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三)(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组织开展以“走进自然赏景·漫步古诗言情”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森林赏景】(2024·张家界市永定区期中改编)森林美景,如诗如画。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张家界山奇水秀,景色yí人,景点繁多。这里可谓“自然造化景如画,鬼斧神工人间仙”“奇峰峻岭彩云间,雾霭环足别样天”。屹立群山之顶,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这里有世界上最高户外电梯百龙天梯,这里有世界 (①最高 ②最长)的自然穿山溶洞天门山洞,这里有世界上 (①最长 ②最高)的高山索道天门山索道,有世界首台大型高山峡谷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动植物的天堂,有保护动植物国家级约100多种,如保护动物有娃娃鱼、云豹、米猴、灵猫等,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天麻、茅岩莓等。春天到来,草木萌发,百花竞相。冬季销声匿迹的鸟儿们重新迁徙回来,开始在天空中 (①高翔 ②盘旋)。莺飞草长、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yí( )人 雾霭(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删掉“多”。 B.删掉“约”。C.将“国家级”放在“保护动植物”前面,删掉“约”。D.把“等”去掉。【湿地为肺】绿色湿地,护佑自然。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材料一: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 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可以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 》,《人民日报》)材料二: 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摘编自《养护湿地,育出诗意》,《半月谈》)材料三: 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半月谈》)4.根据材料一,下列概括城市湿地的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B.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C.维持生物多样性。D.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5.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① 、② 、③ 、④ 等相同的经验。(4分) 【山水醉人】6.(2024·张家界市永定区期中改编)山水言志,韵律醉人。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小石潭记》中“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美丽的景色。 (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 ”写出了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3)诗歌“蒹葭萋萋, ”“ ,悠悠我思”,读来韵律和谐,令人陶醉。 二、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2024·长沙市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课本封面”为何让人感到惊艳 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不仅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还让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适配度拉满”的图片。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广大网友的“创作热情”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景,还有自然之美中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胜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风光……看完这些网友们分享的图片,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要为美景配上课本封面:眼前的这些意象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就好像我们不会忘记儿时学习过的课文一样。 为网友们的积极分享点赞,也应该看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大家晒出的图片,有的是家乡的美景,有的是远方的美景,但归根结底,都是对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土地的眷恋。老百姓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越来越强,也从侧面反映了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 一方面,如今“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已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从中不难看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的蓬勃生机,也正因为我们和自然、和远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才会有那么多网友一下子就被“课本封面”吸引。 另一方面,网友们的热情也在提醒我们,无论是文旅行业还是城市IP的塑造,都大有可为,还有很多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激发。今年年初,哈尔滨的冰雪游让这座城市瞬间成为大家口中亲切的“尔滨”,一部《繁花》更是让上海的黄河路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因此,如果说“课本封面”让大家眼前一亮,那么接下去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和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吸引更多人,留住更多人。 在我们少年的时光里,都曾留下一个共同的回忆,叫“熟读并背诵全文”。如今再看封面背后的课文,都会让我们无限怀念和感慨。正因为我们曾经和这些课本一起长大,所以当“课本封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才会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可能也是另一个宝贵的启示:各地相关部门是不是能够再出妙招,用更接地气、更能引发共鸣的方式方法宣传自家的文旅资源 就此而言,“课本封面”也不一定必须是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它可以是许多和日常生活相连的温暖瞬间,也可以是城市、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动人画面,还可以是我们在旅途中录下的珍贵回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太多看不够的风景,说不尽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哈尔滨的冰雪游让哈尔滨爆火,这一现象说明了文旅行业大有可为,还有很多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激发。B.第2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C.第7段画横线句的意思是说各地相关部门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宣传自家的文旅资源。D.“课本封面”必须是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以及和日常生活相连的温暖瞬间。8.“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热搜,与此同时全国网友纷纷跟着“课本封面”打卡。大家争相打卡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儿时学习的课文,很多意象深深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B.争相打卡是出于人们对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土地的眷恋,说明他们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越来越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C.旅行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和自然美景越来越近,打卡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难见的现象,也成了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D.我们曾经和这些课本一起长大,打卡“课本封面”会让我们对读书时光产生亲切的怀念。9.第4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并说说其作用。(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田野的浪孙道荣 大多数的时候,田野是安静的,但它一旦浪起来,是真浪。 最浪的是麦子。麦子还是青苗的时候,青涩、嫩绿、羞答答的样子,再说,那还是冬天呢,谁傻乎乎地在寒风中浪 到了春天,麦子拔节,呼啦啦长高,像少年长出了喉结,咕噜咕噜响着青春的嘹亮气息。这时候,它就有点春心萌动了,遇着一点春风,就摇曳生姿,一棵麦子摇了,又一棵麦子摇了,千万棵麦子一起摇起来,就有了浪的样子。不过,这还不算真正的麦浪,必得到了5月,麦穗开始泛黄了,麦芒像胡子一样恣意生长,初夏的风一起,一株麦穗抵着另一株麦穗,千万株麦穗向着村庄的方向,或者向着远方,挥手,呼唤,一浪接一浪地奔涌、翻滚。你看不见麦浪的起处,也望不到麦浪的边界,整个田野都是金黄的麦浪,像一大片沸腾的流水。这才是真正的麦浪。 稻浪也是这样。稻还是稻秧的时候,风一吹,虽然也是一波碧绿赶着另一波碧绿,但我们不叫它稻浪,春风翻开稻叶,上面是青的,下面也是青的,它还嫩着呢,更像风吹皱了一池的绿水。唯有水稻开了花,抽了穗,稻秆也熟成了金黄色,你站在村口,眺望水稻田,你的目光追着风,风追着奔跑的稻穗,这才是让人心神荡漾的稻浪。 只要有风,田野里就到处有浪。 野草也能浪。它们一般不长在庄稼地里,那会被眼尖的农民伯伯一把拔掉。它长在田埂上、荒地上,这就安全了,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大风往往是从荒野上开始刮起来的,你也可以理解,旷野的风,是从一棵野草身上刮起来的,一棵野草将风的消息告诉另一棵野草,一棵又一棵,旷野之上,就到处都是风的消息了。尤其是一条笔直的田埂,风从一棵野草背上,跳到另一棵野草背上,层层叠叠,就是野草的浪。 野花就不能浪吗 田野上的花彼此是邻居,也是亲戚。风来了,就是它们共同的客人,它们就舞起来,一波接一波嗨起来。野花与野草又终究是不同的,它们是有分寸的浪,含蓄的浪,浪大了,浪过了头,花容失色,一地花瓣,不雅呢。但花的浪里,是掺了香的,各种田野之上的香,从花浪的尖上扑面而来,让人沉醉。 平地上的浪,是水波样的,无论是麦浪,还是稻浪,也无论是草浪,还是花浪,都是一浪赶一浪。浪到了尽头,遇到田埂,那是地的分界线,它就翻过去,把浪从张家的地传给李家,从李家再传给赵家,浪是不分你我的,都是兄弟。这时候的浪,就像赛跑时的接力棒一样,只不过它们的衔接更流畅,天衣无缝。如果田埂太高,或者那边的是空地,浪传递不下去了,也不急,不恼,不慌乱,它就再浪回来呗,像水到了天的尽头,打了个旋涡,又转身扑了回来。倘是斜坡,或者丘陵,浪的样子就凶猛得多、壮烈得多,浪从高处兴起,往下奔泻,犹如飞瀑,一去不回头。 比庄稼和花草高出很多的树,浪得更凶。即使一点风也没有,有的树也能自己浪一浪。比如竹子,它们喜欢长在村前屋后,跟人做邻居,也有调皮的竹根跑得太远,竹笋钻出来一看,怎么独自钻到野外了 不过,没关系,它们很快会自成一片竹林,突兀在荒野之上,不管是有风还是没风,你从远处眺望它们,它们都顾自摇曳,且簌簌作响,看起来就像原野上一群人在招手、在呼喊。 无风时,田野是安静的。庄稼和野草都平静地站立,像睡着了一样。这时候,它们的浪在心里,是自下而上的,从扎根的土里,沿着枝干,蹿到稻尖、麦尖,或者草尖,等到有一点点微风,它们就自尖尖里冒出来,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成浪。这个心浪,须得天天和庄稼打交道的农人,才能感受得到。他们懂得田野之上,每一个植物的心思。偶尔下乡看风景的城里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猜不出一棵庄稼的想法,也看不透一朵野花的心思。 炊烟会浪吗 斜阳下,农人直起腰,看到了被田野包围的村庄之上,一炷炊烟升起来了,又一炷炊烟升起来了,家家的炊烟都升起来了,开始是笔直的,微风一吹,像旗帜一样飘起来了,那是从村庄里吹过来的热浪,是妈妈的呼唤,也可能是妻儿的等待。人们从田野的各个方向向村庄走去,他们牵着牛,扛着锄头,挑着谷物,回家。没错,那是生活的浪。10.下列对本文描绘的田野上的浪及其特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夏风一起,金黄的麦浪奔涌、翻滚。 B.风追着奔跑的稻穗,此时的稻浪让人心神荡漾。C.草浪含蓄而芳香,花浪则层层叠叠。D.树浪顾自摇曳,且簌簌作响,烟浪则充满呼唤和等待。11.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 倘是斜坡,或者丘陵,浪的样子就凶猛得多、壮烈得多,浪从高处兴起,往下奔泻,犹如飞瀑,一去不回头。(从修辞手法角度)12.阅读散文要注重朗读。班里准备举行“散文朗诵会”,有同学打算朗读本文第7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 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陈述理由。(4分)A.热烈奔放 B.温和喜悦 C.深沉坚定13.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写了田野上的各种浪,最后说“没错,那是生活的浪”,这句是否跑题了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三)古诗文阅读(18分)(2024·长沙市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夜归鹿门歌①[唐]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②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③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隐居鹿门时,鹿门:山名,在襄阳。②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③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14.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4分)(2024·永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越数日,舟自澄江还,同舟憨道人①者,有物藏破衲中,琅琅②有声。索视之,则水葫芦也:朱中黄外,径五寸许,高不盈尺;旁三耳,铜纽连环,耳中一缕③,勾盖上铜圈,上下随绠④机转动;铜丸一枚,系葫芦旁。怪问之,祕⑤不告人。良久,谓余曰:“能从我乎 愿分中泠一斛。”予跃然起,拱手敬谢。遂别诸子,从道人上夜行船。(选自张潮《中泠泉记》,有删改) 【注】①憨道人:道士名。②琅琅:石相撞击的声音。③缕:麻线或丝线。④绠:汲水器上的绳索。⑤祕:秘密,隐秘。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轩敞者为舱”中的“为”是动词“是”的意思,核舟按照由中间到两端的顺序来写。B.“高可二黍许”中的“可”和“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都是副词“大约”的意思,表明数量都是大致估计的。C.“索视之”中的“之”与“忘路之远近”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D.“佛印绝类弥勒”中的“绝”意思是副词“极”,表明佛印极像弥勒佛。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跃:①跳;②跳得很快的样子。拱:①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②两手合围,常用来表示树木的粗细;③环绕。17.【甲】文第3段中,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4分)18.从【甲】【乙】两文看,【甲】文中的“核舟”和【乙】文中的“水葫芦”有哪些共同特点 “核舟”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四)名著阅读(8分) 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 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趴在地下谢罪。19.语段选自《经典常谈》之《< >第八》,语段中“他”是指 (人物名),画线句就是他勤奋学习的典故“ ”,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属于合纵派。(3分) 20.“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 (5分)答:三、写作(50分)21.(2024·永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袁隆平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演绎青春的华章,毕生的心血流淌在五谷丰登的广袤热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 请以“将______写进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单元质量评价(三)(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组织开展以“走进自然赏景·漫步古诗言情”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森林赏景】(2024·张家界市永定区期中改编)森林美景,如诗如画。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张家界山奇水秀,景色yí人,景点繁多。这里可谓“自然造化景如画,鬼斧神工人间仙”“奇峰峻岭彩云间,雾霭环足别样天”。屹立群山之顶,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这里有世界上最高户外电梯百龙天梯,这里有世界 ① (①最高 ②最长)的自然穿山溶洞天门山洞,这里有世界上 ① (①最长 ②最高)的高山索道天门山索道,有世界首台大型高山峡谷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动植物的天堂,有保护动植物国家级约100多种,如保护动物有娃娃鱼、云豹、米猴、灵猫等,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天麻、茅岩莓等。春天到来,草木萌发,百花竞相。冬季销声匿迹的鸟儿们重新迁徙回来,开始在天空中 ② (①高翔 ②盘旋)。莺飞草长、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yí(怡)人 雾霭(ǎi)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删掉“多”。 B.删掉“约”。C.将“国家级”放在“保护动植物”前面,删掉“约”。D.把“等”去掉。【湿地为肺】绿色湿地,护佑自然。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材料一: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 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可以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 》,《人民日报》)材料二: 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摘编自《养护湿地,育出诗意》,《半月谈》)材料三: 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半月谈》)4.根据材料一,下列概括城市湿地的作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B.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C.维持生物多样性。D.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5.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① 坚持生态发展理念 、② 赋能产业振兴 、③ 全民共护共享 、④ 政府主导推动 等相同的经验。(4分) 【山水醉人】6.(2024·张家界市永定区期中改编)山水言志,韵律醉人。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小石潭记》中“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美丽的景色。 (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写出了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3)诗歌“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读来韵律和谐,令人陶醉。 二、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2024·长沙市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课本封面”为何让人感到惊艳 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不仅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还让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适配度拉满”的图片。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广大网友的“创作热情”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景,还有自然之美中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胜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风光……看完这些网友们分享的图片,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要为美景配上课本封面:眼前的这些意象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就好像我们不会忘记儿时学习过的课文一样。 为网友们的积极分享点赞,也应该看到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大家晒出的图片,有的是家乡的美景,有的是远方的美景,但归根结底,都是对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土地的眷恋。老百姓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越来越强,也从侧面反映了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 一方面,如今“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已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从中不难看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的蓬勃生机,也正因为我们和自然、和远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才会有那么多网友一下子就被“课本封面”吸引。 另一方面,网友们的热情也在提醒我们,无论是文旅行业还是城市IP的塑造,都大有可为,还有很多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激发。今年年初,哈尔滨的冰雪游让这座城市瞬间成为大家口中亲切的“尔滨”,一部《繁花》更是让上海的黄河路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因此,如果说“课本封面”让大家眼前一亮,那么接下去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和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吸引更多人,留住更多人。 在我们少年的时光里,都曾留下一个共同的回忆,叫“熟读并背诵全文”。如今再看封面背后的课文,都会让我们无限怀念和感慨。正因为我们曾经和这些课本一起长大,所以当“课本封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才会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可能也是另一个宝贵的启示:各地相关部门是不是能够再出妙招,用更接地气、更能引发共鸣的方式方法宣传自家的文旅资源 就此而言,“课本封面”也不一定必须是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它可以是许多和日常生活相连的温暖瞬间,也可以是城市、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动人画面,还可以是我们在旅途中录下的珍贵回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太多看不够的风景,说不尽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哈尔滨的冰雪游让哈尔滨爆火,这一现象说明了文旅行业大有可为,还有很多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激发。B.第2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和排比的修辞手法。C.第7段画横线句的意思是说各地相关部门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宣传自家的文旅资源。D.“课本封面”必须是那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以及和日常生活相连的温暖瞬间。8.“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热搜,与此同时全国网友纷纷跟着“课本封面”打卡。大家争相打卡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通过儿时学习的课文,很多意象深深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B.争相打卡是出于人们对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土地的眷恋,说明他们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越来越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C.旅行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和自然美景越来越近,打卡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难见的现象,也成了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D.我们曾经和这些课本一起长大,打卡“课本封面”会让我们对读书时光产生亲切的怀念。9.第4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并说说其作用。(4分)答: 列数字。用“4.74亿人次”“22.93亿人次”这些准确、科学、具体的数据,说明旅行早已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外出旅游人数之多,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田野的浪孙道荣 大多数的时候,田野是安静的,但它一旦浪起来,是真浪。 最浪的是麦子。麦子还是青苗的时候,青涩、嫩绿、羞答答的样子,再说,那还是冬天呢,谁傻乎乎地在寒风中浪 到了春天,麦子拔节,呼啦啦长高,像少年长出了喉结,咕噜咕噜响着青春的嘹亮气息。这时候,它就有点春心萌动了,遇着一点春风,就摇曳生姿,一棵麦子摇了,又一棵麦子摇了,千万棵麦子一起摇起来,就有了浪的样子。不过,这还不算真正的麦浪,必得到了5月,麦穗开始泛黄了,麦芒像胡子一样恣意生长,初夏的风一起,一株麦穗抵着另一株麦穗,千万株麦穗向着村庄的方向,或者向着远方,挥手,呼唤,一浪接一浪地奔涌、翻滚。你看不见麦浪的起处,也望不到麦浪的边界,整个田野都是金黄的麦浪,像一大片沸腾的流水。这才是真正的麦浪。 稻浪也是这样。稻还是稻秧的时候,风一吹,虽然也是一波碧绿赶着另一波碧绿,但我们不叫它稻浪,春风翻开稻叶,上面是青的,下面也是青的,它还嫩着呢,更像风吹皱了一池的绿水。唯有水稻开了花,抽了穗,稻秆也熟成了金黄色,你站在村口,眺望水稻田,你的目光追着风,风追着奔跑的稻穗,这才是让人心神荡漾的稻浪。 只要有风,田野里就到处有浪。 野草也能浪。它们一般不长在庄稼地里,那会被眼尖的农民伯伯一把拔掉。它长在田埂上、荒地上,这就安全了,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大风往往是从荒野上开始刮起来的,你也可以理解,旷野的风,是从一棵野草身上刮起来的,一棵野草将风的消息告诉另一棵野草,一棵又一棵,旷野之上,就到处都是风的消息了。尤其是一条笔直的田埂,风从一棵野草背上,跳到另一棵野草背上,层层叠叠,就是野草的浪。 野花就不能浪吗 田野上的花彼此是邻居,也是亲戚。风来了,就是它们共同的客人,它们就舞起来,一波接一波嗨起来。野花与野草又终究是不同的,它们是有分寸的浪,含蓄的浪,浪大了,浪过了头,花容失色,一地花瓣,不雅呢。但花的浪里,是掺了香的,各种田野之上的香,从花浪的尖上扑面而来,让人沉醉。 平地上的浪,是水波样的,无论是麦浪,还是稻浪,也无论是草浪,还是花浪,都是一浪赶一浪。浪到了尽头,遇到田埂,那是地的分界线,它就翻过去,把浪从张家的地传给李家,从李家再传给赵家,浪是不分你我的,都是兄弟。这时候的浪,就像赛跑时的接力棒一样,只不过它们的衔接更流畅,天衣无缝。如果田埂太高,或者那边的是空地,浪传递不下去了,也不急,不恼,不慌乱,它就再浪回来呗,像水到了天的尽头,打了个旋涡,又转身扑了回来。倘是斜坡,或者丘陵,浪的样子就凶猛得多、壮烈得多,浪从高处兴起,往下奔泻,犹如飞瀑,一去不回头。 比庄稼和花草高出很多的树,浪得更凶。即使一点风也没有,有的树也能自己浪一浪。比如竹子,它们喜欢长在村前屋后,跟人做邻居,也有调皮的竹根跑得太远,竹笋钻出来一看,怎么独自钻到野外了 不过,没关系,它们很快会自成一片竹林,突兀在荒野之上,不管是有风还是没风,你从远处眺望它们,它们都顾自摇曳,且簌簌作响,看起来就像原野上一群人在招手、在呼喊。 无风时,田野是安静的。庄稼和野草都平静地站立,像睡着了一样。这时候,它们的浪在心里,是自下而上的,从扎根的土里,沿着枝干,蹿到稻尖、麦尖,或者草尖,等到有一点点微风,它们就自尖尖里冒出来,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成浪。这个心浪,须得天天和庄稼打交道的农人,才能感受得到。他们懂得田野之上,每一个植物的心思。偶尔下乡看风景的城里人,是看不出来的,他们猜不出一棵庄稼的想法,也看不透一朵野花的心思。 炊烟会浪吗 斜阳下,农人直起腰,看到了被田野包围的村庄之上,一炷炊烟升起来了,又一炷炊烟升起来了,家家的炊烟都升起来了,开始是笔直的,微风一吹,像旗帜一样飘起来了,那是从村庄里吹过来的热浪,是妈妈的呼唤,也可能是妻儿的等待。人们从田野的各个方向向村庄走去,他们牵着牛,扛着锄头,挑着谷物,回家。没错,那是生活的浪。10.下列对本文描绘的田野上的浪及其特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初夏风一起,金黄的麦浪奔涌、翻滚。 B.风追着奔跑的稻穗,此时的稻浪让人心神荡漾。C.草浪含蓄而芳香,花浪则层层叠叠。D.树浪顾自摇曳,且簌簌作响,烟浪则充满呼唤和等待。11.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3分) 倘是斜坡,或者丘陵,浪的样子就凶猛得多、壮烈得多,浪从高处兴起,往下奔泻,犹如飞瀑,一去不回头。(从修辞手法角度)答: 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平地上的浪遇到斜坡或丘陵时猛烈的状态,蕴含着作者对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2.阅读散文要注重朗读。班里准备举行“散文朗诵会”,有同学打算朗读本文第7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 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陈述理由。(4分)A.热烈奔放 B.温和喜悦 C.深沉坚定答: 应该选用“温和喜悦”的基调朗读。内容上,该段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氛,表现出浪不急不恼的特点;语言上,多用短句,语言质朴自然。因此,适合用温和喜悦的语气朗读。 13.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写了田野上的各种浪,最后说“没错,那是生活的浪”,这句是否跑题了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 不跑题。理由:①田野的浪与生活的浪,都是农村生活的组成部分,由田野的浪写到生活的浪,衔接自然,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本文通过写田野的各种浪,表达了作者对农村风光、生活的热爱,末段写生活的浪的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三)古诗文阅读(18分)(2024·长沙市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夜归鹿门歌①[唐]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②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③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隐居鹿门时,鹿门:山名,在襄阳。②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③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14.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4分)答: “开”字有“打开”之意,诗中指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生动形象地将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的动态过程凸现出来,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归隐山林的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2024·永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越数日,舟自澄江还,同舟憨道人①者,有物藏破衲中,琅琅②有声。索视之,则水葫芦也:朱中黄外,径五寸许,高不盈尺;旁三耳,铜纽连环,耳中一缕③,勾盖上铜圈,上下随绠④机转动;铜丸一枚,系葫芦旁。怪问之,祕⑤不告人。良久,谓余曰:“能从我乎 愿分中泠一斛。”予跃然起,拱手敬谢。遂别诸子,从道人上夜行船。(选自张潮《中泠泉记》,有删改) 【注】①憨道人:道士名。②琅琅:石相撞击的声音。③缕:麻线或丝线。④绠:汲水器上的绳索。⑤祕:秘密,隐秘。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中轩敞者为舱”中的“为”是动词“是”的意思,核舟按照由中间到两端的顺序来写。B.“高可二黍许”中的“可”和“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都是副词“大约”的意思,表明数量都是大致估计的。C.“索视之”中的“之”与“忘路之远近”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D.“佛印绝类弥勒”中的“绝”意思是副词“极”,表明佛印极像弥勒佛。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跃:①跳;②跳得很快的样子。拱:①拱手,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②两手合围,常用来表示树木的粗细;③环绕。译文: 我因高兴而跳起来,拱手表示感谢。 17.【甲】文第3段中,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4分)答: 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句子有:①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②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18.从【甲】【乙】两文看,【甲】文中的“核舟”和【乙】文中的“水葫芦”有哪些共同特点 “核舟”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答: 体积小,精致,外形精美,让人惊叹。 其高超技术主要表现在: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四)名著阅读(8分) 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趴在地下谢罪。19.语段选自《经典常谈》之《< 战国策 >第八》,语段中“他”是指 苏秦 (人物名),画线句就是他勤奋学习的典故“ 锥刺股 ”,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属于合纵派。(3分) 20.“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 (5分)答: 当时各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外交办得好,就能避免战祸;即使不得不战,也能通过外交与别国联盟。而担任外交任务的,就是像苏秦一样的游说之士。 三、写作(50分)21.(2024·永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袁隆平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演绎青春的华章,毕生的心血流淌在五谷丰登的广袤热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 请以“将______写进青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将______写进青春”,根据提示,题目横线上需要填写的无疑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这种品质与青春联系,产生正能量,如“拼搏”“乐观”“奉献”等。写作此文主要围绕“青春”的主题来写,“青春”,寓意“拼搏”“努力”“奉献”“责任”“奋斗”“梦想”,青春的时期,带有独特的气质,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执着追求;敢于拼搏、勇于承担。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在努力中奋斗、拼搏,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收获幸福。审读题干,针对材料之后的思考和感悟,叙写自己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情,发表自己的议论。也就是可以写青春时期的自己的故事,写青春的感悟,写对青春的看法。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去写,主题必须积极、健康,必须展现青春的成长和幸福。 二、选材构思。本篇习作未明确要求使用某种具体的文体进行创作,本题适合写记叙文、叙事散文。若写成记叙文,应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历,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创作,更容易抒发真情实感,感动读者。思路举例:考试频频失利,但是我从未放弃追求理想的步伐,我将坚持写进青春;古诗词诵读比赛竞争激烈,让我认识到“人外有人”,我要将拼搏写进青春;路遇陌生人勇救落水儿童,回忆起曾经自己种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后悔不已,我要将善良写进青春等。总之,事件内容要详略得当,体现自我的成长感悟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质量评价(三) - 学生版.docx 单元质量评价(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