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浒传》
景阳冈
第6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
2.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
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课文《景阳冈》,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作家名片: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元代进士,后因与当道权贵不合,弃官归家,闭门著书。
主要作品:《水浒传》。
4.作者简介
《水浒传》是明代著名小说,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约成书于元末明初。成书以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事迹,就已经在民间广泛传颂。施耐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加工和艺术的再创造。
5. 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长于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它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简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
景阳冈:位于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据史书记载,这一带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野兽出没,有九岭十八垌堆之称。
6.补充资料
武松 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1.自读课文,要求: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默读要提高速度,一是要看得快、从一眼看一个字一个词,变为一眼看一句或者几句;二是要想得快,脑子跟着眼睛的扫视迅速思考,弄清楚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如默读《景阳冈》第一段,只看几秒钟就把书合起来,你能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吗?我们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
2.阅读方法
3.多音字
绰
呵
泊
chuò(绰绰有余)
chāo(绰起)
bó(停泊)
pō(湖泊)
ā(呵呀)(同“啊”)
hē(笑呵呵)
4.近义词配对
5.反义词配对
2.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3.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1、2自然段,标注出人物对话,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什么。
四、细读课文,了解喝酒
(1)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2)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
2.课文是怎样表现武松豪放、倔强性格的?
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三碗不过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三碗不过冈”让人产生疑问,给人留下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点明这家酒店的特点,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③道出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前后照应。
豪爽
“这酒好生有气力!”
“好酒!”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倔强
“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休要胡说。没地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语言描写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
又筛三碗。
正面描写
一连又筛了三碗。
再筛了三碗酒。
酒家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侧面描写
十八碗
酒量惊人
胆量过人
“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塑造人物形象(勇敢无畏、浑身是胆)。
说说这部分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下文“打虎”作铺垫。
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他真的遇到老虎了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酒家道:“我家的酒( )是村里的酒,( )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2.酒家( )说( )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虽然
但是
一面
一面
二、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酒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
3.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枉送了自家性命?( )
4.请勿自误。( )
●
●
●
●
●
斟
为什么
白白
不要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重点讲了武松( )和( )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 )和( )的性格特点。
喝酒
打虎
倔强
勇武
默读3、4自然段,思考:当武松走上冈看到庙门上贴的榜文时有什么想法?找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2.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又了解到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倔强、固执和无畏
3.作者是怎样表现武松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
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三次心理活动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这几句话描写了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
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
第二次: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第三次: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性格特点。
(1)读一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说说你从这段话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6、7自然段。
1.分自然段读课文6、7自然段,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反复阅读。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老虎抓人的?
一扑: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一掀: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一剪: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夸张
从老虎的吼声巨大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略按一按 望上一扑 撺将下来 把前爪搭在地下 腰胯一掀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一扑 一掀 一剪 一兜兜将回来
③“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虎尾”比作“铁棒”。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从中感受到“虎尾”的有力,老虎具有很强的攻击力。
④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虎的凶猛。
⑤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怎么做的?
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却又闪在一边。
⑥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是否胆怯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原来大那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只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将下来。
不是,武松在消耗老虎的体力,挫败老虎的锐气,等待时机进行反击。
翻身下来 拿在手里 闪在青石旁边 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却又闪在一边 抡起梢棒 从半空劈下来
⑦从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
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老虎
武松
扑
凶猛残暴
机警敏捷
闪
躲
闪
掀
剪
小结:
⑧“武松将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这句话中的“势”是指什么?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就势”是什么意思?
借着老虎的姿势。
从这里你又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武松的有勇有谋。
(2)《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这里运用了哪些表示“打”的词语?你能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语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勇武过人
“抡”“劈”“揪”“按”
“踢”“提”“打”
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奕飞动,跃然纸上。
英雄气势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梢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把半截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小结: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一场鏖战,耗尽了武松的精力,所以在打死了老虎后,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这一段里,把“挨”换成“走”好不好,为什么?
把“挨”换成“走”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挨”字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武松在与猛虎搏斗后,手脚酥软、精疲力竭的状态,这样的描写真实可信。“走”字则表现不出这种状态。
1.课堂总结
《景阳冈》出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全文叙事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引人入胜。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并且这些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如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等。请你选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了解他的绰号,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2.拓展延伸
思维导图
《水浒传》知识点链接: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单打二龙山。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双掌连环计、使时迁盗甲、赚金铃吊挂。
拓展一
二、拓展阅读。
大相国寺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游手好闲的泼皮,平日里常来偷菜,听说新来个和尚,商量着要闹他一番,给鲁智深来个下马威。哪知鲁智深一身好武艺,这伙泼皮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鲁智深只三拳两脚就把为首的两个踢进了粪坑,其他的吓得纷纷求饶。
倒拔垂杨柳
第二天,这伙人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吃到半酣,只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人心烦。泼皮们嫌不吉利,要搬梯子上树去拆掉老鸦窝。鲁智深跟着他们来到树下,他打量了一下那棵绿柳树,把衣服一脱,弯下腰去,两手抱紧树干,腰一挺,竟把那棵大树连根拔了起来。周围的泼皮全被惊呆了。
踉跄(qiànɡ cānɡ) 绰起(chāo chào)
铁锤(chuí cuí) 血泊(pō bó)
擒拿(qín qīn) 肋旁(lè lèi)
随堂练习
一、用“\”划去下面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故事情节排序。
(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大虫。
( )武松在酒店连吃了十八碗酒。
( )武松遇到吊睛白额大虫,三次闪避大虫。
(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
( )武松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一人过景阳冈。
4
1
3
5
2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