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兰花螳螂(如图)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最抢眼、进化得最完美的昆虫之一。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其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兰花,它会躲在花丛中,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捉食物,它模仿的兰花如此逼真以至于它食物大都被它所吸引。其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兰花螳螂属于(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爬行动物2.下表是兰花螳螂与刺花螳螂、中华大刀螳的分类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种 兰花螳螂 刺花螳螂 中华大刀螳属 花螳属 刺花螳属 大刀螳螂属科 花螳科 螳螂科目 螳螂目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B.三种螳螂中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共同特征最多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D.三种蟑螂的形态结构不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3.根据描述你认为,兰花螳螂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分别属于( )A.有性生殖、完全变态 B.无性生殖、完全变态C.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 D.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4.下列关于兰花螳螂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兰花螳螂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B.为了应对敌害,兰花螳螂产生了体态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在进化过程中,天敌对兰花螳螂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在进化过程中,兰花螳螂也会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答案】1.A2.B3.C4.B【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单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进化的原因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2)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又叫物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3)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遗传过程来积累其特性的(有利变异),最终形成具有新特性的新品种。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组合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但是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题干中,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蜕皮的习性,可推断,兰花螳螂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 A.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说法错误。B.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同属于花螳科;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同属于螳螂目,故B说法正确。C.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同属于花螳科;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同属于螳螂目,目大于科这个单位,所以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C说法错误。D.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生活习性上的特点,都可作为分类的依据,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3.根据题干所述,兰花螳螂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兰花螳螂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因此兰花螳螂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可见,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A.根据题干所述,动物的体色与兰花非常相似,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说法正确。B.变异是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说法错误。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自然界中互为天敌的两种个体的特点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说法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番木瓜果实广受人们喜爱,但其生长一直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严重威胁。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有关基因转入番木瓜,成功培育出能抵抗该病毒的番木瓜“华农一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5.番木瓜“华农一号”的培育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杂交育种6.下列关于番木瓜环斑病毒和农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番木瓜环斑病毒无细胞结构B.番木瓜环斑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C.农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生殖D.抗生素能杀死农杆菌和番木瓜环斑病毒【答案】5.C6.D【知识点】病毒的种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病毒和细菌的结构特点、生物技术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需要熟记:(1)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5.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根据题干所述,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有关基因转入番木瓜,成功培育出能抵抗该病毒的番木瓜“华农一号”。可以看出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A.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A说法正确。B、番木瓜环斑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所以,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B说法正确。C.农杆菌属于细菌,靠分裂方式进行生殖,C说法正确。D.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但是不能杀死番木瓜环斑病毒,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入侵、延长寿命的积极手段。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人无论细胞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7.跳绳是一项有氧运动,青春期经常跳绳有助于生长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B.跳绳之前做一做热身活动,可以预防关节脱臼和肌肉拉伤C.跳绳时需要手脚协调,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D.与跳绳有关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神经、关节和肌肉组成8.“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B.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该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答案】7.D8.B【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骨骼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需要熟记:(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肌肉协调配合。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人体特的免疫包括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①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②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3)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7.A.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A说法正确。B.经过热身运动后可改善身体柔软度,可防止韧带关节、肌腱扭伤和脱臼,有助于技术潜能发挥,B说法正确。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跳绳过程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使手脚协调,C说法正确。D.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8.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但是高蛋白食品要适量吃,而不是越多越好,A说法错误。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所有进入体内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错误。D.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南瓜果实由子房发育形成,果皮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E、e)控制,果皮白色(E)对黄色(e)为显性。如图表示把甲植株(EE)的花粉人工授粉到乙植株(ee)的雌蕊柱头上,用乙植株果实的种子培育出子一代丙植株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9.下列有关南瓜培育出子一代丙植株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南瓜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甲的遗传信息通过花粉传递给丙C.丙植株可结出白色果皮南瓜(EE)D.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0.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环境诱导南瓜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太空南瓜可达150千克。假如南瓜体型大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科研人员欲使这一优良性状稳定遗传,应选图( )所示的种子进行繁殖。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9.C10.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传粉和受精、性状遗传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需要熟记:(1)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2)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具有遗传续效应的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9.A.在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进一步发育成胚,所以,南瓜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A说法正确。B.甲的花粉含有精子,精子内有遗传信息,所以,甲的遗传信息通过花粉传递给丙,B说法正确。C.由题意可知,丙南瓜植株是由基因型为Ee的胚发育来的,丙植株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基因型为Ee,C说法错误。D.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0.根据题干所述,南瓜体型大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科研人员希望这一优良性状能够稳定遗传。在遗传学上,要使显性性状稳定遗传,需要选择纯合子(即基因型为BB的个体)进行繁殖,因为纯合子在自交后代中能够保持100%的显性性状,可见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1.(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崂山作为青岛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森林公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资料一:自开启生物调查研究以来,共记录到物种1697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719种、陆生脊椎动物242种、昆虫392种,大型真菌183种、水生生物161种。资料二:2023年在崂山发现体长超过10毫米,2对翅长接近9毫米,6条“大长腿”的新物种山东褶大蚊(图一)。2024年首次观测到中华秋沙鸭(图二),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野鸭,在地球上生存1000多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图三表示按一定的分类依据对山东褶大蚊与中华秋沙鸭相关的生物进行分类。请分析回答:(1)根据资料一的描述,你认为其体现的生物多样性内涵是 。(2)根据资料、图片分析,山东褶大蚊应归类于图三中的 (填写字母),你的判断的依据是 。(3)图三中甲填写 、E个体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与蝗虫相比,山东褶大蚊的发育过程多了 期。(4)中华秋沙鸭是迁徙性鸟类,在长时间飞翔过程中,对能量的需求较大,你推测中华秋沙鸭具有哪些结构与此相关? (列举一条即可)。(5)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崂山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华秋沙鸭、方尾鹅等珍惜鸟类频现,这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6)五一假期是崂山旅游旺季,游客纷至沓来,为更好的让大家自觉保护环境,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面向游客发出倡议: 。【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2)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等(答对一点即可)(3)无脊椎动物;卵黄;蛹(4)气囊、心脏、消化能力强等(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对动物进行分类【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资料中,“录到物种1697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719种、陆生脊椎动物242种、昆虫392种,大型真菌183种、水生生物161种。”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根据图一可以看出,山东褶大蚊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这属于节肢动物,符合图三中的C类。(3)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所以,甲可以表示无脊椎动物。E个体为卵生动物,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而与蝗虫相比较,山东褶大蚊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所以,其发育过程壁蝗虫的发育多了蛹期。(4)迁徙性鸟类为了维持长时间的飞翔,需要更高效的能量供应和氧气输送系统,气囊能减轻体重并提高氧气交换效率,强大的心脏可以输送更多的血液,而消化系统的增强能更快地获取和利用食物中的能量。(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在设计宣传语时,应该主语宣传语应该简洁有力,能够引起游客的共鸣和注意,从而促使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类似“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倡议语符合这一要求。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多样性;(2)C;(3)无脊椎动物、卵黄、蛹;(4)气囊、心脏、消化能力强等;(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基础知识,熟记即可。(1)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3)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②肌肉和骨骼 如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行,鸟的胸骨上还生有高耸的龙骨突,上面生有发达的胸肌,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③消化系统 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消化能力很强;直肠很短,不贮存粪便,粪便随时排除体外,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④循环系统 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心脏占身体体重的比重较大,循环能力强,适合飞行生活。⑤双重呼吸,鸟的肺很发达,并且体内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鸟类飞翔时,靠气囊的扩张和收缩来协助完成双重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资料一详细记录了崂山区域内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种类,包括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和水生生物等具体数量和种类,这些内容反映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及其均匀性,也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根据图一中山东褶大蚊的图片以及题干描述,山东褶大蚊具有昆虫典型的特征,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这些特征符合图三中的C类。(3)甲表示无脊椎动物。根据图示提示,分类依据为不同动物的特征,E个体表示图二中的中华秋沙鸭,作为卵生动物,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而与蝗虫相比较,山东褶大蚊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多了蛹期。(4)迁徙性鸟类为了维持长时间的飞翔,需要更高效的能量供应和氧气输送系统,气囊能减轻体重并提高氧气交换效率,强大的心脏可以输送更多的血液,而消化系统的增强能更快地获取和利用食物中的能量。(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环境,维持和恢复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保障物种的生存和繁衍。(6)宣传语应该简洁有力,能够引起游客的共鸣和注意,从而促使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类似“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倡议语符合这一要求。12.(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2006年,李振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大西北开展育种研究工作。当时黄河流域的小麦因大面积感染条锈菌而减产严重,李振声为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小麦经过数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渐丧失;野草在自然界通过层层筛选,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声创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呢?于是他组建课题组开展攻关。经过20多年的不断筛选、鉴定,他们终于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偃6号”(图甲)。至2003年,“小偃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增产逾75亿公斤。请回答:(1)条锈菌有细胞核并能产生孢子,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与小麦的关系是 。(2)图甲中,长穗偃麦草提供的 和小麦提供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的 、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 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3)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 基因和 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 %。【答案】(1)真菌;寄生(2)精子;分裂;精子(3)抗病;高产(4)AA或Aa;75【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条锈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且能产生孢子,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可以判断条锈菌属于真菌。条锈菌以小麦为宿主进行寄生生活,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导致小麦感染病害,因此条锈菌与小麦的关系是寄生。(2)受精过程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生物的父本能够产生精子,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由图甲可以看出,长穗偃麦草是父本,能够提供精子;小麦是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也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精子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母本以卵细胞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3) 结合图文可知,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抗病且高产,而原先的小麦不抗病且减产严重。因此,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抗病基因和高产基因,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即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若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即Aa×Aa,则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及所占比例为:1/4AA、1/2Aa、1/4aa,因此,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3/4,即75%。故答案为:(1)真菌、寄生;(2)精子、分裂、精子;(3)抗病、高产;(4)AA或aa、75%。【分析】(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物圈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其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真菌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和液泡,大多数真菌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捕食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就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共同争夺阳光、土壤、营养物质等;寄生关系就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共生关系就是双方生活在一起,共同受益。(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由亲代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后代的体细胞中具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也随着染色体传给了后代,所以,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桥梁。(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才会表现出来。(1)细菌细胞的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后代;真菌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条锈菌有细胞核并能产生孢子,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因此条锈菌属于真菌。条锈菌以小麦为宿主进行寄生生活,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导致小麦感染病害,因此条锈菌与小麦的关系是寄生。(2) 生物的父本能够产生精子,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由图甲可以看出,长穗偃麦草是父本,能够提供精子;小麦是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也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精子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母本以卵细胞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3)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抗病且高产,而原先的小麦不抗病且减产严重。因此,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抗病基因和高产基因,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即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若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即Aa×Aa,则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及所占比例为:1/4AA、1/2Aa、1/4aa,因此,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3/4,即75%。13.(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主要分布在胃内,是胃癌重要的诱因之一,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1)幽门螺杆菌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甚至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区别是 。(2)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 。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这属于 免疫。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奥美拉唑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三联疗法”的药物之一,乳铁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抗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药物对若干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连续灌胃7天后,检验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越高,幽门螺杆菌感染越严重),结果如下表所示:祖别 药物 白细胞介素8(pg/m2)Ⅰ 生理盐水 503.38Ⅱ 乳铁蛋白 107.95Ⅲ 三联疗法 25.84Ⅳ 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22.58①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 。②实验结果说明: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 治疗效果。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 。③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 逐渐增强。【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生物与环境(3)对照;有;乳铁蛋白+三联疗法;抗药性【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细菌的形态结构14.(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某学习小组开展“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①~④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部分图片分析回答:(1)饲养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到家蚕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家蚕体表有一层坚韧的 限制其长大。(2)选取多种植物的叶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种习性是长期 结果。(3)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发现,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在遗传学上,这种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为生物的 。(4)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答案】(1)外骨骼(2)自然选择(3)变异(4)基因【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学说;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生物的变异现象【解析】【解答】(1)家蚕身体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的作用,但是外骨骼不能随着家蚕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会限制家蚕长大。因此,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以脱掉旧的外骨骼,露出下面新生长的柔软身体。(2)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家蚕在进食过程中,只有那些能够找到并食用桑叶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选择性的生存和繁殖导致了家蚕对桑叶的偏好。选取多种植物的叶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变异具有普遍性,所以,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故答案为:(1)外骨骼;(2)自然选择;(3)变异;(4)基因。【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变异的概念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即可。(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但是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2)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等几个要点。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和发展。(1)家蚕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这层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以脱掉旧的外骨骼,露出下面新生长的柔软身体。(2)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家蚕的祖先可能尝试过多种食物,但由于桑叶提供了家蚕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最佳营养,因此只有那些能 够找到并食用桑叶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选择性的生存和繁殖导致了家蚕对桑叶的偏好。选取多种植物的叶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种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4)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1 / 1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兰花螳螂(如图)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最抢眼、进化得最完美的昆虫之一。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其外形上看仿佛就是一朵兰花,它会躲在花丛中,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捉食物,它模仿的兰花如此逼真以至于它食物大都被它所吸引。其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兰花螳螂属于(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环节动物 D.爬行动物2.下表是兰花螳螂与刺花螳螂、中华大刀螳的分类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种 兰花螳螂 刺花螳螂 中华大刀螳属 花螳属 刺花螳属 大刀螳螂属科 花螳科 螳螂科目 螳螂目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B.三种螳螂中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共同特征最多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D.三种蟑螂的形态结构不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3.根据描述你认为,兰花螳螂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分别属于( )A.有性生殖、完全变态 B.无性生殖、完全变态C.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 D.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4.下列关于兰花螳螂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兰花螳螂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B.为了应对敌害,兰花螳螂产生了体态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在进化过程中,天敌对兰花螳螂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D.在进化过程中,兰花螳螂也会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番木瓜果实广受人们喜爱,但其生长一直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严重威胁。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有关基因转入番木瓜,成功培育出能抵抗该病毒的番木瓜“华农一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5.番木瓜“华农一号”的培育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杂交育种6.下列关于番木瓜环斑病毒和农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番木瓜环斑病毒无细胞结构B.番木瓜环斑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C.农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生殖D.抗生素能杀死农杆菌和番木瓜环斑病毒(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抵抗疾病入侵、延长寿命的积极手段。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人无论细胞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7.跳绳是一项有氧运动,青春期经常跳绳有助于生长发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B.跳绳之前做一做热身活动,可以预防关节脱臼和肌肉拉伤C.跳绳时需要手脚协调,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D.与跳绳有关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神经、关节和肌肉组成8.“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B.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该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南瓜果实由子房发育形成,果皮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E、e)控制,果皮白色(E)对黄色(e)为显性。如图表示把甲植株(EE)的花粉人工授粉到乙植株(ee)的雌蕊柱头上,用乙植株果实的种子培育出子一代丙植株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9.下列有关南瓜培育出子一代丙植株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南瓜种子中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甲的遗传信息通过花粉传递给丙C.丙植株可结出白色果皮南瓜(EE)D.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0.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太空环境诱导南瓜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经培育后太空南瓜可达150千克。假如南瓜体型大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科研人员欲使这一优良性状稳定遗传,应选图( )所示的种子进行繁殖。A.① B.② C.③ D.④11.(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崂山作为青岛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森林公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资料一:自开启生物调查研究以来,共记录到物种1697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719种、陆生脊椎动物242种、昆虫392种,大型真菌183种、水生生物161种。资料二:2023年在崂山发现体长超过10毫米,2对翅长接近9毫米,6条“大长腿”的新物种山东褶大蚊(图一)。2024年首次观测到中华秋沙鸭(图二),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野鸭,在地球上生存1000多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图三表示按一定的分类依据对山东褶大蚊与中华秋沙鸭相关的生物进行分类。请分析回答:(1)根据资料一的描述,你认为其体现的生物多样性内涵是 。(2)根据资料、图片分析,山东褶大蚊应归类于图三中的 (填写字母),你的判断的依据是 。(3)图三中甲填写 、E个体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与蝗虫相比,山东褶大蚊的发育过程多了 期。(4)中华秋沙鸭是迁徙性鸟类,在长时间飞翔过程中,对能量的需求较大,你推测中华秋沙鸭具有哪些结构与此相关? (列举一条即可)。(5)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崂山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华秋沙鸭、方尾鹅等珍惜鸟类频现,这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6)五一假期是崂山旅游旺季,游客纷至沓来,为更好的让大家自觉保护环境,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面向游客发出倡议: 。12.(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2006年,李振声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前往大西北开展育种研究工作。当时黄河流域的小麦因大面积感染条锈菌而减产严重,李振声为此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小麦经过数千年的人工栽培,抗病基因逐渐丧失;野草在自然界通过层层筛选,含有非常好的抗病基因。”李振声创造性地思考:能不能用野草如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培育抗病小麦新品种呢?于是他组建课题组开展攻关。经过20多年的不断筛选、鉴定,他们终于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偃6号”(图甲)。至2003年,“小偃6号”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增产逾75亿公斤。请回答:(1)条锈菌有细胞核并能产生孢子,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与小麦的关系是 。(2)图甲中,长穗偃麦草提供的 和小麦提供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的 、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 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3)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 基因和 基因,具有籽粒多且不易感染条锈菌的优良性状,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则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 %。13.(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主要分布在胃内,是胃癌重要的诱因之一,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1)幽门螺杆菌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甚至导致胃癌。幽门螺杆菌与人体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区别是 。(2)分餐制是阻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属于 。胃黏膜能分泌溶菌酶和胃酸,可杀死多种病菌,这属于 免疫。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一种称为尿素酶的蛋白质,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中和周围的酸,所以它能在胃酸中生存,这充分体现了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奥美拉唑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三联疗法”的药物之一,乳铁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抗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为探究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药物对若干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小鼠连续灌胃7天后,检验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8的含量(体内白细胞介素8含量越高,幽门螺杆菌感染越严重),结果如下表所示:祖别 药物 白细胞介素8(pg/m2)Ⅰ 生理盐水 503.38Ⅱ 乳铁蛋白 107.95Ⅲ 三联疗法 25.84Ⅳ 乳铁蛋白+三联疗法 22.58①设置Ⅰ组实验的作用是 。②实验结果说明:乳铁蛋白对幽门螺杆菌病 治疗效果。治疗幽门螺杆菌病的最佳药物是 。③利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时间不能太短,期间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的杀死幽门螺杆菌,而且还会导致其 逐渐增强。14.(2025八上·丹江口期末)某学习小组开展“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①~④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部分图片分析回答:(1)饲养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到家蚕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家蚕体表有一层坚韧的 限制其长大。(2)选取多种植物的叶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种习性是长期 结果。(3)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发现,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在遗传学上,这种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为生物的 。(4)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B3.C4.B【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单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进化的原因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2)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又叫物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3)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遗传过程来积累其特性的(有利变异),最终形成具有新特性的新品种。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组合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但是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题干中,兰花螳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蜕皮的习性,可推断,兰花螳螂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 A.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说法错误。B.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同属于花螳科;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同属于螳螂目,故B说法正确。C.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同属于花螳科;兰花螳螂和中华大刀螳同属于螳螂目,目大于科这个单位,所以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兰花螳螂和刺花螳螂,C说法错误。D.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生活习性上的特点,都可作为分类的依据,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3.根据题干所述,兰花螳螂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兰花螳螂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因此兰花螳螂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可见,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A.根据题干所述,动物的体色与兰花非常相似,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说法正确。B.变异是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B说法错误。C.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自然界中互为天敌的两种个体的特点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说法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答案】5.C6.D【知识点】病毒的种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增殖方式【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病毒和细菌的结构特点、生物技术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需要熟记:(1)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5.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根据题干所述,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有关基因转入番木瓜,成功培育出能抵抗该病毒的番木瓜“华农一号”。可以看出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A.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A说法正确。B、番木瓜环斑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所以,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B说法正确。C.农杆菌属于细菌,靠分裂方式进行生殖,C说法正确。D.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但是不能杀死番木瓜环斑病毒,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7.D8.B【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及其功能;骨骼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需要熟记:(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是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两组肌肉协调配合。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人体特的免疫包括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①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②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3)传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7.A.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摇绳时,骨骼肌收缩需要的能量来自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A说法正确。B.经过热身运动后可改善身体柔软度,可防止韧带关节、肌腱扭伤和脱臼,有助于技术潜能发挥,B说法正确。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跳绳过程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使手脚协调,C说法正确。D.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8.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但是高蛋白食品要适量吃,而不是越多越好,A说法错误。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所有进入体内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说法正确。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错误。D.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9.C10.A【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生殖、传粉和受精、性状遗传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需要熟记:(1)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释放出精子,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2)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具有遗传续效应的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9.A.在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进一步发育成胚,所以,南瓜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A说法正确。B.甲的花粉含有精子,精子内有遗传信息,所以,甲的遗传信息通过花粉传递给丙,B说法正确。C.由题意可知,丙南瓜植株是由基因型为Ee的胚发育来的,丙植株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基因型为Ee,C说法错误。D.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10.根据题干所述,南瓜体型大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科研人员希望这一优良性状能够稳定遗传。在遗传学上,要使显性性状稳定遗传,需要选择纯合子(即基因型为BB的个体)进行繁殖,因为纯合子在自交后代中能够保持100%的显性性状,可见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1.【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2)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等(答对一点即可)(3)无脊椎动物;卵黄;蛹(4)气囊、心脏、消化能力强等(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对动物进行分类【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资料中,“录到物种1697种,包括陆生高等植物719种、陆生脊椎动物242种、昆虫392种,大型真菌183种、水生生物161种。”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根据图一可以看出,山东褶大蚊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这属于节肢动物,符合图三中的C类。(3)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所以,甲可以表示无脊椎动物。E个体为卵生动物,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而与蝗虫相比较,山东褶大蚊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所以,其发育过程壁蝗虫的发育多了蛹期。(4)迁徙性鸟类为了维持长时间的飞翔,需要更高效的能量供应和氧气输送系统,气囊能减轻体重并提高氧气交换效率,强大的心脏可以输送更多的血液,而消化系统的增强能更快地获取和利用食物中的能量。(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在设计宣传语时,应该主语宣传语应该简洁有力,能够引起游客的共鸣和注意,从而促使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类似“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倡议语符合这一要求。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多样性;(2)C;(3)无脊椎动物、卵黄、蛹;(4)气囊、心脏、消化能力强等;(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基础知识,熟记即可。(1)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3)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②肌肉和骨骼 如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行,鸟的胸骨上还生有高耸的龙骨突,上面生有发达的胸肌,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③消化系统 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来飞行.消化能力很强;直肠很短,不贮存粪便,粪便随时排除体外,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④循环系统 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心脏占身体体重的比重较大,循环能力强,适合飞行生活。⑤双重呼吸,鸟的肺很发达,并且体内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鸟类飞翔时,靠气囊的扩张和收缩来协助完成双重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资料一详细记录了崂山区域内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种类,包括陆生高等植物、陆生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和水生生物等具体数量和种类,这些内容反映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及其均匀性,也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根据图一中山东褶大蚊的图片以及题干描述,山东褶大蚊具有昆虫典型的特征,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这些特征符合图三中的C类。(3)甲表示无脊椎动物。根据图示提示,分类依据为不同动物的特征,E个体表示图二中的中华秋沙鸭,作为卵生动物,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而与蝗虫相比较,山东褶大蚊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多了蛹期。(4)迁徙性鸟类为了维持长时间的飞翔,需要更高效的能量供应和氧气输送系统,气囊能减轻体重并提高氧气交换效率,强大的心脏可以输送更多的血液,而消化系统的增强能更快地获取和利用食物中的能量。(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环境,维持和恢复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保障物种的生存和繁衍。(6)宣传语应该简洁有力,能够引起游客的共鸣和注意,从而促使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类似“保护景区的动植物;不乱丢垃圾;保护生态,从我做起”等倡议语符合这一要求。12.【答案】(1)真菌;寄生(2)精子;分裂;精子(3)抗病;高产(4)AA或Aa;75【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条锈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且能产生孢子,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可以判断条锈菌属于真菌。条锈菌以小麦为宿主进行寄生生活,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导致小麦感染病害,因此条锈菌与小麦的关系是寄生。(2)受精过程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生物的父本能够产生精子,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由图甲可以看出,长穗偃麦草是父本,能够提供精子;小麦是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也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精子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母本以卵细胞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3) 结合图文可知,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抗病且高产,而原先的小麦不抗病且减产严重。因此,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抗病基因和高产基因,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即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若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即Aa×Aa,则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及所占比例为:1/4AA、1/2Aa、1/4aa,因此,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3/4,即75%。故答案为:(1)真菌、寄生;(2)精子、分裂、精子;(3)抗病、高产;(4)AA或aa、75%。【分析】(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物圈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其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靠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后代;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真菌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和液泡,大多数真菌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捕食关系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就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共同争夺阳光、土壤、营养物质等;寄生关系就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共生关系就是双方生活在一起,共同受益。(3)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由亲代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后代的体细胞中具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也随着染色体传给了后代,所以,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桥梁。(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才会表现出来。(1)细菌细胞的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通过分裂繁殖后代;真菌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条锈菌有细胞核并能产生孢子,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因此条锈菌属于真菌。条锈菌以小麦为宿主进行寄生生活,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导致小麦感染病害,因此条锈菌与小麦的关系是寄生。(2) 生物的父本能够产生精子,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由图甲可以看出,长穗偃麦草是父本,能够提供精子;小麦是母本,能够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分化,发育成种子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也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父本以精子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母本以卵细胞为“桥梁”把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给了子代。(3)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李振声培育的“小偃6号”抗病且高产,而原先的小麦不抗病且减产严重。因此,结合图文可知,“小偃6号”高产的原因可能是:从长穗偃麦草遗传了抗病基因和高产基因,使小麦遗传了籽粒饱满的优良性状。(4)若“小偃6号”的抗病对感病是显性,即抗病是显性性状,感病是隐性性状,若由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基因组成均为Aa的个体交配,即Aa×Aa,则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及所占比例为:1/4AA、1/2Aa、1/4aa,因此,子代抗病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抗病个体在子代中的占比是3/4,即75%。13.【答案】(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切断传播途径;非特异性;生物与环境(3)对照;有;乳铁蛋白+三联疗法;抗药性【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细菌的形态结构14.【答案】(1)外骨骼(2)自然选择(3)变异(4)基因【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学说;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生物的变异现象【解析】【解答】(1)家蚕身体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的作用,但是外骨骼不能随着家蚕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会限制家蚕长大。因此,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以脱掉旧的外骨骼,露出下面新生长的柔软身体。(2)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家蚕在进食过程中,只有那些能够找到并食用桑叶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选择性的生存和繁殖导致了家蚕对桑叶的偏好。选取多种植物的叶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变异具有普遍性,所以,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故答案为:(1)外骨骼;(2)自然选择;(3)变异;(4)基因。【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变异的概念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即可。(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但是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2)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等几个要点。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和发展。(1)家蚕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这层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以脱掉旧的外骨骼,露出下面新生长的柔软身体。(2)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家蚕的祖先可能尝试过多种食物,但由于桑叶提供了家蚕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最佳营养,因此只有那些能 够找到并食用桑叶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选择性的生存和繁殖导致了家蚕对桑叶的偏好。选取多种植物的叶进行家蚕食性的研究,发现家蚕喜食桑叶,这种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4)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