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这体现了(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我国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③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修改代表法、监督法、监察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能源法等这表明( )①法律应实际需要而制定和修改 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③我国的法律体系逐步发展完善 ④我国法律很完善,不需要修改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还要靠找门路、托关系甚至采用暴力方式,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这说明( )A.法治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B.中国现代法律体系日益完善C.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 D.国家对违法犯罪严惩不贷4.下面漫画所示法律的出台( )①说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情况以后将不复存在②有利于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③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④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5.下列能体现公民严守行为底线的是( )A.医生张娟捐献2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B.开车的小刚驾驶机动车辆时遵守交通法规C.学生彬彬见到老师和同学们总是文明有礼D.12岁的小明骑电动自行车上学时佩戴头盔6.某科技网络公司为谋取利益,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虚假视频,在网络平台上编造、发布谣言,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该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处罚。这说明( )①法律通过建立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和谐 ②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③法律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④法律保障公民的所有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小李网购学习用品时,商家以低价宣传欺骗小李购买,但实际支付价格却高于宣传价格致使小李遭受经济损失。小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找商家索赔。这表明( )①法律就是为了制裁违法犯罪 ②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③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④消费者的一切权益受法律保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下列案例与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案例 承担的法律责任①张某因在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被处以2000元罚款,驾驶证被吊销 行政责任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民事责任③聂某某因在禁渔期非法捕捞野生鱼被人民法院判处罚金5000元 刑事责任④李某插队并谩骂执勤民警,造成公共秩序混乱,被拘留7日 民事责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为加强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学校邀请“法治校长”为同学们作一次法治宣传演讲。下列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①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危害④宪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4年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这表明( )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司法机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司法的担当③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④在案件审理中,法律定会支持受伤或弱势一方的诉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和法律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①刑事违法性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③法律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④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体现了法律的( )①规范作用 ②惩戒作用 ③促进作用 ④保护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下列对下边漫画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③一般违法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④拘留、罚款、有期徒刑都属于主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安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任务要求。这有利于( )①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②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④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民法典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①目的是通过民事法律制度重点保护私人财产和诚信企业,促进社会稳定②是因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维护不了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③是基于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④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下列对遗嘱继承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 B.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C.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 D.按法律规定的遗产份额分配遗产17.下列能够体现公民依法行使文化权利的有( )①某网民在政府门户网站对政府工作留言 ②某网络作家多次抄袭他人网络小说片段③某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新型科技产品研究 ④某导演拍摄了全面小康社会系列宣传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八年级(3)班计划做一个“每日微政治”专栏。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有误的是(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① 婷婷积极参与学生会主席的竞选 婷婷享有人身自由权② 秒秒成绩优异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秒秒享有物质帮助权③ 铎铎大学时打暑期工被克扣工资 铎铎的劳动权被侵犯④ 父亲因家境贫穷不让西西上初中 西西的受教育权被侵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9.在课堂教学“观生活微点评”活动中,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点评,其中正确的是( )A.政府开通了12345市民热线——保障了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B.同学甲在朋友圈晒出他人的身份证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C.今年80岁的王奶奶向村委会申报领取高龄津贴——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D.同学乙经常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20.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关于财产权,八年级(5)班几个同学进行了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我投稿获得的稿费给妈妈买了生日礼物——使用权B.老师安排我坐这张课桌,这课桌就是我的——占有权C.我家有两层楼房,把第一层出租给小超市——收益权我在地震后捐出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衣物——处分权二、分析说明题:(大题共3小题,共30分)21.根据以下材料分析问题。(7分)材料一: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材料二: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称自己家着火了。不一会儿,消防车就赶到了他家。材料三:十七岁的中学生赵某从七年级开始经常旷课、老师多次教导屡教不改,视班级班规于不见,后来不分是非善恶,结交了一群社会青年为朋友,后受到社会青年挑唆,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三则材料中任务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3分)(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对于如何预防违法犯罪有何启示。(4分)22.违法分类,做法公民。(10分)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②某公司因擅自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A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C(1)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填写三个案例分别属于何种违法行为。(3分)(2)案例③中聂某某的行为与案例④中小强爸爸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5分)(3)材料警示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严于律己 (2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2024年9月24日,一博主称,9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华强广场的两家酒店民宿,他和视频团队发现房间内有隐藏摄像头,在当场进行摄像头确认和拆除时,被民宿老板及其他人围堵在酒店楼道,“遭遇长达数小时的恐吓,团队中有人被打”。24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已于9月24日将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华、王某杰、李某全部抓获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阅读上述材料,思考该博主及其视频团队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2分)(2)评价请你对在酒店民宿安装摄像头这一行为进行评析。(5分)(3)作为消费者,住酒店时发现房间内有摄像头,我们应该如何做?(6分)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这体现了(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我国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③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传承核心思想理念。ABCD:根据所学,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据此,题文内容体现的思想理念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修改代表法、监督法、监察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能源法等这表明( )①法律应实际需要而制定和修改 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③我国的法律体系逐步发展完善 ④我国法律很完善,不需要修改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影响、中国担当、中国智慧。①③:题干中的“和合”主要体现为在国际关系中崇尚和平与合作。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均体现了“和合”理念,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选项更侧重于国内经济发展,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还要靠找门路、托关系甚至采用暴力方式,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这说明( )A.法治应当成为社会共识 B.中国现代法律体系日益完善C.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 D.国家对违法犯罪严惩不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践行诚信的要求。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漫画,守信企业广开绿灯,失信企业处处受限,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我国已经建立了失信惩戒机制,并且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故③说法错误;④: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下面漫画所示法律的出台( )①说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情况以后将不复存在②有利于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③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④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和而不同。B: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故B说法正确;A:要尊重不同意见,故A说法错误;C:“所有”说法太绝对,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故C说法错误;D:文化之间不会相互取代,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下列能体现公民严守行为底线的是( )A.医生张娟捐献20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B.开车的小刚驾驶机动车辆时遵守交通法规C.学生彬彬见到老师和同学们总是文明有礼D.12岁的小明骑电动自行车上学时佩戴头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B: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小刚驾驶机动车辆时遵守交通法规是自觉守法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A:张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是关怀他人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体现,没有体现严守行为底线,故A不符合题意;C:彬彬见到老师和同学们总是文明有礼是尊重老师和同学的体现,说明他是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没有体现严守行为底线,故C不符合题意;D:《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未满16周岁的不允许骑电动车,12岁的小明骑电动自行车上学属于违法行为,是没有严守行为底线的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某科技网络公司为谋取利益,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生成虚假视频,在网络平台上编造、发布谣言,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该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处罚。这说明( )①法律通过建立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和谐 ②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③法律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④法律保障公民的所有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②:案例中公安机关依法处罚公司负责人,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的规范作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遵守法律,故②符合题意;③:通过打击网络谣言,法律维护了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保障了公众利益,故③符合题意;①:题目强调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惩处(规范作用),而非“建立社会制度”,故①不符合题意;④: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而非“所有权益”,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7.小李网购学习用品时,商家以低价宣传欺骗小李购买,但实际支付价格却高于宣传价格致使小李遭受经济损失。小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找商家索赔。这表明( )①法律就是为了制裁违法犯罪 ②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③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 ④消费者的一切权益受法律保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②③:小李网购被骗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找商家索赔,表明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②③说法正确;①:“就是”说法过于绝对,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①说法错误;④:“一切权益”说法过于绝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8.下列案例与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案例 承担的法律责任①张某因在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被处以2000元罚款,驾驶证被吊销 行政责任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民事责任③聂某某因在禁渔期非法捕捞野生鱼被人民法院判处罚金5000元 刑事责任④李某插队并谩骂执勤民警,造成公共秩序混乱,被拘留7日 民事责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①:张某因在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被处以2000元罚款,驾驶证被吊销,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①说法正确;②:某公司因擅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②说法正确;③:聂某某因在禁渔期非法捕捞野生鱼被人民法院判处罚金5000元,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③说法正确;④:李某插队并谩骂执勤民警,造成公共秩序混乱,被拘留7日,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为加强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学校邀请“法治校长”为同学们作一次法治宣传演讲。下列可以作为演讲内容的是( )①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③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危害④宪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不可违、预防违法犯罪、刑罚种类。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法律是最刚性的行为准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①②③说法正确;④: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④错误;故本题选A。10.2024年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这表明( )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司法机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司法的担当③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定义务④在案件审理中,法律定会支持受伤或弱势一方的诉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司法维护正义、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要求的认识和理解。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全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表明司法机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司法的担当;同时启示我们,当面对犯罪行为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故①②说法正确;③:见义勇为是中华传统美德,但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而是公民的道德义务,故③说法错误;④:在案件审理中,法律的目标是公平和正义,这意味着法律会支持合法诉求,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1.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和法律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①刑事违法性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③法律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④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和法律的最主要特征。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故②④说法正确,①不符合题意;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体现了法律的( )①规范作用 ②惩戒作用 ③促进作用 ④保护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①④: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未涉及法律的惩戒作用和促进作用,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下列对下边漫画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③一般违法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④拘留、罚款、有期徒刑都属于主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①②:漫画中打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启示我们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一般违法如果能够及时制止,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故③说法错误;④:罚款、拘留属于一般为行为;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4.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安排,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任务要求。这有利于( )①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②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④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完善法律体系。①: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各行各业的运作都将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指导,有助于确保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故①说法正确;②:法治化意味着社会的各项活动和决策都将遵循法律原则,这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法律保障,故②说法正确;③: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在处理各种问题时,都应以法律为准绳,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故③说法正确;④:全面依法治国更侧重于为社会的整体运行和发展提供法律框架和保障,而不仅仅是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5.民法典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①目的是通过民事法律制度重点保护私人财产和诚信企业,促进社会稳定②是因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维护不了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③是基于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④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法典的基本原则。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规定基本原则是基于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故③④说法正确;①:民法典通过民事法律制度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故①说法错误;②:民法典规定基本原则并不是因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维护不了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对维护社会秩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6.下列对遗嘱继承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 B.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C.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 D.按法律规定的遗产份额分配遗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遗产继承方式。B:根据所学,遗嘱继承是尊重被继承人个人意愿的继承方式,只要遗嘱有效,并且遗嘱中明确指定了继承人,那么这份遗嘱将具有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故B说法正确;A:在继承法中,遗嘱继承是尊重被继承人意愿的一种继承方式,如果被继承人留下了有效的遗嘱,并且遗嘱中明确指定了继承人,那么这份遗嘱将优先于法定继承,故A说法错误;CD: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遗产份额是法定继承,故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7.下列能够体现公民依法行使文化权利的有( )①某网民在政府门户网站对政府工作留言 ②某网络作家多次抄袭他人网络小说片段③某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新型科技产品研究 ④某导演拍摄了全面小康社会系列宣传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①③④:题干内容启示我们要与他人和谐共处,要讲仁爱,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①③④正确;②:任何事都不能求助他人,说法过于绝对,与现实实际不符,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8.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八年级(3)班计划做一个“每日微政治”专栏。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有误的是(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① 婷婷积极参与学生会主席的竞选 婷婷享有人身自由权② 秒秒成绩优异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秒秒享有物质帮助权③ 铎铎大学时打暑期工被克扣工资 铎铎的劳动权被侵犯④ 父亲因家境贫穷不让西西上初中 西西的受教育权被侵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基本权利。①:婷婷积极参与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是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的表现,故①说法错误;②:秒秒成绩优异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体现了受教育权和财产权,故②说法错误;③:铎铎大学时打暑期工被克扣工资,劳动报酬权被侵犯,故③说法错误;④:父亲因家境贫穷不让西西上初中,侵犯了西西的受教育权,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19.在课堂教学“观生活微点评”活动中,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点评,其中正确的是( )A.政府开通了12345市民热线——保障了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B.同学甲在朋友圈晒出他人的身份证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C.今年80岁的王奶奶向村委会申报领取高龄津贴——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D.同学乙经常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隐私权、监督权、人身自由的地位、物质帮助权、名誉权。B:“晒出他人的身份证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故B说法正确;A:“政府开通市民热线”保障公民的监督权,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故A说法错误;C:“申报领取高龄津贴”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故C说法错误;D:“起侮辱性绰号”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0.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关于财产权,八年级(5)班几个同学进行了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我投稿获得的稿费给妈妈买了生日礼物——使用权B.老师安排我坐这张课桌,这课桌就是我的——占有权C.我家有两层楼房,把第一层出租给小超市——收益权D.我在地震后捐出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衣物——处分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财产权。A:给妈妈买礼物行使了财产的使用权,A正确;B:课桌是学校的财产,不是自己的财产,B错误;C:把房屋租给别行使了财产的收益权,C正确;D:捐款捐物行使了财产的处分权,D正确;本题属于逆向选择,故本题选B。第Ⅱ卷分析说明题(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根据以下材料分析问题。(14分)材料一:小钟在回家路上捡到一部手机,当失主小黄找到他要求归还时,小钟以种种理由拒绝归还。小黄只好向人民法院起诉小钟,法院判决小钟限期归还手机。材料二:中学生小亮为了试试消防队的出警效率,打电话报警称自己家着火了。不一会儿,消防车就赶到了他家。材料三:十七岁的中学生赵某从七年级开始经常旷课、老师多次教导屡教不改,视班级班规于不见,后来不分是非善恶,结交了一群社会青年为朋友,后受到社会青年挑唆,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三则材料中任务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6分)(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对于如何预防违法犯罪有何启示。(8分)【答案】(1)材料一中小钟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材料二中小亮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材料三中赵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应承担刑罚处罚。①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2.违法分类,做法公民。(15分)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①小王因饲养的宠物狗经常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②某公司因擅自用方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A③聂某某因非法狩猎野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④小强的爸爸因违规停车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C(1)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填写三个案例分别属于何种违法行为。(3分)(2)案例③中聂某某的行为与案例④中小强爸爸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6分)(3)材料警示我们应该怎样做到严于律己 (6分)【答案】(1)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2)①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聂某某的行为与小强爸爸的行为相比,其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违反的法律不同。聂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刑法,小强爸爸的行为违反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③受到的处罚不同,聂某某受到了刑罚处罚。小强爸爸受到了行政处罚。(3)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2024年9月24日,一博主称,9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华强广场的两家酒店民宿,他和视频团队发现房间内有隐藏摄像头,在当场进行摄像头确认和拆除时,被民宿老板及其他人围堵在酒店楼道,“遭遇长达数小时的恐吓,团队中有人被打”。24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已于9月24日将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华、王某杰、李某全部抓获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阅读上述材料,思考该博主及其视频团队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2分)(2)评价请你对在酒店民宿安装摄像头这一行为进行评析。(5分)(3)作为消费者,住酒店时发现房间内有摄像头,我们应该如何做?(4分)【答案】(1)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等。(2)①这一行为是错误的,安装摄像头偷拍严重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②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③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酒店民宿老板应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不做违法的事。①保持冷静并立即报警 ②保护现场,保留证据 ③联系酒店管理人员说明情况 ④运用法律方式维权。(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