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五)(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某校组织开展以“摹山水风光,咏人文胜迹”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摩黄河之水】(2024·株洲市茶陵县期末改编)一川黄浪,一壶尽收。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文段一: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 ① (①涌去 ②流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 (①四散奔逃 ②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ɡǔ ɡǔ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选自梁衡《壶口瀑布》) 文段二:天高地迥,河景完全 (①敞开 ②放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大约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选自余光中《黄河一掬》)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ɡǔ ɡǔ( )如泉 天穹(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两岸的沙地”放在“可是”之前。 B.删掉“不算”。C.将“最多”删掉,或将“大约”删掉。D.把“似乎”改成“好像”。【品茗茶之味】茶道高雅,文化非凡。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三道茶”以风枵茶、熏豆茶、清茶扬名于唐朝,是安吉农家独有的土特产品,逢年过节时往往被主人家用来招待宾客,“三道茶”也逐渐被国际茶道界认可。“三道茶”按口感分为:甜茶,咸茶和清茶。 材料二 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净,整洁优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1)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被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2)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便会意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有人情味。 (3)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4.小语做了几条有关茶文化的笔记,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3分)( )A.三道茶始创于唐朝,是江南农家独有的土特产品。B.捂杯不续,有时会引起主人家反感,还是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有人情味。C.“客人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明“请再续杯”。D.送茶时,若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会引人反感。5.小语认为材料二画线部分内容有重合累赘之嫌,当删弃。你同意吗 请简述理由。(4分)答:【看江山之景】6.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清晨入古寺, ”,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清晨破山寺的清幽美景。 (2)《送友人》中“ , ”描绘了李白送别友人时在青山绿水间,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3)请写出两句描绘江山美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 答:二、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到佳木斯看海刘昆 到佳木斯看海 是真的! 清早,从佳木斯市区出发,前往富锦时,天空还是瓦蓝如洗,一丝浮絮都没有。在车上闭目养神一会儿,睁开眼时,已见一朵朵白云,皱着笑脸,从各个方向,迎着你,引着你,去赶一场云的集会。 那云彩,千姿百态,或俏皮,或持重。细的,如轻絮,似飘丝,有着翩然散淡的曼妙。大一些的云团,如新弹过的棉花,既饱满,又绵柔,可以轻盈地翻着身子,变着姿态,欢快地跟着你走。 人在地上,心随云飘。 路两旁,延展着宽阔的湿地。丛生的芦苇,迎风摇曳,水边草地上,几只白色的鸟儿单腿立地,一动不动,突然,“扑哧”着,奔跑几步,然后扯开了翅膀,向着云的方向飞去。速度之快,让人担心它搅乱了云的衣裳。 朋友说,那鸟,是东方白鹳,堪称“鸟界国宝”,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很高。这些年,因为生态好了,湿地多了,结伴东方白鹳来栖居的鸟类,多达三百种以上。过去,鸟儿翔集时连成线,现在都是成片成片的了。 过湿地,一片海,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是稻的海洋啊! 千里沃野,无际无垠,遍地金黄,向着远方漫展。为着让我这个南方人见证北大荒稻田的辽阔,朋友领着我们,登上富锦万亩大地号的一处瞭望塔。极目远眺,但见远处的地平线,连着稻海与云海。清风拂过,稻浪荡漾,携着跳跃的音符,迤逦而来。 吃过午饭,我们向建三江方向出发时,天空的云彩,变得浓烈起来。 无论朝着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云的身影。远方天际线低处,云堆积得有些严实,略现出淡灰的色调,往穹顶舒展时,已是层峦叠嶂之势。各种形态的云团,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稠的、稀的,都赶着趟儿,各自拉开了阵势,将最美的姿态,布置在蓝色天宇。我在车上搜肠刮肚,想找出合适的词来,描写它们的万千仪态、婀娜多姿。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 跟着云走。我们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 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因为靠近祖国东北部边陲,这里又是“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有沃土就有粮食。“中国粮仓”,成为这里的美誉,更化为一种使命。一年一度,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下,创造出“十八连丰”,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成为可能,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日常。 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就坐落在七星农场。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小姑娘,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意。她告诉我们,自己是第三代北大荒人。这里以前荆棘丛生,为了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父辈们把苦吃够了。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生产不但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智慧化,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种地了。 农机中心外,是一个万亩大地号,稻海深处,几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一阵风吹过,稻海泛起了波浪,送来醉人的香。“好久没有闻到稻花香了!”我忍不住赞叹。“您闻到的,是稻香。稻花香早过啦。不过,比起稻花香的浓,稻香更多了一份醇。”小姑娘笑着说。哦,稻花香浓,稻香醇。“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十九连丰’有望。”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此时,漫天的云彩,不知不觉间,从大地号远处的天际线升腾,似大海边拍岸惊涛卷起的千堆雪,翻滚着,碰撞着,簇拥着,密密匝匝,向天空堆叠,将天幕布满。阳光穿过云层,漫射出一道道金光,将白云染成橙黄,与稻海的金色衔接。 这稻海,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远处,新建成的建三江机场,一架飞机掠过万顷沃野,向着云层深处飞去。那一定是一个幸福的航程。(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随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有序地写出游览过程。B.无论是云海的变化多姿还是稻海的无边无垠,都令我陶醉其中、叹为观止。C.现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早已不用实地操作了,全都直接用手机种地。D.文章写景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身临其境。8.文章多次写到云海,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构上前后呼应,与“稻海”相映成趣,起到点题作用。B.暗示文章主旨,以云海之美映衬劳动之美、丰收之美。C.反复渲染云海之美,使文章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D.一路走来眼睛看到的景物就是以云海为主,它们是主角。9.结尾处七星农场的负责人预言“十九连丰”有望,你认为依据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2024·永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九月的云毕飞宇 有一种玩具你是不可能拿在手上把玩的,但是,这不妨碍你和它厮守在一起,难舍难分。 那是九月的云朵。这里的九月是公历的九月,如果换算一下的话,其实是农历的八月。在我的老家有一句老话,说,“八月绣巧云”。这句谚语是有语病的,是谁在八月里绣巧云呢 不知道。那就望文生义吧,绣娘的名字就是“八月”。这样说好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在农历的七月,我的故乡有些过于晴朗,时常万里无云。正如《诗经》里所说的那样,“七月流火”。都流火了,哪里还能有云 如果有,一定是遇上了暴雨,那是乌云密布的,一丁点的缝隙都不留。总之,七月里的天空玩的就是极端。到了八月,天上的情况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总体上说,一片湛蓝,但是,在局部,常常堆积起一大堆一大堆的白云朵来。因为没有风,那些一大堆一大堆的云朵几乎就不动,或者说静中有动。它们孤零零的,飘浮在瓦蓝瓦蓝的背景上。你需要花上很大的耐心才能目睹到它的微妙变化。 孩子都顽皮,没有一个人的屁股可以坐得住。可是,到了八月的傍晚,不一样了,猴子一样的孩子往往会变成幽静的抒情诗人。他们齐刷刷地端坐在桥上、墙头、草垛旁、河边,对着遥远的西方,看,一看就是老半天。 真正让孩子们关注的当然不是云,而是动物。平白无故的,一大堆的白云就成了一匹马了。这匹白马的姿势很随机,有可能站着,也有可能腾空而起。一匹马真的就有那么好看吗 当然不是。好看的是变幻。一匹马会变成什么呢 这里头有悬念了,也可以说,有了玄机。 四五分钟的静态足以毁坏一匹马的造型,我们可不急。两三分钟,或四五分钟,一定会有人最先喊出来:“看,变成一头猪了。” 在通常的情况下,第一声叫喊大多得不到重视,一匹白马凭什么会变成一头白猪呢 可是,老话怎么说的 “天遂人愿”——玄机就在这里。不知不觉,一匹白马真的就幻化为一头白猪了,所有的眼睛都能见证这个遥远的事实。越看越像。最后成真的了,的的确确是猪。 我不知道“苍狗白云”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他一定是一位心性敏感的倒霉蛋,他被人间的变幻与莫测弄晕了头,不知何去,不知何从。就在某一天,当然是“八月”里的一天,他的“天眼”开了。通过天上的云,他看到了苍天的表情,还有眼神。就在一炷香的工夫里,他理解了大地上的人生。他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他看到了命运姣好的静,还有命运狰狞的动。他由此成了一个怀疑论者,或者说,相对论者。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由此获得了生命里的淡定与从容。就像虞姬在临死之前所吟唱的那样,“自古常人不欺我,成败兴衰一刹那(为了押韵,这里念‘nuó’)”。一刹那啊。 当然了,乡下的孩子是简单的,乡下的孩子看天上的云,不是为了“悟道”,更不可能“悟道”。我们只是为了好玩,怀揣的是一颗逛动物园的心。看了骆驼再看马,看了狮子再看熊,这多好哇。要知道,许多动物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因为云朵的飘移,我们认识了。你看看,云和天空所做的工作居然是“科普”与“启蒙”。也可以这样说,在看云的时候,我们其实在看露天电影,天空成了最大的屏幕,生命在屏幕上递嬗,演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和“云”就是这样神奇,难怪我们的先人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向大自然学习。我们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其实都是学习。 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 “神马都是浮云。”这是前些年流行过的网络语言,颓废啊,颓废。唉,现在的孩子就知道浮云的虚幻,他们哪里能知道浮云的妙呢 其实呢,“浮云”要比“神马”神奇得多、有趣得多——全看你有没有那样的造化了。造化在天上,也在你的瞳孔里,也在你的灵魂里。10.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厮守”用于爱情,这里是为表现云作为孩子常玩的玩具的幽默说法。B.作者故意曲解“流火”,诙谐地表现出故乡农历七月万里无云的情形。C.“抒情诗人”是比喻,形象地写出孩子看云时热闹地议论抒情的样子。D.作者认为:发明“苍狗白云”这个词的人明白了世事变化不定的道理。11.作者在文末感叹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浮云的妙,联系全文,说说浮云“妙”在哪里。(3分)答:12.文中画线句里的加点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4分) 他们齐刷刷地端坐在桥上、墙头、草垛旁、河边,对着遥远的西方,看,一看就是老半天。答:13.下面几个专题都出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本文归入哪个专题最合适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1)衣食住行 (2)玩过的东西 (3)我和动物们 (4)大地答:(三)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14.请你结合诗歌情感,赏析“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4分)答:(2024·岳阳期末改编)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 【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③,犹当博学审④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献,这里指摘取。③资:盘缠。④审:详细。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学相长也”中的“长”与“幼有所长”的“长”意思一样,都表示“相互促进”。B.“然后能自反也”中的“反”意思是“反省”,表明具有自我反思的精神。C.“博学审问”的“博”与“博学而笃志”中的“博”意思一致,解释为“广博”。D.“人之为学”与“古之学者为己”中的“学”意思不一样,前者解释为“学问”,后者解释为“学习”。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处:①停留;②居住;③占,占据;④相处,交往;⑤处理,安排;⑥chù地方,位置,处所。习:①鸟屡次拍着翅膀飞;②反复练习;③通晓,熟悉;④习惯。染:①用染料着色;②感染,沾染(疾病、坏习惯、嗜好等);③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答:17.阅读【甲】文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4分)答:18.【甲】【丙】两文阐述关于学习的道理有何不同 (4分)答:(四)名著阅读(8分)19.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填空。(3分) 保尔救出朱赫来后,由于贵族儿子 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 》,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保尔最后的著作是《 》。 20. 很多天过去了,直到等待已经变得难以忍受的时候,跟他同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跑进房间大喊:“列宁格勒来信了!!!”这是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的心猛烈地跳动着。日思夜盼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铁环已经被彻底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后一段中“铁环”指什么 “新的武器”指什么 联系整部作品,列举保尔在成长过程中另外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5分)三、写作(50分)21.(2024·湘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走进八年级下册课本,我们读到了作者们心中的收藏:鲁迅收藏了平桥村的社戏,刘成章收藏了安塞的腰鼓,柳宗元收藏了永州的小石潭,梁衡收藏了壶口的瀑布……同学们心中收藏着什么呢 请以“收藏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单元质量评价(五)(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某校组织开展以“摹山水风光,咏人文胜迹”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摩黄河之水】(2024·株洲市茶陵县期末改编)一川黄浪,一壶尽收。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文段一: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 ① (①涌去 ②流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 ② (①四散奔逃 ②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ɡǔ ɡǔ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选自梁衡《壶口瀑布》) 文段二:天高地迥,河景完全 ① (①敞开 ②放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大约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选自余光中《黄河一掬》)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ɡǔ ɡǔ(汩汩)如泉 天穹(qiónɡ)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将“两岸的沙地”放在“可是”之前。 B.删掉“不算”。C.将“最多”删掉,或将“大约”删掉。D.把“似乎”改成“好像”。【品茗茶之味】茶道高雅,文化非凡。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三道茶”以风枵茶、熏豆茶、清茶扬名于唐朝,是安吉农家独有的土特产品,逢年过节时往往被主人家用来招待宾客,“三道茶”也逐渐被国际茶道界认可。“三道茶”按口感分为:甜茶,咸茶和清茶。 材料二 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净,整洁优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1)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被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2)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便会意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有人情味。 (3)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4.小语做了几条有关茶文化的笔记,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3分)(D)A.三道茶始创于唐朝,是江南农家独有的土特产品。B.捂杯不续,有时会引起主人家反感,还是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有人情味。C.“客人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明“请再续杯”。D.送茶时,若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会引人反感。5.小语认为材料二画线部分内容有重合累赘之嫌,当删弃。你同意吗 请简述理由。(4分)答: 示例:不同意。这里运用了引资料(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茶食相融的茶俗,增强了可信度和说服力的同时,也表现当下“安吉茶食”有古风,是茶食文化的传承。 【看江山之景】6.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清晨破山寺的清幽美景。 (2)《送友人》中“ 青山横北郭 , 白水绕东城 ”描绘了李白送别友人时在青山绿水间,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3)请写出两句描绘江山美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 答: 示例一: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示例二: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示例三: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二、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到佳木斯看海刘昆 到佳木斯看海 是真的! 清早,从佳木斯市区出发,前往富锦时,天空还是瓦蓝如洗,一丝浮絮都没有。在车上闭目养神一会儿,睁开眼时,已见一朵朵白云,皱着笑脸,从各个方向,迎着你,引着你,去赶一场云的集会。 那云彩,千姿百态,或俏皮,或持重。细的,如轻絮,似飘丝,有着翩然散淡的曼妙。大一些的云团,如新弹过的棉花,既饱满,又绵柔,可以轻盈地翻着身子,变着姿态,欢快地跟着你走。 人在地上,心随云飘。 路两旁,延展着宽阔的湿地。丛生的芦苇,迎风摇曳,水边草地上,几只白色的鸟儿单腿立地,一动不动,突然,“扑哧”着,奔跑几步,然后扯开了翅膀,向着云的方向飞去。速度之快,让人担心它搅乱了云的衣裳。 朋友说,那鸟,是东方白鹳,堪称“鸟界国宝”,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很高。这些年,因为生态好了,湿地多了,结伴东方白鹳来栖居的鸟类,多达三百种以上。过去,鸟儿翔集时连成线,现在都是成片成片的了。 过湿地,一片海,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是稻的海洋啊! 千里沃野,无际无垠,遍地金黄,向着远方漫展。为着让我这个南方人见证北大荒稻田的辽阔,朋友领着我们,登上富锦万亩大地号的一处瞭望塔。极目远眺,但见远处的地平线,连着稻海与云海。清风拂过,稻浪荡漾,携着跳跃的音符,迤逦而来。 吃过午饭,我们向建三江方向出发时,天空的云彩,变得浓烈起来。 无论朝着哪个方向望去,都是云的身影。远方天际线低处,云堆积得有些严实,略现出淡灰的色调,往穹顶舒展时,已是层峦叠嶂之势。各种形态的云团,大的、小的,厚的、薄的,稠的、稀的,都赶着趟儿,各自拉开了阵势,将最美的姿态,布置在蓝色天宇。我在车上搜肠刮肚,想找出合适的词来,描写它们的万千仪态、婀娜多姿。可是,其绚烂,其丰富,其瑰奇,其变幻,哪是我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 跟着云走。我们来到建三江七星农场。 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平原之一。因为靠近祖国东北部边陲,这里又是“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有沃土就有粮食。“中国粮仓”,成为这里的美誉,更化为一种使命。一年一度,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下,创造出“十八连丰”,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粮”成为可能,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日常。 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就坐落在七星农场。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小姑娘,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意。她告诉我们,自己是第三代北大荒人。这里以前荆棘丛生,为了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父辈们把苦吃够了。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生产不但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智慧化,都可以在家里用手机种地了。 农机中心外,是一个万亩大地号,稻海深处,几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一阵风吹过,稻海泛起了波浪,送来醉人的香。“好久没有闻到稻花香了!”我忍不住赞叹。“您闻到的,是稻香。稻花香早过啦。不过,比起稻花香的浓,稻香更多了一份醇。”小姑娘笑着说。哦,稻花香浓,稻香醇。“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十九连丰’有望。”农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丰收的喜悦,喜悦的味道,诱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向稻海的深处奔去。此时,漫天的云彩,不知不觉间,从大地号远处的天际线升腾,似大海边拍岸惊涛卷起的千堆雪,翻滚着,碰撞着,簇拥着,密密匝匝,向天空堆叠,将天幕布满。阳光穿过云层,漫射出一道道金光,将白云染成橙黄,与稻海的金色衔接。 这稻海,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远处,新建成的建三江机场,一架飞机掠过万顷沃野,向着云层深处飞去。那一定是一个幸福的航程。(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以“我”的游踪为线索,随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有序地写出游览过程。B.无论是云海的变化多姿还是稻海的无边无垠,都令我陶醉其中、叹为观止。C.现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早已不用实地操作了,全都直接用手机种地。D.文章写景语言生动优美,综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身临其境。8.文章多次写到云海,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结构上前后呼应,与“稻海”相映成趣,起到点题作用。B.暗示文章主旨,以云海之美映衬劳动之美、丰收之美。C.反复渲染云海之美,使文章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D.一路走来眼睛看到的景物就是以云海为主,它们是主角。9.结尾处七星农场的负责人预言“十九连丰”有望,你认为依据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答: 农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地条件好;从目前测产情况看,今年粮食产量好于往年。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不怕吃苦,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机械化和智慧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2024·永州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九月的云毕飞宇 有一种玩具你是不可能拿在手上把玩的,但是,这不妨碍你和它厮守在一起,难舍难分。 那是九月的云朵。这里的九月是公历的九月,如果换算一下的话,其实是农历的八月。在我的老家有一句老话,说,“八月绣巧云”。这句谚语是有语病的,是谁在八月里绣巧云呢 不知道。那就望文生义吧,绣娘的名字就是“八月”。这样说好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在农历的七月,我的故乡有些过于晴朗,时常万里无云。正如《诗经》里所说的那样,“七月流火”。都流火了,哪里还能有云 如果有,一定是遇上了暴雨,那是乌云密布的,一丁点的缝隙都不留。总之,七月里的天空玩的就是极端。到了八月,天上的情况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总体上说,一片湛蓝,但是,在局部,常常堆积起一大堆一大堆的白云朵来。因为没有风,那些一大堆一大堆的云朵几乎就不动,或者说静中有动。它们孤零零的,飘浮在瓦蓝瓦蓝的背景上。你需要花上很大的耐心才能目睹到它的微妙变化。 孩子都顽皮,没有一个人的屁股可以坐得住。可是,到了八月的傍晚,不一样了,猴子一样的孩子往往会变成幽静的抒情诗人。他们齐刷刷地端坐在桥上、墙头、草垛旁、河边,对着遥远的西方,看,一看就是老半天。 真正让孩子们关注的当然不是云,而是动物。平白无故的,一大堆的白云就成了一匹马了。这匹白马的姿势很随机,有可能站着,也有可能腾空而起。一匹马真的就有那么好看吗 当然不是。好看的是变幻。一匹马会变成什么呢 这里头有悬念了,也可以说,有了玄机。 四五分钟的静态足以毁坏一匹马的造型,我们可不急。两三分钟,或四五分钟,一定会有人最先喊出来:“看,变成一头猪了。” 在通常的情况下,第一声叫喊大多得不到重视,一匹白马凭什么会变成一头白猪呢 可是,老话怎么说的 “天遂人愿”——玄机就在这里。不知不觉,一匹白马真的就幻化为一头白猪了,所有的眼睛都能见证这个遥远的事实。越看越像。最后成真的了,的的确确是猪。 我不知道“苍狗白云”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他一定是一位心性敏感的倒霉蛋,他被人间的变幻与莫测弄晕了头,不知何去,不知何从。就在某一天,当然是“八月”里的一天,他的“天眼”开了。通过天上的云,他看到了苍天的表情,还有眼神。就在一炷香的工夫里,他理解了大地上的人生。他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他看到了命运姣好的静,还有命运狰狞的动。他由此成了一个怀疑论者,或者说,相对论者。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由此获得了生命里的淡定与从容。就像虞姬在临死之前所吟唱的那样,“自古常人不欺我,成败兴衰一刹那(为了押韵,这里念‘nuó’)”。一刹那啊。 当然了,乡下的孩子是简单的,乡下的孩子看天上的云,不是为了“悟道”,更不可能“悟道”。我们只是为了好玩,怀揣的是一颗逛动物园的心。看了骆驼再看马,看了狮子再看熊,这多好哇。要知道,许多动物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因为云朵的飘移,我们认识了。你看看,云和天空所做的工作居然是“科普”与“启蒙”。也可以这样说,在看云的时候,我们其实在看露天电影,天空成了最大的屏幕,生命在屏幕上递嬗,演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和“云”就是这样神奇,难怪我们的先人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向大自然学习。我们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其实都是学习。 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 “神马都是浮云。”这是前些年流行过的网络语言,颓废啊,颓废。唉,现在的孩子就知道浮云的虚幻,他们哪里能知道浮云的妙呢 其实呢,“浮云”要比“神马”神奇得多、有趣得多——全看你有没有那样的造化了。造化在天上,也在你的瞳孔里,也在你的灵魂里。10.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厮守”用于爱情,这里是为表现云作为孩子常玩的玩具的幽默说法。B.作者故意曲解“流火”,诙谐地表现出故乡农历七月万里无云的情形。C.“抒情诗人”是比喻,形象地写出孩子看云时热闹地议论抒情的样子。D.作者认为:发明“苍狗白云”这个词的人明白了世事变化不定的道理。11.作者在文末感叹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浮云的妙,联系全文,说说浮云“妙”在哪里。(3分)答: 示例:“妙”在浮云有奇妙的变幻,一匹马可以遂人愿变成猪;“妙”在有趣,孩子们用逛动物园的心来看云;“妙”在云和天空“科普”与“启蒙”过的孩子们,一生都将幸运。 12.文中画线句里的加点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4分) 他们齐刷刷地端坐在桥上、墙头、草垛旁、河边,对着遥远的西方,看,一看就是老半天。答: 示例:①“端”写出孩子们看云时坐姿端正,表现出他们对这项游戏的重视;②“看”单独出现,强调孩子们的专注,表现了他们对这项“游戏”的痴迷;③充满童真童趣。 13.下面几个专题都出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本文归入哪个专题最合适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1)衣食住行 (2)玩过的东西 (3)我和动物们 (4)大地答: 示例:①归入专题(2)“玩过的东西”最合适。②本文开篇就写到,九月的云是作者难舍难分的玩具。③少年时的作者没有玩具,所以云是作者的玩具,玩着玩着,作者和大自然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④“玩过的东西”中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乐观的情怀和诗意的回忆。⑤其他几个专题内容有偏差。 (三)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14.请你结合诗歌情感,赏析“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4分)答: 运用“凄凄”“袅袅”两个叠字,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2024·岳阳期末改编)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15~18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 【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③,犹当博学审④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献,这里指摘取。③资:盘缠。④审:详细。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教学相长也”中的“长”与“幼有所长”的“长”意思一样,都表示“相互促进”。B.“然后能自反也”中的“反”意思是“反省”,表明具有自我反思的精神。C.“博学审问”的“博”与“博学而笃志”中的“博”意思一致,解释为“广博”。D.“人之为学”与“古之学者为己”中的“学”意思不一样,前者解释为“学问”,后者解释为“学习”。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处:①停留;②居住;③占,占据;④相处,交往;⑤处理,安排;⑥chù地方,位置,处所。习:①鸟屡次拍着翅膀飞;②反复练习;③通晓,熟悉;④习惯。染:①用染料着色;②感染,沾染(疾病、坏习惯、嗜好等);③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答: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 17.阅读【甲】文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4分)答: 示例一: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我们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团活动,都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 示例二: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比如课堂上开展的小组合作,既能帮助别人提高成绩,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成绩。 18.【甲】【丙】两文阐述关于学习的道理有何不同 (4分)答: 【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还应当持之以恒。 (四)名著阅读(8分)19.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填空。(3分) 保尔救出朱赫来后,由于贵族儿子 维克托 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 牛虻 》,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保尔最后的著作是《 暴风雨所诞生的 》。 20. 很多天过去了,直到等待已经变得难以忍受的时候,跟他同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跑进房间大喊:“列宁格勒来信了!!!”这是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的心猛烈地跳动着。日思夜盼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铁环已经被彻底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后一段中“铁环”指什么 “新的武器”指什么 联系整部作品,列举保尔在成长过程中另外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5分)答: ①“铁环”指的是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写作经验这些束缚。②“新的武器”指的是保尔拿起笔,开始文学创作。③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受英雄形象牛虻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三、写作(50分)21.(2024·湘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走进八年级下册课本,我们读到了作者们心中的收藏:鲁迅收藏了平桥村的社戏,刘成章收藏了安塞的腰鼓,柳宗元收藏了永州的小石潭,梁衡收藏了壶口的瀑布……同学们心中收藏着什么呢 请以“收藏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写作指导】题目是半命题作文。 1.审题补题。准确理解“收藏”的含义。“收藏”的本义是“收集保藏具体的实物”,这里应是“珍藏”之意思。只有珍贵的东西才值得珍藏,值得记忆,值得留恋,就是要写出最能打动心灵的某种感情、某种思想或某种认识。这个题目以“收藏”为动词作为动宾短语的中心语,一定要在文章中有直接或间接的显现,否则会有偏题之嫌。根据主题恰当补充题目。“文好题一半”,标题体现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要创新,最好独辟蹊径:别人收藏“快乐”,我却收藏“挫折”;别人收藏“幸福”,我来收藏“苦难”。还可以拟题目为:收藏真情;收藏记忆;收藏生活的美丽等。 2.精选材料,突出中心。选材要注意“真、新、精”。“真”是指要有真情实感。不能为“收藏”而生搬硬套,甚至胡乱瞎编,这样会因为虚假而不感人。“新”,是指要不同一般。许多学生选材都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事,如“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亲人之间的亲情”等。“精”是指要精选,不能泛泛而谈。比如“收藏我的初中岁月”这个题目比较大,可以写的材料非常多,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主题。 3.灵活表达,语言优美。多数学生愿意以叙述为主,写成记叙文,但如果能结合材料灵活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会增强表达力。若只是干巴巴的叙述犹如只有架子的房屋,若能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文章的语言更漂亮。 4.比如拟题目为“收藏生活的美丽”。不能展现给人丑陋、阴暗的一些东西,而必须描绘的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美丽”,这种“美丽”可以是人物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可以是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美感,可以是自然界中存有的令人心醉的审美情趣等。总之,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统一。可以写大自然绽放的美丽,但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景物的描摹上,应该进行联想升华,深刻感悟大自然中所蕴含的美丽,如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热情、秋天的包容、冬天的孕育等;可以写品质上所绽放的美丽,如坚强、乐观、宽容、善良、拼搏等,即表现出这种“美丽”来自上述品质,如霍金是美丽的,他的美丽在于不懈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抗争;丛飞是美丽的,他的美丽绽放于博大宽容的爱心,可先叙述后议论;可以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写人性,表现这些美好的情愫绽放出的美丽。 5.文体选择。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或者写议论文都是可以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质量评价(五) - 学生版.docx 单元质量评价(五).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