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下24《火烧云》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 为人文主题,《火烧云》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火烧云的瑰丽景象。在结构上,课文按照“火烧云上来了 — 火烧云变化着 — 火烧云下去了” 的顺序展开,层次清晰。第二至六自然段是重点,其中第三自然段集中展现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极快,运用了丰富的颜色词汇和排比句式;第四至六自然段则通过对马、狗、狮子等形状的动态描写,体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奇妙与迅速。这种 “总 — 分” 的结构,便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感受火烧云的特点。语言表达上,课文极具特色。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如“红彤彤”“金灿灿” 等叠词,“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等混合色词,以及 “葡萄灰”“茄子紫” 等具象化颜色词,生动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斑斓。同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将火烧云的红艳表现得淋漓尽致;对火烧云形状的描写充满想象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些语言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范例。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感受语言的美感,但在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以及展开丰富想象方面仍需引导。教学中需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想象说话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写清楚火烧云的特点,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为后续的习作积累经验。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文中对大自然的赞美,体会中华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对自然文学作品的热爱。语言运用:会认“喂、盈”等8个生字,会写“必、灿”等12个字,掌握多音字“模”的读音,正确读写“火烧云、晚饭”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修辞手法,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把火烧云写清楚,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描写角度,培养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在探究火烧云奇妙变化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火烧云的奇妙进行个性化思考和表达。审美创造:欣赏文章描绘的火烧云的壮丽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火烧云的感受,如绘画、写作等。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圈画关键词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能说出课文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2.抓住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语句,体会生动有趣的描写,感受火烧云的多彩多姿,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单元主题情境导入: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2.图片激趣。出示一张火烧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发言,用“美丽”“神奇”“好像火焰”等词语形容。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火烧云,其实就是晚霞。为什么叫“火烧云”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解释一下吗?交流,出示并朗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4.了解作家:萧红(1911-1942),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国近现代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课文选自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学习活动二 初读感知,梳理课文内容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读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的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2.字词检查。(1)读准生字词。喂猪 笑盈盈 红彤彤 跪着 庙门 镇静 恍恍惚惚 揉眼睛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准“盈”“彤” 这两个后鼻音的字。(2)读准多音字“模”,引导发现记住字音的好办法。mú 模样 一模一样 大模大样 装模作样mó 模型 模仿 模特 模范3.内容梳理。出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交流,明确课文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变化着—火烧云下去了” 的顺序来写,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写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3 - 6自然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第三部分(第 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学习活动三 品读第1段,感受火烧云上来了的奇妙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上来了之后,带来哪些奇妙的变化呢?呈读语段: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1.指名说一说火烧云上来后,地上各种事物的颜色变化:小孩子→脸红红的;大白狗→红的;红公鸡→金的;黑母鸡→紫檀色;小白猪→小金猪;老人家→金胡子。思考:同样被火烧云的映照,为什么不同事物呈现的颜色不一样呢?(交流明确:是因为这些事物本来的颜色不同。)2.引导关注反复出现的“了”字。对比读一读,去掉“了”字与加上“了”字,表达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加上“了”字,表达出了兴奋、激动的心情)。◎学习活动四 品读第3段,领略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奇妙课文接着是这样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呈读语段: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1.这段话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什么特点?抓出关键词“变化极多”。2.圈出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3.读一读这些颜色语,你有什么发现呢?引导分类梳理:ABB叠词:红彤彤、金灿灿半A半B的混合颜色词: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用具体事物来形容的颜色词:葡萄灰、梨黄、茄子紫4.读一读,照样子,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5.试着替换颜色词,口头改写这段话。6.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还有什么特点?引导关注这段话中的“一会儿”,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7.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且快的画面来!8,试着背一背这段话。◎学习活动五 品读4-6段,领略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奇妙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1.这几段话,作者通过展开想象,具体描写了火烧云的哪几种形状?交流明确:马、狗、狮子2.逐段指名朗读,梳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第4自然段:天空出现一匹马,跪着→马大起来了→变模糊了第5自然段:来了一条大狗→向前跑,后面跟着小狗→小狗大狗都不见了第6自然段:来了一头大狮子→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找不着了3.说说哪个想象最有趣?有趣地读一读。4.试着背一背这几段话。◎学习活动六 迁移运用,创设情境仿写语段1.创设情境:妈妈拍到了一组火烧云的图片,准备发朋友圈。欣赏妈妈拍到的六张火烧云图片,一边观察,一边展开想象,说说想到了什么事物或场景。你看,妈妈的朋友圈已经把六张火烧云的美图发出来了,可惜没有文字的描述。你能在评论区配上一两段文字吗?2.学生根据图片,仿照课文4、5、6自然段,试写一两段话。提示:(1)仔细观察,展开奇妙的想象写;(2)写出火烧云形状的动态变化;(3)可以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起先”“不一会儿”“不知不觉”“一眨眼”等。3.在小组内容交流分享。4.选择典型优秀作业,在全班交流分享,并且评一评。◎学习活动七 随堂练习,指导写字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注意字形结构和笔画特点。2.教师示范书写“凶猛、威武”两个词语,边写边讲解笔顺和占位,学生书空。“威武”两个字,一个有撇,一个没撇,特别容易写错。3.学生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4.展示学生作业,互评互改,及时纠正错别字。课堂总结本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多、 形状多和变化快,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激发我们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趣。板书设计上来了(红)火烧云 颜色多、变化快 千姿百态形状多、变化快 瞬息万变下去了(一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