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理第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对应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相关内容及问题) 第四章第5节,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研究哪两类问题?提示: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四章[复习与提高]A组T9(1)。提示:标注如图所示。以加速度的方向向上为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ΔF=ma,即a=g=g,式中G=1.0 N。若指针指在C处,则F=0.9 N,ΔF=-0.1 N所以a=-1.0 m/s2。因为弹簧弹力随弹簧伸长量均匀变化,所以加速度随弹簧伸长量均匀变化,加速度的刻度等间隔均匀分布。 第四章[复习与提高]B组T1。提示: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瞬时加速度,理解弹簧的形变是一个渐变过程。在剪断细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而细绳对小球A的拉力突变为0。考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1.两种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具有因果关系,物体的加速度总是随其所受合力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可简化为以下两种模型:2.求解瞬时性问题的一般思路例1 如图所示,物块1的质量为3m,物块2的质量为m,两者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a1=0,a2=g B.a1=g,a2=gC.a1=0,a2=4g D.a1=g,a2=4g[答案] C[解析] 抽出木板前,对物块1受力分析可知,弹簧对物块1的弹力F=3mg,方向竖直向上;对物块2受力分析可知,弹簧对物块2的弹力大小为3mg,方向竖直向下。抽出木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物块1所受的合力仍然为零,则其加速度a1=0;物块2受重力和弹簧向下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2==4g,故C正确,A、B、D错误。例2 (2025·浙江省金华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如图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为4m和2m的A、B两个小球相连,B的上端通过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轻绳剪断,则剪断瞬间A和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g,g B.0,2gC.3g,0 D.0,3g[答案] D[解析] 剪断轻绳前,对A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F弹=4mg,若将轻绳剪断,由于弹簧的弹力不发生突变,所以剪断瞬间A还是处于平衡状态,加速度大小为0,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g+F弹=2maB,解得B的加速度大小aB=3g,故选D。考点二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例3 (2025·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三上模拟)人类从事滑雪活动已有数千年历史,滑雪爱好者可在雪场上轻松、愉快地滑行,饱享滑雪运动的乐趣。如图所示,一名滑雪爱好者以v0=1 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直线滑下,山坡的倾角为θ=30°。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为m=60 kg,受到的总阻力为f=60 N,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滑雪爱好者加速度的大小;(2)3 s内滑雪爱好者下滑位移的大小;(3)3 s末滑雪爱好者的速度大小。[答案] (1)4 m/s2 (2)21 m (3)13 m/s[解析] (1)设滑雪爱好者加速度的大小为a,在沿山坡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f=ma解得a=4 m/s2。(2)由运动学公式得,t=3 s内滑雪爱好者下滑位移的大小x=v0t+at2解得x=21 m。(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t=3 s末滑雪爱好者的速度大小v=v0+at解得v=13 m/s。例4 (2025·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高三上复习检测)滑梯是游乐园中常见的游乐设施,图a为某游乐园中的大型滑梯,其滑板部分可简化为图b所示。滑板长L=6 m,其顶端距地面的高度h=3.6 m,底端与具有防护作用的水平地垫平滑连接。一质量m=30 kg的小孩从滑板顶端沿滑板由静止滑下,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4 m/s。已知小孩与水平地垫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g取10 m/s2。求:(1)小孩沿滑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小孩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为确保小孩的人身安全,水平地垫至少应为多长?[答案] (1) m/s2 (2) (3)1 m[解析] (1)设小孩沿滑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得v2-0=2aL解得a= m/s2。(2)设小孩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垂直于滑板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小孩所受支持力FN=mgcosθ则小孩所受滑动摩擦力f=μFN沿滑板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f=ma又根据几何关系有sinθ=,cosθ=联立解得μ=。(3)小孩滑到水平地垫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小孩与水平地垫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孩在水平地垫上滑行时加速度大小为a′,滑行距离为L′,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0-v2=-2a′L′联立解得L′=1 m可知水平地垫长度至少为1 m。动力学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步骤 (1)将“多过程”分解为许多“子过程”,各“子过程”间由“衔接点”连接。 (2)对各“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必要时画出受力图和过程示意图。 (3)根据“子过程”“衔接点”的模型特点选择合理的物理规律列方程。 (4)分析“衔接点”速度、加速度等的关联,确定各“子过程”间的时间关联、位移关联,并列出相关的“过程性”与“状态性”辅助方程。 (5)联立方程组,分析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或讨论。考点三 动力学的图像问题1.常见的动力学图像v t图像、a t图像、F t图像、F a图像等。2.图像问题的类型(1)已知物体的受力、速度或加速度的变化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或受力情况。(2)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像。3.解题策略(1)分清图像的类别:即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2)注意图像中的特殊点、斜率、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图线的斜率,图线与坐标轴或图线与图线所围面积等所表示的物理意义。(3)明确能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把图像与具体的题意、情境结合起来,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进而明确“图像与公式”“图像与过程”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例5 (2023·全国甲卷)(多选)用水平拉力使质量分别为m甲、m乙的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和μ乙。甲、乙两物体运动后,所受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m甲m乙C.μ甲<μ乙 D.μ甲>μ乙[答案] BC[解析] 对物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整理可得F=ma+μmg,则可知F a图像的斜率为m,纵截距为μmg;由题图可看出,m甲>m乙,μ甲m甲g=μ乙m乙g,则μ甲<μ乙,故B、C正确。例6 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v增大,FN>mgB.t1~t2时间内,v减小,FNC.t2~t3时间内,v增大,FND.t2~t3时间内,v减小,FN>mg[答案] D[解析] 由于s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1时间内,速度v不断增大,即乘客做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则FNmg,C错误,D正确。课时作业[A组 基础巩固练]1.(2025·新疆普通高考适应性检测高三上第一次模拟)2024年9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该火箭的质量将近70吨,在起飞后的大推力上升阶段,火箭加速上升5公里,速度达到160 m/s,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这个阶段的平均推力最接近( )A.2×105 N B.9×105 NC.2×106 N D.9×106 N答案:B解析:火箭大推力上升阶段,只考虑推力和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2-0=2ah,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代入数据解得平均推力F=8.792×105 N≈9×105 N,故选B。2.(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5节[练习与应用]T1改编)(多选)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2 kg,受到两个大小都是50 N且互成120°角的力的作用,此外没有其他的力,关于该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力为50 NB.物体的加速度为25 m/s2C.3 s末物体的速度为75 m/sD.3 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125 m答案:AC解析:两个夹角为120°的50 N的力,其合力仍为50 N,加速度a==25 m/s2,3 s末速度v=at=75 m/s,3 s内位移x=at2=112.5 m,故A、C正确,B、D错误。3.(2024·贵州高考)某研究人员将一铁质小圆盘放入聚苯乙烯颗粒介质中,在下落的某段时间内,小圆盘仅受重力G和颗粒介质对其向上的作用力f。用高速相机记录小圆盘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如图所示,则该段时间内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f一直大于G B.f一直小于GC.f先小于G,后大于G D.f先大于G,后小于G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相等时间间隔内铁质小圆盘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可知铁质小圆盘下落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以向下为正方向,则铁质小圆盘的加速度a先正后负,设铁质小圆盘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f=ma,可知f先小于G,后大于G,故选C。4.(2024·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三模)某同学将排球垫起,排球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然后下落回到出发点。已知排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描述排球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设排球的质量为m,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f,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上和a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上,mg-f=ma下,解得a上=g+>a下=g-,由v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上升过程中图像的斜率比下降过程中图像的斜率大;又由于排球最终落回出发点,可知排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位移大小相等,由v t图像中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t轴上、下方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大小应相同。综上所述,B可能正确,A、C、D错误。5.(2024·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下期初一模调研)如图所示,半球形容器内有三块不同长度的滑板AO′、BO′、CO′,其下端都固定于容器底部O′点,上端搁在容器侧壁上,已知三块滑板的长度BO′>AO′>CO′。若三个滑块同时从A、B、C处开始由静止下滑(忽略阻力),则( )A.A处滑块最先到达O′点 B.B处滑块最先到达O′点C.C处滑块最先到达O′点 D.三个滑块同时到达O′点答案:D解析:设半球形容器的半径为R,滑板的倾角为θ,滑块的质量为m,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滑板的长度为L=2Rsin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ma,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有L=at2,联立解得t=2,可知滑块从静止释放到滑到O′点所用的时间t与滑板的倾角θ和板的长度均无关,故三个滑块同时到达O′点,故选D。6.(2025·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上一模)如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足够长的斜面倾角为30°,其底端有一质量为2 kg的小物体,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0后撤去拉力F,此后,小物体继续沿斜面运动,再经过2t0返回到斜面底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拉力F的大小是( )A.14 N B.18 NC.20 N D.24 N答案:B解析:设拉力F作用时,小物体的加速度为a1,撤去拉力F后,小物体的加速度为a2,撤去拉力F瞬间,小物体的速度为v,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撤去拉力F前,小物体的位移x=a1t,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30°=ma1,从撤去拉力F至返回斜面底端,小物体的位移为-x=v·2t0+a2(2t0)2,其中v=a1t0,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0°=ma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18 N,故选B。7.(2025·八省联考陕西卷)如图,质量均为m的两个相同小球甲和乙用轻弹簧连接,并用轻绳L1、L2固定,处于静止状态,L1水平,L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L1的拉力大小为mgB.L2的拉力大小为3mgC.若剪断L1,该瞬间小球甲的加速度大小为gD.若剪断L1,该瞬间小球乙的加速度大小为g答案:C解析:对甲和乙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L1的拉力大小为T1=2mgtan60°=2mg,L2的拉力大小为T2==4mg,故A、B错误。若剪断L1,该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乙所受的合力不变,仍为零,加速度为零;对小球甲受力分析,甲受到L2的拉力,竖直向下的重力mg和弹簧竖直向下、大小为mg的拉力,且在沿L2方向受力平衡,在垂直L2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g,故C正确,D错误。8.(2024·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一模)一个质量为2 kg的箱子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箱子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给箱子一个水平恒定拉力,使箱子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2 s,箱子的位移为20 m。重力加速度g=10 m/s2,已知sin37°=0.6,cos37°=0.8,空气阻力不计。(1)求拉力的大小;(2)若拉力大小不变,把拉力的方向改为与水平面成37°角斜向上,使箱子从静止开始运动1 s后撤去拉力,求箱子运动的总位移。答案:(1)30 N (2)18.975 m解析:(1)设箱子的质量为m,箱子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拉力的大小为F,箱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已知运动时间为t=2 s时位移为L=20 m,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知L=at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30 N。(2)以箱子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拉力F作用时箱子的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拉力撤去后,箱子的加速度为a2,运动时间为t2。拉力F作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37°-f=ma1其中滑动摩擦力f=μFN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FN=mg-Fsin37°刚撤去拉力时的速度v=a1t1位移L1=a1t撤去拉力后的运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2由运动学公式有0=v+a2t2匀减速阶段箱子运动的位移L2=vt2+a2t箱子运动的总位移L′=L1+L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L′=18.975 m。[B组 综合提升练]9.(多选)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滑块在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其 t图像如图乙所示(x为滑块运动的距离,t为滑块运动的时间),斜面足够长且始终保持静止不动,且若撤去外力F,滑块可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斜面倾角为37°,且sin37°=0.6,cos37°=0.8,则( )A.外力F的大小为2 NB.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C.t=2 s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4 m/sD.t=2 s时滑块的位移大小为8 m答案:BD解析:设滑块的质量为m,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滑动过程所受支持力大小为FN,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在外力F作用下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x=v0t+at2,可得=v0+t,结合题图乙可知,0~2 s内有=2 m/s2,解得a=4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37°-f=ma,若撤去F则滑块受力平衡,有f=mgsin37°,又f=μFN=μmgcos37°,联立解得μ=tan37°=0.75,F=4 N,故A错误,B正确;t=2 s时滑块的速度大小v=at=8 m/s,位移大小x=at2=8 m,故C错误,D正确。10.(2024·陕西省西安市高三下一模)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处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若θ由60°逐渐减小至45°,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 )A.逐渐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C.逐渐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设物块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ma,解得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gsinθ,设P、Q的水平距离为d,由几何关系可得,物块下滑的距离为L=,由运动学公式有L=at2,解得t==,由数学知识可知,当θ由60°逐渐减小至45°时,sin2θ逐渐增大,则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逐渐减小,故选A。11.(2024·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质优生联考一模)(多选)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着两个物体A、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系统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位移x正方向,得到F随x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A的质量m=2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B的质量为12 kgB.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C.F作用瞬间,A、B之间的弹力大小为8 N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80 N/m答案:BD解析:设物体B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物体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x0,由胡克定律有kx0=(m+M)g,A、B分离之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k(x0-x)-(m+M)g=(m+M)a,整理得F=kx+(m+M)a,所以F随x的变化图像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结合图乙可得k= N/m=80 N/m,故D正确;x=0时,有F=12 N=(m+M)a,A、B分离后,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2 N-mg=ma,联立解得a=1 m/s2,M=10 kg,故A错误,B正确;施加拉力F的瞬间,设A、B之间的弹力大小为FN,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FN=ma,其中F=12 N,解得FN=10 N,故C错误。[C组 拔尖培优练]12.(2024·广东高考)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木块从弹簧正上方H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以木块释放点为原点,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木块的位移为y,所受合外力为F,运动时间为t。忽略空气阻力,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关于木块从释放到第一次回到原点的过程中,其F y图像或y 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从木块开始释放到与弹簧刚接触的过程中,即0≤y≤H的过程,木块所受合外力为木块的重力,即F=mg,则F保持不变;从木块接触弹簧到下落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即y>H的过程,根据力的合成和胡克定律有F=mg-k(y-H),则随着y增大,F先均匀减小到0,后反向均匀增大;同理分析可知,上升过程的F y图像与下落过程的F y图像相同,故A错误,B正确。结合上述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木块下落H高度之前,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逐渐增大,所以y t图像斜率逐渐增大;从木块下落H高度到下落至最低点的过程,木块先向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速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所以y t图像的斜率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到0,到达最低点后,木块向上运动,因为木块下落过程与上升过程具有对称性,所以其y t图像如图所示,故C、D错误。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