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洛宁县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四月份学情调研
七年级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 张 6 页,二大题 25 小题;时间 50 分钟,满分 50 分;闭卷考试。
2.本试卷设有答题卡,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爬山虎的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可以腐蚀周围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关系中,与此相似的是
( )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干旱导致花生大量减产 D.荒漠中的骆驼刺有发达的根系
2.在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盒和金属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
人的排泄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分解者很少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备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一样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越稳定
C.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不会被破坏
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稳定性越强
4.在某天然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草→兔→狼”,由于某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下图中,能正确
表示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5.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空间站是生物圈的一部分
B.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C.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6.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具有全球性
B.除了碳循环,其他物质如氮、硫等,在生态系统中也反复循环
C.没有太阳能,自然界的能量流动难以维持
D.狼捕食兔,兔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狼体内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8.在我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千年前北宋时期的莲花种子种下去后,开出了美丽的莲花。我们可以推测
千年来莲花种子所处的环境是( )
A.温暖的 B.潮湿的 C.低温干燥的 D.富含氧气的
9.多肉植物玉露的叶片能长出新植株。下列与玉露这种繁殖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水稻播种育苗 B.桃树嫁接繁殖
C.马铃薯块茎繁殖 D.月季扦插繁殖
10.稻田里,“赶花人”手握长长的竹竿,贴着刚刚吐蕊的稻穗,轻轻扫过。“赶花人”这样做是在促进水稻
繁殖的哪个环节( )
A.开花 B.传粉 C.受精 D.结果
11.小明将从超市买回来的大米播种到地里,等了好久也没有看到它们萌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外界温度不适宜 B.没有胚乳
C.胚已被破坏 D.种子处于休眠期
12.小李取了一株玉米幼苗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根据观察到的物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其中有保护
作用的是( )
A. B. C. D.
13.草原生态系统包括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和热带草原生态系统等。下列描述符合热带草原生态系统的是
( )
A.植物以灌木为主 B.动物只有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C.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 D.一般降雨量充沛
14.巍巍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是我国乃至整个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列
有利于保护高原生态的是( )
A.牺牲环境促发展 B.提倡使用私家车
C.大力开发自然资源 D.控制草场上的牛羊数量
15.某同学动手制作了小型生态瓶,瓶内放置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生态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永久维持自身的稳定性
B.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成分要比例适中
C.生态瓶中的金鱼藻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依据图片制作的生态瓶必须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
16.大米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水稻(单子叶植物)种子的( )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胚轴
17.“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描写了池塘中荷叶相连的景色,下列能直接发育成荷叶
的是( )
A.幼叶 B.芽轴 C.花芽 D.芽原基
18.科学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制造“胚状体”,以褐藻酸明胶作为包埋介质填充营养物质,外面用有机膜密
封制备成“人工种子”(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工种子”外部的薄膜相当于种皮
B.胚状体中含有大量分生组织
C.胚状体在萌发过程中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D.填充的营养物质相当于玉米种子的子叶
1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繁殖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只需用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培育
出大量“试管苗”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需要无菌操作
B.该技术需要人工配制的培养基
C.该技术利用了有性生殖的原理
D.该技术能保持亲本植株的优良性状
20.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B.保障生态安全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
C.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D.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解决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21.(6 分)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
影响着环境。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
______。
(2)睡莲的根状茎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连的______,能将叶吸收的空气运输至根部,这是睡莲对水中
______(选填“高氧”或“低氧”)环境的适应。
(3)某森林中植物的分布是:顶层是高大的乔木,中间是灌木,下层是草本植物,决定森林中这种分布
的因素是______;在夏日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出洞口,使其产生这种行为的环境因素是______。
22.(6 分)播种希望,收获幸福。某校利用生物实验室外的空地建立了生物特色实践基地,同学们一起种
植了小白菜、西红柿等多种蔬菜。生物特色实践基地不仅成为了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同学
们的“开心农场”。图一为“开心农场”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开心农场”地域内,生物与______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有机的整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
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2)请你尝试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开心农场”中,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引入了大量的蚯蚓,利用蚯蚓翻耕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从生
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分析,这体现了生物能够______(选填“适应”或“影响”)环境。
(4)小明根据学习的知识制作了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瓶(如图二),在其中加入河泥的目的是增加
______(填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3.(6 分)番茄是人们常吃的蔬菜,它不仅味道鲜美,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小刚同学积极参加植物栽
培活动,亲历了番茄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果实的过程,体会了劳动的艰辛。运用所学知识据图回答问题。
【浸种催芽】(1)小刚选择粒大饱满的番茄种子,如图甲,用温水浸泡数小时后放在温暖环境下催芽。番
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起保护作用;种子里面有______,将来能发育成幼苗。
【播种育苗】(2)小刚将催芽后的番茄种子播种到湿润的土壤中,覆盖一层地膜。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栽定植】(3)幼苗破土了,小刚将长势较好的番茄幼苗移栽到农田中。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你建议
他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间管理】(4)小刚为番茄植株适时、适量地浇水和施肥。番茄的根主要靠根尖中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
______区细胞的生长,不断深入土壤,吸收水和无机盐。番茄植株的茎是由图乙中的[②]______发育而来
的。
【采摘果实】(5)经过小刚的精心栽培,番茄植株结出了鲜红的果实,它的果实是由图丙中的[③]______
发育而来的。
24.(6 分)图甲是某校生态保护志愿者绘制的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乙是循环模式图,其中 B、
C、D 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为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
(2)图甲中蛇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能量沿______传递。请写出与蛇有关的最短
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图乙中植物的[②]______(填生理过程),使生物圈中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为响应我国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5.(7 分)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
验。根据图Ⅰ和图Ⅱ分析回答问题。
(1)图Ⅰ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 A 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
妇位置,在甲、乙、丙、丁四组中,______组是对照组,其中,甲组与丁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______;鼠妇要选择大小一致,健康有活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Ⅱ表示在图Ⅰ中的 A 区放入 20 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 2 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
数量,共记 6 次。从第______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据实验数据分析,本探
究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了 20 只鼠妇而不是 4 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洛宁县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四月份学情调研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5. BADCA 6——10. DCCAB
11—15. CDCDA 16——20. BADC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每小题 6 分,每空 1 分,共 30 分)
21.(1)适应;影响 (2)气道;低氧
(3)光(或阳光,或光照);空气(或充足的空气)
22.(1)非生物环境(或环境);生物圈 (2)①→②→③
(3)影响 (4)分解者;生产者
23.(1)胚
(2)为番茄种子的萌发提供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或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3)移栽时,番茄幼苗的根部带上土坨(答案合理即可)
(4)伸长;芽轴
(5)子房
24.(1)B
(2)太阳能(或光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植物→鱼类→蛇
(3)光合作用;绿色出行(或节约用水用电、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25.(1)丁;温度;控制单一变量
(2)8;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有影响(合理即可)
(3)4 只鼠妇数量太少,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或避免偶然性,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