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单元检测卷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蚯蚓生活在潮湿土壤中,以有机物为食,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是很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C.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D.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水、空气和有机物2.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A.最低等生物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D.低等动物出现3.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大气圈4.下面四幅图表示的四种地形依次是( )A.丘陵 平原 山地 盆地 B.山地 平原 丘陵 盆地C.丘陵 高原 山地 盆地 D.山地 平原 山地 高原5.如图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纵切图,该图缺少的根尖结构以及要想看到这一结构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A.根毛区;向上移动装片 B.根毛区;向下移动装片C.伸长区;向下移动装片 D.分生区;向上移动装片6.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A.增加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7.花店中常有无土栽培的绿植出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必须包含水、无机盐和有机物B.无土栽培的实验证明了没有土壤,植物也可生长C.培养液中含量较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为满足绿植正常生长的需要,除培养液以外,还需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8.如图为研究土壤中成分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可以防止液体外洒B.甲、乙装置的操作名称分别是过滤和加热C.实验是研究土壤中是否有难溶于水的无机盐D.只用装置乙还可以用来测量土壤有机物的含量9.割破橡胶树的树皮,白色胶乳就会流出,白色胶乳是( )A.从①中流出的有机物 B.从②中流出的有机物C.从①中流出的水和无机盐 D.从②中流出的水和无机盐10.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带土移植——减少根部损伤,提高成活率B.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太阳光C.为植物打针输液——补充有机物D.合理施肥——不同植物、不同阶段所需无机盐不一样1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植物根吸水部位主要在根尖的是( )12.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下列有关海水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水稻是水生植物,茎不会增粗,茎内无形成层和筛管B.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C.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海水稻的根系属于直根系D.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13.土壤本身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旦污染很难自然修复,需要人工修复。有关如图所示的土壤修复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修复技术为土壤钝化修复技术,属于物理修复技术B.图中涉及5种重金属元素C.这些重金属离子是随着根毛吸收水分时一起进入植物体内的D.修复后的土壤不再具有污染性,所以生产中若有需要可以污染土壤14.为探究芹菜叶柄倒置对水分运输的影响,小红同学将芹菜叶柄分成两段,分别插入两只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其中一段正立,另一段倒置。两小时后,芹菜叶柄横截面都出现了红色斑点(如图)。关于该实验不合理的叙述是( )A.两段芹菜叶柄应该粗细相近B.两段芹菜叶柄应该长短相同C.该实验应多次重复,避免实验偶然性D.实验目的是探究茎能否运输水和无机盐15.地球上树木生长的最高极限约为122~130米。下列关于树木长高有极限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空空气稀薄,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高大的树木更容易招致风折雷劈C.树木长高有极限是树木对环境适应的结果D.重力的存在制约了水分在树木内向上运输的高度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_______。 17.如图是木珠手串,木珠的纹理(年轮)致密程度、复杂程度对价格影响很大。(1)木珠是由树木茎的_______部制成的。 (2)纹理越致密,说明树木的生长越_______ (填“缓慢”或“快速”),纹理复杂说明该树木生长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___________(填“复杂多变”或“变化不大”)。 18.从新疆引进的某品种西瓜在砂粒比例较多的土壤中产量最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适宜该西瓜生长的土壤是_________(填“壤土类”“砂土类”或“黏土类”)土壤。 (2)在多雨地区种植该西瓜,田间管理应注意的是_______。 A.浇水 B.施肥 C.松土通气 D.排水防涝19.周日,小明和小红打算去爬附近的某座山。他们征得家长同意后,查阅了此山的等高线地形图。(1)若该地有一条小溪,则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_____(填数字)处。 (2)若要开发“过山溜索”景点,要求从一个山顶直接溜到另一个山顶,你建议架在图中的______(填字母)处上空。 (3)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cm,那么D和G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km。 20.在南美洲的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有一种能救命的植物,它有着魁梧却奇异的身材:足足有30米高,巨型纺锤形的肚子能储存2吨水,人们称之为纺锤树。每年旱季,纺锤树纷纷开始落叶;而在雨季又会萌发出稀疏的心形叶子。(1)根据纺锤树魁梧却奇异的身体,可以推测当地的气候可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的特点。 (2)旱季纺锤树纷纷落叶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纺锤树的外形特征分析,其根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1.“落叶归根”依赖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同学发现落叶在冬天的分解速度比夏天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呢?小科进行了探究,实验设计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 实验材料处理 45天后落叶的腐烂程度甲 将用纱布包裹好的落叶置于各组烧杯内的土壤中 放置在0℃的恒温箱中 没有腐烂乙 放置在20℃的恒温箱中 少部分腐烂丙 放置在40℃的恒温箱中 大部分腐烂(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组温度中,_____℃条件下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最弱。 (3)进一步分析:除该实验探究的因素外,影响微生物对落叶分解效果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 (4)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为__________(填“腐殖质”或“无机盐”)供植物的根尖吸收,从而实现了“落叶归根”。 22.为了探究植被覆盖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丙三组实验,用洒水模拟降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实验所模拟的条件除了植被覆盖率不同,要控制其他如洒水量、_________________等都要相同。 (2)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中,雨水下渗(渗入土壤)量最大的是______,土壤流失量最大的是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此实验结论,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23.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经思考,小科认为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图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处理方法第一组 A处韧皮部环割第二组 B处韧皮部环割第三组 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第四组 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第五组 不作处理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设计第五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从实验设计的第一、二组来看,除了折断的部位,主要是探究韧皮部中_________________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_________________(填组别)。 四、综合题(共18分)24.(8分)有些植物的根部生有真菌,科学家对植物的生长情况与其根系真菌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1)由图可知,真菌对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对__________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分析数据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根部的真菌能分解土壤中的_________产生有机酸等物质,可以防止土壤板结,这有利于根进行___________。25.(6分)如图甲,刚移栽的大树通过输营养液可以提高存活率,图乙是某种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成分表。(1)给大树输营养液时,需要在树干上钻孔,孔的深度应到达茎的哪一部位?小明对这个问题思考过程如下,请将其思考过程补充完整。(2)从营养液的成分来看,还需补充含______元素的无机盐。 (3)图丙表示的是硝酸钾(K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其中表示氮元素的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N-14,O-16,K-39) 26.(4分)如果将一棵小树枝条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节瘤形成(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D B A D A A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C D A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 平原 流水 。17. (1) 木质 (2) 缓慢 复杂多变 。18.(1) 沙土类 ;(2) CD 。19.(1) 1 ;(2) E ; (3) 3 。20. (1) 旱季长,雨季短(或旱季干旱少雨) (2) 减少蒸腾作用(或减少水分散失) (3) 根系发达才能在较短的雨季吸收大量的水,储存到膨大的树干里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1.(1) 温度会影响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速度 (2) 0 ; (3) 水分 (4) 无机盐 。22.(1) 洒水速度(坡度) (2) 甲 丙 (3) 其他条件相同时,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越不容易流失(或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 (4) 植树种草 。23.(1) 作对照 (2) 筛管运输有机物 ;(3) 第二组、第四组 。四、综合题(共18分)24.(1) 苦橙树 根部的真菌能促进植物生长 (2) 有机物 呼吸作用25.(1) 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导管在木质部中 ;(2) 磷 (3) B 。26.答:树皮的韧皮部内有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韧皮部被割断,向下运输的有机物就会聚集于伤口的上方,由于此处营养丰富,所以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就会形成节瘤,而伤口的下方得不到有机物则不会形成节瘤。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单元检测卷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6. 。17.(1) (2) 。18.(1) (2) 。19.(1) ;(2) ; (3) 。20. (1)(2)(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21.(1) (2) ;(3) (4) 。22.(1) (2) ;(3)(4) 。23.(1) (2) ;(3) 。四、综合题(共18分)24.(1) (2)25.(1) ;(2) (3) 。2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doc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单元检测卷答题卷.doc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单元检测卷(试卷 参考答案 答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