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④区域差异大A.②③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发展成就的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 以下哪些名词能体现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 )①经济特区 ②高新技术工业园③互联网+ ④阿波罗计划⑤超级水稻A.①③⑤ B.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3.21世纪是人类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下列漫画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近年,垃圾分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新风尚,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智能回收箱(如图)逐步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据此完成4、5题。4.从自然资源利用上来看,分类投放垃圾、废物回收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污染 B.提高效益 C.降低成本 D.节约资源5.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 )①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养成垃圾分类习惯②获取垃圾回收信息,出口周边落后国家③分析站点垃圾特点,了解居民消费水平④智能识别垃圾类型,提高垃圾分类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焚烧秸秆,美化环境B.砍伐森林,获取木材C.烧山垦荒,种植粮食D.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7.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8.全球疫情暴发后,中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C.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D.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相对丰富9.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发展,中国应选择( )A.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B.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C.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D.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10.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是我国“十五”计划提出的四大工程。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电东送的北线工程主要以山西、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将火电送往 工业基地。(2)以下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线工程的优缺点描述,属于东线工程优点的是( )A.基本穿过平原地区,工程量小,且有现成的京杭运河河道B.水质差,调水量最大C.丹江口水库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可自流D.河道最短,地形最复杂,工程量最大(3)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试分析修建该“天路”的积极意义: 。11.人地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生态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生态安全工程,①地与④地相比,地形起伏较小的是 地,气候湿热的是 地。(2)图中③地生态安全工程对减轻 两大河流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3)图中⑤地生态安全工程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4)据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两大高原是 ,简述其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原因并说出减轻水土流失的措施: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抓基础 不丢分】 1.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B)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④区域差异大A.②③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不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小。2.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发展成就的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 以下哪些名词能体现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D)①经济特区 ②高新技术工业园③互联网+ ④阿波罗计划⑤超级水稻A.①③⑤ B.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有改革开放,经济加速发展 (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工业园)、成为第一大货物出口国(超级水稻)、互联网+等。3.21世纪是人类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下列漫画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解析】本题考查对漫画的分析判断能力。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垃圾分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新风尚,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智能回收箱(如图)逐步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据此完成4、5题。4.从自然资源利用上来看,分类投放垃圾、废物回收利用的主要目的是(D)A.减少污染 B.提高效益 C.降低成本 D.节约资源5.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B)①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养成垃圾分类习惯②获取垃圾回收信息,出口周边落后国家③分析站点垃圾特点,了解居民消费水平④智能识别垃圾类型,提高垃圾分类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本题组考查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第4题,从自然资源利用上来看。分类投放垃圾、废物回收利用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第5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可以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智能识别垃圾类型,提高垃圾分类效率。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理念的是(D)A.焚烧秸秆,美化环境B.砍伐森林,获取木材C.烧山垦荒,种植粮食D.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认识。“焚烧秸秆”“砍伐森林”“烧山垦荒”都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这三种做法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只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7.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B)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节能减排可以保护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防止全球气候变暖。8.全球疫情暴发后,中国先后向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展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A.中国是发达国家,物资丰富B.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C.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D.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相对丰富【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大国担当。现阶段,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提能力 争满分】9.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发展,中国应选择(A)A.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B.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C.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D.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可持续发展。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中国的国情,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10.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是我国“十五”计划提出的四大工程。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西电东送的北线工程主要以山西、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将火电送往京津唐工业基地。(2)以下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线工程的优缺点描述,属于东线工程优点的是(A)A.基本穿过平原地区,工程量小,且有现成的京杭运河河道B.水质差,调水量最大C.丹江口水库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可自流D.河道最短,地形最复杂,工程量最大(3)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试分析修建该“天路”的积极意义: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巩固了国防,加强了民族团结。【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体现我国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新世纪四大标志性工程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西电东送的北线工程主要以山西、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将火电送往京津唐工业基地。第(2)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优点是基本穿过平原地区,工程量小,且有现成的京杭运河河道。第(3)题,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积极意义: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确保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巩固了国防,加强了民族团结。11.人地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生态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生态安全工程,①地与④地相比,地形起伏较小的是①地,气候湿热的是④地。(2)图中③地生态安全工程对减轻长江、黄河两大河流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3)图中⑤地生态安全工程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4)据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两大高原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简述其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原因并说出减轻水土流失的措施:气候原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措施: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生态问题相关知识。第(1)题,图中生态安全工程,①地与④地相比,地形起伏较小的是①地,气候湿热的是④地。第(2)题,图中③地生态安全工程经过长江、黄河流域,对减轻长江、黄河两大河流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第(3)题,图中⑤地生态安全工程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两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造成对地表的冲刷,发生水土流失。可以采取植树造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 学生版.doc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