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部分片区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部分片区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 古诗中常蕴含自然理趣与人间真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______ , ______ ”描写景物的时序交替,暗示着时光流逝;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______ , ______ ”富含哲理,告诉我们社会在发展,前景无限美好;李商隐《无题》中,巧用比喻和双关,突出有情人之间爱恋之深、生死不渝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2) 古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作者娴熟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______ , ______ ”来形容小溪的形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运用对偶体现作者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12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qī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 shú。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河埠 ______
qī ______ 跷
忐忑 ______
读shú ______
(2) 鲁迅爱读书,从小就与书形影不离。请从先生的书单中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填空。
鲁迅书单 A《荡寇志》
B《山海经》
C《天演论》
D《孝子传》
E《鉴略》
F《左传》
G《封神榜》
H《二十四孝图》
书单中有阿长买回来的 ______ ,有父亲强制要被背诵的 ______ ,有揭露孝道虚伪的 ______ ,还有在南京求学时痴迷的 ______ 。(填字母)
(3)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各写出一处具体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温馨的回忆”和对衍太太的“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3.初三年级开展“读贬谪文学品儒士情怀”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3分)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贬谪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读到的贬谪文学作品,大多彰显出文人志士遭贬后的高洁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甲】 他们不是在困难处境中自暴自弃,但是在苦境中找到快乐,将消极抵触转化为坦然面对。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与坚守却未曾销蚀。【乙】 在读这些贬谪文学作品时,感受到这些文人志士自强不息的精神。
①【甲】处画线句关联词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③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重要价值”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吟诗作赋
B.高洁情操
C.造福百姓
D.心情舒畅
(2) 小文同学在读贬谪文学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准备选一幅书法作品挂在书房。下面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第一幅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字形圆转,开阔舒展。
B.第二幅作品的字体属于篆书,字形宽扁,蚕头雁尾。
C.第三幅作品的字体属于行书,行云如水,方正坚劲。
D.第四幅作品的字体属于楷书,横平竖直,端庄美观。
(3) 你们小组成员约定一起去参观欧阳修纪念馆,了解他被贬滁州的经历。张明因事耽搁未准时到达。你想让工作人员王叔叔转告张明,你们先去参观,让张明10点到醉翁亭与你们会合。
你: ______
王叔叔:好的。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连着山
陈忠实
①大约经过了九转十八弯,汽车终于从塬顶上盘埏下来,进入黄土高原的一道河谷了。两岸黄土山峦,蓝天变成窄窄的一溜儿。汽车贴着山根,顺着河边的公路行驶。 一座座被风雨剥蚀得满身沟壑的黄土山,从窗玻璃外面闪过去;闪过去了,迎面又扑来了,仍然是满身沟壑的黄土山。
②山连着山……
③初看,雄伟,纯朴,庄重;看得多了,就觉得单调,贫瘠,无彩少色,令人感到沉闷和厌倦。
④“井架!”
⑤就在那高高的几乎是光秃秃的黄土山顶上,矗立着一副钻取石油的井架,钢的身架,钢的筋骨,巍然耸立!
⑥“井架!又一座!”
⑦就在那泛着淡淡的绿色的黄土山的半山腰上,矗立着又一座井架,钢的身架,钢的筋骨,紧紧贴着黄土山的胸脯。
⑧“井架!又……”
⑨就在那被玉米、糜谷覆盖着的郁郁葱葱的河川里,一副钢铁身骨的井架,拔地而起!
⑩这就是长庆油田陕东高原会战区的一隅。
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古老、贫瘠而又艰苦的黄土高原啊!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之地,哺育过中国共产党人、孕育过新中国的红色土地啊!就在这深厚的黄土层下,涌动着炽热的黑色的液浆……
山连着山。井架连着井架。不断地闪过去,又不断地向你扑来。我简直想要伸出手臂,去拥抱这黄土山……
离开公路,从小河沟的青石上绕过去,就开始爬山,一条小路通往劈在半山腰的井场。
弯弯的小路,不过二尺来宽。朝右,拐上一道楞坎;朝左,又拐上一道楞坎。弯来拐去,小路就像从天上垂下的一条链带儿,飘落在野草野花中。 蓬蓬的野草,把枝枝叶叶扑到小路上来,紫红的马兰花、火红的山丹丹、雪白的萝卜花,还有挂在藤蔓上的野豆花,拂动着人的裤脚……
这二尺宽的小路,不是用推土机铲出来的,也不是用镢头、铁锹劈出来的,而是用脚踩出来的。是那些工作在半山腰的井架下的钻井工人,在荒山草丛中踏踩出来的。
朝霞,夕阳;雨雪,霜雾;寒冬,酷暑……接班交班,上山下山路,就这样从草丛中踩踏出来了。
就在这叫做野狐沟的沟道里,几十年前,红军战士歼灭过马匪的一个精锐骑兵团。黄土里,埋着年轻的红军战士的忠骨;青草上,溅着人民子弟兵的鲜血。现在,就在这经过血与火洗礼的黄土高原上,每天从早晨到夜晚,响着新中国石油工人欢快的脚步声……
这弯弯曲曲的小路,是一首血与汗写成的诗!
从车窗上望出去,展开这样一幅奇异的景象:在那高高的山顶上,远远近近,矗立着一个又一个井架;在那河川的玉米地里,一字排开五六架采油树,高过正在冒着天花的玉米林梢,悠然运转;在生产队的饲养场后墙外,竟然有一架抽油机向正在歇息的牛马“点头”……
浅蓝色的载重汽车,驮着油罐,装着机械,往来穿梭,尘土飞扬,真像进行着一场紧张的战争。飞扬的尘土中,大帮大帮的民工正在赶修公路。手扶拖拉机,手拉车,一齐上阵了,使人很容易想到战争年月之前的老乡!现在奔忙的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的,毕竟不是抱枪冲锋的战士了;安全帽取代了军帽,操在手中的比毕竟不是步枪,而是刹把①了!然则这景象,这气氛,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战斗呢?当地震队把一个一个山头爆破过去,定下井位,钻井队紧跟着一个一个山头上开钻、攻坚,直到采油树一架一架运转起来。这才是最后占领的标志。
那些曾经向往胜利的曙光而长眠在黄土高原上的先烈,听到而今这一派轰隆机鸣闹山川的火红景象,看见那一架一架钻机旁生龙活虎的工人,该是怎样的喜悦啊!那些贪馋地追逐着“家庭现代化”的朋友,难道没想到一点什么吗?
山连着山。
(——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注]刹(shā)把:指车轮停止转动的装置上手握的部分。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主要描写“我”经过黄土高原的一道河谷时看到的壮观景象。
B.“山连着山”不仅是标题,还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是本文的线索。
C.文章第 段运用插叙,记叙了野狐沟“几十年前”和“现在”的不同故事。
D.文章独具特色的口语化语言亲切感人,使读者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2) 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试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
蓬蓬的野草,把枝枝叶叶扑到小路上来,紫红的马兰花、火红的山丹丹、雪白的萝卜花,还有挂在藤蔓上的野豆花,拂动着人的裤脚……
(4) 在黄土高原的诸多景物中,作者为什么独独钟情于“井架”?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这弯弯曲曲的小路,是一首血与汗写成的诗”的理解。
【二】(17分)
【材料一】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它出现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格的“汉服饰文化”。 据一些古籍资料显示,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在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汉服具有相对较多的款式,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衣博带、系带隐扣等。“交领右衽”是汉服的灵魂所在。所谓“交领”,是指衣服左右前襟重叠,两边相交成领;“右衽”,就是上衣前襟左边长、右边短,衣服前襟向右掩。交领有着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其两条直线相交于衣中线,是中正气韵的完美体现,也隐含着做人要不偏不倚的深刻道理。右衽的形成与中国的农耕文明有关,长期劳作发现衣襟右掩更方便活动,也更适合存放小型工具。为使人体有宽松自由的感觉,宽衣博带又是汉服的一个突出特点。人身着汉服,身体各部分都能自由伸展,不会因为紧紧包裹而产生束缚感,这种宽博大气之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完美展现 汉民族传统服饰的诞生,体现了中国古人泰然自若、宽厚仁爱、与世无争的民族性格和人生境界,也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材料二】
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近年来,随着“汉服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开始关注汉服,喜欢汉服。汉服文化能逐渐突破圈层,部分得益于汉服爱好者的不懈推广。他们会参与一些汉服讲座、汉服游园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推广汉服文化。此外,大众媒体和互联网蓬勃发展,也成为汉服推广的有利工具。贴吧、论坛发展到抖音等视频软件,让汉服进一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汉服甚至火到海外,成为西方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据观察, TikTok(抖音国际版)上仅标注为“汉服”话题的短视频观看总量就已经突破了3亿次。
②汉服何以愈受欢迎?“汉服最吸引我的地方肯定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汉服爱好者王一帆说,接触汉服后,她对戏曲、古画等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③“穿上汉服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穿越之感,仿佛在心中对话古今。”同是汉服爱好者的关嘉美说。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而汉服对身材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质,对当代服装设计也有借鉴意义。
④“服饰是生活美学的展示载体,也是流行文化的承载主体。汉服再次受到热捧,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宁夏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冯蛟分析称。
(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汉服“出圈”:于传统文化中发现美》)
【材料三】
汉服文化正在形成新热潮,如何让“爆红”变成“长红”是当前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从 2020年开始,巨量引擎便打造了“国风大典”IP,2021年就成为现象级国风盛事,2023年国风大典持续释放的国风魅力,再次掀起了“国潮热”,引发全网国风话题讨论热潮,活动总曝光量超40亿,全网共斩获72个热搜;“国风美焕夜”直播间曝光次数超1.4亿人次,观看人数2800万,互动次数高达230万,进一步让汉服出圈破圈。
“从行业来看,汉服产业需要打造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助力其发展,比如通过文旅促进汉服、民俗服装从小众圈走向大众市场,以成为全民国潮文化。对于企业及品牌来说,也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供应链能力才是关键。”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______
A.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衣博带,其中衣服左右前襟重叠,两边相交成领,是“交领”。上衣前襟右边长、左边短,衣服前襟向右掩,是“右衽”。
B.“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服饰。”这句话体现了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C.汉服文化正在形成新热潮,让“爆红”变成“长红”是当前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D.“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最”强调了汉服历史悠久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 材料一介绍了汉服的哪些知识?
(3) 根据材料三图表,说说你的发现。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汉服包含了哪些中国文化?
【三】(16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①易之,不知其叵测也。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于每至溪上,觳纹②壁影,印心染神, 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日屡月不能忘。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缺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节选自李元阳《游青碧溪记》,有删改)
[注]①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②觳(hú)纹:形容溪水微波如皱纱。
【丙】
风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草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注]①大通:在安徽铜陵,靠长江南岸的一个商埠,大通河由此入江。②荆关:荆浩、关仝,均为五代时著名画家。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
②以水明见底 ______
③石色愈丽 ______
④斟酌在荆关 ______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贯其趣。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日屡月不能忘。
(4) 【甲】【乙】【丙】三段文字中的水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相同的心情?
五、作文(55分)
度过寒冬,你会迎来暖春;战胜失意,你会变得达观;走出困境,你会发现坦途……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向前行走中获得成长。既然要向前,为何不鼓起勇气,勇敢迈出步伐,走好脚下的路?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文中不要透露个人的身份信息;(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2025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易错字:畔、蜡)
(2)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易错字:蛇)
2.(12分)(1)bù 蹊 tè 熟
(2)B E H C
(3)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帮“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给予“我”关爱与鼓励。让“我”感激与怀念。
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吃冰”、打旋子,事后充当“老好人”;在“我”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大喊大叫,增加病人的痛苦;让“我”看坏书,偷母亲首饰变卖,并散布谣言,让“我”厌恶和愤怒。
3.(13分)(1)①将“但是”改为“而是”。
②在“感受到”前面加上“我们”。
③B
(2)A
(3)示例:王叔叔,您好!我们和张明约好一起去参观欧阳修纪念馆,他因事耽搁未准时到达,想请您转告张明,我们先去参观,让他10点到醉翁亭与我们会合。您看可以吗?
二、阅读(55分)
【一】
(1)B
(2)画线句子运用环境描写,写出黄土高原上山陵的连绵、单调、贫瘠,照应了标题,也暗示了山令人沉闷和厌倦,与下文“我”看见井架的惊喜(或与下文巍然耸立的井架)形成对比。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铺”“撩动”赋予野花野草人的情态;运用“紫红、火红、雪白”等色彩鲜明的词语,突出了野花的鲜艳(或运用“蓬蓬、枝枝叶叶”等叠词,写出了野草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路景色的喜爱之情。
(4)①井架巍然耸立,在黄土高原的山顶、山腰、河川间格外显眼;②井架意味着古老贫瘠的土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让“我”感到高兴;③井架象征着红军战士和石油工人钢铁般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
(5)①红军战士的牺牲,石油工人的奉献,凝聚着血与汗;②弯弯曲曲的小路寓意着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坎坷崎岖的;③作者把小路比作“诗”,体现了他内心的赞扬与钦佩之情。
【二】(17分)
(1)A
(2)汉服的概念、汉服的发展、汉服的特点、汉服的意义
(3)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新汉服行业消费者规模成逐年增长的趋势,汉服文化正在形成新热潮,从“爆红”正走向“长红”
(4)汉服具有悠久的历史;汉服款式是传统文化的对称学的体现,隐含着做人要不偏不倚的深刻道理;汉服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理念的完美展现;汉服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相结合;汉服在面料、剪裁、色彩等方面都表达着传统文化的形意之美。
【三】(16分)
(1)①在空中②因为③更加,越发④考虑衡量
(2)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②各有各的姿态,都可以建造亭子来细细鉴赏这中间的趣味。
(3)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4)水的特点:清澈、轻柔;相同情感:表达了作者都陶醉于眼前优美宁静的景色和内心的愉悦。
五、作文
评分标准:
一类文(50-55分):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类文(44-49分):主题清晰,事例具体,语言流畅。
三类文(38-43分):主题基本明确,语言平淡,结构松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