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专项练)第六单元基础知识-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二、连线题2.连一连。厚厚的 芦花 抓 课本柔软的 白雪 翻 笤帚耐心地 喊叫 背 汽水着急地 等待 喝 课文三、填空题3.看拼音写词语。fā lèng( )qiān bǐ( )gē bo( )jié nàn( )jiè zhi( )qí qiú( )wéi kǒng( )yí hàn( )jǔ sàng( )jué jiàng( )zàn tànbù yǐ( )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小卒(cù zú) 柳絮(shù xù) 捆绑(kǔn kùn) 枪毙(bì pì)拌饭(bàn pàn) 倔强(jué juè) 沮丧(jǔ zǔ) 遗憾(hàn gǎn)5.按要求写词语。反义词慌忙——( ) 扩大——( ) 温和——( )大概——( ) 恍惚——( ) 嘹亮——( )近义词轻蔑——( ) 劫难——( ) 凶恶——( )防备——( ) 抚摸——( ) 疑惑——(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成针 凿壁( )( ) ( )( )袅袅( )( )傍水 感叹( )( ) ( )( )全国( )( )沮丧 一声( )( ) 满头( )( )鼓鼓( )( ) 情绪( )( ) 不( )而( )7.查字典填空。(1)“博”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博”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量)多;丰富; ②通晓;③ 博取;取得 。在下列句子里“博”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博学多通。( ) 地大物博( ) 以博欢心( )(2)“浮”用部首查字典法先查( ),再查( ),用音序查字典法先查( ),再查( )(3)“绪”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8.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 )A.不安静。 B.发生灾害。 C.干,弄,搞。(2)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 ( )A.露水。 B.显出,表现出。 C.没有遮盖。(3)李大叔常在雨来家落脚。 ( )A.使下降。 B.止息,停留。 C.跌入,陷入。9.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博:A.(量)多;丰富。B.通晓。C.大。D.博取;取得。博学多通( ) 宽衣博带( )以博欢心( ) 博古通今( )10.选词填空。柔软 柔和(1)她说话的语气非常( ),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 )的芦花里。宁可……也不…… 即使……也……(3)雨来( )牺牲自己,( )说出李大叔的下落。(4)( )老师不在教室,同学们( )很安静地在学习。1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必须 必需(1)上课铃打响之前,我们( )坐到教室里。(2)白鹅所( )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恭敬 恭请(3)( )之心,人皆有之。(4)( )出席在驻地大使馆举行的宴会。温和 温柔 温暖(5)鬼子做了个鬼脸,( )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黄军是爱护的!”(6)妈妈用( )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脸庞。(7)昨天我们班级去敬老院送( )了。喜欢 喜爱 爱护(8)我们要( )学校的公物。(9)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 )在雨里跑跳。(10)这是我最( )的一件物品。熟悉 熟练(11)他迅速( )起来,开始交朋友。(12)妈妈( )地做起手工活儿。坚持 维持(13)交警每天都在马路上( )秩序。(14)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要( )下去。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小英雄雨来》讲的是在 时期,雨来为了掩护共产党的交通员李大叔而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描绘了一个 、 的少年。(2)《我们家的男子汉》中作者选取了 、 、 这几件事情来突出我家的男子汉的逐步成长。(3)课文《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 ,写出了青铜的 的性格。四、判断题13.《芦花鞋》一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青铜最后忍着寒冷将自己穿的芦花鞋卖给了过路的城里人,可见他很爱钱。( )14.《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作者是王安忆,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部分,表现了男子汉的特点。( )15.“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既点明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又起到了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16.《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进行斗争。( )17.《铁杵成针》一文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五、修改病句18.修改下面的语段。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六、句子训练19.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用加点词造句)20.那双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改为比喻句)21.雨来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22.姐姐说:“晚上你自己回家吧!”(改为转述句)23.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缩句)七、排序题24.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请你给下面的小标题排序。( )冒着风雪,卖芦花鞋。( )最后一双,赤脚踏雪。( )青铜一家,编芦花鞋。( )城里路人,买芦花鞋。八、语言表达25.语文与生活。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你认为和朋友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至少提出两条建议。第一,第二,《(单元专项练)第六单元基础知识-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恭”“逢”“囊”“膊”“绸”“滋”“嘱”“熟”“绪”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第一组考查“修饰词”+“的/地”+“名词/动词”。芦花:名词,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秋季芦苇成熟时开放,轻盈洁白,常被用于文学创作中营造诗意、宁静的氛围,也可在民间手工艺中作为填充材料。“柔软的”侧重于描述质地软和的东西。“芦花”质地轻盈、柔软,故“柔软的”和“芦花”相连。白雪:名词,洁白的雪。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白雪因其纯净洁白的外观,常象征纯洁、美好。“厚厚的”通常用来形容具有一定厚度的事物。“白雪”在大量堆积时会呈现出较厚的状态,故“厚厚的”与“白雪”相连。喊叫:动词,大声呼喊。多用来表达强烈的情绪,像惊讶、激动、焦急等。表达内心焦急的状态,“喊叫”在人着急的时候常出现。故“着急地”和 “喊叫”相连。等待:动词,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体现一种期待的状态。“耐心地”体现一种不急躁、不厌烦的态度,“等待”这个行为往往需要保持耐心,所以“耐心地”与“等待”相连。第二组考查“动词”+“名词”。“抓”:这个动作通常与较小且能被手握住的事物相关,“笤帚”可以用手抓起来,所以“抓”和“笤帚”相连。“翻”:有翻转、翻动的意思,“课本”“课文”都可以通过翻动书页来查看内容,但从常见搭配习惯来说,“翻课本”更为顺口,所以“翻”与“课本”搭配。“背”:有背诵的含义,“课文”是需要背诵记忆的学习内容,因此“背”和“课文”连。“喝”:是饮用液体的动作,“汽水”是可饮用的液体,所以“喝”与“汽水”搭配。3. 发愣 铅笔 胳膊 劫难 戒指 祈求 唯恐 遗憾 沮丧 倔强 赞叹不已【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愣、膊、戒、祈、恐、憾、赞”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4.zú xù kǔn bì bàn jué jǔ hàn【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多音字辨析。卒,zú,释义:1、古时候指兵。2、旧称差役。3、〈书〉死;死亡。4、〈书〉完毕;结束。5、〈书〉副词,究竟,终于。6、姓。7、象棋棋子之一;卒子。cù,释义:1、同“猝”,突然。cuì,释义:1、通“倅”。副职。2、通“萃”。聚集。zuó,释义:1、通“捽”。2、争斗。絮,xù,释义:1、棉絮,棉花的纤维。2、古代指粗的丝绵。3、像棉絮一样的东西。4、在衣服、被褥里铺入棉花、丝绵等。5、连续重复,惹人厌烦。6、〈方〉腻烦。7、姓。chù,释义:1、调拌;调制。参见“絮羹”。nǜ,释义:1、姓。汉有絮舜。见《汉书·张敞传》。拌,bàn,释义:1、用工具或手在混合物中反复翻动,使均匀。2、争吵。pàn,释义:1、通“判”。分开;剖割。pān,释义:1、舍弃;豁出。2、谓耗费。3、摧残。4、放,撒。参见“拌嬌”。倔,jué,释义:1、义同“倔”(juè),只用于“倔强”。姓。juè,释义:1、性情耿直,言语粗率。qū,释义:1、通“詘”。沮,jǔ,释义:1、阻止。2、(气色)败坏;颓丧。3、使人恐惧。jù,释义:1、〈书〉湿润。2、见“沮洳”。低湿的地带。jū,释义:1、水名。在陕西省岐山一带。2、水名。在山东省境内。3、水名。在陕西省境内,会漆水,东流入渭水,有别于岐周之沮水。4、水名。一名东沮水。源出陕西省黄陵县西子午岭,东经县南注入北洛水。5、水名。汉水的别源。一名上沮水。出陕西省留坝县西,西南流折东南流至勉县西与汉水南源会。6、水名。在湖北省中部偏西。源出保康县西南,东南流与漳水合,又南流经江陵县西境入江。7、姓。东汉有沮授。憾,hàn,释义:1、悔恨,心中感到有所缺欠。不满意;失望。dàn,释义:1、不安。参见“憾愴”。小卒(xiǎo zú):名词,象棋中五个兵(卒)之一,是棋局中数量较多、力量相对弱小的棋子;也常比喻在集体中职位低、作用小的人。柳絮(liǔ xù):名词,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捆绑(kǔn bǎng):动词,指用绳索等捆(人或物)。枪毙(qiāng bì):动词,用枪打死(多用于执行死刑);也可比喻对建议、计划等不予采纳、全盘否定。拌饭(bàn fàn):名词,把饭和菜、酱等搅拌在一起的饭食;也是动词,指将饭与其他食材搅拌的动作。倔强(jué jiàng):形容词,性情固执,强硬不屈。沮丧(jǔ sàng):形容词,灰心失望。遗憾(yí hàn):名词或形容词。作名词时,指遗恨,不称心、大可惋惜的事;作形容词时,指不称心、惋惜。5. 从容 缩小 粗暴 准确 清晰 沙哑 轻视 灾难 险恶 戒备 抚摩 迷惑【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反义词。(1)慌忙:急忙、急迫,反义词有:镇定、沉着、冷静、镇静、安详;扩大:使范围、规模等变大,反义词有:收缩、缩减、减小、压缩、敛缩;温和:性情或态度不严厉、不粗暴,反义词有:暴躁、严厉、凶狠、严酷、蛮横;大概:大致内容或情况,反义词有:精确、确切、详尽、具体、肯定;恍惚: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反义词有:清醒、清楚、明确、精明、警觉;嘹亮:声音清晰响亮,反义词有:低沉、微弱、喑哑、沉闷、模糊。(2)轻蔑:轻视,看不起,不放在眼里。近义词有:蔑视、鄙视、鄙薄、不屑、轻慢;劫难:指灾难、灾祸,往往强调遭遇的不幸和痛苦。近义词有:灾祸、灾患、祸患、苦难、灾厄;凶恶:形容行为、性情或相貌等凶狠、恶毒、残暴。近义词有:凶狠、凶残、残暴、狰狞、狠毒;防备: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提前采取措施防范有。近义词:防范、预防、警惕、提防、防御;抚摸:用手轻轻地摩挲、触摸,动作轻柔,带有爱意或关怀有。近义词:轻抚、爱抚、触摸、轻抚、揉摸;疑惑:对事物或情况不理解、不明白,心里存在困惑和疑问有。近义词:困惑、疑问、疑虑、不解、猜疑。6. 铁 杵 借/偷 光 炊 烟 依 山 不 已 风 靡 神 情 不 吭 大 汗 囊 囊 高 涨 约 同【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铁杵成针:比喻坚持不懈,终能成功。出自李白受磨针老妇人启发的故事。凿壁借光(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汉代匡衡凿穿墙壁借邻居灯光读书。炊烟袅袅:指做饭时轻烟缓缓上升的景象。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水,形容环境优美。感叹不已:表示不停地感慨、叹息。风靡全国:形容事物在整个国家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神情沮丧:指面部表情显露出灰心失望的样子。一声不吭:指沉默不语,保持安静。满头大汗:形容出汗很多,常用于描述劳累或炎热。鼓鼓囊囊:指外皮中塞得圆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样子。情绪高涨:指一种欢欣鼓舞的积极,和增力性的情绪体验。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约定却行动或想法一致。7. B bó 十 10/十 ② ① ③ 氵 7/七 F fú X xù 纟 8/八【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1)“博”的拼音是bó,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找音序,即拼音的首字母大写“B”,再查音节“bó”;“博”左右结构,“十”字偏旁,笔顺是:横、竖、横、竖、横折、横、横、竖、点、横、竖钩、点。共12画。故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十”,再查除去部首还剩10画。博学多通: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博:通晓。故选:②;地大物博: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博:丰富。故选:①;以博欢心:取得别人的高兴。博:取得。故选:③。(2)“浮”左右结构,“氵”字偏旁。笔顺是:点、点、提、撇、点、点、撇、横撇/横钩、竖钩、横。共十画。因此“浮”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氵”,再查除去部首还剩7画;“浮”的拼音是fú,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即音序“F”,再查音节“fú”。(3)“绪”的拼音是xù,因此,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应查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即音序“X”,再查音节“xù”;“绪”左右结构,绞丝旁“纟”,笔顺是:撇折、撇折、提、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共11画。故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纟”,再查除去部首还剩8画。8. C B B【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1)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句子中“闹个睁眼瞎”的“闹”是口语中“导致、弄成”的意思,表示因不学习而成为文盲(睁眼瞎)。选项C“干,弄,搞”符合语境。故选C。(2)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句子“露出个小脑袋”的“露”指头部从水中显现出来,选项B“显出,表现出”准确描述动作,如“露脸”“露面”用法相同。故选B。(3) 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落脚”是固定搭配,表示短暂停留或休息。句子中李大叔在雨来家“落脚”,即暂时停留,选项B“止息,停留”正确。故选B。9. A C D B【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博学多通: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博:广博、丰富。故选:A。宽衣博带:衣服肥大,束带也很宽。博:肥大。故选:C。以博欢心:指凭借某些事物或行为取得别人的喜欢。博:博取。故选:D。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博:通晓。故选:B。10. 柔和 柔软 宁可 也不 即使 也【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柔软:指软和;不坚硬。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结合语境和词义,说话的语气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用的是“柔和”。(2)结合语境和词义,形容芦花用的是“柔软”。“宁可……也不……”:选择关系的关联词。选择关系也叫取舍关系,是指关联句的前后两个分句说出的两种情况将不会同时出现,并且已经做出取舍、亟待做出取舍或无需做出取舍。“ 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是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用后面的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是相反或相对的结论。且后面分句“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并表明前后逻辑关系的对立。(3)结合语境和词义,“牺牲自己”和“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是指这两种关系将不会同时出现。是选择关系,所以填“宁可……也不……”。(4)结合语境和词义,“老师不在教室”和“很安静地在学习。”是转折关系,所以填“即使……也……”。11. 必须 必需 恭敬 恭请 温和 温柔 温暖 爱护 喜欢 喜爱 熟悉 熟练 维持 坚持【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1)“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上课铃打响之前,我们 ( ) 坐到教室里。” 这里强调一定要做到,故选“必须”。(2)“必需”是动词,意思是一定要有,不可少。“白鹅所 ( )的泥和草”,这里表示白鹅需要的东西,故选“必需”。(3)“恭敬”指对人尊重,有礼貌。“( )之心,人皆有之。”这里说的是一种敬重的心态,故选“恭敬”。(4)“恭请”是敬辞,邀请。“( )出席在驻地大使馆举行的宴会。”这里是邀请人出席,故选“恭请”。(5)“温和”指态度和蔼,不严厉。“鬼子做了个鬼脸,( )地对雨来说”,这里形容鬼子假装和善的态度,故选“温和”。(6)“温柔”多形容人的性情、动作温和柔顺。“妈妈用( )的双手”,这里说妈妈手的动作轻柔,故选“温柔”。(7)“温暖”是名词,使人暖和的感觉。“去敬老院送( )”,这里是送去关怀,故选“温暖”。(8)“爱护” 指爱惜并保护。“要( )学校的公物”,保护公物,故选“爱护”。(9)“喜欢”表示对人或事物有好感。“孩子们顶( )在雨里跑跳”,这里说孩子们乐意这样做,故选“喜欢”。(10)“喜爱”也是对人或事物有好感,但更强调感情上的热爱。“最( )的一件物品”,故选“喜爱”。(11)“熟悉”指知道得清楚,了解。“他迅速( )起来,开始交朋友。” 这里说他对环境等变得了解,故选“熟悉”。(12)“熟练”指技术纯熟。“妈妈( )地做起手工活儿”,做手工熟练,故选“熟练”。(13)“维持”指保持使继续存在。“( ) 秩序”,常用搭配,故选“维持”。(14)“坚持”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要( )下去。” 这里说不放弃,故选“坚持”。12. 抗日战争 热爱祖国 机智勇敢 对食物的兴趣 对独立的要求 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青铜葵花》 吃苦耐劳和善良淳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1)《小英雄雨来》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写了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交通员、智勇斗鬼子、怀念雨来、机智脱险六件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2)《我们家的男子汉》这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通过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这几个小故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自立自主、沉着勇敢、率真可爱的形象。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风趣、幽默而有含蓄。(3)课文《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葵花准备去采集芦花,他们一家子要做一百零一双芦花鞋,芦花鞋很厚实,穿的也很舒服,雨天也不会进水。冬天一到青铜就拿到集市上去卖,卖的钱供葵花上学。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家人劝青铜别去卖鞋了,雪天没有生意。可青铜偏要去。不料有几个城里人把还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最后连青铜自己脚上也被卖去,青铜还是赤着脚回家的。写出了青铜勤劳、懂事、天真、善良的性格。13.×【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芦花鞋》一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青铜最后忍着寒冷将自己穿的芦花鞋卖给了过路的人,是因为自己家境困难,为了家里的生计,为了能多挣点钱,而且青铜非常喜欢脚上的芦花鞋。故此题理解错误。14.√【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是王安忆 。文章主体围绕小男孩展开,通过“他对食物的兴趣”展现小男孩在饮食方面的可爱表现;“他对独立的要求”从诸多生活小事,如自己买东西等,呈现出他渴望独立的心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像去托儿所、生病打针等情节,体现出小男孩面对生活变化和困难时的镇定。这三个部分层层递进,生动地刻画了一个逐渐成长、有担当、有勇气的“男子汉”形象,表现出男子汉的相关特点。故此题判断正确。15.√【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理解。在《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多次出现。从雨来的角度看,这种对祖国的热爱是他内心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残酷折磨时,能够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与之周旋,比如他宁死不屈,坚决不透露交通员的消息,这一信念就是他力量的源泉。从文章主题角度来讲,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不断强化了爱国这一核心主题,突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普通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以及为守护祖国不惜一切的精神,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故此题判断正确。16.√【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雨来为了保护八路军交通员李大叔,勇敢机智地与日本侵略者周旋的故事。当敌人逼问李大叔的下落时,雨来宁死不屈,最终凭借高超的游泳本领成功脱险,被誉为“小英雄”。故本题叙述正确。17.√【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看到老媪要用铁杵磨成针,受其启发的故事。老媪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想要把粗大的铁杵磨成针,这种精神体现了只要有恒心,肯坚持,再难的事也能成功。这启示人们在做人做事时,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心,持续努力才可能达成目标。故此题表述正确。18.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惨了。读了童话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这句话中,“作者是……”和“是……写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导致表达混乱。应改为“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童话之王’的安徒生”或者“这篇童话是被称为‘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这里给童话之王加上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中,“命运”与“悲伤”搭配不当,应把“悲伤”改为“悲惨”。“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滥用“使”字,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使”,让“我的心情”成为句子的主语;或者删去“读了”和“以后”,让“童话”作主语。“心情”与“平息”搭配不当,应把“平息”改为“平静”,“平静”更能准确描述心情从激动恢复到常态的状态。19.熬粥要先把大米洗干净,然后加适量清水,再选煮粥模式就可以了。【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例句中“先……然后……再”是一组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清晰地描述了制作鞋子的先后步骤,先采芦花,接着把芦花搓进草绳,最后进行编织成鞋的动作,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整个制作过程。示例:包饺子时,先把面粉加水揉成面团,然后静置醒面一会儿,再将面团搓长条、切成小块,擀成饺子皮,就可以包饺子啦。20.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详解】本题考查改比喻句。原句描写的是“双手扭耳朵并拉扯”,带有疼痛、用力的感觉。改比喻句,要先寻找合适的喻体:选择能体现“用力、疼痛、拉扯”的事物,如“钳子”“老虎钳”“拧麻花”等。再用“像……一样”或“如……般”的结构,把动作和喻体结合,使描写更生动。改为:那双手就像两把铁钳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21.雨来嘟嘟囔囔地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详解】本题考查改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一是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去掉引号,冒号改为逗号。二是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根据语境将其改为第一人称“我”或第三人称“他”或“她”或者人名。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本题中“说”后的冒号改逗号,双引号去掉,“我”改为“他”。改为:雨来嘟嘟囔囔地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22.姐姐说,晚上让我自己回家。【详解】本题考查引述句转为转述句。直接叙述改为转述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2、人称的变化: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转换。本句中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引号内的“我”改为“她”,“你”改为“我”。本句中有让某人做某事(姐姐让我自己回家),所以应在“我”前面加上“让”或“叫”。示例:姐姐说,晚上让我自己回家。23.雨来喜欢还乡河。【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句子更简洁明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谁做什么”“谁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对于这句话,需要找出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去掉修饰它们的成分。主语是句子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这句话中“雨来”是主语。谓语表示主语发出的动作,这里“喜欢”是谓语。宾语是谓语动词的对象,“还乡河”是宾语。“这条”“紧靠着村边的”都是用来修饰“还乡河”的定语,要去掉。示例:雨来喜欢还乡河。24. 2 4 1 3【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芦花鞋》一文讲述青铜一家编织芦花鞋,青铜冒雪坚持卖芦花鞋,最后因为一个人没有买到他的芦花鞋,他把自己脚上的鞋子脱下来,雪天赤脚追向买鞋人的故事。“冒着风雪,卖芦花鞋”和“城里路人,买芦花鞋”是该文章的主要情节,“青铜一家,编芦花鞋”是芦花鞋的来源,“最后一双,赤脚踏雪”是故事的结局。因此排序为2 4 1 3。25. 和朋友相处应该彼此信任,不要互相猜疑。 和朋友相处应该互相帮助、扶持。【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提出和朋友相处的建议,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示例:(1)和朋友相处应该相互尊重,给予朋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2)和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分享,既分享快乐,也分享痛苦。这样,分享快乐,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分享痛苦,痛苦就会只剩下半份。(3)和朋友相处应该彼此信任,不要互相猜疑。(4)和朋友相处应该互相帮助、扶持。(5)和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包容,包容朋友的缺点和不完美,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都是有缺点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