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对应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相关内容及问题) 第三章第1节阅读“重力”这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不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重力指向地心吗?提示: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二者不总是相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不一定指向地心。 第三章第1节图3.1 1和图3.1 2,说明什么问题?提示:说明了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而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第三章第1节图3.1 7及“弹力”部分最后两段文字,归纳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提示:弹力产生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第三章第2节阅读“滑动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滑动摩擦力公式可以写成Ff=μmg吗?提示:不能,滑动摩擦力的公式为Ff=μF压,压力F压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mg。 第三章第2节阅读“静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吗?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何特点?提示:不是,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大小可以变化,0考点一 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是G=mg,其中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关于重力和重心的理解需注意的几个方面(1)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在竖直方向的一个分力。(2)同一物体的重力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在地球表面,从赤道向两极,g越来越大;同一经纬度,从低海拔向高海拔,g越来越小。(3)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用悬线法确定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位置。例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答案] C[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最小,因此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D错误。考点二 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作形变。2.弹性(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作用力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3.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总是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k叫作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只知弹簧弹力大小时,弹簧可能处于拉伸状态,也可能处于压缩状态,两种情况都要考虑。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 2.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 ) 答案:1.× 2.×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可能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发生形状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3.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F=kx计算。注意:x表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形变量没有超出弹性限度。(2)对于难以观察的微小形变,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确定弹力大小。例2 如图所示,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到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书发生形变的原因[答案] C[解析] 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与书受到的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A错误;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是桌面发生形变的原因,B、D错误;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C正确。例3 画出下图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答案]例4 (2025·宁夏中卫市高三上期中)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大小随长度变化的关系图像(轻质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弹簧的原长为6 c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C.弹簧两端各加4 N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14 cmD.弹簧的长度为0.16 m时弹力的大小为10 N[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当弹簧的长度为6 cm时,弹簧的弹力为零,即弹簧的原长为l0=6 cm,故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N/m=100 N/m,故B正确;弹簧两端各加4 N拉力时,弹簧的弹力为F1=4 N,则弹簧的伸长量Δx==0.04 m=4 cm,弹簧的长度为l1=l0+Δx=10 cm,故C错误;弹簧的长度为l2=0.16 m时,弹力的大小为F2=k(l2-l0)=10 N,故D正确。本题选说法不正确的,故选C。考点三 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对比名称 项目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大小、方向 大小:Ff=μF压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大小:0作用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Ff=μF压中μ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说明: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f。1.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 2.接触处的摩擦力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 3.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 答案:1.√ 2.√ 3.√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2)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求解摩擦力的技巧例5 如图甲、乙所示,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力F方向匀速运动,图乙中斜面体固定不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乙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力F相同B.图甲、乙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力F相反C.图甲、乙中物体P均不受摩擦力D.图甲中物体P不受摩擦力,图乙中物体P受摩擦力,且方向与力F方向相同[答案] D[解析] 在题图甲中,P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所以P不受摩擦力;在题图乙中,假设P不受摩擦力,P将相对Q沿斜面向下运动,因此P受与力F方向相同的摩擦力。D正确。例6 (多选)一重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B.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0 NC.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5D.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答案] ABD[解析] 由题意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滑动摩擦力为30 N,由Ff=μFN,FN=mg,联立得μ===0.3,故A、B、D正确,C错误。例7 在水平地面固定倾角为θ的斜面体,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底边、大小为F的水平力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F B.F+mgC.F+mgsinθ D.[答案] D[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力F以及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将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沿斜面的两个分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在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mgsinθ与水平力F以及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则摩擦力大小等于水平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合力,由几何关系可知,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故D正确。求解摩擦力时的四点注意 (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性质,因为一般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利用公式Ff=μF压计算,静摩擦力通常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 (2)公式Ff=μF压中,F压为两接触面间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必然关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也无关。 (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共线。6(共41张PPT)第二章 相互作用第1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目录123教材阅读指导考点一 重力考点二 弹力考点三 摩擦力4教材阅读指导(对应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相关内容及问题) 第三章第1节阅读“重力”这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不说“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重力指向地心吗?提示: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二者不总是相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不一定指向地心。第三章第1节图3.1 1和图3.1 2,说明什么问题?提示:说明了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而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第三章第1节图3.1 7及“弹力”部分最后两段文字,归纳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提示:弹力产生的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第三章第2节阅读“滑动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滑动摩擦力公式可以写成Ff=μmg吗?提示:不能,滑动摩擦力的公式为Ff=μF压,压力F压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mg。第三章第2节阅读“静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吗?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何特点?提示:不是,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大小可以变化,0考点一 重力1.产生:由于____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是G=_____,其中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总是____________ 。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_____分布和_____有关。地球mg竖直向下质量形状关于重力和重心的理解需注意的几个方面(1)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在竖直方向的一个分力。(2)同一物体的重力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在地球表面,从赤道向两极,g越来越大;同一经纬度,从低海拔向高海拔,g越来越小。(3)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用悬线法确定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位置。例1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最小,因此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D错误。考点二 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_或_____的变化叫作形变。2.弹性(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作用力能够__________,这种形变叫作弹性形变。(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_____,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形状体积恢复原状形状3.弹力(1)定义:发生______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直接______;②接触处发生____________。(3)方向:总是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______。形变接触弹性形变相反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___________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_____。(2)表达式:F=_____。k叫作弹簧的__________,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单位是__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x是弹簧长度的________,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只知弹簧弹力大小时,弹簧可能处于拉伸状态,也可能处于__________,两种情况都要考虑。弹性形变正比kx劲度系数牛顿每米N/m变化量压缩状态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2.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 )××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可能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发生形状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3.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F=kx计算。注意:x表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形变量没有超出弹性限度。(2)对于难以观察的微小形变,可以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确定弹力大小。例2 如图所示,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到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书发生形变的原因 解析 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与书受到的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A错误;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是桌面发生形变的原因,B、D错误;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C正确。例3 画出下图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各接触面均光滑)。答案例4 (2025·宁夏中卫市高三上期中)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大小随长度变化的关系图像(轻质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弹簧的原长为6 c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C.弹簧两端各加4 N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14 cmD.弹簧的长度为0.16 m时弹力的大小为10 N考点三 摩擦力名称 项目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__________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只有__________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相对滑动1.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对比相对运动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______; ②接触处有______; ③两物体间有___________ ①接触面______;②接触处有______;③两物体间有________________大小、方向 大小:Ff=______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 大小:___方向:沿着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作用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________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_______________粗糙压力相对滑动粗糙压力相对运动趋势μF压0Fmax相反相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Ff=μF压中μ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说明: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f。1.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2.接触处的摩擦力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3.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2)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求解摩擦力的技巧例5 如图甲、乙所示,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力F方向匀速运动,图乙中斜面体固定不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乙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力F相同B.图甲、乙中物体P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力F相反C.图甲、乙中物体P均不受摩擦力D.图甲中物体P不受摩擦力,图乙中物体P受摩擦力,且方向与力F方向相同解析 在题图甲中,P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所以P不受摩擦力;在题图乙中,假设P不受摩擦力,P将相对Q沿斜面向下运动,因此P受与力F方向相同的摩擦力。D正确。例6 (多选)一重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B.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0 NC.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5D.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求解摩擦力时的四点注意(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性质,因为一般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利用公式Ff=μF压计算,静摩擦力通常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2)公式Ff=μF压中,F压为两接触面间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必然关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也无关。(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与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共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docx 第1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