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预热模拟卷 【安徽专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中考语文预热模拟卷 【安徽专用】(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中考语文预热模拟卷 【安徽专用】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默写(10分)
1.古往今来,多少骚人诗客行走在神州大地上。君不见,江南烟雨,“乱花渐欲迷人眼,①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君不见,塞北凝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东临碣石,“水何澹澹,③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君不见,西出阳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④_____________》)。登高俯瞰,荆公高吟,“⑤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泛舟秦淮,樊川感慨,“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桃花源里,渊明挥毫,“黄发垂髫,并⑦_____________”;承天寺中,东坡泼墨,“庭下如积水空明,⑧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2)~(5)题。(12分)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草。没有树木遮阴,到了夜里他们就quán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这时又一次征求敢死队了。红军战士们一个个地都站上前来,请求拿他们的生命来冒险,在这些自告奋勇的人中,选择了三十个人。在他们的背上捆上了手榴弹和毛瑟枪。很快他们就爬到奔téng的河流上去了,双手握着铁链往前推进。……第一个红军战士被击中了,掉到下面的水流中,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可是当他们来到离链子的近处,那些没有被毁去的桥板,多少保护了这些敢死的人,许多的子弹都飞过了,或者打到对岸的悬崖上。
2.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沼泽( ) 青稞( ) quán缩( ) 奔téng( )
3.选文出自长篇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作者是(填人名)。(2分)
4.请结合乙段选文内容和下图,说说这是红军长征的哪一件事。(3分)
5.著名新闻记者白修德评价《红星照耀中国》说:“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请结合选文和整本书分析“震撼世界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6.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乐观豁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3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3分)
备选人物:诸葛亮 文天祥 欧阳修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会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面对困难乐观豁达”的看法。下面是小玲的即席发言,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7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B】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就是一面巨大的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
二、阅读(55分)
有亲情为“家”,有幸福感为“庭”,请你参加“家之情”活动,完成下面的现代文阅读。(22分)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注],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有删改)
[注]史铁生的《合欢树》是其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他的照顾、鼓励,三十岁后成名,母亲却已离世数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的缅怀。
7.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关于亲情的作品,请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3分)
A.《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B.《荷叶 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C.《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由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文言志人散文集。
D.《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8.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下面的表格。(5分)
时间 事件 情感
九岁 (1)_______________ 欢喜
又五年 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在羊城遇见合欢 茫然
“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3分)
朗读卡1 (1)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 朗读设计:读这段话的语速要慢,“雾一般”重读,“丝丝缕缕”“清甜”可稍做停顿,突出合欢淡雅悠长的芬芳,读出作者欣喜陶醉的语气,表达其对合欢的喜爱之情。 朗读卡2 (2)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从语速、语气、停连和重音中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第③段和第⑦段的画线处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能否删去一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分)
11.小鹏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节选)与课文目录(节选),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5分)
单元导语(节选)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家人之间动人的故事。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文目录(节选)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 母亲/冰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戴上一个特制头盔,你就可以“身临其境”地站在火星上,直观地感受这颗星球;在房地产交易中,它可以立体呈现房间,让买家对室内情况一目了然,不用次次实地看房;它还可以构建一个虚拟机舱,加入飞机颠簸等体验,帮助特定人群减缓对飞行的恐惧感……
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场景,当前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得以实现。那么,VR到底是什么?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VR,是英文Virtual Reality的简称,意为虚拟现实。这种新兴技术能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包括数据手套、跟踪装置、摄录像设备、显示与播放设备等,生成逼真的三维世界影像环境。与3D的“视觉欺骗”不同,VR实现了720度全景无死角。720度全景,即指在水平360度的基础上,增加垂直360度的范围,能看到“天”和“地”的全景,让用户完全融入虚拟环境,真假难分。而且VR还能捕捉用户的意图、举动,及时进行调整和互动。
目前来看,VR主要有六大应用领域,分别是娱乐社交、医疗保健、销售、教育、工程设计和军事训练。未来,利用VR技术进行远程对话时,还可以有眼神乃至肢体触感,更加真实。
材料二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节选自《带上她的眼睛》)
材料三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节选自《太空一日》)
材料四
英国心理学家认为,如果长时间穿戴虚拟现实设备的话,那么患上游戏迁移症的概率将加大。研究发现,游戏迁移症的临床表现为:看东西时,会出现像素点;入睡时,会听到游戏的声音;更有甚者,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会下意识地进入游戏中躲避地雷的迂回行驶模式。随着VR虚拟现实设备不断融入社会,游戏迁移症可能会越来越高发。
1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站在火星上或感受飞机颠簸等场景,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
B.当前VR技术已经可以让人有眼神乃至肢体的触感,更加真实。
C.材料二中的传感眼镜可以发射传送人的触觉和味觉。
D.VR虚拟现实还是存在一定弊端的,比如会使人将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混淆。
13.阅读材料一,说说VR技术有哪些特点。(5分)
14.借助材料一和材料二,想象一下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材料三中描述的问题。(5分)
15.面对材料四中的担忧,你认为“VR虚拟技术”的发展是好是坏?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许衡①好学
①许衡,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②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④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⑤诸义而后发。
③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 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④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 许衡列传》,有改动)
[注]①许衡:元初理学家、教育家。②凡:总共。③日者:古时以占卜为业的人。④《书》:也叫《尚书》或《书经》,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为儒家经典之一。⑤揆:揣度。
16.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蒙辞以军中多务 成语推断法:义不容辞 (1)___________
师谓其父母曰 课内迁移法:权谓吕蒙曰 (2)___________
众争取啖之 语境推断法 (3)___________
或问之 查阅字典法:①也许,或许;②有的,有的人;③又;④语气词;⑤同“惑”,迷惑 (4)___________(填序号)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18.给文中画框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1分)
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19.阅读文言文时,品味语气词是理解文章情感的一把金钥匙。请参照示例,简析[乙]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孤岜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译为“吗”。既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托辞不读书的不悦和责备,又体现了孙权对吕蒙寄予厚望的恳切之意。
“如斯而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甲][乙]两文,皆关乎“学”。它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发?(4分)
三、写作(55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的星空,因有引路人的照亮而光辉灿烂。闻一多引导臧克家学写新诗,于是诗坛上留下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著名诗篇;孙权劝部下吕蒙读书,于是有了“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的佳话;红军有了伟大领袖的指引,跨雪山过草地常打胜仗。我们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位引路人,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勇敢前行……
请围绕“引路人”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写“引路人”对你的引领作用。
要求:(1)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精神。(2)拟好标题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①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岑参;③山岛辣峙;④使至塞上;⑤不畏浮云遮望眼;⑥隔江犹唱后庭花;⑦怡然自乐;⑧水中藻、荇交横
解析:本题中,要注意“浅”“竦峙”“遮”“藻”“荇”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答案:zhǎo;kē;蜷;腾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沼泽:zhǎozé,水草丛生的泥泞地带,由于湖泊里物质长期沉积、湖水日浅而形成。
青稞:qīngkē,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
蜷缩:quánsuō,蜷曲收缩。
奔腾:bēnténg,形容许多马跳跃着奔跑,或水流湍急沸腾的样子。
3.答案: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解析: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由甲文“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和乙文“这时又一次征求敢死队了。红军战士们一个个地都站上前来,请求拿他们的生命来冒险”可知,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4.答案:飞夺泸定桥。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由乙文“很快他们就爬到奔téng的河流上去了,双手握着铁链往前推进”可是当他们来到离链子的近处,那些没有被毁去的桥板,多少保护了这些敢死的人,许多的子弹都飞过了,或者打到对岸的悬崖上以及图片描述战士们在铁索桥上前进的内容可知,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飞夺泸定桥”的情节。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5.答案:示例:①作者埃德加·斯诺深入陕北苏区,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震撼。
②斯诺客观、公正地描绘了一个个鲜活、饱满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这种形象的重塑,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③书中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坚持斗争、取得胜利的顽强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④书中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展示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理解。
根据白修德“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中的“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可知,把“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比作“发现新大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自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然后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可知,客观地评价了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第一次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报道。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6.答案:(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磨难。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好像无底的深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了希望;而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则好像万能的磨刀石,越磨越快,越挫越勇。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围绕主题,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2)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欧阳修——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虽遭贬谪但仍坚持与民同乐。
(3)①第二个问号;逗号
②其实,困难能否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首先了解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围绕“面对困境·乐观豁达”这一主题拟写即可。第(2)题考查学生对名人故事的掌握。作答本题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名人,然后用精炼的语言介绍其时代和精神。表述时,语意要清晰,语序要合理。第(3)题考查学生对病句和标点符号的辨析与修改能力。A句属于选择性问句,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B句前后不一致,改为“其实,困难能否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C项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故选C。
8.答案:(1)随母亲去小城开会,初识合欢;(2)失望;(3)十九岁;(4)医院窗前看到合欢;(5)悲伤(痛苦)
9.答案:这段话要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语速缓慢,“静悄悄”轻读,要读出“我”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内心的悲伤之情。
10.答案:不能删去。第③段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是实写,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充满无限欢喜和美好;第⑦段是虚写(想象、幻觉),写母亲老病在床,表现了中年时对母爱的回忆、不舍与眷恋。
11.答案:赞同。本文记叙了“我”多次探寻合欢,从儿时在合欢树下看到美丽诗意的合欢花与母亲美丽温婉的容颜,到多年后母亲生病。作者将花和人紧密联系,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不舍与对母亲生病的遗憾和悲伤,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这与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及单元选文是吻合的。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一中的“未来,利用VR 技术进行远程对话时,还可以有眼神乃至肢体触感,更加真实”可知,现在利用VR技术进行远程对话时,尚未实现眼神、肢体的触感。
13.答案:①能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生成通真的720度全景无死角的三维视界影像环境。②能捕捉用户的意图、举动,及时进行调整和互动。
14.答案:航天员在地球上都配备一副传感眼镜,地球上这副眼镜所看到的一切正常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戴同样传感眼镜的航天员收到,消除“本末倒置”的错觉。
15.答案:(示例)“VR虚拟技术”有其优势,也存在弊端,不能简单地以对错衡量它的发展。应该扬长避短,比如在医疗保健、销售、教育、工程设计和军事训练等方面,要发挥它的积极优势。也应合理减少其在娱乐社交方面的使用,避免用户因此患上游戏迁移症。
16.答案:(1)推托;(2)对……说;(3)吃;(4)②
17.答案:(1)与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迟呢!
(2)(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任老师。
18.答案: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解析:作答时可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许衡)曾经跟随一个占卜的人到他家去,见到一部关于《尚书》的注解,于是就请求借宿,用手抄好后才回家。“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是完整句子,其后要断开;“因请寓宿”是动宾短语,表达另一个完整的意思,其后要断开。故正确的断句为: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19.答案:“乎”,语气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既表现了许衡并不满足于只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而读书,又体现出他有更远大的志向。
解析:首先,需要明确加点词及其所在句子的意思。“如斯而已乎?”的意思是:就只是为了这个吗?这里的“乎”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是疑问语气。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老师回答读书的目的是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了这句话,表现了许衡对老师的回答心存疑问,在许衡看来读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科举考试中举,因而体现了许衡有远大的志向。
20.答案:示例:①《孙权劝学》告诉我们:一是开卷有益;二是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②《许衡好学》则启发我们:学习要志在高远,去除功利,方可学得有意义;学习不仅要勤奋,更要深入探究;学习不仅是做学问,更要修身养性,才会赢得尊重。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围绕两篇文章内容谈阅读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许衡好学
许衡,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素质,七岁入学,(老师)教授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罢了!”(许衡)说:“就只是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
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意思。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任老师。稍大一些后,(许衡)喜爱学习,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战乱,且家里贫穷,没有书读。(许衡)曾经跟随一个占ト的人到他家去,见到一部关于《尚书》的注解,于是就请求借宿,用手抄好后才回家。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
(许衡)曾经在大热天经过河阳,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下来吃,是不行的。”那人说:“(现在)世道混乱,这棵梨树是没有主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难道我们心中也没有主吗?”
皇帝要任用许衡为宰相,(许衡)称病辞谢了。(许衡)去世后,四面八方的学士都聚集到他的灵前痛哭,也有从几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前的。
21.答案:例文:
明灯,引路人
在黑夜中迷茫而不知所措时,是明灯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帮助我走向光明。当我在幽静的森林中迷失方向时,是引路人带我走出迷途,找到出口。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她——我生命中的引路人。她,虽然是一位盲人,但是她的眼睛却绽放着美丽的光芒!
“铃——”放学铃声响了,我像是一只刚出笼的小鸟,飞快地奔出学校。一蹦一跳地走在街上。突然,我撞到了一个人。我看看她,一脸苍白,戴着一副墨镜,手上拿着拐杖,我知道她是一位盲人。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连忙道歉:“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她脸上并没有露出生气的表情,也没有丝毫的诧异,反而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她温柔地说:“没关系。”“阿姨你要过桥吗?桥上没有盲人道,要不我扶您过去吧!”我是真心诚意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掩埋我的过失。她点点头说:“好啊!那谢谢你咯!”
我搀着阿姨过桥,突然前面有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赶紧停下脚步。阿姨见我停了下来,便问:“怎么啦?”我微笑着回答:“阿姨这儿有块大石头,我们绕过去吧!”阿姨说:“这可不行,要是绊倒别人可怎么办!”说着便蹲下身去摸索着大石头的位置。他用力将大石头搬开。我看到了赶紧说:“阿姨我来帮你吧!”阿姨说:“不行,这石头可重了,你搬不动的。”他搬着大石头走到桥头,将大石头放在了没有行人经过的地方。这时,我看见泥水沾湿了她的手,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流下来。顿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润湿了我的眼泪。我眼前的这位盲人阿姨身影变得越来越高大,我仿佛看到她的眼睛很亮很亮……
是她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是她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作身残志不残,是她引向我走向了光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