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讲评目录01试卷整体情况反馈02积累运用:错题解析与方法沉淀03阅读鉴赏:难点突破与思维拓展一、试卷整体情况反馈01考试数据与进步亮点本次考试55人全员突破基础线。全员通关情况33位同学闯入优秀者阵营,其中85分及以上同学有17人。优秀率数据张三等两位同学并列榜首。获得89.5的高分。优秀学生名单张四等三位同学进步最大,张五也取得了68分的佳绩。进步学生名单二、积累运用:错题解析与方法沉淀02二、积累运用:自查 互纠错误率:第1题(39%)第4题(68%)第7题第二问(46%)第10题修改病句(72%)02书写格式的隐形陷阱1.抄写下面一句话。注意布局合理,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 分)用才智描绘生命的美好画卷,用勤奋书写青春的崭新篇章。——————————————————————————————书写格式的隐形陷阱现代文书写时,开头需空两格,标点符号单独占格且不能位于行首。现代文书写规范01古诗竖写要自右往左,题目写在最右侧,作者等书写在最左侧。古诗竖写规范古诗横写需做到左右对齐,居中书写。古诗横写规范0302书写格式的隐形陷阱1.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工整抄写在下面的方格里,做到行款整齐。2.将于谦的《石灰吟》抄写在下面的书法纸上,做到美观整齐,标注落款。古诗情境的审题密码:当身在异乡的游子看到如水的月色铺满庭院,总会升腾起对家乡的思念,继而深 情吟诵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提取关键词2、情境关联古诗情境的审题密码:1.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却从未低头,面对汹涌奔腾、裹挟泥沙的黄河,他挥毫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借逆流直上银河的想象,展现出不屈不挠、勇追理想的精神。2.长安春日,皇宫中柳条轻拂,蜡烛青烟飘散在权贵之家。诗人韩翃目睹此景,感慨皇恩独宠,写下:”________,________。”3.毕业之际,老师希望同学们无论未来道路多坎坷,都能如《竹石》中的竹子般坚韧,用“________,________.”赠予寄语;希望大家把握青春、积极进取,可用《长歌行》“________,_________” 。多音字辨析:4.下列词语中,与“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的“间”字读音不一项是( )A.间接 B.亲密无间 C.间距 D.黑白相间多音字辨析的五大秘诀:根据词语或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读音,如“强”在“他的身体很强壮”中,“强壮”形容身体结实有力,读“___”,在“他很倔强”中,“倔强”表示性格刚强不屈,读“___”,在“他勉强答应了”中,“勉强”有将就、凑合之意,中读“___”。语境判断法01多音字在不同词性中读音不同,如“处”作名词读“___”,如“到处”“办事处”“处所”,表示地方处所;作动词读“___”,如“处理”“相处”“处罚”,有处置、对待之意。词性区分法02将多音字组成常见词语强化记忆,如“参”,记住“参( )加”、“人参”( )、“参( )差”。组词记忆法03多音字辨析的五大秘诀:联想口诀法归类整理法04把易混淆的多音字编成口诀,如“和”字,和字读音真不少,趣味口诀来记牢,和平相处( )为贵,加水揉面( )成团,随意敷衍 ( )稀泥,你唱我 ( )来应和,麻将胡牌喊 ( )了。05按读音将多音字分类记录,建立“多音字档案”定期复习。如“载”读( )时表示时间或记录,如“三年五载”“千载难逢”;“记载”“刊载”“载入史册” ;读( )时,多表示“装载、充满”,如“载重”“载歌载舞”“满载而归”。修改病句⑶有关调查显示,现在中小学生书写普遍存在字迹潦草。这项调查结 果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有人认为,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但也有人认为,电脑时代,我们不需要练字。①这段话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 (1 分)第二处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病句修改的语法诊断如“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字迹潦草”改为“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字迹潦草的问题“。成分残缺案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字迹潦草的问题”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存在”是谓语动词,“问题”是宾语;去掉“存在”句子成分不完整。语法结构分析从语境看,原句强调存在书写潦草问题待解决,去掉“存在”只是描述现象,未突出问题性。语境验证做修改病句题型,要先诊断病因,再对症下药,结合语法结构和语境,避免乱删乱改。修改原则病句修改的语法诊断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缺少主语”“语意重复”“搭配不当”1.为了防止事故不再发生,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2.学习了《花之歌》,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3.《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4.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5.我们制定并讨论了班规。6.文化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增进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缺少主语、意思重复、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三:阅读鉴赏:难点突破与思维拓展03三、阅读鉴赏:自查 互纠错误率:第11题(72%)第17题(82%)第18题(42%)第19题(58%)第21题(92%)03文言文“之”字的用法解密11.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多选)(2 分)A.通国之善弈者也 将围未围之际B.思援弓缴而射之 倾心听之C.惟弈秋之为听 笙猾之也D.虽与之俱学 当弈之时文言文“之”字的用法解密“之”作助词时,常表示“的”的意思。助词“之”“之”作为代词,可代人或物。代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无实意“之”文言文“之”字的用法解密“之”作动词时,常表示“往,去”的意思。动词“之”文言文“之”字的用法解密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5.吾欲之南海,何如?6.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我的盾非常坚固......)7.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本文”的真正含义17.下面这段话摘自叶永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 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 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叶永烈提到的“?”和“!”,在本文中分别具体指的是什么?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论文命题的逻辑链条18.依据本文的主旨,我打算重新给文章起一个题目: ________ 。(1 分)考场题目:轮船上的问号 “已知”中的“未知”从“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的重要性对“已知”的好奇心 “已知”和“未知”拉曼的发现 永远不要放弃好奇心求知的心 不放弃“未知”找真理议论文命题的逻辑链条《从“已知”中追求“未知”》类命题分析《从“已知”中追求“未知”》紧扣文章论点,在结尾处,具有概括性。此题目直接提炼论点中的关键内容,简洁明了地体现文章核心。0102《永远不要放弃好奇心》类命题分析该题目结合文章核心事件,小男孩的好奇心促使拉曼发现拉曼效应,强调了好奇心的重要性,从事件本质出发,突出文章主旨。03命题提炼方法总结议论文命题要紧扣论点,论点一般在开头或结尾,需找出概括性强的句子。可直接提炼论点关键词,也可结合核心事件突出主旨。写作顺序的“隐形脉络”19.文章是按 ________ 顺序来写的.记叙文常见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结尾赏析的多维视角21.文章用江姐的回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赏析的多维视角在前文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尾构思新颖,让人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更加表现出人物......的品质。口诀:伏笔藏在故事里,结尾突然放大招,意料之外又合理,人物品质更闪耀!出人意料式结尾融情于景,表达人物心情,耐人寻味。环境烘托式结尾运用首尾呼应写法,使文章内容完整、严谨,给人有始有终之感,能突出相关经历记忆深刻,表达特定情感。口诀:首尾词句照镜子,关键信息找影子,结构严谨印象深,情感加倍有深意!首尾呼应式结尾口诀:景中藏情最含蓄,光线色彩藏心意,心情随着景色走,余味悠长引人思!结尾赏析的多维视角结尾引发读者的思考,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感觉意犹未尽。口诀:故事突然按下停,疑问留白引人猜,结局没说胜全说,想象空间任你嗨!戛然而止式结尾照应题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强调人物......的精神。口诀:主题道理直接说,题目内容全呼应,总结升华拎重点,中心思想亮堂堂!点明中心式结尾结尾赏析的多维视角1.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2.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3.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桥》4.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5.“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穷人》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