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九年级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五月份限时作业训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亵渎(xie)
胆怯(que)
狼藉(G)
翻来复去(fù)
B.鲜腴(yi)
恣睢(zi)
牟取(m6u)
行而不辍(chuo)
C.窜逃(cuan)
深宵(xiao)
吹嘘(x)
惨决人寰(jué)
D.告磬(qing)
跋涉(ba)
莅临(1)
坦荡如砥(d)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巳已如意,事事如意;承古拓今,饱含深意。已,象征着阳气已出,阴气已
,万物见,
成文章。而将两个“巳”字对称
,则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壁,事事如意,这
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
的创意链接,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更彰显着中华民族
精神根脉
的时代力量。
A.藏摆放曼妙生生不息
B.没放置美妙生生不息
C.藏摆放美妙仰之弥高
D.没放置曼妙仰之弥高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禅益的
$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累积,一种知识的累积,
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能否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关系到一个人知识的极大丰
富,素养的快速提升。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
智慧”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
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A“对”“那”“共识”依次是介词、代词、名词。“潜移默化”是并列短语,“亲近文学”是偏正短语。
B.“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
事情。”该句的谓语是“大有神益”。
C.“能否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关系到一个人知识的极大丰富,素养的快速提升。”这个句子
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能否”去掉。
D.“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即使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
慧’的野蛮人。”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1)书海拾贝,研读精思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等。我们学过他的写景抒情的名篇《济南的冬天》。
B.古代称没有功名的平民为“白丁”,也称“布衣”,“烽火”指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
争。“征蓬”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