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 子
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反复诵读,体会故事的趣味,理解庄子和惠子的论辩技巧。
目 标
基础通关 ·梳理文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做到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 要分明。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 出 感 情 。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积累常见文言词句, 翻译全文,梳理基础信息
第二步:互学要求
1.结合自学困惑点,小组合作探究疑。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果敢。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补充与更正。
任 务一 :
基础通关 ·梳理文意
主问题 :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 节奏,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 :“ (tiáo) 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 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xún)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有声朗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定,安全。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古今异义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请循其本
介词,到
介词,在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代指鱼之乐
一 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我知之濠上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动词,巩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


“…… 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即“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介词“于”,即“我知之(于)濠上也”
判断句 :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倒装句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省略句 :
我知之濠上也
文言句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说:“ 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惠子说: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庄子说: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
文言翻译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
濠上也。”
庄子说: “请你回归最开始的设定,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这句话,
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
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文言翻译
品读研讨,体会理趣。
任务二 :
品读研讨,体会理趣。
1. 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完成 表 格 。
2. 庄子和惠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展 开这场辩论的呢 请找出各自表达理 由的句子,结合语境,想一想要怎样 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表现出辩论的 味 道 。
3.结合以上体会出的人物的语气, 请你总结出庄子和惠子的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 阅读文章内容, 筛选信息,完成表格。
2. 想象一下这场辩论的情境,同桌之间 一人饰庄子, 一个饰惠子,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步:互学要求
1.结合自学困惑点,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果敢。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补充与更正。
辩论双方 庄子、惠子 双方观点
庄子:知 惠子:不知
辩论内容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辩论结果
谁也未能说服谁
1. 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2.庄子和惠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展开这场辩论的呢 请找出各自表达理由的句子,结 合语境,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表现出辩论的味道。
“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读时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急于反驳,问中带着肯定,是无疑而问,有意刁难、咄咄逼人的语气,语速稍快。)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巧辩,机智,以问对问,是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前半句让步,后半句进攻,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全矣”要读出胜券在握的
得意的语气。)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冷静、从容,充满智慧、诙谐的语气,读时语气要缓和。)
3. 结合以上体会出的人物的语气,请你总结出庄子和惠子的性格特征。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
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
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整体感知,把握形象。
任 务三 :
整体感知,把握形象。
主问题 :
1.再读课文,理一理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过程, 完成表格 。
2.那么,谁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了上风呢
3.这场辩论表现了他们两人怎样的立场和思想
4.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 了他怎样的心境呢
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
1.深入阅读文章,组内合作探 究 ,理解庄子和惠子的思想。
第二步:展学要求
1.小组展示,声音洪亮,自信 果 敢 。
2.其他同学仔细听,适时作出
补充与更正。
庄子
惠子
有感而发: 鱼出游从容,是鱼 之乐
首先发难(无疑而问):子非鱼,安知
鱼之乐
反唇相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 乐
类比推理:我非子,不知子→子非鱼,
不知鱼
偷换概念:“汝安知鱼乐”→知 之濠上
1.再读课文,理一理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过程,完成表格。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
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 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 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 ”, 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知道”。
2.那么,谁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了上风呢
3.这场辩论表现了他们两人怎样的立场和思想
从逻辑上看,惠子占了上风。前面说过,庄子是靠偷换概念才得
以在辩论中化解惠子的发难,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 的 。
庄子是道家,重欣赏,崇尚美,对事物持有艺术心态。对外界的 认识,常带有欣赏的态度,喜欢移情于物,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 识的探讨,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和观照,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4.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呢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濠梁之辩”只是《庄子》这部不朽巨著的冰山一角,
还有无穷的人生智慧在它充满理趣的寓言故事中,等待着同
学们去挖掘,去参透。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如“望洋
兴叹”“涸辙之鲋”“朝三暮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 等,都是出自《庄子》 一书。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是一则有
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课下进行阅读,看看这些成语背后又发
生了怎样的故事。
拓 展
板 书
庄子 机智巧辩
鱼 出 游 从 容 , 是 鱼 之 乐 (有感而发)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反唇相讥)
循其本,知之濠上
(回转话题,偷换概念)
巧辩、尚美、超然 力辩、求真、拘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针锋相对 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首先发难)
我不知子,子不知鱼 (类比推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