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七单元
课前回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为什么运动增多了,这些地区为何频繁爆发大规模运动?它们的目标有何共性?”
压迫
民族民主运动
历史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核心素养
星哥
民族运动
对外抵抗外来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
对内反对本国专制统治,争取政治民主,实现民主自由。
何谓“民族民主运动”?
目录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探究: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思考:选取以下的关键词,结合本课所学知识,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它们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原因串联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
殖民地内部
不合理的殖民体系
世界性经济危机
一战
十月革命
殖民地内部
殖民体系
经济危机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一战削弱帝国主义势力。
十月革命改变世界格局,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亚非拉各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民族意识觉醒。
不合理不公平的殖民体系,必然引起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929-1933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始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东南亚:
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越南国民党);
印尼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阮太学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爆发反英斗争
南亚:
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英国统治。
甘地
阿富汗:
历经三次英阿战争,阿富汗最终摆脱英国的控制而获得完全独立
阿曼努拉·汗
印尼反荷斗争
在帝国主义殖民国家中,荷兰的实力较为弱小。为了在瓜分世界的激烈角逐中保持对印尼的殖民统治地位,荷兰利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从20世纪初在印尼实行“门户开放”。因此,英、美、日、法、比等外国垄断资本纷纷涌入印尼。从20世纪初起,印尼人民为反对外国资本的经济剥削和殖民统治开始建立各种组织、团体和政党。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苏加诺
陈马六甲
事件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民族大起义 1926—1927年 印尼共产党 (1920年成立) 武装起义 被残酷镇压
失败后转入地下
民族独立运动 1927年 印尼民族党 (资产阶级政党) 不合作政策 争取民族独立 民族资产阶级
掌握运动领导权
变化:
1.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到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2.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
变化原因:印尼殖民当局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国家,处于英国殖民当局的统治之下。一次大战中,印度承受了宗主国强加的沉重军事负担,同时,民族经济在战争刺激下也有所发展,民族自决意识随之增强。一次大战后,以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势力提出实现民族自治的政治目标,展开了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这场运动的主要人物是倡导“非暴力抵抗”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甘地。
——王斯德《世界通史》
背景: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阻碍印度发展;一战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主要思想:爱、真理和非暴力
目的:以爱和真理、非暴力(和平手段)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方式: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原则:非暴力不合作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阶段:1920—1922年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阿姆利则惨案后,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与英印当局斗争
结果: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甘地通过巴多利决议,宣布中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二阶段:1930—1934 “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初,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并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生产,提高盐税和盐价,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食盐进军”,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甘地的部分要求
第三阶段:1940—1942 “退出印度运动”。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正是由于在二战形势日益恶化的严峻时刻,英国当局仍然死死抱住其殖民政策不放,导致了英印矛盾激化,危机迭起。
——《印度独立运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
性质:以印度教神学和伦理观为基础,结合现实形成的一种印度特色的民族主义斗争学说
积极:
1.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动员广大群众,推动民族民主运动。
2.一定程度上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有利于印度社会变革,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
消极:
1.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挫伤群众斗争的积极性,也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抗英国殖民者;
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范围内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一)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原因
材料一:1914年12月,英国政府以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参战为借口,声明“埃及今后处于英王陛下的保护之下”,从而取消了奥斯曼对埃及的宗主权,使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一战期间,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材料二:战争期间,与政治、社会上遭遇的挫折不同,大战为埃及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大战期间,英国军队涌入埃及并将2亿英镑注入埃及经济,这成为埃及工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推动力。埃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一战期间整体上处于繁荣状态。一战期间埃及民族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壮大了埃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
一战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矛 盾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埃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2.领导人——扎格鲁尔:
扎格鲁尔

埃及政治家
1906—1914年历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等职务,1918年开始领导埃及争取独立的运动。1924年,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党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他已成为埃及独立后的第一任首相兼内务大臣。
华夫脱党
扎格鲁尔等人创建的埃及资产阶级政党,目标是要求埃及完全独立。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一)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3.概况:
时间
目的
领导人
结果
意义
扎格鲁尔(华夫脱党)
要求埃及完全独立
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
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8——1922
材料一:1918年11月23日,扎格鲁尔把立法议会的代表和各爱国阶层的代表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了“埃及代表团”。“代表团”阿拉伯语为“华夫脱”(wafd),因而埃及现代史上称这个新的民族主义政党为“华夫脱”。
1919年3月,开罗学生发动总罢课,接着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并迅速席卷全国。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一)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ONGDULILIXIANDAOHUXIANYUNDONG
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
02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扎格鲁尔又领导华夫脱党进行了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背景:1924 年大选后,华夫脱党于 1 月 28 日组织政府。但埃及国王与华夫脱党政府长期存在冲突,1930 年,埃及国王宣布 1923 年宪法失效,另行颁布新宪法,限制公民权利,扩大国王权力。
经过:从 1924 年到 1937 年,华夫脱党进行了长达 12 年的护宪运动。华夫脱党通过组织群众示威、罢工等活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恢复 1923 年宪法。期间,华夫脱党还组织了华夫脱青年联盟,培养骨干力量,壮大护宪运动的队伍。
结果:1936 年,在华夫脱党和埃及人民的压力下,英国与埃及签订了《英埃同盟条约》,英国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1937 年,埃及恢复了 1923 年宪法,护宪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但英国仍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等特权。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一)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二)摩洛哥的里夫起义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埃塞俄比亚皇帝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墨索里尼
埃塞俄比亚示意图








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探究: 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外因:美国等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内因:政治上军事独裁(考迪罗体制)、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堡垒与警察战斗。
2.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3.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一)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1.时间:1926年
2.领导人:桑地诺,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
3.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4.过程:(1)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2)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
5.评价: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 洲自由的标志”。
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34-1940)
(1)政治上:1917新宪法的颁布后,但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封建大地产制依旧盛行,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考迪罗主义重新崛起,政局动荡;美国控制墨西哥经济命脉;
(2)经济上: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国家财政极其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3)思想上: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1.背景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内容
政治 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经济 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捍卫国家主权和资源:把为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企业全部收归国有(铁路、石油行业收回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文化 发展教育,扫除文盲;限制教会,清除宗教教育;普及科学的世俗教育。
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2)维护了宪法精神,有利于墨西哥的政治民主化,维护政局稳定。
(3)维护了墨西哥的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为亚非拉各国人民反帝斗争提供了经验。
3.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影响
(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34-1940)
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桑地诺
海尔 塞拉西一世
甘地
苏加诺
凯里姆
孙中山
毛泽东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封建国王
部落酋长
武装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和平斗争和武装起义相结合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
改革
思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广泛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2)任务:都面临反对帝或反封建的任务。(3)运动方式、途径:由于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方式/途径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4)领导力量:随着民资本的较大发展,有很多国家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有些国家出现由无产阶级领导(5) 运动具有持续性:从1918-1939,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6)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堂总结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背景及概况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对内措施、对外措施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
圣雄甘地及其思想
运动进程:三个阶段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背景
概况
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华夫脱运动
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背景及概况
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意义及特点
课堂总结
圣雄甘地(1869~1948年),一方面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用手工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一方面认为发展手工纺织运动可以使人远离大城市而生活,是对每个人都应从体力劳动中获得生活必需品原则的践行。甘地思想的核心目的是( )
A.谴责法西斯在印度的暴行
B.拒绝充当英国的战争炮灰
C.实现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D.用道德力量来治理国家
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习题巩固】
C
A
星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