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1)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2)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西属拉美(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领导下,1826年基本实现独立);巴西(1822年摆脱葡萄牙独立,建立君主制)。(3)拉丁美洲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隶制,建立共和国;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资产阶级宪法。2.亚洲的觉醒(民族民主运动)(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失败):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联合人民群众力量进行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2)伊朗的立宪革命(1905-1911;失败):制定了宪法:规定伊朗君主立宪制国家。(3)中国辛亥革命(1911):推翻清政府,结束帝制,建立共和国。但未改变两半。3.非洲的抗争(1)埃及抗英斗争(1882;失败):成立祖国党;“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阿拉比。(2)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失败):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宗教)(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94-1896;成功):埃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号召领导。复习:一战前(19C末20C初)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三、拉美:独立后再启程四、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主要线索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苏联政府对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支持;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强掠夺和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使民族矛盾激化;一战期间,宗主国经济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12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4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进行抗日战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北亚东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统治者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暂时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02苏加诺--1942年,苏加诺从监狱中被放出来,此时印尼被日本占据。--1945年8月17日,日本投降两天后,苏加诺发表《独立宣言》,宣布印尼独立,并当选为印尼总统。8月17日这一天,也成为了印尼的国庆日。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933年,因民族主义活动被荷兰殖民政府监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材料一:19世纪末,随着英国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殖民者对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殖民掠夺更加疯狂了。这一时期,英国殖民者除了继续依靠军事政治权力对印度人无情搜刮、扩大商品倾销、加紧掠夺粮食原料之外,资本输出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手段。随着殖民掠夺和封建剥削不断加强,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印度人民和英国殖民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支持英国,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了法令。法令规定:政府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并可以不加审讯就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等。法令使印度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根本原因: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阻碍印度发展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一战同英国合作,换取战后的印度自治等来的却是一部法案——《罗拉特法案》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一战时的印度军队英印当局制订了《罗拉特法》,对印度人的反抗继续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约2万名群众在阿姆利则集会示威,英军向群众开枪镇压,制造了379人被打死,1200多人受伤的惨案。阿姆利则惨案直接原因:一战使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导火线:阿姆利则惨案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圣雄甘地(1869-1948)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甘地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时间内容结果第一阶段:1920-1922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经济)拒绝纳税(经济)出现暴力事件,运动停止乔里乔拉村村民响应甘地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号召,当天举行示威游行,警察开枪射击,直至子弹射完才撤回警察局:愤怒的农民纵火焚烧警察局,使22名警察丧命。殖民政府进行镇压,杀死44人,数百人被流放服苦役。此事件后甘地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材料: 甘地号召印度人穿由传统手摇纺车织出的土布衣服,印度对英国的棉布进口量从1920年的10.2亿卢比,下降到1921年的5.7亿卢比。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过程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时间形式内容典型事件结果第二阶段:1930-1934年降低地税;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等要求“食盐进军”自取海水制盐迫使当局答应了他部分要求不服从形式1930年3月12日起,甘地与支持者步行约390公里,在24天后走到海边,亲自煮海水取盐“退出印度”: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英国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同时被判刑者达9万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文明不服从运动第三阶段:1940-1942年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过程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4)意义材料三 :1930年甘地带领成千上万的信众来到丹地海岸自制食盐,导致5万人被捕入狱。事后,英国不仅放弃了食盐法,而且沮丧地认为,在这次事件中“丢尽了英国人的脸”。材料四 :1931年3月5日,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与英印政府总督欧文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即《德里协定》)。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运动,并派代表参加国大党曾抵制的伦敦圆桌会议。欧文同意恢复国大党的合法地位。协定还规定,释放除“暴力罪”之外的全部政治犯,停止对群众运动的镇压,废除戒严法令。但英国仍拒绝甘地提出的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要求。积极: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局限性: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没有赢得印度的自治独立。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一)埃及1.代表人物/组织: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资产阶级政党)2.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和街垒战。3.结果或影响:和平斗争与武装起义相结合①1922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成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④扎格鲁尔领导下12年的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未获完全成功。(二)摩洛哥1.代表人物/组织:摩洛哥里夫地区酋长克里姆及其领导下的人民2.方式:武装起义3.结果或影响:①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②1923年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③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三)埃塞俄比亚1.背景: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2.代表人物/组织: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塞拉西一世3.方式:游击战争4.结果或影响:①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②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特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地区 概况阿根廷 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智利 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尼加拉瓜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1、政治: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政治上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盛行)2、经济: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封建大地产制,出口农矿产品,经济结构单一3、外部:英美对拉美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尼加拉瓜在1847年遭到英军入侵,英国就和美国签署了一项条约,获准不受妨碍地使用途经尼加拉瓜的跨洋贸易通道。这对尼加拉瓜立即产生了致命的影响。这个新生的国家曾备受侵略者欺凌,现在再次被迫臣服。奥古斯托·桑地诺在新塞哥维亚省创建尼加拉瓜保卫军,坚持抗战长达7年,迫使美国侵略军于1933年1月全部撤出尼加拉瓜。美国撤出后,桑地诺应立宪政府萨卡沙总统的邀请赴首都马那瓜谈判,1934年2月2日签订“和平协定”。但美国坚决不能容忍桑地诺式的民族主义,毕生坚定不移地反对和批判美国的桑地诺于1934年2月21日在马那瓜被美国支持的索摩查力量刺杀。——摘编自《拉丁美洲政治》《银、剑、石:拉丁美洲的三重烙印》时间:1926年—1933年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结果:迫使美国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美国扶持的索摩查独裁统治势力杀害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大地产制,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文化: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背景:墨西哥封建大地产制依旧盛行,土地兼并严重;外资控制墨西哥经济命脉;1917年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得到有效执行;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影响:卡德纳斯改革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对世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影响二战后国际秩序重建)对亚非拉:推动了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为二战后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消极:没有缩小殖民主义统治范围,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殖民统治1.广泛性:空间范围广泛;参与主体广泛。2.多样性:斗争方式多样;指导思想多样;领导力量多样。3.明确性:“民族自决”的运动目标明确4.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程度上具有不平衡性5.时间上具有持续性;进程上具有递进性;影响上更具有深远性6.部分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特点三、拉美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从影响上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打开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但世界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并且在许多旧矛盾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矛盾,如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等。此外,苏俄要推进世界革命,中欧、东欧地区新诞生的国家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纠纷。所有这些都足以表明,战后的世界将面临一个动荡和调整的时期。——《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本课总结: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运动高涨之因由——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二、风起云涌的抗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三、民族自决的光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特点及影响亚非拉共同的苦难经历【外因】亚非拉相似的时代机遇【内因】1.亚洲:印度尼西亚、印度2.非洲: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3.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墨西哥特点:广泛、多样、明确、不平衡、持续、递进等特性。影响:积极/消极→道阻且长。双重使命推动“解放洪流”课后练习2、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 )A.基于宗主国一战后实力衰退B.使古老亚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D.旨在破旧立新直接控制殖民地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领导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 )A.华夫脱运动 B.不结盟运动C.印尼反殖斗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C课后练习4、下列有关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斗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大利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B.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了国家独立C.埃塞俄比亚抗意失败沦为其殖民地D.埃塞俄比亚国王在国内领导游击战争3、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提倡自然经济,反对世界市场的扩展B.恢复手工生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C.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土布经济D.振兴印度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社会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