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中考道法二轮复习课件统编版2025年中考道法 二轮复习 时政热点专题 解读与演练07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福建考察第五篇 民生建设多角度设问解读热点试题演练13热点素材剖析2热点素材剖析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福建考察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趟行程密集的考察调研,从东南沿海到江淮大地,2024年10月15日至18日,四天时间,两省四市,看大潮正起、千帆竞发。角度1:用好关键一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改革开放角度2:走好必由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创新驱动发展◆在福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说,“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要放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角度3: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古城内的六尺巷指出:“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基因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自觉传承这种精神。”汲古言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在关帝文化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他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中华文化1.(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和安徽考察时,为什么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答案】(1)改革只有进行,没有完成时。(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换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多角度设问解读2.(原因)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的原因。【答案】(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4)是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3.(意义)将六尺巷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有利于青少年传承和弘扬谦让、谦虚、和为贵的传统美德。(2)有利于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弘扬中华“和”文化,坚定文化自信。4.(启示)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要自觉弘扬谦让、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3)要从小事做起,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5.(做法)结合角度2,谈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该如何继续发力?【答案】(1)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调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6.(做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如何做?【答案】(1)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艰苦风斗。(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进行创造性学习,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4)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发创造潜力。热点试题演练1.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新闻播报时,小华报道了如下几则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宅兹中国”单元时,强调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伏羲庙考察时,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水麦积山石窟时,寄语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目的是告诉我们( )①要延续文化血脉,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②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掘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③要加强文物保护,杜绝各类破坏、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④要讲好中国故事,坚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③说法太过绝对④说法错误2.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希望乡亲们在党组织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强调了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 )A.引进大量外资发展乡村经济B.完全依靠村民自身的努力C.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D.只发展特色产业C说法太过绝对乡村振兴不能完全依靠村民自身努力,也需要外部支持引进外资只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途径,不是关键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巷道,“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一封家书,传达了礼让,吴家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最终两家各退三尺,形成了这条宽六尺的巷道。材料二:桐城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巧妙运用桐城特有的文化精神,将六尺巷典故的精神内核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广泛运用“六尺巷工作法”: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1)六尺巷中见天地。“六尺巷”的故事传承了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4分)【答案】①和睦相处或以和为贵;②换位思考;③包容、谦逊忍让;④平等待人;⑤尊重他人。(4分,答出两点即可)(2)请你从法治的角度,谈谈“六尺巷工作法”的现实意义。(6分)【答案】①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②有利于化解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实现善治;④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4.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材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面临客观需要向外看 向内看“地球村”里“创新竞赛”如火如荼: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为各国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也带来更大竞争压力;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其他发展中国家竞相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打破,倒逼我们突破旧格局、塑造新优势。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答案】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③发展以创新为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需要。④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⑤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6分)(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8分)材料二:北京海淀中关村,汇聚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国已备案上线的117款“大模型”中占据47席;上海嘉定,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建成投产,赛道切换,稳步转型;内蒙古鄂尔多斯,“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风光基地紧张建设,将源源不断送出绿电;黑龙江,林海莽莽,瞄准生物产业,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新赛道越拓越宽;海南岛,依托独特的温度、纬度和深度,现代种业、航天产业、海洋经济三大未来产业加快成长;安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答案】①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②聚力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③贯彻新发展理念;④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6分)(2)结合材料二,归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途径。(6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民生建设07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福建考察热点素材剖析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福建 考察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 趟行程密集的考察调研,从东南沿海到 江淮大地,2024年10月15 日至18 日,四 天时间,两省四市,看大潮正起、千帆 竞发。角度1:用好关键一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今天,抓改 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 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 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 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勇于 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 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精要剖析划线句:改革开放)角度2:走好必由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精要剖析划线句:创新驱动发展)◆在福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 出新路 ”“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 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 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 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 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 记同大家说,“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 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 ’,大家要放 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贡献聪明才智。 ”角度3: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 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古城内的六尺巷指出: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 基因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自觉传承这种精神。 ”汲古言今,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 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 会就和谐了。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 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 (精要剖析划线句: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在关帝文化产业园, 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 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他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 护好、传承好。(精要剖析划线句:中华文化)多角度设问解读1. (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和安徽考察时,为什么强调“在全面深化 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答案】 (1)改革只有进行,没有完成时。(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换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 实挑战。2. (原因)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 保护好、传承好的原因。【答案】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 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 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 造的精神家园。(4)是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3. (意义)将六尺巷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健康 成长有何重要意义?【答案】 (1)有利于青少年传承和弘扬谦让、谦虚、和为贵的传统美德。(2)有利于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弘扬中华“和 ”文化,坚定文化自信。4. (启示)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答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 弥新。(2)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要自觉弘扬谦让、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3)要从小事做起,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5. (做法)结合角度2,谈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该如何继续发力?【答案】 (1)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 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方针,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调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 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 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6. (做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如何做?【答案】 (1)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艰苦风斗。(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进行创造性学习,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4)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发创造潜力。热点试题演练1.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新闻播报时,小华报道了如下几则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宅兹中国 ”单元时,强调要 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 华文明的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伏羲庙考察时,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 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 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水麦积山石窟时,寄语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 精神 ”,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 响力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 目的是告诉我们( A )①要延续文化血脉,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②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掘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③要加强文物保护,杜绝各类破坏、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 ③说法太过绝对④要讲好中国故事,坚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说法错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希望乡亲们 在党组织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特色 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习总书记的谈话强调了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 C )A.引进大量外资发展乡村经济 引进外资只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途径,不是关键B.完全依靠村民自身的努力C.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不能完全依靠村民自身 努力,也需要外部支持D.只发展特色产业 说法太过绝对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巷道,“六尺巷 ”。清朝 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 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 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 英的一封家书,传达了礼让,吴家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最终两家各 退三尺,形成了这条宽六尺的巷道。材料二:桐城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巧妙运用桐城特有的文化精神,将六尺巷典故的精神内核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 中广泛运用“六尺巷工作法 ”: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 发人;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 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1)六尺巷中见天地。“六尺巷 ”的故事传承了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4分)【答案】①和睦相处或以和为贵;②换位思考;③包容、谦逊忍让;④平等待人;⑤尊重他人。(4分,答出两点即可)(2)请你从法治的角度,谈谈“六尺巷工作法 ”的现实意义。(6分)【答案】①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②有利于化解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维护社会稳 定,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 治相得益彰,实现善治;④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4.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提出“ 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 ”。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 开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材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面临客观需要向外看 向内看“地球村 ”里“创新竞赛 ”如火如荼:技术 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为各国发 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也带来更大竞争压力; 发达国家推动“ 再工业化 ”和“ 制造业回 归 ”,其他发展中国家竞相加快推进工业化 进程,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打破, 倒逼我们突破旧格局、塑造新优势。 中 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高质量发展阶段 。创新能力不适 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 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 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还没有根本 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 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8分)【答案】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②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③发展以创新为特点的新 质生产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需要。④是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⑤是解决社会主 要矛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6分)材料二:北京海淀中关村,汇聚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国已备案 上线的117款“ 大模型 ”中占据47席;上海嘉定,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 建成投产,赛道切换,稳步转型; 内蒙古鄂尔多斯, “ 沙戈荒 ”地区千万 千瓦级风光基地紧张建设,将源源不断送出绿电;黑龙江,林海莽莽,瞄 准生物产业,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新赛道越拓越宽;海南岛, 依托独特的温度、纬度和深度,现代种业、航天产业、海洋经济三大未来 产业加快成长;安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 前布局未来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 制造业集群……向“新 ”而行,以“质 ”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2)结合材料二,归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途径。 (6分)【答案】①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②聚力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③贯彻新发展理念;④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6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民生建设07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福建考察热点素材剖析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福建 考察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 趟行程密集的考察调研,从东南沿海到 江淮大地,2024年10月15 日至18 日,四 天时间,两省四市,看大潮正起、千帆 竞发。角度1:用好关键一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今天,抓改 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 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 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 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勇于 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 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精要剖析划线句:改革开放)角度2:走好必由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精要剖析划线句:创新驱动发展)◆在福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 出新路 ”“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 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 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 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 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 记同大家说,“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 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 ’,大家要放 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贡献聪明才智。 ”角度3: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 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古城内的六尺巷指出: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 基因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自觉传承这种精神。 ”汲古言今,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 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 会就和谐了。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 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 (精要剖析划线句: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在关帝文化产业园, 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当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 岸文化交流等情况介绍。他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 护好、传承好。(精要剖析划线句:中华文化)多角度设问解读1. (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和安徽考察时,为什么强调“在全面深化 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答案】 (1)改革只有进行,没有完成时。(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换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 实挑战。2. (原因)谈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 保护好、传承好的原因。【答案】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 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 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 造的精神家园。(4)是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3. (意义)将六尺巷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健康 成长有何重要意义?【答案】 (1)有利于青少年传承和弘扬谦让、谦虚、和为贵的传统美德。(2)有利于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弘扬中华“和 ”文化,坚定文化自信。4. (启示)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答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 弥新。(2)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要自觉弘扬谦让、以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3)要从小事做起,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5. (做法)结合角度2,谈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该如何继续发力?【答案】 (1)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 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方针,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调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 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 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6. (做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如何做?【答案】 (1)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艰苦风斗。(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进行创造性学习,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4)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开发创造潜力。热点试题演练1.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新闻播报时,小华报道了如下几则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宅兹中国 ”单元时,强调要 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 华文明的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伏羲庙考察时,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 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 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水麦积山石窟时,寄语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 精神 ”,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 响力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 目的是告诉我们( A )①要延续文化血脉,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②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掘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③要加强文物保护,杜绝各类破坏、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 ③说法太过绝对④要讲好中国故事,坚信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说法错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希望乡亲们 在党组织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特色 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习总书记的谈话强调了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 C )A.引进大量外资发展乡村经济 引进外资只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途径,不是关键B.完全依靠村民自身的努力C.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不能完全依靠村民自身 努力,也需要外部支持D.只发展特色产业 说法太过绝对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巷道,“六尺巷 ”。清朝 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 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 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 英的一封家书,传达了礼让,吴家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最终两家各 退三尺,形成了这条宽六尺的巷道。材料二:桐城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巧妙运用桐城特有的文化精神,将六尺巷典故的精神内核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 中广泛运用“六尺巷工作法 ”: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 发人;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 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1)六尺巷中见天地。“六尺巷 ”的故事传承了哪些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4分)【答案】①和睦相处或以和为贵;②换位思考;③包容、谦逊忍让;④平等待人;⑤尊重他人。(4分,答出两点即可)(2)请你从法治的角度,谈谈“六尺巷工作法 ”的现实意义。(6分)【答案】①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②有利于化解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维护社会稳 定,构建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 治相得益彰,实现善治;④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4.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提出“ 因地制宜 发展新质生产力 ”。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 开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材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面临客观需要向外看 向内看“地球村 ”里“创新竞赛 ”如火如荼:技术 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为各国发 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也带来更大竞争压力; 发达国家推动“ 再工业化 ”和“ 制造业回 归 ”,其他发展中国家竞相加快推进工业化 进程,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打破, 倒逼我们突破旧格局、塑造新优势。 中 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高质量发展阶段 。创新能力不适 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 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 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还没有根本 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 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8分)【答案】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②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③发展以创新为特点的新 质生产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需要。④是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⑤是解决社会主 要矛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6分)材料二:北京海淀中关村,汇聚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国已备案 上线的117款“ 大模型 ”中占据47席;上海嘉定,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 建成投产,赛道切换,稳步转型; 内蒙古鄂尔多斯, “ 沙戈荒 ”地区千万 千瓦级风光基地紧张建设,将源源不断送出绿电;黑龙江,林海莽莽,瞄 准生物产业,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新赛道越拓越宽;海南岛, 依托独特的温度、纬度和深度,现代种业、航天产业、海洋经济三大未来 产业加快成长;安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 前布局未来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 制造业集群……向“新 ”而行,以“质 ”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2)结合材料二,归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途径。 (6分)【答案】①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②聚力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③贯彻新发展理念;④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 (6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民生建设07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福建考察(2024.12.2更新).pptx 【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民生建设07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福建考察(原卷版).docx 【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民生建设07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福建考察(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