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卷——2025届高考生物学考前冲刺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糖类和脂质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二者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膜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更适应低温生存环境B.不同生物细胞中所含糖的种类相同,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C.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传递信息的功能D.脂肪分子可转化为糖类分解供能,也可直接氧化分解供能2.辅酶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疏松结合,这对于该酶活性的发挥是必要的。丙酮酸脱氢酶(PDH)是有氧代谢所必需的关键酶,可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使其进入柠檬酸循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维生素Bl是PDH的重要辅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B1作为辅酶能直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人体缺乏维生素B1可能会导致细胞内产生的乳酸增多C.PDH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D.长跑运动员比赛前可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B13.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同学观察处于细胞分裂时期的家蚕细胞,观察到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是家蚕的卵原细胞B.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C.该细胞所含染色体数不可能为56D.该细胞中核DNA数可能为284.如图表示油菜种子在萌发时干重的变化情况。经检测第2~3d油菜种子呼吸产生CO2的量大大超过O2的消耗量;第4~5d油菜种子O2的吸收速率超过CO2的释放速率;第6d时种子萌发长出的叶片开始利用光照。在油菜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第10d时减少了9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第2~3d油菜种子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第4~5d油菜种子的呼吸作用可能利用了脂肪C.第6d时,油菜的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大致相当D.要使种子萌发后干重出现第10d后的情况,还必须提供矿质元素5.桥本病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主要病理变化是甲状腺细胞遭到破坏,甲状腺的分泌功能异常,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该病病程早期往往出现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这种甲亢往往是短暂的,后期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桥本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关B.在该病患者体内,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会特异性识别甲状腺细胞C.该病早期表现为甲亢的原因可能是甲状腺细胞受到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中D.该病后期表现为甲减后,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偏低的症状6.科研人员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发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取样器体积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范围内,体积较大的取样器比体积较小的取样器获得的数据更准确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取样器的体积越大越好C.据图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越丰富,所需要的取样器最小体积可能越大D.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同时调查某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7.研究人员发现染色质上的组蛋白会发生可逆性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从而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如图表示部分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过程,HAT复合物(乙酰转移酶)会导致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HDAC复合物(去乙酰化酶)会导致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发生去乙酰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AT复合物导致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B.HDAC复合物会降低组蛋白去乙酰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图中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不会导致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组蛋白发生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遗传给后代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8.癫痫由部分运动神经元持续兴奋引起,发作时常表现为抽搐。如图为两个上游神经元与癫痫发病的关键运动神经元(下方细胞膜所在神经元)形成的突触甲、乙,以及治疗癫痫的药物A、B、C的作用示意图,图中KA受体、AMPA受体、GABA受体均关联相应离子通道并控制其开放和关闭。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图中药物A与SV2A受体结合可促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由图知,药物B可能与谷氨酸有竞争性抑制关系D.药物C与GABA受体结合,可能会提高GABA受体的敏感性9.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BbEe,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该动物的1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个E基因和1个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该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a、b时期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时期细胞中可能不存在四分体B.b时期会出现等位基因的分离C.该初级卵母细胞可产生4种卵细胞D.处于a、b时期之间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以是n10.柑橘溃疡病由柑橘溃疡病菌引起,对柑橘有严重危害。柑橘黄单胞杆菌(KY)是最常见的柑橘溃疡病菌,其拟核DNA长度约为413bp,用引物对甲、乙、丙三株溃疡柑橘的叶片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如图1。研究发现从两种真菌J-8和Y-66中获得的提取物对KY有抑菌活性,欲探究抑菌效果最好时的最低浓度(菌落完全不生长的最低浓度),科研人员将不同浓度的J-8和Y-66提取物用丙酮溶解后制备成固体培养基,用其培养KY,48小时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感染KY的植株最可能为乙植株B.对照组用无菌水配制的固体培养基培养KYC.J-8提取物抑制KY的效果优于Y-66D.图2中,Y-66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时的最低浓度小于等于2.5mg/mL11.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H+逆向转运蛋白,可将Na+逆浓度梯度运进液泡内,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载体蛋白1运输Na+的速率B.图中所示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C.拟南芥液泡内的H+和Na+浓度都高于液泡外D.通道蛋白1和2在运输物质时不需要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12.已知甲、乙两种病独立遗传,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且相关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甲病为“卵子死亡”,患者因卵子萎缩、退化而不育。如图是某家系关于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与I-2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B.同时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I-4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Y,也可能为AaBbC.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Ⅱ-5生出患乙病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4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613.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只有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两种,其中单峰骆驼已经野外灭绝,在我国干燥、缺水的戈壁无人区发现了小规模野化单峰骆驼群,科学家欲通过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野化单峰骆驼,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C后代体细胞中,核遗传物质的一半来源于A野化单峰骆驼B.移植重构胚前,需要给受体雌性骆驼注射免疫抑制剂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C.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将滋养层细胞均等分割D.图示过程涉及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14.体温调定点理论认为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一个调定点,体温调节围绕着这个调定点来调控体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定点位于下丘脑,人体处于稳态时调定点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调定点上升时,大脑皮层产生冷觉,促进机体增加产热量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以减少散热D.体温调定点由高变低时,机体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15.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葱苗期徒长的控制效果,科研人员研究了矮壮素、萘乙酸和烯效唑对大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矮壮素和烯效唑处理可以抑制大葱苗期徒长B.在控制葱苗生长上,矮壮素与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C.高浓度的萘乙酸也可以作为控制大葱苗期徒长的调节剂D.低浓度的烯效唑促进大葱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16.为了对某湖泊进行综合治理并合理利用资源,研究人员对该湖泊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表示两个营养级,单位为103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表示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B.流入该湖泊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3%D.此生态系统的产品输出总量为25.1×103kJ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1分)羊草根茎能形成强大的根网,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其茎秆也是良好的造纸原料。为探究施氮量对节草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有机物干重)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科研小组采用盆栽实验的方式,设置氮素5个梯度(0.75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在羊草拔节期测定丰草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屋元素,植物根系吸收氮素后可用于合成_______(答出2点)等生物大分子。羊草中的叶绿素a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为光合作用供能。光反应为在_______(填场所)中进行的暗反应提供_______。(2)由图可知,施氮强度为_______kg/hm2时最有利于羊草的生长,判断依据是_______。(3)当施氮强度超过某一范围后,羊草生长减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4)科研人员在羊草生长的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氮处理,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对氮素添加的响应,得到如表所示结果(表中地上部分生物量为相对值)。返青期 生长期 开花期低浓度氮(对照组) 15.2 22.1 21.9中浓度氮 23.6 30.6 26.3高浓度氮 29.3 42.1 25.5由结果可知,在返青期、车长期,氮素水平为_____时,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效果更加明显,该浓度氮与中浓度氮的作用效果相比,对开花期生物量的影响是______。18.(12分)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是司美格鲁肽的主要有效成分,司美格鲁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GLP-1的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司美格鲁肽曾被当成“减肥神药”。进食时,肠道L细胞会分泌GLP-1,GLP-1经________运输至大脑皮层,诱发产生“厌恶食物”的感觉,同时促进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神经兴奋,抑制胃蠕动,进一步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从而达到减肥效果。(2)图中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________,所以GLP-1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进食后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细胞内有氧呼吸过程增强,ATP生成量增多,在GLP-1作用下________生成增多,进而导致K+通道关闭,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引发的________被认为是胰岛素释放的最终激发机制。(3)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根据上述作用机理推测,司美格鲁肽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若要从重吸收的角度开发一种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新药物,该药物应具有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数量的效应。(4)在人体内,GLP-1发挥作用后会被DPP-4(二肽基肽酶4)迅速降解失效.在司美格鲁肽的研发过程中,科学家运用________工程技术对天然的人GLP-1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成功实现了GLP-1对DPP-4降解作用的抵抗,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显著延长。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中也有西格列汀这类DPP-4抑制剂,从降糖效果分析,司美格鲁肽(GLP-1类似物)和西格列汀(DPP-4抑制剂)中, ________的作用效果可能更好,原因是________。19.(13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等因素,某牧区草原退化严重,该地区生活着的植食动物鼠兔和鼢鼠的种群密度却急剧升高。(1)调查鼠兔和鼢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已知鼠兔和鼢鼠可被草原动物赤狐、艾虎等多种食肉动物捕食,分析这两种植食动物数量大增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研究人员为限制鼠兔种群密度,采用无人机撒施雷公藤甲素(一种能导致鼠兔雄性不育的化合物),这种防治措施属于______防治,雷公藤甲素是通过改变鼠兔的______来降低鼠兔种群数量的。(3)研究人员对该牧区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3kJ/(m2·a)],结果如图所示。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kJ/(m2·a)。从图中可知为了使草地得以持续利用,人们采取了______的措施。②第三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③针对该地区燕麦草和青稞秸秆两种利用率不高但又广泛存在的秸秆资源,研究人员将秸秆晾晒、切碎、装入塑料袋、压实、封口,45d后便可启封喂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该措施可降低养殖成本B.该措施提高了秸秆饲料的利用价值C.该措施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该措施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秸秆中的能量20.(13分)科研人员利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某品系水稻,经过筛选后,获得稳定遗传的小粒突变体。该团队为了研究影响水稻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并寻找小粒突变基因,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培育小粒突变体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将其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的表型均为正常籽粒,F1自交,F2中小粒和正常籽粒的植株分别为44株、135株。由此可知,水稻籽粒的大小至少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从显隐性关系角度分析,该突变属于________。若水稻籽粒大小是由最少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则F2正常籽粒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2)水稻染色体的某DNA片段可能因插入或缺失一定量的核甘酸而出现差异,该DNA片段可作为一种分子标记(InDel标记)InDel标记在水稻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均有出现,并能通过PCR和电泳检测出来。科研团队检测(1)中杂交实验的亲本和F2小粒突变体中若干对InDel标记,最终确定小粒基因(SMG2)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其中,3号染色体上的InDel6(一种InDel标记)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F2小粒水稻的电泳条带有α、γ、β二种类型,推测F1的电泳条带类型与_______相同。若SMG2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F2小粒水稻中关于TnDel6标记的电泳条带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随后,该团队利用3号染色体上的多对InDel标记对相关个体进行分析,确认SMG2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3)已知野生型水稻1号染色体上的部分InDel标记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分析(1)中F2的44株小粒突变体的1-InDel1~1-InDel5标记,发现与野生型水稻带型相同的个体数分别为3、2、6、9、10。根据上述结果,该团队推测SMG2位于1号染色体上。已知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分子标记间的距离越近,则重组概率越低,因此推测SMG2可能分布于_______之间。(多选)A.1-InDell和1-InDel2 B.1-InDel2和1-InDel3C.1-InDel3和1-InDel5 D.1-InDel4和1-InDel5(4)对小粒突变体1号染色体相应区域进一步分析,找到SMG2进行测序并与野生型基因比对,发现第1个外显子的第153位的胞嘧啶发生了缺失,使得________,最终获得仅含51个氨基酸的肽链。此外,还发现该野生型基因具有suil-1、suil-2、suil-4等突变基因,相关突变体均表现为部分穗被包裹而不能正常发育等症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21.(11分)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研究人员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主要成分HBsAg蛋白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限制酶 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5'→3')SnaB IAvr ⅡSac IBgl I注:巴斯德毕赤酵母菌能将甲醇作为其唯一碳源,此时AOX1基因[5'AOXl和3'AOX1(TT)分别是AOX1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受到诱导而表达。(1)利用PCR技术获取和扩增HBsAg基因,除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乙肝病毒DNA、四种脱氧核苷酸和两种引物外,还需加入_____,并且需要在含____(填离子)的缓冲液中进行。在设计两种引物时,在两种引物的_______(填“3'”或“5'”)端需分别添加____________(填限制酶名称)的识别序列,从而使HBsAg基因能正确插到PPIC9K质粒中。(2)pPIC9K质粒上的5'AOX1的作用是_________;过程①称为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用到的酶有限制酶和____________。(3)过程②用限制酶_________来切割重组质粒获得重组DNA片段,然后将重组DNA片段重组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染色体,若要确定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是否成功转化,应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进行培养筛选,转化后的酵母菌是否含有HBsAg基因,可用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4)转化成功的酵母菌在后期培养时需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以维持其生活,同时诱导HBsAg基因表达。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能使细胞膜保持较好的流动性,故耐低温的生物中膜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A正确;不同生物细胞中所含糖的种类有所差异,如乳糖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麦芽糖、纤维素等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B错误;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C正确;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其可通过转化为糖类氧化分解供能,也可直接氧化分解供能,D正确。2.答案:A解析:辅酶与酶蛋白结合进而保证酶活性的发挥,维生素B1作为辅酶不能直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由题意可知,维生素B1是PDH的重要辅酶,维生素B1缺乏可能会导致PDH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使丙酮酸不能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进而促进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使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引起乳酸产生增多,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PDH可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使其进入柠檬酸循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即PDH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挥作用,故PDH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C正确;长跑运动员比赛时对能量需求较高,有氧呼吸速率较高,故比赛前应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B1,D正确。3.答案:B解析:第一步:分析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动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第二步:分析家蚕细胞中有2条Z染色体的情况某细胞中含有2条Z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为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A错误、B正确。第三步:分析选项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56条染色体,C错误。该细胞不可能为精子或卵细胞,故该细胞中核DNA数不可能为28,D错误。4.答案:C解析:第一步:提取题干关键信息油菜种子有氧呼吸时O2的消耗量大于或等于产生的CO2的量,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CO2,第2~3d油菜种子呼吸产生CO2的量大大超过O2的消耗量,说明油菜种子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正确。脂肪中氢含量高、氧含量低,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大,第4~5d油菜种子O2的吸收速率超过CO2的释放速率,说明呼吸作用利用了脂肪,B正确。第二步:结合图示判断正误第6d时长出的叶片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第6d后油菜种子的干重下降,说明第6d时油菜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C错误。第10d后干重增加主要是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O2、矿质元素等,矿质元素如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5.答案:B解析:第一步:分析图示过程机体通过产生相关抗体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破坏甲状腺细胞,从而引发桥本病,说明桥本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发病机理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关,A正确。第二步:判断选项正误在该病患者体内,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会特异性识别甲状腺细胞,浆细胞不具有识别作用,B错误。该病早期甲状腺细胞内贮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血液,短期内造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C正确。桥本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减缓,产热减少,可能出现体温偏低的症状,D正确。6.答案:B解析:第一步:浏览选项考查内容,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关键流程进行对照;第二步:结合图示信息判断正误根据曲线可知,一定范围内,取样器获得的物种数,会随着取样器体积增大而不断增加,而超过一定的体积后,物种数目不再增加,说明一定范围内,体积较大的取样器比体积较小的取样器获得的数据更准确,A正确。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所用的取样器体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时操作不便,研究成本会增加且没有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错误。据图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越丰富,为了获取所有的类群数据,所需要的取样器最小体积可能就会越大, C正确。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同时统计某种小动物的数量,进而计算出这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正确。7.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HAT复合物使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产生活性染色质,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而HDAC复合物使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发生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失去活性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A错误。HDAC复合物是去乙酰化酶,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属于表观遗传,只影响基因的表达,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C正确。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后代,但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正确。8.答案:B解析:第一步:提取题关键信息 第二步:深度剖析 第三步:结合题图干判断选项题干中指出“癫痫由部分运动神经元持续兴奋引起,发作时常表现为抽搐” 与癫痫发病相关的关键运动神经元持续性兴奋是癫痫的发病原因 KA受体和AMPA受体与谷氨酸结合后,关联的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内流,引起后膜兴奋,而GABA受体与GABA结合后,关联的离子通道开放则引起氯离子内流,抑制后膜兴奋,A正确治疗癫痫需要抑制谷氨酸的作用或促进GABA的作用,药物A促进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则会加快谷氨酸释放,会加强突触后膜兴奋性,加重癫痫,B错误;药物B通过作用于AMPA受体抑制癫痫,说明药物B可能通过与谷氨酸竞争AMPA受体,从而减少谷氨酸与AMPA受体的结合,抑制突触后膜兴奋,C正确;药物C与GABA受体结合,可能会提高GABA受体的敏感性,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兴奋,D正确。9.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I后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开,此时细胞中无四分体,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E基因和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导致E基因和e基因会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发生分离,B正确。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最多可产生一种卵细胞, C错误。处于a、b时期之间的时期可以是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可以是n,D正确。10.答案:B解析:第一步:提取题干关键信息 第二步:分析选项 第三步:判断正误柑橘黄单胞杆菌(KY)的拟核DNA长度约为413bp 植株乙中PCR扩增出的DNA长度略大于400bp,小于500bp,与KY拟核DNA长度相符 A正确科研人员将不同浓度的J-8和Y-66提取物用丙酮溶解后制备成固体培养基,用其培养KY 对照组应是用丙酮配制的固体培养基培养KY B错误两种真菌J-8和Y-66的提取物对KY有抑菌活性。图2结果显示,提取物浓度较低时,相同浓度下J-8组菌落数相对值低于Y-66组 J-8提取物抑制KY的效果优于Y-66 C正确图2中,Y-66提取物在1.25mg/mL时有菌落生长,而在2.5mg/mL时已无菌落生长 Y-66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时的最低浓度大于1.25mg/ml,小于等于2.5mgmL D正确11.答案:B解析:细胞呼吸被抑制,ATP供应减少,载体蛋白2运输H+过程受抑制,液泡膜内外H+浓度差减小,Na+经载体蛋白1进入液泡会受影响,A正确;图示生物膜为拟南芥液泡膜,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B错误;H+和Na+都是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内的,说明液泡内的H+和Na+浓度都高于液泡外,C正确;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不需要与该物质结合,D正确。12.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甲病为“卵子死亡”,患者因卵子萎缩、退化而不育可知,男性不会患甲病。分析题图可知,I-1与I-2不患病,女儿Ⅱ-3患甲病,甲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Ⅱ-4、Ⅱ-5不患病,生出患乙病儿子,即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Ⅲ-4为正常男性,同时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Ⅲ-4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Y,也可能为AaBb,B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乙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Ⅱ-4、Ⅱ-5生出患乙病孩子是等位基因分离和受精作用的结果,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4个体的基因型为XBY,若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X,Ⅲ-4与其结婚,不会生出患乙病孩子,若该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与其结婚,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4,由于不知道正常女性中XBXB和XBXb的占比,不能确定综合概率,D错误。13.答案:D解析:由C后代的形成过程可知,其为克隆动物,细胞核遗传物质来源于A野化单峰骆驼,A错误;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故通常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对受体进行处理,B错误;囊胚内的内细胞团将来会发育为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因此进行胚胎分割应对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C错误图示过程涉及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D正确。14.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体温调定点位于体温调节中枢,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所以体温调定点位于下丘脑。人体处于稳态时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A错误。若体温调定点上升,则大脑皮层会产生冷觉,促进机体增加产热量,进而使体温达到体温调定点,B正确。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能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C错误。体温调定点由高变低时,大脑皮层会产生热觉,机体可通过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来增加散热量,D错误。15.答案:D解析:A、观察题图,与对照组(CK)相比,使用矮壮素(A1-A3)和烯效唑(C1-C3)处理后,大葱幼苗的株高都有所降低,这表明矮壮素和烯效唑处理可以抑制大葱苗期徒长,A正确;B、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而从图中可知矮壮素能抑制大葱苗期徒长,所以在控制葱苗生长上,矮壮素与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B正确;C、由图看到,高浓度的萘乙酸(如B3)处理后,大葱幼苗的株高低于对照组,这说明高浓度的萘乙酸也可以作为控制大葱苗期徒长的调节剂,C正确;D、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烯效唑(C1-C3)处理后,大葱幼苗的株高均低于对照组,这体现的是烯效唑对大葱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没有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错误。故选D。16.答案:D解析:A、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的能量(此图示中没有),但在该图示中包括产品捕捞输出的能量,故可推知甲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正确;B、依据图示可知,流经该湖泊的能量包括蓝细菌、绿藻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和生活污水的能量,所以流入该湖泊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C、Ⅱ的同化量为:(3.6+2.3+20.8+40.1)103kJ/m2·a=66.8103kJ/m2·a,Ⅰ的同化量为(2200+44.4)103kJ/m2·a=2244.67103kJ/m2·a,所以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66.8103)(2244.67103)3%,C正确;D、由于图示信息没有涵盖生态系统的所有营养级,故无法求知此生态系统的产品输出总量,D错误。故选D。1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蛋白质、核酸;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基质;ATP和NADPH(2)150(2分);与其他施氨强度相比,该施氮强度下羊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多(3)羊草叶绿素a含量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积累的有机物减少;土壤溶液浓度上升,羊草根系渗透失水(4)高浓度;促进效果(作用)减弱解析:(1)植物体内的氮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叶绿素a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为光合作用供能。光反应为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2)分析题图可知,与其他施氨强度相比,施氮强度为l50kg/hm2时羊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多,说明该施氮强度最有利于羊草的生长。(3)当施氮强度超过某一范围后,羊草叶绿素ā含量下降,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积累的有机物减少;土壤溶液浓度上升,羊草根系渗透失水,从而导致羊草生长减缓。(4)分析表格结果:在返青期和生长期,施加高浓度氮提高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效果更显著,而该浓度氮对开花期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减弱。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答案:(1)体液;交感(2)GLP-1受体;cAMP;Ca2+内流(3)不适合;减少(4)蛋白质;司美格鲁肽司美格鲁肽是一种GLP-1类似物,保留天然的GLP-1功效且不会被DPP-4轻易降解(2分);司美格鲁肽从多方面的作用来降低血糖,而西格列汀的作用相对单一(2分)解析:(1)GLP-1是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2)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GLP-1受体,所以GLP-1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结合图示可知,进食后供应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增加,细胞内有氧呼吸过程增强,ATP生成量增多,在GLP-1的作用下ATP转化为cAMP的量增多,进而使K+通道关闭,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导致Ca2+通道打开, Ca2+内流,最终激发胰岛素释放。(3)司美格鲁肽降血糖时,其有效成分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受损,所以不适合用司美格鲁肽治疗1型糖尿病。减少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数量,可使血糖浓度降低。(4)司美格鲁肽是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天然的人GLP-1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后获得的。司美格鲁肽是一种GLP-1类似物,其保留了天然的GLP-1功效且不会被DPP-4降解;司美格鲁肽从多方面的作用来降低血糖,而西格列汀的作用相对单一,因此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效果可能更好。1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标记重捕法;草原退化严重,使鼠兔和鼢鼠的天敌的栖息地减少,数量下降;气候变化使两种植食动物的繁殖力增强等(2)生物;出生率(3)①3.401×106(2分);增加人工输入;②7×104(2分);12.2%(2分);③ABC解析:(1)鼠兔和鼢鼠均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草原退化严重,使鼠兔和鼢鼠的天敌的栖息地减少,数量下降;气候变化使两种植食动物的繁殖力增强等均可能导致鼠兔和鼢鼠的数量大增。(2)雷公藤甲素能导致鼠兔雄性不育,利用雷公藤甲素限制鼠兔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该方法通过降低种群的出生率限制鼠兔种群密度。(3)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输入的能量。假定由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x1,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x2,某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根据图中信息可计算得x2=(32+11+59-20)×103k/(m2·a)=82×103kJ/(m2·a),x1=(179+x2+64+345-84)×103kJ/(m2·a)=586×103kJ/(m2·a),因此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等于(715+586+154+1842)×103kJ/(m2·a)=3297×103kJ/(m2·a),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3297+84+20)×103kJ/(m2·a)=3.401×106kJ/(m2·a)。从图中可知为了使草地得以持续利用,人们增加了人工输入。②第三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x2+20-32)×103kJ/(m2·a)=7×l04kJ/(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x2÷(x1+84)×100%≈12.2%。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诱变育种;1;隐性突变;1/3(2)α;α:β:γ=2:1:1(2分);若SMG2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其与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InDel6标记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二者独立遗传,互不影响(2分)(3)AB(4)第52位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2分);不定向性、有害性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小粒突变体的培育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F2中小粒和正常籽粒植株的比例约为1:3,可推测水稻籽粒的大小至少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小粒由隐性基因控制。若水稻籽粒大小由最少对即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自交后代中,正常籽粒植株中纯合子占1/3。(2)由图1可知,野生型亲本的两条3号染色体上的InDel6标记相同,小粒突变体亲本的两条3号染色体上的InDel6标记也相同,证明亲本关于此标记均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因此F1的电泳条带类型与α相同。若SMG2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SMG2与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InDel6标记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二者独立遗传,互不影响,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为InDel6(野生型):InDel6(小粒)=1:1,因此F2小粒水稻中关于InDel6标记的电泳条带的类型及其比例为a:B:y=2:1:l。(3)分析F2的44株小粒突变体的1号染色体上的1-InDel1~1-nDel5标记,发现与野生型水稻带型相同的个体数分别为3、2、6、9、10,小粒突变体中与野生型水稻带型相同的个体数皆小于小粒突变体总株数的1/4,由此推测SMG2位于1号染色体上。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分子标记间的距离越近,则重组概率越低,F1含有分别来自野生型和突变体的一条1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离SMG2基因越远的InDel标记越容易与SMG2基因重组,F2小粒突变体中含有该InDel标记的植株就越多,根据实验数据可知SMG2与1-InDel2的距离最近,其次是1-InDell,再次是1-InDel3,因此,SMG2可能位于1-InDel1和1-InDel2之间,也可能位于1-InDel2和1-InDel3之间。(4)SMG2第1个外显子的第153位的胞嘧啶发生了缺失,使转录出的mRNA上第52位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最终获得仅含51个氨基酸的肽链。该野生型基因还具有suil-1、suil-2、suil-4等突变基因,相关突变体均表现为部分穗被包裹而不能正常发育等症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有害性的特点。2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耐高温的DNA聚合酶;Mg2+; 5';SnaB I、Avr Ⅱ(2分)(2)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基因转录(2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DNA连接酶(3)Bgl Ⅱ;卡那霉素;PCR(4)甲醇解析:(1)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时,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引物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并且需要在含有Mg2+的缓冲液中进行。对HBsAg基因进行扩增时,需在引物的5'端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图中质粒含有SnaB I、Avr Ⅱ、 BglⅡ和Sac I 4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其中Sac I的切割位点位于启动子上,Bgl Ⅱ的切割位点位于启动子之前和终止子之后,故只能用限制酶SnaB I和Avr Ⅱ(识别的序列在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切割质粒,所以应在HBsAg基因两侧的位置接上SnaB I、Avr Ⅱ限制酶识别序列,从而使HBsAg基因能正确插到pPIC9K质粒中。(2)质粒上的启动子作为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可以驱动基因转录。过程①是HBsAg基因与pPIC9K质粒重组的过程,即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3)重组DNA片段的两侧分别是5'AOX1和3'AOX1,因此过程②是用BglⅡ来切割重组质粒获得重组DNA片段的。重组DNA片段中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该基因为标记基因,所以要确定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是否成功转化,应向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进行筛选。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可用PCR、DNA分子杂交技术等。(4)甲醇为该酵母菌的唯一碳源时,可诱导HBsAg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