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 语文学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2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古诗文(24分)诗文默写(10分)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草树知春不久归, 。(《晚春》)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古诗文阅读(14分)(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②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生不敢言归。注:①讴:这里指唱歌。②饯行:用酒食设宴送行。《卖油翁》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解释加点词。(3分)释担而立( ) 自谓尽之( )(2)结合(乙)文内容,“谢而求反”中的“谢”应解释为谢罪 B. 感谢 C. 道歉 D. 敬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甲)文“ ”字能表现卖油翁倒油时从容淡定的心理,(乙)文“ ”和 “ ”两字表现出了秦青高超的技艺。(3分)(甲)文陈尧咨对待卖油翁从“忿然”到“ ”的变化,与(乙)文薛谭对待“学讴”从开始的“辞归”到最后“ ”这一态度变化,都告诉了我们 的道理。(4分)二、现代文(28分)(一)老山界(节选)①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②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再向前进。③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④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励工作。⑤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⑥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⑦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⑨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们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⑩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文中将我们称作“笨重”的队伍,是因为①② ③ (3分)12. 下列表现不能体现第⑧段加点词“坚强的意志”的一项是 (2分)A.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B.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C.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东西吃。D. 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13. 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3分)说说你对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选文第 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二)森林为什么是“水库”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 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 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应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 1.37 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填入第①段画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既 又 B. 虽然 但是C. 不仅 还 D. 因为 所以17.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树冠层截留水分)((2)) ((1))(森林是“水库”的原因)((4)) (促进降水的形成,影响降水形态) ((3)) (林地土壤能积蓄雨水,涵养水源)18. 简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三、综合运用(8分)学习完第三单元的课文,同学们发现丰富多彩的社会是由许许多多普通人构成的,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令人感动或启人深思的故事。因此,普通人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某班级计划围绕这一内容展开阅读交流活动,特邀你参加。(一)拟定活动主题同学们拟定了以下活动主题,其中最适合的一项是 (2分)凡人微光 B. 小人物,大智慧 C. 你我皆凡人 D. 平平淡淡是真(二)推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20. 同学们推荐了如下人物,并给出了推荐理由,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A. 我推荐长妈妈,因为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诚、慈爱地对待少年鲁迅的人。B. 我推荐《台阶》中的父亲,因为他一生都在用勤劳的双手完成自己的理想。C. 我推荐卖油翁和陈尧咨,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练就了非凡的能力。D. 我推荐《骆驼祥子》中的下人高妈,因为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好结局。(三)人物形象辩论21. 有同学推荐祥子作为本次活动中普通人的代表,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请你结合阅读《骆驼祥子》的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作文(40分)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要求:1. 能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能够捕捉到典型的细节。不得吐露真实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