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考点一对一中心论点的概括典题示例通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说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指点迷津1.论点提出的方式:(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论点;(2)引用名言,从而引出中心论点;(3)针对某些现象提出论题,分析后提出中心论点;(4)叙述经历,然后归纳出中心论点;(5)直接提出中心论点。2.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直接提出来的,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尤其要注意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总之”“综上所述”等。有的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蕴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针对阐述的问题概括出中心论点。小试身手本课第12题。@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赞誉(yù) 典范(fàn) 瞥见(piē) 恍若(huǎnɡ)B.箱箧(qì) 缀满(zhuì) 晨曦(xī) 行窃(qiè)C.劫掠(lüè) 分享(xiǎnɡ) 琉璃(li) 珐琅(fǎ)D.塞满(sè) 耗费(hào) 朱鹭(lù) 野蛮(má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艺术有两个起原,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B.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全国人民。C.将受到历史制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D.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脏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到来后,青岛花市上有了各种各样的花,看得人眼花缭乱。B.他喜欢收藏古董。你看,这么多的古董简直可以举办一个富丽堂皇的展览会了。C.我们中国人都要牢记革命老前辈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的丰功伟绩。D.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B.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C.“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D.“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⑤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6.古诗文默写。(1)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3)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4)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 , ”借助三个数字,委婉表达了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5)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 。(6)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借梦境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 。(一)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五段至第十段,完成题目。7.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者是从哪方面进行论述的?8.下面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9.请结合选文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二)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题目。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0.下列对《月夜忆舍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B.从标题到内容都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坦然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C.这首诗极能代表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夙愿。D.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与情理不合,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他对故乡的浓浓思念。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力拓展舍弃,也是一种尊严叶匡政①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经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今日宣布,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它们的总价可能会拍卖到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这“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了无数中国网民的愤怒。②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英法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就像打了鸡血般飙升。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和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③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④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英法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终于归还给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⑤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今年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耻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即使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⑥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如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他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们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这个事实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⑦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12.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13.第③段“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中加点的两个“强盗”各指什么?1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的具体含意。15.结合全文,说说面对“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这件事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16.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7.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15字以内)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元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18.课文中巴特勒上尉期待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这场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而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激愤之下,用大量反语来写,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增强了文章的抨击力量。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运用恰当的反语来嘲讽假货泛滥的现象。200字左右。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考点一对一中心论点的概括典题示例通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说说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指点迷津1.论点提出的方式:(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论点;(2)引用名言,从而引出中心论点;(3)针对某些现象提出论题,分析后提出中心论点;(4)叙述经历,然后归纳出中心论点;(5)直接提出中心论点。2.如何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直接提出来的,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尤其要注意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总之”“综上所述”等。有的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蕴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针对阐述的问题概括出中心论点。小试身手本课第12题。@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赞誉(yù) 典范(fàn) 瞥见(piē) 恍若(huǎnɡ)B.箱箧(qì) 缀满(zhuì) 晨曦(xī) 行窃(qiè)C.劫掠(lüè) 分享(xiǎnɡ) 琉璃(li) 珐琅(fǎ)D.塞满(sè) 耗费(hào) 朱鹭(lù) 野蛮(mán)【解析】B.“箱箧”的“箧”应读“qiè”。C.“珐”应读“fà”。D.“塞”应读“sāi”。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艺术有两个起原,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B.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全国人民。C.将受到历史制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D.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脏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解析】A.“起原”应为“起源”。C.“制栽”应为“制裁”。D.“脏物”应为“赃物”。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春天到来后,青岛花市上有了各种各样的花,看得人眼花缭乱。B.他喜欢收藏古董。你看,这么多的古董简直可以举办一个富丽堂皇的展览会了。C.我们中国人都要牢记革命老前辈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的丰功伟绩。D.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解析】A.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使用正确。B.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用错对象,该词语和古董没有相关性。C.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此处使用正确。D.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此处使用正确。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B.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C.“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D.“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掉“通过”或“使”。C.语序不当,可将“推广与实施”改为“实施与推广”。D.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建造”后添加“的新篇章”。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⑤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解析】仔细阅读五句话,圆明园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教材,所以③句的后面应接①句,可排除B、D项。奥斯维辛集中营是血泪书,所以⑤句的后面应接②句。④句是总结语应放在最后,排除A项。因此排序为:③①⑤②④。故选C。6.古诗文默写。(1)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3)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4)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 , 夕贬潮州路八千 ”借助三个数字,委婉表达了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5)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晨起动征铎 , 客行悲故乡 。(6)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借梦境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一)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五段至第十段,完成题目。7.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者是从哪方面进行论述的? ①表达了作者对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愤怒谴责。②作者是从揭露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角度进行论述的。 8.下面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①这里的“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而欧洲人眼中的“野蛮”却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②作者用反语揭露了欧洲少数人的侵略行径,同时表现了作者的正义感和博大的胸怀。 (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①本句运用反语,“赞誉”实际上表达的是强烈谴责,②这样写极具讽刺效果,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彻底否定的态度。 9.请结合选文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①这里作者将“政府”与“人民”区别开来,强调这样的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②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 (二)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题目。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0.下列对《月夜忆舍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B.从标题到内容都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坦然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C.这首诗极能代表诗人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夙愿。D.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与情理不合,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他对故乡的浓浓思念。【解析】B.诗中没有“夹杂着坦然面对生离死别的情感”。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能力拓展舍弃,也是一种尊严叶匡政①流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经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今日宣布,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它们的总价可能会拍卖到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这“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了无数中国网民的愤怒。②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英法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就像打了鸡血般飙升。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和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③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④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05年,被英法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终于归还给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⑤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元的兽首,今年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耻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买回来了,即使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⑥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如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他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们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这个事实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⑦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12.全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舍弃,也是一种尊严。 13.第③段“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中加点的两个“强盗”各指什么? ①前者指100多年前,英法联军抢走了圆明园中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②后者指100年后的今天,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1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的具体含意。 ①侵略者掠夺了我们的国宝,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不应该忘记,但我们不能遭受第二次掠夺。②兽首的天价拍卖,无异于侵略者对我们的第二次掠夺,只不过这次是披着文明的外衣进行的。③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追讨回来的情形下,我们只有舍弃,保持这种缺憾,维护民族尊严。 15.结合全文,说说面对“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这件事情,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示例一:继续加入《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示例二: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索回流失文物,让抢劫者们如何拿走的,再如何送回来。示例三: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坚决不上“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的当。 16.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艾青的很多诗,比如《火把》《向太阳》等都以太阳、光、火等一系列物象作为诗歌意象。②艾青的作品感情充沛,激人奋进,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火把一样给人温暖,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③如《火把》一诗不仅鼓舞人们寻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作者自己的革命道路。《向太阳》“以最高的热度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充满了热情、乐观和希望。 17.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展望。(答案不唯一,突出圆明园昨天的辉煌、遭遇的破坏以及目前状况、未来等内容即可)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15字以内)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解析】新闻标题的拟写,要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对象:圆明园遗址考古。事件:首次进行网络直播。根据以上内容拟写标题即可。(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元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甲:圆明园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催人奋进! 示例一:圆明园应该重建。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我们中国不能没有圆明园!示例二: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国人不要忘记那一段沉痛的历史。(答案不唯一;明确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8.课文中巴特勒上尉期待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这场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而雨果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激愤之下,用大量反语来写,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增强了文章的抨击力量。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运用恰当的反语来嘲讽假货泛滥的现象。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学生版.docx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