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
21 《庄子》二则
【经典永流传】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锦书】
【微赏】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大海的大鹏,是自信进取的象征。
一课一赏·逍遥自在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徙( )     北冥( )
鲲( )鹏 抟( )扶摇
尘埃( )   濠( )梁   鲦( )鱼
2.晓词义
(1)北冥有鱼   冥:
(2)其名为鲲 为:
(3)怒而飞  怒: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
(5)南冥者,天池也天池:
(6)水击三千里 水: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8)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9)野马也 野马:
(10)其正色邪 其:
(11)亦若是则已矣     是:
(12)安知鱼之乐    安:
(13)固不知子矣    固:
(14)子固非鱼也     固:
3.写句意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省略句)
译文: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判断句)
译文:
(3)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4.默名句
(1)北冥有鱼, 。
(2)鹏之徙于南冥也, , , 。
(3)是鸟也, 。
(4)天之苍苍,
5.记常识
(1)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时期哲学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 》。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1.
2.
【重点探究】
1.[理解形象]如何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大鹏形象 结合文中关键句进行分析。【深】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的形象,具有以下特征:“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写出了鹏的硕大无比,力大无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击”“抟”等动词生动传神,描写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突出了其特点是善借长风、志存高远。庄子笔下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评价人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你最欣赏哪个人物 请说明理由。【巧】
示例一:我更欣赏庄子。因为他机智灵活。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最终让惠子哑口无言,占了这场辩论的上风。
示例二:我更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态度。 
【难点突破】
[感悟中心]《北冥有鱼》描写大鹏飞腾气势的壮观,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他知道“鱼之乐”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北冥有鱼》描写大鹏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高空,并飞向南海。就连野马般奔腾的雾气,飘浮的尘埃,都是由生物用气息吹动的。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又怎能不借助风力呢 因此阐明了“万物皆有所恃”的道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化,反映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知识【深】一点
文学中的“大鹏”
  大鹏的形象往往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观,力大无穷。这种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同时也寓意着力量、自由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答题【巧】一点
四妙招悟形象
  1.从文中现有的关键词句出发,“选词”概括。
  2.从人或物所做事入手,“因事”知人识物。
  3.根据描写人或物的方法,“依法”判人。
  4.从景物描写入手,侧面推断。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气息,这里指风)
B.天之苍苍 (苍茫)
C.固不知子矣 (固然)
D.请循其本 (追溯)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天之苍苍  子之不知鱼之乐
C.亦若是则已矣  是鱼之乐也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南冥者,天池也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去/以六月息者也
6.默写填空。(9分)
(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 。
(2)《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 。
(3)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的句子是: 。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凭借外物的事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做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
B.庄子是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称为“老庄哲学”。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
D.《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庄子>二则》让我们看到了鲲鹏的硕大,领教了庄子的善辩。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一起细品楚威王与庄子、二叟钓鱼、庄子与惠子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41分)
(一)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庄子《逍遥游》)
  【乙】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 子亟②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③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①豚:小猪。②亟:同“急”,赶紧。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8.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金榜题名
B.无为有国者所羁  放荡不羁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自以为是
D.岂可得乎  岂有此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译文:
(2)子亟去,无污我。
译文:
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作者从体大、背大、变化大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鲲鹏形象。
B.【甲】文语言精练,极具特色。如“三千里”“九万里”等词,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想象雄奇。
C.【乙】文庄周拒绝楚威王高官厚金的礼聘,是因为庄周嫉恶如仇,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腐朽。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1.《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子固非鱼也 
(2)全矣
(3)请循其本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
(2)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译文:
14.请给下列句子用“/”划分停顿(划三处)。(3分)
目 不 瞬 神 不 变 鱼 忘 其 为 我 故 易 取 也。
答:
15.语段【甲】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最欣赏谁 为什么 (3分)
答:
16.两个语段中都提到了“鱼”,语段【甲】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实际上这是庄子① 的外化;语段【乙】中老人甲之所以能顺利钓上“鱼”是因为他② 。(2分) 第六单元 情趣理趣
21 《庄子》二则
【经典永流传】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锦书】
【微赏】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一个风起而飞、直上九天,风歇而落、震荡大海的大鹏,是自信进取的象征。
一课一赏·逍遥自在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徙(xǐ)     北冥(mínɡ)
鲲(kūn)鹏 抟(tuán)扶摇
尘埃(āi)   濠(háo)梁   鲦(tiáo)鱼
2.晓词义
(1)北冥有鱼   冥: 同“溟”,海 
(2)其名为鲲 为: 叫作 
(3)怒而飞  怒: 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 海水运动 
(5)南冥者,天池也天池: 天然形成的水池 
(6)水击三千里 水: 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盘旋飞翔 
(8)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气息,这里指风 
(9)野马也 野马: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0)其正色邪 其: 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11)亦若是则已矣     是: 这样 
(12)安知鱼之乐    安: 怎么 
(13)固不知子矣    固: 固然 
(14)子固非鱼也     固: 本来 
3.写句意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省略句)
译文: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判断句)
译文: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4.默名句
(1)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
(2)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3)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4)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5.记常识
(1)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战国 时期哲学家, 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 秋水 》。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1.
2.
【重点探究】
1.[理解形象]如何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大鹏形象 结合文中关键句进行分析。【深】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的形象,具有以下特征:“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写出了鹏的硕大无比,力大无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击”“抟”等动词生动传神,描写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突出了其特点是善借长风、志存高远。庄子笔下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评价人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你最欣赏哪个人物 请说明理由。【巧】
示例一:我更欣赏庄子。因为他机智灵活。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最终让惠子哑口无言,占了这场辩论的上风。
示例二:我更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态度。 
【难点突破】
[感悟中心]《北冥有鱼》描写大鹏飞腾气势的壮观,阐明了怎样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他知道“鱼之乐”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北冥有鱼》描写大鹏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高空,并飞向南海。就连野马般奔腾的雾气,飘浮的尘埃,都是由生物用气息吹动的。背部几千里之大的大鹏又怎能不借助风力呢 因此阐明了“万物皆有所恃”的道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化,反映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知识【深】一点
文学中的“大鹏”
  大鹏的形象往往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观,力大无穷。这种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同时也寓意着力量、自由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答题【巧】一点
四妙招悟形象
  1.从文中现有的关键词句出发,“选词”概括。
  2.从人或物所做事入手,“因事”知人识物。
  3.根据描写人或物的方法,“依法”判人。
  4.从景物描写入手,侧面推断。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B)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去以六月息者也  (气息,这里指风)
B.天之苍苍 (苍茫)
C.固不知子矣 (固然)
D.请循其本 (追溯)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A.其翼若垂天之云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天之苍苍  子之不知鱼之乐
C.亦若是则已矣  是鱼之乐也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B)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南冥者,天池也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去/以六月息者也
6.默写填空。(9分)
(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2)《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的句子是: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凭借外物的事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做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B)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
B.庄子是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称为“老庄哲学”。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
D.《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庄子>二则》让我们看到了鲲鹏的硕大,领教了庄子的善辩。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一起细品楚威王与庄子、二叟钓鱼、庄子与惠子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41分)
(一)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庄子《逍遥游》)
  【乙】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 子亟②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③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①豚:小猪。②亟:同“急”,赶紧。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8.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C)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金榜题名
B.无为有国者所羁  放荡不羁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自以为是
D.岂可得乎  岂有此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译文: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2)子亟去,无污我。
译文: 你赶紧离开,不要使我受到污染。 
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甲】文作者从体大、背大、变化大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鲲鹏形象。
B.【甲】文语言精练,极具特色。如“三千里”“九万里”等词,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想象雄奇。
C.【乙】文庄周拒绝楚威王高官厚金的礼聘,是因为庄周嫉恶如仇,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腐朽。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1.《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不矛盾。【甲】文中,庄子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说明万事万物都是有所凭借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可以追求精神的自由。【乙】文中,庄子宁愿“为孤豚”“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拒绝“重利”“尊位”,是不慕富贵、不求荣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体现,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庄子不受约束、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二)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子固非鱼也   本来 
(2)全矣  完全,完备 
(3)请循其本  追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2)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译文: 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14.请给下列句子用“/”划分停顿(划三处)。(3分)
目 不 瞬 神 不 变 鱼 忘 其 为 我 故 易 取 也。
答: 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15.语段【甲】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最欣赏谁 为什么 (3分)
答: 示例一:我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我最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善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16.两个语段中都提到了“鱼”,语段【甲】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实际上这是庄子① 内心愉悦 的外化;语段【乙】中老人甲之所以能顺利钓上“鱼”是因为他② 做事全神贯注、不急于求成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