量程0~10 V的电压表,即B;选用电动势E2约20 V的电源,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m'= mA=2 mA为减小误差,电流表应选用量程0~1 mA的电流表,即C;为使电压值从0开始增大,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用阻值较小的,即G;为保护电表,定值电阻应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分压关系可得UV==10 V可得R定=10 Ω故定值电阻选用R4,即J。(2)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答案 见解析图 为使电压值从0开始增大,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Rx的阻值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该同学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和操作均正确,从实验原理上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大于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的示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准确值,根据欧姆定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大于真实值。二、测量作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流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压表,主要有如图所示两种情况:图甲中流过电压表V2的电流I2=;图乙中电流表A2两端的电压U2=(I1-I2)R。(2024·天津市北辰区三模)某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器材想要精确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该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大约为2 kΩ,除此以外提供的器材有:A.电源E(电动势9 V,内阻忽略不计)B.电压表V2(量程15 V,内阻约为5 kΩ)C.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为0~10 Ω)D.定值电阻R2=5 kΩE.定值电阻R3=500 Ω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例2(1)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多次测量且要求电表示数至少要达到量程的,则定值电阻应该选 (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D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该电压表量程为3 V,内阻大约为2 kΩ,由于器材中没有电流表,所以可以用定值电阻与V1串联,将量程更大的电压表V2与它们并联,为了使电表示数至少要达到量程的,定值电阻应该选R2,即选D。(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答案 见解析图 由于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压表内阻,则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将电压表V1的示数记为U1,将另一个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将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记为R,在获得多组U1、U2的值后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U1-U2图像,拟合得到线性图像的斜率为k,则电压表V1的内阻为 (用k和R表示)。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2=(RV1+R)整理可得U1=U2可知U1-U2图像的斜率为k=解得电压表V1的内阻为RV1=。三、扩大作用(1)测量电路中电压或电流较大,而实验所提供的 、 量程较小,可通过串联或并联定值电阻扩大电表的量程。(2)当待测电阻过小时,可串联定值电阻用来扩大待测量,从而减小测量误差。①若待测电阻Rx阻值较小,与Rx串联定值电阻R0,所测量值为Rx+R0;②若待测电源的内阻r较小,则与电源串联定值电阻R0,可使 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范围,电源内阻r=||-R0。(2025·湖南长沙市开学考)某物理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测定电源E的电动势和内电阻。E为待测电源:电动势为3~6 V,内电阻较小A为电流表:量程为0~0.6 AR为滑动变阻器R0为5.0 Ω的定值电阻灵敏电流计G:满偏电流Ig=1.0 mA,内阻Rg=2.0 kΩ电阻箱R1:最大阻值9 999.9 ΩS为开关例3(1)将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1连接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在图甲虚线框中应将G表与电阻箱_____(填“串”或“并”)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整为 Ω。串4 000.0将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1连接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在题图甲虚线框中应将G表与电阻箱串联,并将电阻箱阻值调整为R1=-Rg=4 000.0 Ω(2)闭合开关S前,将R的滑片滑至最 (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开始电流表示数变化很小,当滑片即将滑至另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突然变大超过量程,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C.电流表A量程太小D.电流表A量程太大右B闭合开关S前,将R的滑片滑至最右端以保护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时,会出现“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初始位置滑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化很小,当滑片即将滑至另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突然变大超过量程”的现象。(3)更换适当的滑动变阻器后,正确实验得到多组电流表A示数I1及对应的灵敏电流计G的示数I2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I1/A 0.10 0.20 0.30 0.40 0.50 0.60I2/mA 0.79 0.68 0.56 0.45 0.35 0.24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上描点,绘制I2-I1关系图线。答案 见解析图根据要求描点作直线,如图所示(4)根据绘制I2-I1关系图线,求得电源E的电动势为 V,内电阻为 Ω(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5.41.6由于I2远小于I1,可认为I1为干路电流,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2(Rg+R1)+I1(R0+r)可得I2=-·I1+根据I2-I1图像可得=0.9 mA,解得电动势为E=5.4 V内电阻为r=1.6 Ω(5)写出一条该实验中定值电阻R0在电路中的作用: 。增大I2-I1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减小测量误差定值电阻R0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大I2-I1图线的斜率绝对值,减小测量误差。跟踪训练1.(2025·湖北襄阳市开学考)某同学欲测量某电热丝的电阻率ρ。(1)用多用电表粗测该电热丝Rx的电阻值: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至“×100”挡,并进行欧姆调零,将红、黑表笔连接到电热丝两端,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读数为 Ω。1 500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至“×100”挡,指针指向15刻度,则读数为1 500 Ω。(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热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读数为d= mm。多次测量后,得到直径的平均值恰好与d相等。0.640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为0.5 mm+14.0×0.01 mm=0.640 mm(3)为精确测量该电热丝的电阻Rx,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电路图。现有实验器材:电池组E,电动势为15 V,内阻忽略不计;电压表V(量程为3 V,内阻为RV=3 kΩ);电流表A(量程为12 mA,内阻比较小);定值电阻R0(阻值可选用3 kΩ和9 k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 Ω;开关、导线若干。①要求电热丝两端的电压可在0~12 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填“3 kΩ”或“9 kΩ”)的定值电阻R0;9 kΩ实验要求电热丝两端的电压可在0~12 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需要将电压表改装成量程至少为12 V的电压表,则R0= kΩ-3 kΩ=9 kΩ即定值电阻选用9 kΩ。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此时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分别为U、I,则该电热丝电阻的表达式为Rx= (用U、I、R0、RV表示,不得直接用数值表示);根据欧姆定律有I=解得Rx=。③多次测量得到电热丝的电阻Rx的平均值,计算得出电热丝的电阻率。2.(2025·辽宁省部分学校联考)某同学要测量某电压表的内阻,可利用的实验器材有:A.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3 V,内阻不到2 kΩ);B.标准电压表V2(量程为6 V,内阻约为3 kΩ);C.电源E(电动势为6 V,内阻很小);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 Ω);E.定值电阻R0(阻值为3 kΩ);F.开关S,导线若干。(1)请根据实验电路图甲补全如图乙所示的实物连线。答案 见解析图根据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结合实验电路图甲补全实物连线,如图(2)当待测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时,标准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多组U1、U2的数值,以U2为纵坐标,U1为横坐标,画出的U2-U1图像是斜率为3的直线,则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RV= Ω。1 500由电路图,结合欧姆定律可知U2=U1+R0=(1+)U1以U2为纵坐标,U1为横坐标,画出的U2-U1图像是斜率为k=1+=3解得待测电压表V1的内阻RV=1 500 Ω(3)把待测电压表V1改装成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需要 (填“串”或“并”)联一个阻值R'= Ω的定值电阻。串根据串联分压的关系,可知把待测电压表V1改装成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需要串联的定值电阻阻值为R'=RV=×1 500 Ω=6 000 Ω6 000(4)把改装后的电压表跟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示数总是比标准电压表示数大,说明在改装电压表时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 (填“偏大”或“偏小”)。改装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两表是并联连接,发现改装后的电压表读数总是比标准电压表示数大,说明改装后的电压表通过的电流偏大,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可知,改装表串联的定值电阻阻值偏小。偏小3.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主要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某同学要测量光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①光电池(电动势约为6.0 V,内阻约为1 Ω)②电压表V(量程15 V,内阻RV约为10 kΩ)③电流表G(量程1 mA,内阻RG=20 Ω)④电流表A(量程3 A,内阻约为0.5 Ω)⑤滑动变阻器R1(0~20 Ω)⑥滑动变阻器R2(0~500 Ω)⑦电阻箱RM(0~9 999.9 Ω)⑧定值电阻R0=1 Ω⑨开关S和导线若干(1)因电压表V的量程太大,现将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电阻箱的阻值需要调至RM=________ Ω。5 980根据电压表改装原理U=IG(RG+RM)=6 V故电阻箱的阻值需要调至RM=5 980 Ω(2)为了准确测出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填写器材前的编号)。⑤为调节方便,改装后的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滑动变阻器应选择阻值较小的,故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⑤。(3)该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原理图测得相关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求出光电池的电动势E= V,光电池的内阻r=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6.001.20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R0+r)且U=I(RG+RM)整理得·图像的纵截距为b==1.00×103解得光电池的电动势E=6.00 V图像的斜率为k=×103解得光电池的内阻r=1.20 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章 微点突破7 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作用.docx 第十章 微点突破7 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作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