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民生建设03《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民生建设03《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原卷版+解析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
民生建设03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 2024-2027年) 》
热点素材剖析
材料:《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
摘录1: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种养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精要剖析划线句:共同富裕)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实施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支持企业协同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建强产业发展载体,支持县域农 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精要剖析划线句:高质量发展)
摘录2: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 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 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精要剖析划线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开展古树名木复壮及古 树群保护。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办好中 国农民丰收节。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实 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文旅深 度融合工程,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效益,加快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产业。
摘录3: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降低经济作物化肥施用强度,推进病虫害绿色防 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精要剖析划线句: 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对农业 面源污染治理的监测评估。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推广免耕少耕播种 技术,降低农业甲烷和畜禽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 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
摘录4: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强化学前 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精要剖析划线句: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公平;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县 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开展老年 和妇幼健康、优生优育服务,因地制宜建设公共健身设施。
多角度设问解读
1. (说明)结合摘录3,请你谈谈“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党和政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农业高 质量发展。
(2)党和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引导农村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3)党和政府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2. (原因)结合摘录2,请你分析为什么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
【答案】 (1)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历史记 忆、生产生活智慧和艺术结晶的体现,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 各族儿女的乡愁。
(2)传统村落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发展特色旅游、 文化创意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3)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 动力。
3. (意义)结合摘录4,请你谈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带 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1)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维护 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素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 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有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
4. (启示)结合摘录1,请你谈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带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 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积极推动乡村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3)党和政府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
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5. (做法)结合摘录2,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答案】 (1)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2)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活动,如宣传非遗文化、守护古树名木等。
(3)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用新媒体视频推广特色传统节日习俗。
热点试题演练
1.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 2027年) 》提出,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加快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 “互联网+ ”、 “智慧广电+ ”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乡村教育、医 疗、文化数字化建设。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这些举措( A )
①有利于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让乡村居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③表明我国已建成教育强国、医疗强国
④能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③我国还未建成教育强国、 医疗强国
④说法错误,这些举措可以降低 “城乡发展差距 ”,不能消除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养生息,完善耕地轮 作休耕、草原保护等制度,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开展重
点河湖治理修复。这一系列举措( B )
①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表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 ④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③不符合实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 ”再到“千村 未来、万村共富 ”的“千万工程 ”,是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 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
农民群众。实施“千万工程 ”有利于( A )
①让人们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④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④说法错误,有利于实现 共同富裕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班开展以“关注乡村振兴,弘扬‘村字头 ’文化 ”为主题的研究性 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舞台灯光下,来自甘肃的农民诗人裴爱民吟诵着自己写给村 庄的诗,来自青海的农牧民唱起活力四射的《三江源头祝酒歌》,来自河 北滦平花楼沟村的村民讲述他们拍摄金山岭长城的故事……在全国农业展 览馆举办的大地流彩 ·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上,一批农民唱主角的节 目赢得阵阵掌声,折射出当前乡村文化的活力涌动。村歌、村晚、“村越 ”、“村BA ”、村超……一段时间以来,“村字头 ”文体活动持续火热, 乡村博物馆、美术馆等蓬勃生长,受到广泛关注。
(1)为什么“村字头 ”文体活动能持续火热? (4分)
【答案】 ①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 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②“村字头 ”文体活动体现出独具地方特色 的文化魅力,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③“村字头 ”文体 活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充分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了村民的参 与热情。 (4分)
材料二:“村字头”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独特标识与深刻印记,从村头的 老槐树到村口的小石桥,从社戏舞台到古老牌坊,“村字头”文化元素星罗 棋布,构建了乡村独特的风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与价值观 念,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彰显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2)我们应如何保护与传承“村字头”文化,实现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 值?(6分)
【答案】 ①国家: 出台和完善有关发展“村字头 ”文化的政策,加强 对“村字头 ”文化资源的保护; 培养乡村文化的传承人; 创新“村字 头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项目。
②社会: 加强对保护和传承“村字头 ”文化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文 化活动的良好氛围。
③公民: 要树立保护和传承“村字头 ”文化的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文 化活动。 (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2025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题】
民生建设03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 2024-2027年) 》
热点素材剖析
材料:《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
摘录1: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种养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精要剖析划线句:共同富裕)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实施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支持企业协同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建强产业发展载体,支持县域农 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精要剖析划线句:高质量发展)
摘录2: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 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 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精要剖析划线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开展古树名木复壮及古 树群保护。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办好中 国农民丰收节。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实 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文旅深 度融合工程,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效益,加快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产业。
摘录3: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降低经济作物化肥施用强度,推进病虫害绿色防 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精要剖析划线句: 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对农业 面源污染治理的监测评估。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推广免耕少耕播种 技术,降低农业甲烷和畜禽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 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
摘录4: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强化学前 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精要剖析划线句: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公平;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县 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开展老年 和妇幼健康、优生优育服务,因地制宜建设公共健身设施。
多角度设问解读
1. (说明)结合摘录3,请你谈谈“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党和政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农业高 质量发展。
(2)党和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引导农村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3)党和政府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2. (原因)结合摘录2,请你分析为什么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
【答案】 (1)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历史记 忆、生产生活智慧和艺术结晶的体现,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 各族儿女的乡愁。
(2)传统村落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发展特色旅游、 文化创意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3)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 动力。
3. (意义)结合摘录4,请你谈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带 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1)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维护 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素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 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有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
4. (启示)结合摘录1,请你谈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带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 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积极推动乡村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3)党和政府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
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5. (做法)结合摘录2,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答案】 (1)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2)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活动,如宣传非遗文化、守护古树名木等。
(3)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用新媒体视频推广特色传统节日习俗。
热点试题演练
1.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 2027年) 》提出,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加快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 “互联网+ ”、 “智慧广电+ ”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乡村教育、医 疗、文化数字化建设。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这些举措( A )
①有利于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让乡村居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③表明我国已建成教育强国、医疗强国
④能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③我国还未建成教育强国、 医疗强国
④说法错误,这些举措可以降低 “城乡发展差距 ”,不能消除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养生息,完善耕地轮 作休耕、草原保护等制度,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开展重
点河湖治理修复。这一系列举措( B )
①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表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 ④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③不符合实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 ”再到“千村 未来、万村共富 ”的“千万工程 ”,是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 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
农民群众。实施“千万工程 ”有利于( A )
①让人们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④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④说法错误,有利于实现 共同富裕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班开展以“关注乡村振兴,弘扬‘村字头 ’文化 ”为主题的研究性 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舞台灯光下,来自甘肃的农民诗人裴爱民吟诵着自己写给村 庄的诗,来自青海的农牧民唱起活力四射的《三江源头祝酒歌》,来自河 北滦平花楼沟村的村民讲述他们拍摄金山岭长城的故事……在全国农业展 览馆举办的大地流彩 ·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上,一批农民唱主角的节 目赢得阵阵掌声,折射出当前乡村文化的活力涌动。村歌、村晚、“村越 ”、“村BA ”、村超……一段时间以来,“村字头 ”文体活动持续火热, 乡村博物馆、美术馆等蓬勃生长,受到广泛关注。
(1)为什么“村字头 ”文体活动能持续火热? (4分)
【答案】 ①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 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 ②“村字头 ”文体活动体现出独具地方特色 的文化魅力,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③“村字头 ”文体 活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充分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了村民的参 与热情。 (4分)
材料二:“村字头”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独特标识与深刻印记,从村头的 老槐树到村口的小石桥,从社戏舞台到古老牌坊,“村字头”文化元素星罗 棋布,构建了乡村独特的风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与价值观 念,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彰显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2)我们应如何保护与传承“村字头”文化,实现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 值?(6分)
【答案】 ①国家: 出台和完善有关发展“村字头 ”文化的政策,加强 对“村字头 ”文化资源的保护; 培养乡村文化的传承人; 创新“村字 头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项目。
②社会: 加强对保护和传承“村字头 ”文化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文 化活动的良好氛围。
③公民: 要树立保护和传承“村字头 ”文化的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文 化活动。 (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万唯特别策划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多角度设问解读
热点试题演练
1
3
热点素材剖析
2
目录
热点素材剖析
材料:《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
摘录1: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种养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以农
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协同共建产业链供应链。建强产业发展载体,支持县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沂蒙山白石屋村——“沂蒙小调”
蓝莓小镇——山东省青岛市藏马山度假区
摘录2: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
传统工艺振兴工程,开展古树名木复壮及古树群保护。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效益,加快数字赋能乡村文化产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录3: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降低经济作物化肥施用强度,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推行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监测评估。稳步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推广免耕少耕播种技术,降低农业甲烷和畜禽养殖臭气排放,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和绿色技术装备应用,开展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攻关。
绿色发展理念
摘录4: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开展老年和妇幼健康、优生优育服务,因地制宜建设公共健身设施。
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公平;共享发展理念
多角度设问解读
1.(说明)结合摘录3,请你谈谈“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说明了什么?
【答案】(1)党和政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党和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引导农村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3)党和政府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2.(原因)结合摘录2,请你分析为什么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
【答案】(1)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和艺术结晶的体现,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2)传统村落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发展特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3)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意义)结合摘录4,请你谈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优化县域教育布局”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素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有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
4.(启示)结合摘录1,请你谈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带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积极推动乡村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3)党和政府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5.(做法)结合摘录2,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答案】(1)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2)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活动,如宣传非遗文化、守护古树名木等。
(3)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如用新媒体视频推广特色传统节日习俗。
热点试题演练
1.202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互联网+”、“智慧广电+”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乡村教育、医疗、文化数字化建设。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让乡村居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③表明我国已建成教育强国、医疗强国
④能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④说法错误,这些举措可以降低“城乡发展差距”,不能消除
③我国还未建成教育强国、医疗强国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养生息,完善耕地轮作休耕、草原保护等制度,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开展重点河湖治理修复。这一系列举措( )
①是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表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
④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③不符合实际
3.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千万工程”,是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实施“千万工程”有利于(  )
①让人们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④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④说法错误,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班开展以“关注乡村振兴,弘扬‘村字头’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舞台灯光下,来自甘肃的农民诗人裴爱民吟诵着自己写给村庄的诗,来自青海的农牧民唱起活力四射的《三江源头祝酒歌》,来自河北滦平花楼沟村的村民讲述他们拍摄金山岭长城的故事……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上,一批农民唱主角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折射出当前乡村文化的活力涌动。村歌、村晚、“村越”、“村BA”、村超……一段时间以来,“村字头”文体活动持续火热,乡村博物馆、美术馆等蓬勃生长,受到广泛关注。
(1)为什么“村字头”文体活动能持续火热?(4分)
【答案】①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②“村字头”文体活动体现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③“村字头”文体活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充分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4分)
材料二:“村字头”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独特标识与深刻印记,从村头的老槐树到村口的小石桥,从社戏舞台到古老牌坊,“村字头”文化元素星罗棋布,构建了乡村独特的风貌,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与价值观念,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彰显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2)我们应如何保护与传承“村字头”文化,实现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6分)
【答案】①国家:出台和完善有关发展“村字头”文化的政策,加强对“村字头”文化资源的保护;培养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创新“村字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项目。
②社会:加强对保护和传承“村字头”文化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
③公民:要树立保护和传承“村字头”文化的意识,积极参与相关文化活动。(6分)
下载同步情境教学课件、中考大单元课件、课件大赛作品等更多优质原创课件可登录
yck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