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考试结束前6.随着“家文化”之风的盛行,家规越来越被人们津津乐道,“老规矩”重新被人们提了14.面对家庭变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2025年春季学期阶段性练习起来。下面说法正确的(。A.父母外出打工了,我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再没人管我了①“老规矩”通过和当代社会的造应、融合,可以逐渐演变成时代新潮流B.爷爷奶奶年纪大,让他们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五年级道德与法治②“老规矩”不符合当代社会文明的需要,已经过时了C.家里有了刚出生的小弟弟,我可以帮忙照顾③优秀的“老规矩”永不过时,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下去D.妈妈生病住院了,我每天都哄妈妈们开心,这样妈妈身体就康复得更快题号总评④“老规矩”是长辈总结的生活经验,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必须遵守15.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下列标志标评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识“请勿大声说话”的是(7.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关于公益事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公益事业是大人的事B.我们可以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等1.“五·一”小长假到了,丁丁终于可以放松了,他想去乡下姑妈家玩几天,但是爸爸妈C.我们还小,等长大了再参与公益事业D.公益事业是有钱人的事妈就是不同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8.在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公开的。下列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错误的是(A.赌气,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出来B.搬救兵,让爷爷奶奶说服爸爸妈妈A.在图书馆看手机视频,声音很大B.在博物馆安静认真地观看展品C.和爸爸妈妈大吵大闹D.和爸爸妈妈深入沟通,再做决定C.上下楼梯靠右行D.到医院就诊排队2.家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理解。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警句出自的家训是()。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A.出门给妈妈写张留言条,不让妈妈为我担心A.《朱子家训》B.《论语》C.诸葛亮《诫子书》D.《孟子》16.与父母有冲突时,我们应该尽量不争吵,避免激化矛盾B.外出游玩时要得到爸爸妈妈的允许10.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17.爸爸经常加班,十分辛苦,我应该多关心他C.因为作业太多了,让妈妈帮自己洗袜子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被称为(18.平等友善可以传递社会正能量。D.妈妈工作太忙了,写完作业后帮着做家务A.社区工作人员B.公务员C.服务员D.志愿者19.只有大人才能成为优秀家风的传播者。3.星期五班会课上,五(2)班要举行弘扬优秀家风的故事会。下面是同学收集的材11.下面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20.小龙看到公厕里的水龙头没关,就立马去关了。料,不恰当的是()。①邻居家的鸡没管好,把李娜家地里的白莱吃个精光,李娜父母气呼呼地去向邻居21.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A.清清选择邻居之间因装修噪音而大打出手的故事讨要赔偿。22.只有做利国利民的大事才是服务社会,一些小事不算B.芳芳选择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故事②黄诗琪经常请病假逃避大课间活动23.李浪明知妈妈的话有道理,还故意和她作对。C.红红选择自己家诚实守信的故事③李明踢足球时,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碎了,他没有递跑,主动向王奶奶承担责任24.小杰见周围没有人,就躺在公园里的长椅上。D.明明选择爷爷奶奶艰苦朴素的故事④秦明吃完饭后,跟大家说:“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4.从古至今,为国家、为民族不计得失的精神,牺牲个人、献身革命的家国情怀,铸就25.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更多的关爱。A.①②B.②3C.①3D.③④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之魂。下列能体现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是()。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这句关于家庭的名言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26.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它需要所有家庭成告诉我们(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A.家庭和睦,人生才能获得幸福B.国王容易得到幸福,农夫得不到员尽责出力。下列说法不是对家庭尽责的是(5.渔洞的樱花如约绽放,周末的游人络绎不绝,在观赏与游玩中,大家需要注自己的C.家能满足我们的一切需要D.我们要为家庭做贡献A.自立自强,方能悦亲B.少说少做,安逸自在言行举止。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13.星期天,同学约我去他家一起学习。我去问妈妈意见。下列妈妈的回答比较合理C.事不已,高高挂起D.排忧解难,方能帮亲①有的游客不顾危险,攀爬到树上打卡拍照的是(27.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②爱护公共设施,垃圾分类投放A.“一起学习?是一起去玩吧?不许去!”A.要形成破坏公共秩序光荣,尊重公共秩序可耻的社会风尚③景区游览时,穿戴整齐、注意形象B.“去哪个同学家?大概多长时间?和谁一起去?太远了!很危险!就在家里学习。'B.对破坏公共秩序的人或组织要依法惩戒④为了抄近路,大家在草坪上硬生生踩出了一条道C.“去吧!路上小心点,在别人家要有礼貌,要懂规矩。”C.公共生活中,没必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D.“在哪里都是学习,就在家里学习得了。”D.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五年级道德与法治(2)·第1页(共6页)五年级道德与法治(2)·第2页(共6贞)五年级道德与法治(2)·第3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