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 关雎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 关雎 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风雅颂



《诗经》二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核心素养
积累词语,掌握《诗经》的文化常识;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语言,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探究主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追求美好的理想。

关 雎
选自《诗经·周南》
·《关雎》选自《诗经 周南》。
关 雎
·“关雎”即“关关雎鸠”。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
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诗经》的首篇。
文题解读
《蒹葭》选自《诗经 秦风》 ·
“蒹葭”就是芦苇,一种水草 ·
蒹 葭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作品简介
按照音乐的特点,可分三个部分,即:
作品简介
“风”
“雅”
“颂”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背景介绍
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代代代流传下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
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
··· 三种音乐特点 ···
··· 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
文体知识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六义”
《诗经》
文体知识
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赋”
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比”
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开头。
“兴”



新课导入
朗读诗歌
课文赏析
朗读诗歌
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cēn cī
xìng
wù mèi
zhǎn zhuǎn

mào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重章叠唱 ···
朗读感受
读完这首诗歌,你觉得这首诗歌在音韵上有什么特点?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新课导入
翻译诗歌
翻译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翻译诗歌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翻译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翻译诗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翻译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啊,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翻译诗歌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翻译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翻译诗歌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新课导入
思考探究
是以男子的角度叙述的。
思考探究
这首诗歌是以谁的角度为叙述故事的?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思考一
主人公是男子。写了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追求过程的爱情故事。
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鸟为“比”的对象,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这是比兴的手法。
思考探究
诗歌开头的“关关雎鸠”有何作用呢?这是什么手法?
思考二
起兴,即由外界事物、环境触发诗兴文思。运用起兴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描写了男子对心上人的思念的心理活动,极其生动逼真。
思考探究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描写了什么?请你分析一下。
思考三
两个“悠哉”连用,突出地表现了男子长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男子是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思考探究
俗话说“志同道合”,女子是“窈窕淑女”。那么你觉得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句分析。
思考四
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看出他志趣高雅。



新课导入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你觉得这位女子最终答应了男子的追求了吗?为什么?
请以“女子最终是否答应的男子的追求”为辩题,进行辩论。
要求
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自由式辩论。
发言格式为“我认为……”
小组合作
我认为女子最终没有答应男子的追求。因为这是男子的一厢情愿,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女子充满的思慕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证明了女子没有答应他。
看法一
小组合作
我认为女子最终答应了男子的追求。因为诗歌中的女子是“窈窕淑女”,说明她是一个品德美好的女子,而男子追求他,说明男子也是追求美好品德的人。从诗歌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看出男子是一个志趣高雅的人,而且他追求女子很专一、执着,一定会打动女子的。因而,女子最终会被他的高尚的品行和执着的追求感动。
看法二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蒹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