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12课 寓言二则(部编版)二年级下第1课时导入新课寓言就是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识记“寓”“则”好方法换一换寓遇-辶+宀=则贝+刂=寓言寓意一则故事一则新闻加一加自由朗读要求:标注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整体感知认一认寓yù寓言则zé亡wánɡ牢láo圈juàn坊fānɡ原则死亡牢房羊圈坊间钻zuān钻洞huǐ后悔此cǐ从此叼diāo叼走悔亡牢圈寓则钻叼坊悔此游戏识字羊羊吃草坊防fānɡ认一认钻圈juànzuān认一认运用:爸爸在后院圈( )了一大块地用来盖羊圈( )。juànquān多音字羊圈圈地认一认认一认亡牢钻劝告丢(亡羊补牢)(牢固)(钻研)(劝告)(丢失)(报告)观察生字结构,把生字按结构分类。wánɡláozuānquàndiūɡào亡 牢 钻 劝 丢 告劝牢亡钻丢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分一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一个养羊人( )→街坊( )→养羊人( )→第二天( )→这才( )→于是( )→ 羊再也没丢过劝修羊圈丢了羊不听又丢了羊后悔修羊圈填一填亡羊补牢丢失养牲畜的圈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品读课文品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思考:养羊的人丢了几次羊?丢羊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两次品读课文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会丢失呢?第一次丢羊原因:羊圈破了个窟窿。为下文的“补牢”埋下了伏笔。品读课文窟窿狼把羊叼走了品读课文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关心(劝告的语气)不以为然品读课文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反问: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于事无补。说明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不以为然,同时为下文再次丢羊埋下了伏笔。养羊人不听劝告,产生了什么后果?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第二次丢羊品读课文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可以看出养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会说:“我不该不听街坊的劝告,我得赶紧把羊圈修好。”品读课文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说明养羊人行动迅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这句话说明了知错就改,就不算晚的道理。说明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品读课文品读课文结果第一次第二次丢了两次羊,养羊人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他的心理发生哪些变化?行为心理变化不修羊圈羊又被叼走赶紧修羊圈侥幸→固执羊没丢不知错知错改错后悔→行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品读课文结构:部首:书写指导: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稍长;第三笔竖折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wánɡ亡独体亠书写指导结构:部首:书写指导: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字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些。láo上下宀书写指导结构:部首:书写指导:zuān钻左右钅金字旁第五笔是竖提。右边“占”的第一笔竖略长,横笔较短。书写指导结构:部首:书写指导:quàn劝左右又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书写指导结构:部首:书写指导:第一笔是短撇。下面“去”的第一横稍短,第二横稍长,撇折要注意起笔的位置,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diū丢上下厶书写指导结构:部首:书写指导:ɡào告上下口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书写指导古今对话:如果牧羊人来到现代,可以用哪些工具防止丢羊?GPS项圈无人机监控电子围栏拓展延伸2.有关寓言的歇后语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叶公好龙——口是心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拓展延伸小小寓言家辨一辨连连看选一选课堂巩固钻①zuān ②zuàn圈①quān ②juàn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①②①②. .. .钻石( )羊圈( )圆圈 ( )钻研 ( )课堂巩固返回二、连一连。养了 修补 堵上 接受劝告 窟窿 几只羊 羊圈课堂巩固返回三、《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B.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有用。A课堂巩固返回写一件你或他人‘亡羊补牢’的真实经历"。实践任务:观察一周内班级中的"亡羊补牢"现象,制作《班级补救小英雄》海报。课后任务 《亡羊补牢》通过讲述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才修补羊圈,从此再没丢过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课堂小结亡羊补牢┌───────┴───────┐丢羊(错误) → 补牢(改正) → 不再丢(好转)▲└─ 为时未晚!板书设计Thanks!教学设计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周希斌课题 《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课时 1课标要求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包含《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经典寓言。《亡羊补牢》通过养羊人两次丢羊的经历,传递 “知错能改,为时不晚” 的价值观。教材编排注重传统文化渗透,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寓言阅读基础,能理解浅显道理,但对成语字源、多义性及现实联系仍需引导。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书写能力处于发展期,需强化笔顺规范与结构指导。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 “寓、则” 等 15 个生字,规范书写 “亡、牢” 等 8 个汉字,理解 “亡羊补牢” 的字面义与比喻义,通过多音字 “圈” 的语境辨析提升语言敏感度。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对比分析法梳理因果链,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结合生活探讨 “补牢” 意义,发展批判性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寓言语言凝练美,创编现代版寓言提升语言创造力;设计警句卡片实现跨学科审美实践。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知错能改” 价值观,联系《左传》名句增强文化认同;对比古今防丢羊工具理解文化与科技融合教学重点 理解 “亡羊补牢” 成语含义,复述故事脉络,提炼寓言道理。教学难点 将 “知错能改,为时不晚” 的抽象道理转化为具体行为指导,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理解。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整体感知,学习字词(10 分钟) 播放《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动画片段,引导学生默读寓言定义。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开展换一换、加一加、看图识字等游戏识字活动;指导多音字 “圈” 的语境辨析。3. 引导学生根据结构分类,完成故事填空。 1. 观看动画,默读定义。2. 朗读课文,圈画字词,参与游戏识字,分角色朗读多音字句子。3. 独立完成填空。 1. 以旧知唤起兴趣,深化文体认知,培养汉字思维。2. 多元识字结合游戏,突破字词难点,强化记忆。3. 培养信息提取与逻辑重组能力,明确叙事结构。环节二品读课文,提升感悟(20 分钟) 引导学生拆解 “亡羊补牢”,解释含义并对比题目效果。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用符号标记核心情节。组织学生进行两次丢羊行为与心理变化的表格对比。4. 带领学生齐读道理,板书成语含义,出示格言。 1. 拆解题目,解释含义,对比效果。2. 默读课文,标记情节。3. 完成表格对比。4. 齐读道理,理解格言。 1. 体会成语凝练美,强化语感。2. 提升文本细读效率,为道理提炼铺垫。3. 凸显人物转变,深化主题理解。4. 经典互文,提升文化底蕴。环节三汉字书写,拓展延伸(5 分钟)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范写 “丢”“告”,引导创作警句卡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防丢羊工具,展示科技工具图片,组织讨论。3. 出示寓言歇后语,引导读记。 1. 观察生字,临摹书写,创作卡片。2. 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参与讨论。3. 读记歇后语。 1. 落实书写规范,融合艺术性与实用性。2. 联系现代科技,拓展思维广度,体现 “学以致用”。3. 深化对成语内涵的理解,培养语言创造力。环节四课堂实战与生活实践(5 分钟) 展示选择题、连线题进行即时检测。2. 布置写作和实践课后任务。 1. 完成课堂练习。2. 课后完成写作和实践任务。 1. 查漏补缺,巩固知识。2. 从课内延伸课外,实现学以致用。总结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收获,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回顾知识,分享收获,接受评价。 强化知识记忆,促进学生反思与发展。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完成字词抄写与成语填空,观看寓言动画。拓展作业:创编现代版寓言故事,录制道理讲解视频;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制作成语手抄报。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丢羊(错误) → 补牢(改正) → 不再丢(好转)▲└─ 为时未晚!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本次《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学中,有成果也有不足。成功之处在于,用动画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多元识字法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字词,对比分析环节有效促进学生对寓意的理解。但教学中也存在问题,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书写环节仓促,部分学生未充分实践。此外,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部分学生参与度低。后续教学我会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各环节完整。同时,设计分层任务,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质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寓言二则.pptx 《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