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
公元前141年,16岁登基
公元前135年,22岁亲政
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当西汉王朝步入一个需要雄才大略领袖的时候,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逝,不满16岁汉武帝刘彻即位,接管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等待他的是什么呢?文景之治之下,四海统一,国富民强,然而繁华背后,危机四伏……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实,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识读《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疆拓土取得的成就。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目标
汉武帝
秦始皇
历史解释
巩固大一统
开创大一统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历史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大一统的含义:
指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与大统一的区别:
“大一统”所涵盖的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
“大统一”就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削弱地方势力

BC221
帝国建立
BC207
BC202
帝国崩塌
帝国重建
秦始皇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国家真的无事吗?
汉武帝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京城)鄙(边邑)廪庾(粮仓)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史记·平准书》
一、削弱地方势力
任务一 阅读材料,说一说汉武帝继位之初会遇见那些问题
时间 事件 年龄
公元前156年 刘彻出生于未央宫
公元前154年 晁错主张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景帝无奈诛杀晁错。 3岁
公元前153年 派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期间豪强地主认为朝廷无法取胜,甚至不愿筹钱借粮。 4岁
公元前152年 匈奴南下侵扰,遣南宫公主和亲。 5岁
公元前150年 立王美人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 7岁
公元前145年 儒道两派朝堂论辩,辕固生讥讽黄老之学,被抛掷猪圈 12岁
公元前142年 长安的豪强地主侵占田地,掌握了社会大量财富,横行乡里 14岁
公元前141年 景帝驾崩,刘彻继位 16岁
诸侯国、豪强地主强大,对抗中央
匈奴危机
思想混乱
豪强横行,掌握经济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西汉
郡国制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殓服,以金丝为缕编缀玉片而成。这件金缕玉衣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金丝重1100多克,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件金缕玉衣背后反映了汉初怎样的局势?
诸侯王势力强大
看图学史
观看视频,了解推恩令的具体情况。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主父偃(yǎn)
推恩令下,侯国越封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诸侯王势力强大,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任务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刺史制度:
针对豪强地主横行问题,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皇帝
司隶校尉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加强经济管控

任务二:阅读课本,为了发展经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西汉播种工具耧(lóu)车复原图
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描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农业: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出现了新工具——耧车
二、加强经济管控
◎五铢钱
◎长信宫灯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手工业:工艺高超,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进一步发展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专卖
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商业:盐铁专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尊崇儒术

汉初的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很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1.背景: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
陛下请听我说……
▲汉武帝
▲董仲舒
国家应要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国家应该要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国家应该要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道家
法家
儒家
三、尊崇儒术
思想大一统
诸侯王聚客议政
下面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②兴办太学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一危机?



儒学
淮南王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父,招诸子百家几千人编成《淮南子》,针对初登帝位的汉武帝,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影响)
汉 代 讲 学 图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相结合,促进时代进步与发展。
讨论:新时代下如何对待儒家文化?
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秦始皇打压儒家文化,手段简单粗暴,摧残文化,激化矛盾,加速灭亡。
汉武帝推崇儒学,手段各平,培养儒学人才,儒士参政,成为王朝拥护者。
春秋
战国

西汉
孔子—
孟子—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儒家学派创始人
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拓展延伸:儒家思想变迁
发展:主张实行“仁政”
主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北击匈奴

任务三:针对匈奴犯境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汉初: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反击匈奴
BC119:漠北战役
稳固边防,开拓疆域
学史崇德
霍去病英勇善战,前后六次出击匈奴,取得辉煌战绩。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汉武帝想给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种为国忘家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仁人志士。
学史崇德
卫青( -公元前106),河东平阳人。他出身卑微,少年时放羊,由于其姐姐受宠于汉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在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他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卫青曾七次北击匈奴,指挥作战时以骑兵为主,步兵、车兵配合;善于长途奔袭,注重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卫青爱惜部下,虽有大功却不自傲,因而具有威望。
疆域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经济大一统
政治大一统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疆域大一统
政治大一统
经济大一统
思想大一统
外在统一
内在统一
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巩固
大一统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
课堂小结
小试牛刀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表格,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推恩令、刺史制度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建长城
北击匈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