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讲 运动的描述1.(2025·河南周口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不能任意选择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考系C.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D.人们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2.(2025·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排决赛的比赛场景,以下可将排球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排球的运动轨迹B.研究排球的发飘球技术C.判断排球是否擦网D.判断排球落地点是否出界3.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C.某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百米半决赛的成绩是9.83 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17 m/sD.某列车在通沪铁路跑出的最高时速为2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4.(2025·浙江衢州模拟)如图是高速上某一“区间测速”的标牌,该路段全长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5 km/h和90 km/h,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 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长66 km表示位移B.通过起点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时速度C.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该汽车没有超速5.(2025·重庆长寿期中)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的负号代表着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D.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负时,加速度也一定为负6.(2025·安徽芜湖开学考试)如图所示,2024年8月1日21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载火箭刚点火时还没有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运载火箭升空过程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C.运载火箭升空过程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D.运载火箭离开地面的瞬间,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很小7.(2025·广西桂林期末)根据下列四幅图片中所描述的物体运动过程信息,可以判断出物体加速度最大的是( )A.甲图中我国“歼20”战斗机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B.乙图中我国“永久”牌自行车从静止开始下坡经过4秒速度变为12 m/sC.丙图中我国096“唐”级核潜艇沿直线进入军港,速度在2分钟内从36 km/h减速到0D.丁图中动车行驶进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钟内从72 km/h减速到08.(2025·甘肃天水一模)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Δt=1.2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15 m/s2,向上B.15 m/s2,向下C.1.67 m/s2,向上D.1.67 m/s2,向下9.(2025·四川宜宾模拟)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B,A、B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1 cm 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 cm/sB.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 cm/sC.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10.(2025·福建福州模拟)一辆小车沿一条直线运动,车上放着盛水的滴漏,滴漏距离地面很近,每隔2.0 s滴一滴水,水在车行驶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迹如图所示,图中还放着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若从滴下水滴O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时,小车经过AH段的时间为 s,AH段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1.(2025·安徽安庆开学考试)一篮球从高h1=3.9 m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 s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1=8 m/s,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Δt=0.1 s,然后以v2=6 m/s的速度反弹,经t2=0.5 s到达最高点h2=1.5 m处。求:(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3)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12.(2025·江苏南通期中)图甲是超声波测速示意图,测速仪发射并能接收所发出的脉冲信号,图乙中的p1、p2、p3是固定的测速仪每隔T0时间发出的脉冲信号,T0足够小,n1、n2、n3是p1、p2、p3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各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图乙所示,则( )A.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B.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C.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D.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第1讲 运动的描述1.D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可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任意选取,故A、B错误;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C错误;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故D正确。2.A 研究排球的运动轨迹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A正确;研究排球的发飘球技术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B错误;判断排球是否擦网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C错误;判断排球落地点是否出界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D错误。3.D 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不超过20 km/h,A错误;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子弹离开枪口时的瞬时速度大小,B错误;运动员百米成绩是9.83 s,可得他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17 m/s,但他经过终点线的瞬时速度大小未知,C错误;最高时速 220 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为220 km/h,D正确。4.B 全长66 km表示路程,故A错误;通过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是瞬时速度,故B正确;因位移未知,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错误;由v=可知,平均速率为v==132 km/h,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则该汽车超速,故D错误。5.D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A错误;a=为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无关,故B错误;加速度的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为负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负时,加速度也一定为负,D正确。6.C 运载火箭刚点火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运载火箭升空过程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的大小与其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B错误;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运载火箭离开地面的瞬间,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故D错误。7.B 甲图中战斗机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可知战斗机的加速度为0;乙图中自行车从静止开始下坡经过4秒速度变为12 m/s,可知自行车的加速度为a 自= m/s2=3 m/s2;丙图中核潜艇沿直线进入军港,速度在2分钟内从36 km/h减速到0,可知核潜艇的加速度大小为a艇= m/s2= m/s2;丁图中动车行驶进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钟内从72 km/h减速到0,可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动= m/s2=2 m/s2,所以乙图中自行车的加速度最大。故选B。8.A 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v1=8 m/s,v2=-10 m/s,则a== m/s2=-15 m/s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选项A正确。9.C 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vA==1 m/s,故选项A错误;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vB==2 m/s,故选项B错误;滑块的加速度为a==5 m/s2,故选项C正确;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v==1.5 m/s,故选项D错误。10.14.0 2.14解析:从滴下水滴O到滴下水滴G共有7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2.0 s,则总时间为14.0 s,AH段的位移为x=30.0 m,小车经过AH段的时间为tAH=14.0 s,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AH段的平均速度为=2.14 m/s。11.(1)3.9 m/s,竖直向下 (2)140 m/s2,竖直向上(3)1.5 m/s,竖直向下解析:(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9 m/s,方向竖直向下。(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40 m/s2方向竖直向上。(3)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 m/s,方向竖直向下。12.A 汽车接收脉冲信号p1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x1=,汽车接收脉冲信号p2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x2=v脉冲,汽车接收脉冲信号p3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x3=v脉冲可知汽车距离测速仪越来越远,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与接收到p2、p3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相等,均为Δx1=,且汽车每次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均为T0+,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则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做匀速运动,故选A。3 / 3第1讲 运动的描述参考系 质点1.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 的物体。(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 。通常以 为参考系。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的点。(2)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 和 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位移 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 ,用从 指向 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 的长度,是标量。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 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并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3)速率: 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 与 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的比值。2.定义式:a=。3.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 快慢的物理量。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2.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4.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其平均速率不一定为零。( )5.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 1.〔多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1节“练习与应用”T2改编)下列对参考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B.“地球的公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以分针为参考系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2.(2024·浙江1月选考2题)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3.(2024·江西高考3题)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1+2t+3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关于速度及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6 mB.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6 mC.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5 mD.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5 m4.〔多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4节“练习与应用”T2改编)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D.物体的速度在减小,加速度则不可能增大考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质点 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研究问题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练1】 (2025·河南信阳开学考试)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很小的物体B.计算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时,火车可以看成质点C.虽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转,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可将地球视为质点D.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表演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参考系1.参考系的“四性”标准性 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旦被选为参考系,物体就被看成是静止的任意性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以观测方便和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如不特别说明,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差异性 同一物体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一般是不同的同一性 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描述运动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练2】 (2025·浙江三模)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在下列运动的描述中,以C919飞机作为参考系的是( )A.C919从跑道起飞B.C919平稳地降落C.C919上的乘务员走向前排D.C919穿过云层飞向蓝天位移和路程的对比1.位移与路程的比较项目 位移 路程区别 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描述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区别 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标量,有大小,无方向由质点的初、末位置决定,与质点运动路径无关 既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也与质点运动路径有关联系 (1)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的物理量 (2)都是过程量 (3)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位移与路程的计算方法(1)找出研究过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移。(2)画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实际路径的总长度就是路程。【练3】 如图所示,某人沿着倾角为45°的楼梯从一楼A位置走到了二楼B位置,如果楼梯间的宽度为L,则人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2L,L B.2L,(1+2)LC.L,2L D.L,(1+2)L考点二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定义 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定义式 v=(x为位移) v=(Δt趋于零)标、矢性 矢量,平均速度方向与对应时间段内物体位移方向相同 矢量,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对应时刻运动方向相同,沿其运动轨迹切线方向实际应用 物理实验中通过光电门测速,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2.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当Δx、Δt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时,可由=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2023·福建高考1题)“祝融号”火星车沿如图所示路线行驶,在此过程中揭秘了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该研究成果被列为“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祝融号”从着陆点O处出发,经过61天到达M处,行驶路程为585米;又经过23天,到达N处,再行驶路程为304米。已知O、M间和M、N间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463米和234米,则火星车( )A.从O处行驶到N处的路程为697米B.从O处行驶到N处的位移大小为889米C.从O处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约为20米/天D.从M处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米/天尝试解答(2025·吉林长春一模)如图,齐齐哈尔到长春的直线距离约为400 km。某旅客乘高铁从齐齐哈尔出发经哈尔滨到达长春,总里程约为525 km,用时为2.5 h。则在整个行程中该旅客( )A.位移大小约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60 km/hB.位移大小约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60 km/hC.位移大小约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210 km/hD.位移大小约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210 km/h尝试解答〔多选〕(2025·湖南郴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尝试解答总结提升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v=可知,当Δt→0时,平均速度可以认为等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极短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为极短时间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测量。考点三 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定义式 v= Δv=v-v0 a= =单位 m/s m/s m/s2方向 与位移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Δv=v-v0或a的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2025·四川成都统考)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加速度增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尝试解答误区警示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间的六个不一定(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不一定为零。(2025·江苏南通模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假设接触球拍前乒乓球的速度是90 km/h,选手将乒乓球反方向击回后速度大小变为126 km/h,设球与球拍的作用时间为0.002 s。对于此次击球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的速度变化大小为10 m/sB.乒乓球的速度变化大小为60 m/sC.乒乓球被击打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000 m/s2D.乒乓球被击打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 000 m/s2尝试解答如图甲所示,这是我国“复兴号”高铁,考虑到旅客的舒适程度,高铁出站时,速度在10分钟内由0增大到350 km/h;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若以车辆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B.10分钟内“复兴号”高铁速度变化量为350 m/sC.汽车速度变化比“复兴号”高铁慢D.“复兴号”高铁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大尝试解答判断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多选〕(2025·河南郑州期末)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从某一值逐渐减小到零,则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最大B.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为零C.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速度不断增大,然后速度逐渐减小尝试解答借助传感器与计算机测速度【方法阐述】 (1)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的位置:根据发出和接收波的时间差t,可知反射波运动的时间为t,求出车在接收到波时到测速仪的距离x1和x2。 (2)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之间运动的距离:Δx=x2-x1。 (3)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之间运动的时间:求汽车两次接收到波的时刻t3和t4,Δt=t4-t3。 (4)求汽车速度:v=。(2025·安徽合肥期末)如图是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B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并记录了不同时刻发射和接收波的情况。在t=0时刻,B第一次发出超声波,t=0.4 s时刻,收到汽车的反射波。t=1.6 s时刻,B第二次发出超声波,t=2.2 s时刻,再次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 m/s,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求:(1)汽车在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的距离?汽车在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尝试解答第1讲 运动的描述【立足“四层”·夯基础】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11.(1)不动 (2)不同 地面 2.(1)质量 (2)大小 形状知识点21.(1)位置的变化 初位置 末位置 (2)轨迹2.(1)这段位移 位移 (2)时刻 位置 (3)瞬时速度(4)路程 时间知识点31.变化量 时间 3.速度变化 4.速度变化易错易混辨析1.× 2.× 3.× 4.√ 5.×双基落实筑牢1.ABD “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以表盘为参考系,故A、B、D正确,C错误。2.C 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能看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为质点,故D错误。3.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B、D错误;根据x与t的关系式可知,t=0时,质点位于x=1 m处,t=1 s时,质点位于x=6 m处,因此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 m,A错误,C正确。4.AB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故A正确;物体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若Δt较大,则a可能比较小,故B正确;物体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东,而速度方向向西,故C正确;物体的速度减小,若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则加速度增大,故D错误。【着眼“四翼”·探考点】考点一【练1】 C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质点不一定是质量很小的物体,故A错误;计算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火车不可以看成质点,故B错误;虽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转,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将地球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表演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不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故D错误。【练2】 C A、B、D选项都是描述C919的运动,都是以别的物体为参考系,故A、B、D错误;C919上的乘务员在飞机上走动,则以飞机为参考系,故C正确。【练3】 D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由A位置到B位置的水平位移为L,竖直位移为2L,因此总的位移的大小为=L,人的路程为实际运动轨迹的总长度,所以路程为L+2=(1+2)L,故选D。考点二【例1】 D 由题意可知从O到N处的路程为sON=sOM+sMN=585 m+304 m=889 m,故A错误;位移的大小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O、M、N三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从O到N处的位移大小为xON=xOM+xMN=463 m+234 m=697 m,故B错误;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从O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为== 米/天≈9.60 米/天,故C错误;平均速度大小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从M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为==米/天≈10米/天,故D正确。【例2】 B 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则在整个行程中该旅客位移大小约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v== km/h=160 km/h,故选B。【例3】 ABC 由=可得平均速度=1 m/s,=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考点三【例4】 D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但不知道改变所用时间,故不能得到加速度很大的结论,故A错误;加速度增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一定增大,如果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减小,故B错误;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如匀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故D正确。【例5】 B 以末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乒乓球被击打过程的速度变化量为Δv=v2-v1= m/s=60 m/s,故A错误,B正确;加速度大小a== m/s2=30 000 m/s2,故C、D错误。【例6】 A 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Δv1=0-v1=-108 km/h=-30 m/s,A正确;10分钟内“复兴号”高铁速度变化量为Δv2=v2-0=350 km/h≈97.2 m/s,B错误;汽车和高铁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12 m/s2,a2=≈0.16 m/s2,所以汽车速度变化比“复兴号”高铁快,“复兴号”高铁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C、D错误。【例7】 ABC 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正确,D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恰好减为零,故B正确;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速度减为零时,加速度还未减为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聚焦“素养”·提能力】【典例】 (1)68 m 102 m (2)20 m/s解析:(1)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位置分别在P、Q两处,两次接收到回波的时间分别为t1=0.4 s,t2=2.2 s-1.6 s=0.6 s,P、Q到B的距离分别是x1=v×=340× m=68 m,x2=v×=340× m=102 m。(2)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之间运动的距离为Δx=x2-x1=34 m,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刻分别是t3==0.2 s,t4=1.6 s+ s=1.9 s,两列波到达汽车的时间差Δt=t4-t3=1.7 s,汽车运动的速度为v== m/s=20 m/s。7 / 7(共80张PPT)第1讲 运动的描述高中总复习·物理目 录01立足”四层”·夯基础02着眼“四翼”·探考点03聚焦“素养”·提能力04培养“思维”·重落实概念 公式 定理立足“四层”·夯基础参考系 质点1. 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 的物体。(2)选取原则: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运动的描述可能会 。通常以 为参考系。不动 不同 地面 2. 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 的点。(2)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 和 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质量 大小 形状 位移 速度1. 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 ,用从 指向 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 的长度,是标量。位置的变化 初位置 末位置 轨迹 2. 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 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并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3)速率: 的大小,是标量。(4)平均速率: 与 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这段位移 位移 时刻 位置 瞬时速度 路程 时间 加速度1. 定义:速度的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的比值。2. 定义式:a=。3. 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4.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 快慢的物理量。变化量 时间 速度变化 速度变化 1.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 × )2. 体积很大的物体,不能视为质点。 ( × )3.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 )4. 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其平均速率不一定为零。( √ )5.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 × )×××√×1. 〔多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1节“练习与应用”T2改编)下列对参考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B. “地球的公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C. “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以分针为参考系D. “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解析: “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以表盘为参考系,故A、B、D正确,C错误。√√√2. (2024·浙江1月选考2题)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B. 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 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 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解析: 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为质点,故A错误;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为质点,故B错误;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能看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看为质点,故D错误。3. (2024·江西高考3题)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1+2t+3t2(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关于速度及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6 mB. 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6 mC. 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5 mD. 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5 m√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B、D错误;根据x与t的关系式可知,t=0时,质点位于x=1m处,t=1 s时,质点位于x=6 m处,因此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 m,A错误,C正确。4. 〔多选〕(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4节“练习与应用”T2改编)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 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C. 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D. 物体的速度在减小,加速度则不可能增大√√√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故A正确;物体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若Δt较大,则a可能比较小,故B正确;物体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东,而速度方向向西,故C正确;物体的速度减小,若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则加速度增大,故D错误。题型 规律 方法着眼“四翼”·探考点考点一 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质点 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研究问题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练1】 (2025·河南信阳开学考试)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很小的物体B. 计算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时,火车可以看成质点C. 虽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转,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可将地球视为质点D. 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表演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解析: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质点不一定是质量很小的物体,故A错误;计算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火车不可以看成质点,故B错误;虽然地球很大,也有自转,但是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将地球视为质点,故C正确;研究自由体操运动员表演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不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故D错误。参考系1. 参考系的“四性”标准性 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旦被选为参考系,物体就被看成是静止的任意性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以观测方便和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如不特别说明,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差异性 同一物体的运动,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一般是不同的同一性 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2.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描述运动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练2】 (2025·浙江三模)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在下列运动的描述中,以C919飞机作为参考系的是( )A. C919从跑道起飞 B. C919平稳地降落C. C919上的乘务员走向前排 D. C919穿过云层飞向蓝天√解析: A、B、D选项都是描述C919的运动,都是以别的物体为参考系,故A、B、D错误;C919上的乘务员在飞机上走动,则以飞机为参考系,故C正确。位移和路程的对比1. 位移与路程的比较项目 位移 路程区别 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描述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标量,有大小,无方向由质点的初、末位置决定,与质点运动路径无关 既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也与质点运动路径有关联系 (1)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空间特征的物理量 (2)都是过程量 (3)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2. 位移与路程的计算方法(1)找出研究过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移。(2)画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实际路径的总长度就是路程。【练3】 如图所示,某人沿着倾角为45°的楼梯从一楼A位置走到了二楼B位置,如果楼梯间的宽度为L,则人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 2L,LB. 2L,(1+2)LC. L,2LD. L,(1+2)L√解析: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由A位置到B位置的水平位移为L,竖直位移为2L,因此总的位移的大小为=L,人的路程为实际运动轨迹的总长度,所以路程为L+2=(1+2)L,故选D。考点二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定义 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定义式 v=(x为位移) v=(Δt趋于零)比较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标、矢性 矢量,平均速度方向与对应时间段内物体位移方向相同 矢量,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对应时刻运动方向相同,沿其运动轨迹切线方向实际应用 物理实验中通过光电门测速,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2. 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当Δx、Δt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时,可由=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2023·福建高考1题)“祝融号”火星车沿如图所示路线行驶,在此过程中揭秘了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该研究成果被列为“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祝融号”从着陆点O处出发,经过61天到达M处,行驶路程为585米;又经过23天,到达N处,再行驶路程为304米。已知O、M间和M、N间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463米和234米,则火星车( )A. 从O处行驶到N处的路程为697米B. 从O处行驶到N处的位移大小为889米C. 从O处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约为20米/天D. 从M处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米/天√解析:由题意可知从O到N处的路程为sON=sOM+sMN=585 m+304 m=889m,故A错误;位移的大小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O、M、N三点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从O到N处的位移大小为xON=xOM+xMN=463 m+234 m=697 m,故B错误;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从O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为== 米/天≈9.60 米/天,故C错误;平均速度大小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从M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为==米/天≈10米/天,故D正确。(2025·吉林长春一模)如图,齐齐哈尔到长春的直线距离约为400 km。某旅客乘高铁从齐齐哈尔出发经哈尔滨到达长春,总里程约为525 km,用时为2.5 h。则在整个行程中该旅客( )A. 位移大小约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60 km/hB. 位移大小约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60 km/hC. 位移大小约为525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210 km/hD. 位移大小约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210 km/h√解析: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则在整个行程中该旅客位移大小约为400 km,平均速度大小约为v== km/h=160 km/h,故选B。〔多选〕(2025·湖南郴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 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 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解析:由=可得平均速度=1 m/s,= m/s,故A、B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总结提升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v=可知,当Δt→0时,平均速度可以认为等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极短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Δx,就可求出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为极短时间Δt和微小位移Δx的测量。考点三 加速度的理解与计算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定义式 v= Δv=v-v0 a= =比较项目 速度 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单位 m/s m/s m/s2方向 与位移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由Δv=v-v0或a的方向决定 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2025·四川成都统考)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加速度增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解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但不知道改变所用时间,故不能得到加速度很大的结论,故A错误;加速度增大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不一定增大,如果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减小,故B错误;速度为零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如匀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为零,故D正确。误区警示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间的六个不一定(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不一定为零。(2025·江苏南通模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假设接触球拍前乒乓球的速度是90 km/h,选手将乒乓球反方向击回后速度大小变为126 km/h,设球与球拍的作用时间为0.002 s。对于此次击球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乒乓球的速度变化大小为10 m/sB. 乒乓球的速度变化大小为60 m/sC. 乒乓球被击打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000 m/s2D. 乒乓球被击打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 000 m/s2√解析:以末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乒乓球被击打过程的速度变化量为Δv=v2-v1= m/s=60 m/s,故A错误,B正确;加速度大小a==m/s2=30 000 m/s2,故C、D错误。如图甲所示,这是我国“复兴号”高铁,考虑到旅客的舒适程度,高铁出站时,速度在10分钟内由0增大到350 km/h;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若以车辆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B. 10分钟内“复兴号”高铁速度变化量为350 m/sC. 汽车速度变化比“复兴号”高铁慢D. “复兴号”高铁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大√解析: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Δv1=0-v1=-108 km/h=-30 m/s,A正确;10分钟内“复兴号”高铁速度变化量为Δv2=v2-0=350 km/h≈97.2m/s,B错误;汽车和高铁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12 m/s2,a2=≈0.16 m/s2,所以汽车速度变化比“复兴号”高铁快,“复兴号”高铁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C、D错误。判断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或减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多选〕(2025·河南郑州期末)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从某一值逐渐减小到零,则在此过程中,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最大B. 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速度为零C. 物体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 物体速度不断增大,然后速度逐渐减小√√√解析: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正确,D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恰好减为零,故B正确;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速度减为零时,加速度还未减为零,然后物体反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现实 科技 应用聚焦“素养”·提能力借助传感器与计算机测速度【方法阐述】 (1)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的位置:根据发出和接收波的时间差t,可知反射波运动的时间为t,求出车在接收到波时到测速仪的距离x1和x2。 (2)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之间运动的距离:Δx=x2-x1。 (3)确定汽车两次接收到波之间运动的时间:求汽车两次接收到波的时刻t3和t4,Δt=t4-t3。 (4)求汽车速度:v=。(2025·安徽合肥期末)如图是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B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并记录了不同时刻发射和接收波的情况。在t=0时刻,B第一次发出超声波,t=0.4 s时刻,收到汽车的反射波。t=1.6 s时刻,B第二次发出超声波,t=2.2 s时刻,再次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340 m/s,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求:(1)汽车在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的距离?汽车在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到B的距离?答案: 68 m 102 m 解析: 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位置分别在P、Q两处,两次接收到回波的时间分别为t1=0.4 s,t2=2.2 s-1.6 s=0.6 s,P、Q到B的距离分别是x1=v×=340× m=68 m,x2=v×=340× m=102 m。(2)汽车的速度?答案: 20 m/s解析: 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信号之间运动的距离为Δx=x2-x1=34 m,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刻分别是t3==0.2 s,t4=1.6 s+ s=1.9 s,两列波到达汽车的时间差Δt=t4-t3=1.7 s,汽车运动的速度为v== m/s=20 m/s。培养“思维”·重落实夯基 提能 升华1234567891011121. (2025·河南周口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不能任意选择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考系C.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D. 人们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解析: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可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任意选取,故A、B错误;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C错误;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2. (2025·江苏南京期末)如图所示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排决赛的比赛场景,以下可将排球视为质点的是( )A. 研究排球的运动轨迹B. 研究排球的发飘球技术C. 判断排球是否擦网D. 判断排球落地点是否出界√123456789101112解析: 研究排球的运动轨迹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A正确;研究排球的发飘球技术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B错误;判断排球是否擦网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C错误;判断排球落地点是否出界时,排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将排球看成质点,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3. 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C. 某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百米半决赛的成绩是9.83 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17 m/sD. 某列车在通沪铁路跑出的最高时速为2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123456789101112解析: 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不超过20 km/h,A错误;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子弹离开枪口时的瞬时速度大小,B错误;运动员百米成绩是9.83 s,可得他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17m/s,但他经过终点线的瞬时速度大小未知,C错误;最高时速 220 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为220 km/h,D正确。1234567891011124. (2025·浙江衢州模拟)如图是高速上某一“区间测速”的标牌,该路段全长66 km,全程限速100 km/h,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5 km/h和90 km/h,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 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全长66 km表示位移B. 通过起点的速度95 km/h表示瞬时速度C. 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92.5 km/hD. 该汽车没有超速√123456789101112解析: 全长66 km表示路程,故A错误;通过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均是瞬时速度,故B正确;因位移未知,不能求解平均速度,故C错误;由v=可知,平均速率为v==132 km/h,大于全程限速100 km/h,则该汽车超速,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5. (2025·重庆长寿期中)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的负号代表着物体一定在做减速运动D.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负时,加速度也一定为负√123456789101112解析: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越大,A错误;a=为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无关,故B错误;加速度的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为负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为负时,加速度也一定为负,D正确。1234567891011126. (2025·安徽芜湖开学考试)如图所示,2024年8月1日21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载火箭刚点火时还没有运动,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 运载火箭升空过程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就越大C. 运载火箭升空过程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D. 运载火箭离开地面的瞬间,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很小√123456789101112解析: 运载火箭刚点火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运载火箭升空过程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的大小与其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B错误;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运载火箭离开地面的瞬间,火箭的速度很小,加速度不一定很小,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7. (2025·广西桂林期末)根据下列四幅图片中所描述的物体运动过程信息,可以判断出物体加速度最大的是( )A. 甲图中我国“歼20”战斗机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B. 乙图中我国“永久”牌自行车从静止开始下坡经过4秒速度变为12 m/sC. 丙图中我国096“唐”级核潜艇沿直线进入军港,速度在2分钟内从36km/h减速到0D. 丁图中动车行驶进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钟内从72 km/h减速到0√123456789101112解析: 甲图中战斗机在空中以600 m/s的速度匀速飞行,可知战斗机的加速度为0;乙图中自行车从静止开始下坡经过4秒速度变为12 m/s,可知自行车的加速度为a 自= m/s2=3 m/s2;丙图中核潜艇沿直线进入军港,速度在2分钟内从36 km/h减速到0,可知核潜艇的加速度大小为a艇=m/s2= m/s2;丁图中动车行驶进入桂林站,速度在10秒钟内从72 km/h减速到0,可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动= m/s2=2 m/s2,所以乙图中自行车的加速度最大。故选B。1234567891011128. (2025·甘肃天水一模)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Δt=1.2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15 m/s2,向上 B. 15 m/s2,向下C. 1.67 m/s2,向上 D. 1.67 m/s2,向下√123456789101112解析: 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v1=8 m/s,v2=-10 m/s,则a== m/s2=-15 m/s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选项A正确。1234567891011129. (2025·四川宜宾模拟)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B,A、B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1 cm 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 cm/sB. 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 cm/sC. 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D. 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123456789101112解析: 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vA==1 m/s,故选项A错误;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vB==2 m/s,故选项B错误;滑块的加速度为a==5m/s2,故选项C正确;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v==1.5 m/s,故选项D错误。12345678910111210. (2025·福建福州模拟)一辆小车沿一条直线运动,车上放着盛水的滴漏,滴漏距离地面很近,每隔2.0 s滴一滴水,水在车行驶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迹如图所示,图中还放着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若从滴下水滴O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时,小车经过AH段的时间为 s,AH段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4.0 2.14 123456789101112解析:从滴下水滴O到滴下水滴G共有7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2.0s,则总时间为14.0 s,AH段的位移为x=30.0 m,小车经过AH段的时间为tAH=14.0 s,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AH段的平均速度为=2.14 m/s。12345678910111211. (2025·安徽安庆开学考试)一篮球从高h1=3.9 m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经t1=1 s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1=8 m/s,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Δt=0.1 s,然后以v2=6 m/s的速度反弹,经t2=0.5 s到达最高点h2=1.5 m处。求:(1)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 3.9 m/s,竖直向下 解析: 篮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9 m/s,方向竖直向下。123456789101112解析: 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140m/s2方向竖直向上。(3)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 1.5 m/s,竖直向下解析: 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 m/s,方向竖直向下。(2)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 140 m/s2,竖直向上 12345678910111212. (2025·江苏南通期中)图甲是超声波测速示意图,测速仪发射并能接收所发出的脉冲信号,图乙中的p1、p2、p3是固定的测速仪每隔T0时间发出的脉冲信号,T0足够小,n1、n2、n3是p1、p2、p3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各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图乙所示,则( )A. 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B. 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C. 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保持不变D. 汽车正在靠近测速仪且速度逐渐变大√123456789101112解析: 汽车接收脉冲信号p1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x1=,汽车接收脉冲信号p2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x2=v脉冲,汽车接收脉冲信号p3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x3=v脉冲可知汽车距离测速仪越来越远,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与接收到p2、p3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相等,均为Δx1=,且汽车每次接收信号的时间间隔均为T0+,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则汽车正在远离测速仪且做匀速运动,故选A。123456789101112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练习(含解析).docx 第1讲 运动的描述.docx 第1讲 运动的描述.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