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淀区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三历史2025.05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春秋时、继齐桓公率先提出“尊王攘夷”,成为王室承认的霸主之后,“尊王”和“攘夷”便成为中原大国争霸时竞相标榜的战略口号,大国诸侯纷纷开展会盟、朝聘、献捷、联姻等活动。以上做法A.恢复了西周初宗法分封的格局B:消除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矛盾C有利于华厦共同体意识的发展D.推动了奴隶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2.西汉在敦煌郡的悬泉置设置驿站。考古人员在悬泉置遗址发现了以墨书于墙的西汉末期《四时月令诏条》文书,文书主要内容涵盖了保护水土、动物、林木和依时令指导生产生活等。东汉《风俗通义》亦载:“光武中兴以来,五曹诏书(东汉经由尚书台发布的诏令)题乡亭壁,岁补正,多有阙谬。”这说明两汉时期①已形成了系统的文书行政制度②邮驿交通发达服务于民洵信息的沟通③注重基层治理,县下设置乡亭④已有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法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陈寅格《桃花源记旁证》指出:“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当今的研究者境也认为,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并非纯属遮构,而是当时各地区占据山险、构建坞堡状况的理想化描述。据此,《桃花源记》的“纪实”应是A。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B,军事强大,不断开疆拓土C.政治清明,对处交通发达D.社会动荡,人民褐望安定4.“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宋代就为兴盛。1167年朱熹从福建来到长沙,在岳董书院与湖湘学派的理学大师张栻辩论《中庸》之义,三昼夜不缀,许多学子纷纷赶来听讲。这就是著名的“朱张会讲”。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①隶现出南方地区学术兴盛②确立了理学官方正统地位③院教育推动了文化发展④理学的思想体系得以形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高三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5.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指出,期清时期“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华文明则以和平性为主旨”。在与世界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创新气象。能支持以上观点的是①君主专制发展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面峰②开明士大夫翻译和传播西方科技著作③郑和下西洋构建和平交流为主的秩序④以界条约的出现推动国家观念清晰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把西方列强要求公使驻京看作古代互遣“监守”或“质子”一类的政治行为,拒绝接受。战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各国巡使驻京的要求。面对中外交涉日盗频警的局面.褙政府在1875年向“有约各国”派澄常驻外交使节。上述变化①背景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②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③说明清朝接受近代外交制度④推动了近代际法不断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1920年8月,《劳动界》在《本报欢迎工人投稿》启事中声明:“本报宗旨,是要改良劳工阶级的境遇的,对于工人现在的情况,当然尽力调查,尽心记载。”《劳动界》提供《劳动调查表》的调查内容,涉及工厂、矿山、工人与家庭等34个小条目。《劳动界》的做法A.提高了广大工人群众的政治地位B.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结合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8.下列版画是版画家古元1943年在延安创作的作品,对其卿读正确的有图1成租会图2部修秋收④版画生动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生活②图1所反映的史事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③图2描绘的事件减轻了根据地农民负担④上述作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A.①②③B.034)C.①②④D.②③④9.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制定了,《1956一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运景规划》,1960年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下定决心,搞尖端技术。”1963年国家制定了《1963一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对以上决策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推动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C.表明“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D.保障载人航天飞行技术取得突破高三华级(历史)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