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202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202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首发经济”是涵盖品牌首店、产品首发、模式首测、技术首展、设计首秀、艺术首演等全链条发展的综合性经济模式。2024年上海新增首店1200余家,举办国内外品牌首发活动近 3000场,成为全国“首发经济”标杆城市。据此完成1~2题。
1.上海成为全国“首发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优势是
A.工业基础雄厚,协作条件较好B.国际知名度高,消费市场广阔
C.土地租金低廉,首发成本较低D.交通通达度好,物流运输便捷
2.“首发经济”对上海的主要影响有
①扩大制造业生产规模 ②带动城市产业和消费升级
③提升城市全球竞争力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距地面500米至10000米的高空风能是一种储量丰、分布广的可再生清洁能源。2024年10 月10 日,S500 型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如下图)在湖北荆门成功发电。该发电系统的充氦浮空器通过内置发电机组实现高空发电,同时可搭载照明、通信等设备,服务特定应用场景。据此完成3~5题。
3.与地面相比,高空风能资源开发价值更高的原因是高空
①风速更大 ②风速风向更稳定
③空气密度更小 ④空气污染更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与常规低空风力发电相比,高空风力发电
A.清洁可再生 B.技术要求更低
C.生态破坏大 D.环境适应性强
5.推测S500 型涵道式浮空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场景最可能是
A.抗洪救灾 B.地震监测 C.公共交通 D.快递物流
退耕还林适宜区是指林地恢复后当地生态环境中的水分仍能够得到良性循环的区域。宏观气候条件是影响植树造林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坡向、坡度和坡型(凸坡、凹坡)是影响局地土壤水分条件的地貌因素。下图为黄河中游某区域自然植被带分布情况。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区最适宜退耕还林的区域是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7.该区域退耕还林后土壤水分含量保持较好的坡面最可能位于
A.东北坡向的凸坡 B.东北坡向的凹坡
C.西南坡向的凸坡 D.西南坡向的凹坡
露点温度是指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实际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2025年某月11日8:00和12日8:00天气实况图。据此完成8~10题。
8.甲、乙、丙、丁四处大气的相对湿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图中阴影地区最可能表示
A.大雾区 B.大风区 C.降雨区 D.霜冻区
10.受此次天气影响
A.内蒙古应进行畜牧业转场 B.河北应加固温室大棚
C.湖北应进行公路路面除冰 D.河南应防范洪涝灾害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木吉火山群”是由含有碳酸钙的地下水喷出地表沉积而成,属于钙质泉华型“冷火山”。“冷火山”的“火山口”中多有积水,部分“火山口”已封闭。下图为木吉火山群中某个“冷火山”景观及其周边区域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形成该“火山群”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化学沉积 D.风化作用
12.部分“火山锥”发育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地势较高 B.水中钙含量高
C.岩浆活动强烈 D.地壳持续抬升
13.顶部封闭的“火山锥”未来最有可能
A.相对高度增加 B.相对高度减小
C.锥体体积扩大 D.锥体体积不变
硒是动植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土壤中硒主要来自岩石风化,再经过农作物或动植物经食物链传递被人体吸收利用。土壤硒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和风化程度呈正相关。某研究小组在广东省佛冈县采集4组深层土壤剖面样本,下图为土壤样本中硒元素含量的数据。据此完成14~16题。
14.受自然因素影响,随深度增加土壤中硒含量整体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波动增加 D.波动减少
15.与林地和果园相比,水田土壤20cm深处硒含量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成土母质释放硒元素少 B.硒元素随降雨淋溶较多
C.硒元素被作物吸收较多 D.表层硒元素被风力侵蚀
16.为了增强土壤中硒元素对人类的有利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A.水田施用适量石灰 B.退耕还林还草
C.提高水稻复种指数 D.水田休耕轮作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忧遁草原产于东南亚,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强光,需排水良好的土壤,是一种兼具药用、食用价值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海南五指山地区(如下图)农户尝试在橡胶林下间作忧遁草。 当地传统农业以橡胶为主,橡胶种植6年后可产生经济效益,但价格波动大。 忧遁草种植成本低、周期短,市场价格较高,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下表为不同阶段橡胶林特点。
不同阶段橡胶林特点
阶段 树龄 橡胶林特点
幼树 阶段 1~3年 植株矮小,有部分遮阴效果
中龄树阶段 约4~15年 生长迅速,树冠茂密,根系遍布地下
老龄树阶段 约16~ 30年 林下光环境稍有改善,根系发达
(1)与东南亚原产地相比,评价海南五指山种植忧遁草的区位条件。(6分)
(2)说明该地橡胶林下间作生产最适宜选择的橡胶树树龄阶段。(6分)
(3)某企业需评估在五指山种植忧遁草的可行性,请完成下面评估内容。(4分)
角度 评估内容
经济
生态
政策 是否符合生态保护区限制性规定、扶贫政策持续性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河南周口港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内河港口,通过沙颍河航道可直达长江、连接沿海港口,是中原城市群对接长三角的水运门户。近年来,河南省推动“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平台和纽带)。2024年周口港货物吞吐量达5205万吨,主要运输粮食、建材、煤炭等大宗商品。下图为周口港位置及辐射范围示意图。
(1)分析周口港成为河南省最大内河港口的地理条件。(6分)
(2)推测沙颍河水文特征对周口港运营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3)说明周口港的兴起将推动河南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变的可能性。(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湖泊的富营养化易引发蓝藻的过度繁殖,形成水华,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严重挑战。蓝藻丰富度受光照、水温、溶解氧、营养盐等因素影响。乌梁素海是河套地区灌渠排水汇流而成的湖泊,其南端出口与黄河相连。某科研团队对该湖进行湖水监测,在五个地点中选择W1、W2、W3为采样点,发现不同采样点在不同时期(冰封期、非冰封期)水体蓝藻丰富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下图为乌梁素海位置示意图,下表为乌梁素海不同时期各采样点的蓝藻丰富度。
采样点 蓝藻丰富度
冰封期 非冰封期
W1 4.45×10 1.40×10
W2 1.82×10 6.40×10
W3 9.06×10 1.15×10
(1)说出科研团队在五个地点中选择W1、W2、W3为采样点位置的合理性。(3 分)
(2)根据监测数据,说明冰封期与非冰封期乌梁素海蓝藻丰富度的差异。(6分)
(3)推测蓝藻对乌梁素海水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时期,并说明其影响。(5分)
(4)为治理乌梁素海水华问题,有人提出“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两种方案。请任选其一,说明其原理及可行性。(4分)
郑州市202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地理 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 D 5. A 6. A 7. B 8. D 9. B 10. B 11. C 12. A 13. B 14. D 15. C 16. D17. (16分)
(1)优势条件:纬度高,光照稍弱;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资金与技术扶持;中国消费市场广阔,需求量大。(任答2点得4分)
不利条件:海南冬季偶有低温,可能影响忧遁草生长;种植经验不足。 (任答1点得2分)
(2)幼树阶段橡胶树。(2分)
原因:与中老龄年相比,幼树阶段橡胶树植株矮小,露地面积占比大,林下忧遁草光照条件良好;(2分)根系相对不发达,与林下忧遁草水肥竞争较弱,更适宜忧遁草生长。(2分)
(中老龄阶段的橡胶林割胶活动不利于间作)
角度 评估内容
经济可行性 种植成本/亩产收益/相关产业增长情况
生态可行性 土壤肥力变化/农药使用量监测
政策可行性 是否符合生态保护区限制性规定/扶贫政策持续性
(任答2点得4分)
18. (18分)
(1)位于中原城市群通向长江经济带的枢纽位置,经济腹地广;水系连通性强,形成“通江达海”的运输网络;大宗商品运输需求量大;运输结构调整,提升航道等级。(任答3点得6分)
(2)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水位暴涨可能威胁港口设施安全;(2分)枯水期航道水深不足,限制大型船舶通航;(2分)含沙量高,航道易淤积变浅,需频繁清淤,增加维护成本。(2分)
(3)周口港通过水运连接长三角港口群,为河南提供低成本外贸物流通道(2分);促进出口加工业、临港产业向河南集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开放度(2分);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分工协作,形成“内陆—沿海”联动发展格局(2分)
19.(18分)
(1)W1为乌梁素海的进水口;(1分)W2为湖中心区域;(1分)W3为乌梁素海进入黄河的出水口。(1分)
(2)非冰封期高于冰封期。(2分)
原因:冰封期冰层覆盖,水下光照不足,抑制蓝藻光合作用;水温低,蓝藻代谢活动减弱;冰层阻隔,水体溶解氧含量较低;冰封期水体流动性较差,营养盐循环受限,故蓝藻丰富度低。
(任答2点得4分)
或非冰封期时水体透光性强,促进蓝藻光合作用;水温高,蓝藻代谢活动增强;湖面开放,水体溶解氧含量较高;水体流动性强,灌溉农田的退水携带氮、磷营养盐持续进入湖泊,为蓝藻提供充足的养分,故该时段故蓝藻丰富度高。(任答2点得4分)
(3)非冰封期。(1分)大量蓝藻覆盖水面,降低水体透光率,影响其他水生植物生长(2分);蓝藻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导致鱼类等生物缺氧死亡(2分);部分蓝藻释放毒素,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平衡(2分)。(任答2点得4分)
(4)“湿地修复”
原理:恢复湖泊周边湿地植被(如芦苇),吸收水中氮、磷,抑制藻类繁殖;(2分)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可行性:河套地区湿地资源丰富,修复技术成熟;可结合生态旅游,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
(任答1点得2分)
或“生态补水”
原理:稀释富营养化物质;增强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任答1 点得2分)
可行性:可利用黄河水、灌区退水及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长期运营维护成本较低;改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任答1点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