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中考三模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山东日照和济南。22日下午,习近平查看了日照港全自动化码头作业场景,并与工人们亲切交谈,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工作更上一层楼。24日上午,习近平在济南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汇报时指出,山东要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现代海洋经济高地,发展现代农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图为山东省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东省可以大力发展的海洋经济有( )
①蔬菜种植②海洋牧场③港口航运④高端制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 )
A.岭南文化 B.荆楚文化 C.齐鲁文化 D.巴蜀文化
3.日照港全自动化码头的建成及高效运行主要得益于我国的( )
A.高新技术工业 B.航空工业 C.采掘工业 D.钢铁工业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下图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前15强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大数据产业前15强城市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5.推动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矿产种类
C.交通条件 D.科技水平
2024年5月,某地理爱好者先到达莫斯科,再飞抵摩尔曼斯克,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考察。下图示意此次北极考察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理爱好者到达莫斯科当天,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极夜 C.昼夜等长 D.极昼
7.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点,该船行进的大致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8.从北极点返回摩尔曼斯克的整个过程中,该地理爱好者观测到地理事象的变化趋势是( )
A.风沙不断增大 B.岛屿不断减少 C.冰层不断增厚 D.气温不断升高
油菜的生长发育程度可用育苗、幼苗、盛花和成熟等时期衡量。图为2024年5月19~25日“我国油菜发育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油菜属于( )
A.粮食作物 B.油料作物 C.糖料作物 D.香料作物
10.该时段,图中四区域的油菜发育程度由低到高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11.乙区位于(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青藏高原
12.造成乙、丁区油菜发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人类活动
13.该时段,油菜丰收景象多出现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区分布图(图1)和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图(图2),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日本和俄罗斯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被认为是亚洲国家 B.俄罗斯与中国陆上相邻 C.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
15.关于日本和俄罗斯的工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工业原料产地
B.俄罗斯工业集中分布在北冰洋沿岸
C.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过去,我国的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走俏海外。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畅销全球。结合太阳能电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中国制造实现从“老三样”向“新三样”的跨越主要得益于( )
A.科学技术快速进步 B.劳动力众多且廉价 C.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矿产资源大量开采
17.我国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已占全球80%以上,为全球减少碳排放贡献中国力量。关于太阳能发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B.发电效率高而稳定
C.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D.分布均匀,各地皆可发电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主要讲述了哈萨克族牧民生产生活的故事,展现了当地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该剧的热播,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新疆,使其迎来了又一波旅游热潮。读图新疆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一般每年秋天,哈萨克族人们为欢庆丰收举行的活动是( )
A.雪顿节 B.那达慕大会 C.歌墟节 D.叼羊比赛
19.阿勒泰地处额尔齐斯河流域,该河流最终注入(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0.下列对新疆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主要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②全部位于干旱区
③绿洲农业是新疆地区农业的一大特色④气温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
⑤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⑥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二、解答题
21.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历经5个多月,圆满完成建设新站、生态调查等任务。读图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12月1日,考察队员们抵达中山站。在一个月的航行期间,队员们感受到白昼时间越来越 。
(2)12月16日,从中山站到泰山站开展相关工作的队员主要沿 方向前行。
(3)2024年2月7日,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开站,该站位于南半球和 半球,是我国首个面向A处 洋扇区的考察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4)秦岭站建站过程中,队员们必须克服南极地区干燥、酷寒、 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
(5)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从南极自然环境特征方面分析,秦岭站可全年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6)秦岭站以秦岭命名。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大致是我国暖温带和 带的分界线、是 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我国杭州举行。运动会期间,观比赛、品龙井、游西湖、赏戏曲等线下活动火热。
材料二图1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略图。图2为杭州西湖附近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1)图1中,杭州位于五带中的 。
(2)9月23日20时开幕式正式开始,卡塔尔的哈桑小朋友在当日15时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开幕式,这一时间差异现象是由地球的 运动造成的。
(3)本次亚运会竞赛场馆共56个,分布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织线成网、互联互通。宁波位于杭州的 方向,已知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要计算两地的实地距离,图1中还缺少的地图要素是 ;从杭州前往宁波观看帆船比赛,应该查阅浙江省的 。
A.地形图 B.交通图 C.人口分布图 D.矿产分布图
(4)开幕式当天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太阳直射 (纬线)。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杭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5)茶树一般在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图2中甲和乙适合种植茶树的是 处。
(6)以下地形剖面图能正确反映出图2中甲—丙地势起伏的是_____。
A. B. C. D.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冬季祖国南北,风光无限好
材料一2023年冬季,从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火爆“出圈”,到海口海岸酒店的火热预定,零下20°C与零上20°C的城市成为当年冬季旅游最出圈的目的地。南方的“小土豆”们纷纷北上,北方的“候鸟式”老人则搭乘专列向南方“迁徙”。这个冬季可谓是真正实现了南北双向奔赴、互换冬天。
材料二已经开通数年的哈尔滨至海口越冬旅游专列是中国最长的铁路旅游线路,“越冬专列”主推“慢旅行”,采用“大窗车体”,让乘客一边体验季节变换,一边沿途欣赏大美风光。
材料三全国部分主要城市常年平均入冬日期及越冬旅游专列示意图、黑龙江省简图
多彩冬季
(1)我国国土辽阔,各地人冬时间差异巨大,总体规律是 。受纬度位置影响,图中部分城市全年无冬,它们主要分布在 地区。
(2)西宁与兰州之间隔了一座非常有名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山脉,两座城市距离较近,纬度相当,由此推测兰州入冬日期比西宁 (选填“早”“晚”或“相当”)。
(3)出现“南北双向奔赴”,主要原因是我国冬季 ,大家都想去感受不一样的冬季。
冰雪旅游
(4)黑龙江省各大城市抓住机遇大打“冰雪旅游”牌。从“让游客体验巨厚冰雪”和“接待时长”两方面来看,最具优势的城市是 。
越冬专列
(5)“候鸟式”老人们出发前,建议携带的物品是 。
(6)“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沿京哈线到达祖国的首都北京,如果要感受“古城北京”的魅力,建议去参观 ,如果要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起床时间应该比夏季 。接下来列车自北向南沿 线驶向南昌。过南昌后,列车基本上行驶在 (地形区),不时在桥梁经过,在隧洞穿行,景色比北方更加宜人。过湛江后火车竟然要坐渡轮过琼州海峡,让人大开眼界,最后到达海南岛。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中考三模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A 7.D 8.D
9.B 10.A 11.D 12.C 13.B
14.A 15.C
16.A 17.C
18.D 19.D 20.B
21.(1)长
(2)东南
(3) 西 太平
(4)烈风
(5)风能
(6) 亚热 北方
22.(1)北温带
(2)自转
(3) 东南 比例尺 B
(4) 赤道或0° 南 昼变短,夜变长(昼渐短,夜渐长)
(5)乙
(6)D
23.(1) 由北向南越来越晚(或由南向北越来越早) 东南沿海(或南方)
(2) 祁连 晚
(3)南北温差大
(4)漠河
(5)太阳镜、防晒霜、短袖衫等
(6) 故宫等 晚 京九 东南丘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