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答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答案版)

资源简介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经典永流传】

宋·释智圆
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
百川奔注归沧海,五服安居赖禹功。
动带晚风冲岛屿,静涵秋色混虚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机伍相忠。
【锦书】
【微赏】通过动与静的对比,展现了水的不同形态。当水流动时,它能带着晚风冲击岛屿,展现出一种刚健的力量;而当水静止时,它又能涵养秋色,与虚空混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宁静。
一课一赏·水之美
聚焦探本究源
1.正字音
草甸(diàn)     跌落(diē)    远眺(tiào)
矗立(chù) 拓展 闸口(zhá) 柏树(bǎi)
徘徊(huái) 警示 翡翠(fěi) 砚池(yàn)
蘸水(zhàn)  掠过(lüè)  硕大(shuò)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jìnɡ) 辨析的老柏树。
(2)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xuàn)神迷啊。
2.明字形
轻yínɡ(盈)   挺bá(拔)    yì(驿)道
深tán(潭)  漫yì(溢)  蜿yán(蜒)
擦shì(拭) 五彩斑lán(斓)
3.晓词义
(1)徘徊: 比喻犹豫不决 。
(2)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
(3) 亭台楼阁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4)目眩神迷 积累: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
4.记常识
  本文作者 阿来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格萨尔王》等。
拓展
有趣的三胞胎
三个水组成“淼”(miǎo)
三个火组成“焱”(yàn)
三个土组成“垚”(yáo)
三个牛组成“犇”(bēn)
三个马组成“骉”(biāo)
警示
  “徘徊”中的“徊”,读huái,不要错读为huí。
辨析
“劲”音有别
jìn 力气、作用、精神、兴趣、神情
jìnɡ 坚强有力、猛烈
积累
“目”字成语“不暇接”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分辨不清。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7分)
 ② (①瞭望 ②眺望)大湖,就像一面擦拭过的明镜,水天一色,浩瀚无边。走到湖旁,乍看,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清盈盈的;细看,又宛如一块无瑕的fěi cuì,亮亮的,碧绿碧绿的。苍劲的古树 ① (①映照 ②映射)在湖面上,和亭台楼阁遥相呼应。那一只只小舟,荡漾在这明净的湖上。船桨激起的微波,荡起一圈圈涟漪。犹如一面起皱的缎子,阳光一照,又好似满湖碎金。粉的,白的,一朵朵美丽纯洁的荷花装饰着这碧玉般的湖面,令人目眩神迷。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fěi cuì(翡翠) ②苍劲(jìnɡ)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答: 湖面犹如一面起皱的缎子,阳光一照,又好似满湖碎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这棵樟树生长在汨罗江边的一片沃野上,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转,古树饱经沧桑,树干依旧高大挺拔,八九个壮汉手拉手才能合抱住树干。
B.他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
C.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茶叶等产品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古老的贸易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等中转流通,名扬世界。
D.运动会上同学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红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一滴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下面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长沙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感受她的魅力。(16分)
(2024·长沙中考)
________
①为了完成《中国“网红”城市调查报告》,我决定去探寻星城长沙这一座“网红”城市。
②顺着人流走出机场,一眼就看到了接我的网约车,车身绘制着盛放的红色杜鹃花。一股热情、活力扑面而来。司机叫小陈,一位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开车门,放行李,动作干脆利落。
③车驶入主路,行道两旁都是杜鹃花,红得热烈、奔放。我不禁赞叹:“好美呀!”小陈告诉我,杜鹃花是长沙的市花,此时正是盛放的季节。
④闲聊中,我告诉他我来长沙的目的,不过停留的时间短暂,请他推荐一下最值得去的地方。小陈说:“您放心,时间虽短,但长沙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我很诧异他如此肯定。见我如此反应,小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给我介绍长沙,从橘子洲到岳麓山,从坡子街到米粉一条街,从麓谷到V谷……
⑤长沙给我的第一眼,不错!
⑥第一个打卡点定为火宫殿。
⑦古色古香的火宫殿,彰显百年老店的神秘和厚重。店里的戏台上正在唱花鼓戏《刘海砍樵》。台下座无虚席,市民和游客边看戏边品美食。我拣了一个座位。服务员马上笑盈盈地把美食单送到我面前。面对各色各样的美食,我不知点哪一样。邻座的长沙大爷看出我是外地来的。主动给我推荐了几款,还热情地为我介绍特色美食的由来和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大爷说:“到这里来的人,吃的不仅是美食,还是文化咧!”
⑧店门前大火炉里熊熊燃烧着的仿真火焰,与两旁怒放的红杜鹃交相辉映,在一片令人沸腾的红色海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气息,厚重的文化给这座时尚的“网红”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⑨离开火宫殿,下一个打卡地——岳麓山。
⑩到达岳麓山,我迎面碰上了“红色文化讲解志愿队”,一位小志愿者自告奋勇当了我的小导游。在岳麓山上长眠的革命先辈用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诠释了“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我注意到,小导游每到一处革命先辈的墓前,必先恭恭敬敬行队礼,然后才开始讲解。这真诚而自然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我。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小导游很认真地告诉我:“老师说了,有革命烈士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老师还说了,满山的红杜鹃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小导游的话触动了我。抬眼处,一簇红杜鹃傲然开放在悬崖间,那抹红色催人奋进。
第三个打卡地——湖南广电中心。
湖南的电视节目一直深受观众喜爱,湖南广电中心,自然成为很多人慕名打卡的地方。我一直想一探究竟,今天终于圆了梦。望着那幢巍峨的广电大楼,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激情,敢于创新的年轻电视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完成三个打卡之后,时间有些紧了,我想起之前接我的网约车司机小陈,于是给他打电话,问能不能再约他的车去机场,小陈欣然答应。没多久,那辆有红杜鹃花图案的车就到了,但司机不是小陈而是另一位年轻人。年轻人自我介绍姓李,他说:“原本来接您的是我们陈总,我是陈总公司的员工。陈总临时有事不能过来接您了,他要我向您表示歉意呢。”
上车后,小李滔滔不绝地讲述陈总与他们一群年轻人成功创业的故事。他说他们开了一家专门研发长沙特色文创产品的公司,为了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的需求。他们还创建了“红杜鹃网约车队”,陈总和公司职员都利用间隙时间开网约车,通过这个特殊的渠道,他们能了解市场第一手信息。
到了机场,小李帮我搬好行李后,从车里拿出一束杜鹃花送我,说:“这是我们的文创产品,希望您下次来长沙,我们星城‘红杜鹃’再次为您服务。”
我捧着这一束十分逼真的杜鹃花。发现了藏在花簇间的小卡片,小卡片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亲爱的朋友,你不是匆匆的过客,我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昙花。你我的初见,是我们永久的开始……
我想,那一份报告应该可以如期完稿了,因为我探寻到了这一座“网红”城市的魂。一座城市的魂,呈现在她的日常表情中,呈现在她厚重的历史里,更表现在她永不停止的创新中。我相信,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不仅能成为“网红”城市,更会成为“长红”城市。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D)
A.本文的开头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记叙的要素。
B.本文依据行踪,写了“我”游览长沙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对长沙美食、美景无比热爱和向往的主题。
C.第④段中小陈的话“您放心,时间虽短,但长沙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能为“我”在长沙的全部行程提供周到的服务充满信心。
D.“杜鹃花”贯穿全文的始终,意蕴丰富。文中既有对所见杜鹃花的实写,也有对杜鹃花的虚写。
4.班级举行美文赏读会,同学们给本文拟写了以下三个标题。请你选择一个最佳的标题。从主题、结构、修辞三个角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6分)
标题一:打卡长沙一日游 标题二:星城红杜鹃
标题三:星城杜鹃处处开
答: 示例:选择标题“星城杜鹃处处开”。理由:①从主题角度,标题凸显了“热情、厚重、创新的城市元素在长沙处处可以感受到”的主题;②从结构角度,“杜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从修辞角度,“杜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象征星城的“热情”“厚重”“创新”等特征,富有文采。 
5.文章结尾写道:“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不仅能成为‘网红’城市,更会成为‘长红’城市。”请你依据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链接材料】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网红”城市,这些城市因为某些特点被网络迅速传播,随着流量的增加,知名度也迅速提高,成为“热点”。但是,如何将“流量”转为“留量”,由“一时的热点”成为“长久的关注”,由“网红”城市成为“长红”城市 人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的文化内涵、创新意识等“城市精神”。
答: ①从小陈、老大爷、小导游、小李等人身上感受到了长沙人热情、好客的特点;②在火宫殿、岳麓山等地感受了长沙厚重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③从小陈等年轻人身上感受到“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他们勇于创新,也能不断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热点”。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经典永流传】

宋·释智圆
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
百川奔注归沧海,五服安居赖禹功。
动带晚风冲岛屿,静涵秋色混虚空。
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机伍相忠。
【锦书】
【微赏】通过动与静的对比,展现了水的不同形态。当水流动时,它能带着晚风冲击岛屿,展现出一种刚健的力量;而当水静止时,它又能涵养秋色,与虚空混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宁静。
一课一赏·水之美
聚焦探本究源
1.正字音
草甸( )     跌落( )    远眺( )
矗立( ) 拓展 闸口( ) 柏树( )
徘徊( ) 警示 翡翠( ) 砚池( )
蘸水( )  掠过( )  硕大( )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 ) 辨析的老柏树。
(2)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 )神迷啊。
2.明字形
轻yínɡ( )   挺bá( )    yì( )道
深tán( )  漫yì( )  蜿yán( )
擦shì( ) 五彩斑lán( )
3.晓词义
(1)徘徊: 。
(2)眺望: 。
(3)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4)目眩神迷 积累: 。
4.记常识
  本文作者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格萨尔王》等。
拓展
有趣的三胞胎
三个水组成“淼”(miǎo)
三个火组成“焱”(yàn)
三个土组成“垚”(yáo)
三个牛组成“犇”(bēn)
三个马组成“骉”(biāo)
警示
  “徘徊”中的“徊”,读huái,不要错读为huí。
辨析
“劲”音有别
jìn 力气、作用、精神、兴趣、神情
jìnɡ 坚强有力、猛烈
积累
“目”字成语“不暇接”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分辨不清。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7分)
(①瞭望 ②眺望)大湖,就像一面擦拭过的明镜,水天一色,浩瀚无边。走到湖旁,乍看,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清盈盈的;细看,又宛如一块无瑕的fěi cuì,亮亮的,碧绿碧绿的。苍劲的古树 (①映照 ②映射)在湖面上,和亭台楼阁遥相呼应。那一只只小舟,荡漾在这明净的湖上。船桨激起的微波,荡起一圈圈涟漪。犹如一面起皱的缎子,阳光一照,又好似满湖碎金。粉的,白的,一朵朵美丽纯洁的荷花装饰着这碧玉般的湖面,令人目眩神迷。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fěi cuì( ) ②苍劲( )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棵樟树生长在汨罗江边的一片沃野上,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转,古树饱经沧桑,树干依旧高大挺拔,八九个壮汉手拉手才能合抱住树干。
B.他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
C.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茶叶等产品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古老的贸易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等中转流通,名扬世界。
D.运动会上同学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红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一滴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下面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长沙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感受她的魅力。(16分)
(2024·长沙中考)
________
①为了完成《中国“网红”城市调查报告》,我决定去探寻星城长沙这一座“网红”城市。
②顺着人流走出机场,一眼就看到了接我的网约车,车身绘制着盛放的红色杜鹃花。一股热情、活力扑面而来。司机叫小陈,一位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开车门,放行李,动作干脆利落。
③车驶入主路,行道两旁都是杜鹃花,红得热烈、奔放。我不禁赞叹:“好美呀!”小陈告诉我,杜鹃花是长沙的市花,此时正是盛放的季节。
④闲聊中,我告诉他我来长沙的目的,不过停留的时间短暂,请他推荐一下最值得去的地方。小陈说:“您放心,时间虽短,但长沙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我很诧异他如此肯定。见我如此反应,小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给我介绍长沙,从橘子洲到岳麓山,从坡子街到米粉一条街,从麓谷到V谷……
⑤长沙给我的第一眼,不错!
⑥第一个打卡点定为火宫殿。
⑦古色古香的火宫殿,彰显百年老店的神秘和厚重。店里的戏台上正在唱花鼓戏《刘海砍樵》。台下座无虚席,市民和游客边看戏边品美食。我拣了一个座位。服务员马上笑盈盈地把美食单送到我面前。面对各色各样的美食,我不知点哪一样。邻座的长沙大爷看出我是外地来的。主动给我推荐了几款,还热情地为我介绍特色美食的由来和与之有关的传说故事。大爷说:“到这里来的人,吃的不仅是美食,还是文化咧!”
⑧店门前大火炉里熊熊燃烧着的仿真火焰,与两旁怒放的红杜鹃交相辉映,在一片令人沸腾的红色海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气息,厚重的文化给这座时尚的“网红”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⑨离开火宫殿,下一个打卡地——岳麓山。
⑩到达岳麓山,我迎面碰上了“红色文化讲解志愿队”,一位小志愿者自告奋勇当了我的小导游。在岳麓山上长眠的革命先辈用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诠释了“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我注意到,小导游每到一处革命先辈的墓前,必先恭恭敬敬行队礼,然后才开始讲解。这真诚而自然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我。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小导游很认真地告诉我:“老师说了,有革命烈士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老师还说了,满山的红杜鹃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小导游的话触动了我。抬眼处,一簇红杜鹃傲然开放在悬崖间,那抹红色催人奋进。
第三个打卡地——湖南广电中心。
湖南的电视节目一直深受观众喜爱,湖南广电中心,自然成为很多人慕名打卡的地方。我一直想一探究竟,今天终于圆了梦。望着那幢巍峨的广电大楼,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充满激情,敢于创新的年轻电视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完成三个打卡之后,时间有些紧了,我想起之前接我的网约车司机小陈,于是给他打电话,问能不能再约他的车去机场,小陈欣然答应。没多久,那辆有红杜鹃花图案的车就到了,但司机不是小陈而是另一位年轻人。年轻人自我介绍姓李,他说:“原本来接您的是我们陈总,我是陈总公司的员工。陈总临时有事不能过来接您了,他要我向您表示歉意呢。”
上车后,小李滔滔不绝地讲述陈总与他们一群年轻人成功创业的故事。他说他们开了一家专门研发长沙特色文创产品的公司,为了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的需求。他们还创建了“红杜鹃网约车队”,陈总和公司职员都利用间隙时间开网约车,通过这个特殊的渠道,他们能了解市场第一手信息。
到了机场,小李帮我搬好行李后,从车里拿出一束杜鹃花送我,说:“这是我们的文创产品,希望您下次来长沙,我们星城‘红杜鹃’再次为您服务。”
我捧着这一束十分逼真的杜鹃花。发现了藏在花簇间的小卡片,小卡片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亲爱的朋友,你不是匆匆的过客,我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昙花。你我的初见,是我们永久的开始……
我想,那一份报告应该可以如期完稿了,因为我探寻到了这一座“网红”城市的魂。一座城市的魂,呈现在她的日常表情中,呈现在她厚重的历史里,更表现在她永不停止的创新中。我相信,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不仅能成为“网红”城市,更会成为“长红”城市。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本文的开头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记叙的要素。
B.本文依据行踪,写了“我”游览长沙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我”对长沙美食、美景无比热爱和向往的主题。
C.第④段中小陈的话“您放心,时间虽短,但长沙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能为“我”在长沙的全部行程提供周到的服务充满信心。
D.“杜鹃花”贯穿全文的始终,意蕴丰富。文中既有对所见杜鹃花的实写,也有对杜鹃花的虚写。
4.班级举行美文赏读会,同学们给本文拟写了以下三个标题。请你选择一个最佳的标题。从主题、结构、修辞三个角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6分)
标题一:打卡长沙一日游 标题二:星城红杜鹃
标题三:星城杜鹃处处开
5.文章结尾写道:“这座熠熠生辉的城市不仅能成为‘网红’城市,更会成为‘长红’城市。”请你依据全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链接材料】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网红”城市,这些城市因为某些特点被网络迅速传播,随着流量的增加,知名度也迅速提高,成为“热点”。但是,如何将“流量”转为“留量”,由“一时的热点”成为“长久的关注”,由“网红”城市成为“长红”城市 人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的文化内涵、创新意识等“城市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