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学写游记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学写游记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学写游记》
——统编教材八下第五单元写作项目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你有没有和父母、同学一起外出旅游过呢?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怎样写游记。
项目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足之所至
活动一:知目标
肯定有同学要说,那还不简单吗?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段“游记”: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爬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山,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你能说说以上“游记”的不足之处吗?
明确:“流水账”式游记存在的问题:缺少对具体景物细致的描写,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缺少自己游览时生发的独特思想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游记”在我们日常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所以这节课,我们就要结合第五单元学过的游记,跟着名家来学写游记。请看本节课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活动二:明游踪
1.游记写什么?
明确: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2.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回顾《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从玉龙雪山顶→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前→玉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丽江坝中→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行文借助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句,把游踪展现得非常清楚。
3.游踪起到交代和串联的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侧重写冰塔林,这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又如:《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后半部分中“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小贴士:除此之外,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活动三:边学边练
在你记忆中,哪一次旅程让你印象最深刻?在写之前,请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你的游踪及见到的的景致。(课前导学任务单布置任务)
小贴士:旅途的见闻丰富多彩,但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要先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本次游览先后到过哪些地方?看到过哪些景致?准备详写的内容是哪些?略写的内容又是哪些?哪些内容可以不写?
项目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之所至
活动一:回顾技法
怎样才能把美丽独特的景致更好地用文字呈现?让我们来看看名家是怎么做的。
1.可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刻画。比如马克吐温挑选博朗峰上色彩斑斓、变幻无穷的云彩来体现博朗峰的美丽景象。你看:“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清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
2.可根据景物的特质,挑选好描写角度,运用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来描绘。比如梁衡从俯视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调动视觉和听觉,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湍急惊险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知识链接:梁衡在这段文字中主要采用了定点观察方法。即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游览的行踪移步换景。
3.在写作中引用相关的诗文名句、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人情风俗等,有助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如《壶口瀑布》中引用《元和郡县图志》介绍唐代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谈到了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一滴水经过丽江》中谈到丽江的历史,谈到东巴文字。这就需要游览时用心搜集相关材料,在写作时恰如其分地运用。
小贴士:写游记,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侧面描写等方法来描写景物,力求突出景物的特点。
活动二:边学边练
欣赏日落视频,根据你所看到的景象,用定点观察法,抓住其特征,设定描写角度,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150字左右。写完后请你朗读自己的作品,请爸爸妈妈点评。(播放日落短视频)
项目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心之所至
活动一:再感名篇
游记在写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时,往往需要作者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字里行间,让所见之景成为自己内心情感的载体。这样会让游记既有所见闻,又有所思所感,更富感染力。请仿照示例,说说甲、乙两段描写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示例:黄河在壶口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自己的伟力,作者赞美黄河,也正是赞美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甲】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明确:表达了作者被眼前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也慨叹于大自然创造的伟力。
【乙】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明确: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尤足珍视。这是作者由眼前景物得来感悟,同时也是对景物之美的高度赞赏。作者的情感与遐思都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意趣。
活动二:融情于景
请你在刚刚完成的“日落”景物描写文字中加入自己的独特感受,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项目四:美文拓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课堂尾声,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佳作《游三峡》,看小作者如何安排游踪,取舍详略,写景抒情。
游三峡
7月26日,我乘坐“江渝234号”,乘风破浪,来到三峡之口,白帝城之下。
隐没在绿树丛中的白帝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半边脸。当年刘备曾在此据守,这里还曾住过不知多少猛将大帅,本应当气势不凡,今日一见,怎如此害羞?
三峡口,两座擎天石柱,上悬下削,壁立对峙。“两峡相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众水聚万涪,瞿塘争一门”。全川之水汇于门下,夺路争流,激起巨波,发出怒吼,更添门之雄伟壮丽。
三峡的山——险。危峰兀立,拔地而起。这里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嵯峨,又独具“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险峻磅礴。身处其间,登时变得渺小异常,有一种“峰与无关接,舟从地窟行”的感觉。船行江面,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光,几口悬棺挂于半空之中,那古老的传说,给三峡更添了几许神秘……
三峡的山——秀。千山碧,青翠苍劲,有的如龙翻腾,有的若凤展翅,有的似丹青屏障,真是无奇不有,各展英姿。
“神女峰”是群山中的佼佼者,她孤峰突起,高它山一筹,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深情地眺望远方……
江水匆匆,细雨飘洒,江面白帆点点,空中云霞悠悠,比画卷生动,比仙境美妙。待红日探出头来,轻舟已过万重山,川江号子雄浑的音符合着拍岸的惊涛,化成山之魂,水之魄。山衬托水,水依托山,给人间呈现出种种妩媚与雄壮。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宏伟的三峡大坝宛如一条银灰色的巨龙,横卧长江,吞云吐雾,震惊了巫山神女;仿佛一座宫殿的三峡电站瑰丽壮观,气魄宏伟,它发出的强大电流照亮了半个中国,闪耀着新世纪的民族之光。水位抬高175米,雄奇秀丽的三峡风景全貌仍在。夔门依旧雄伟,神女依然无恙,白帝城更添风采。三峡大坝给三峡画上了一个充分显示人类无穷力量的惊叹号。
“嘟——”响亮的汽笛声,把陶醉在美景中的我惊醒。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树,我真有点儿乐而忘返了。我一定要将这缕缕诗情、悠悠画意永远刻在心中。
感谢你,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坝!是你,让我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雄姿!是你,让我陶醉在祖国的青山绿水间!
点评:写游记可以按照行踪来写,也可以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进行分类描摹。本文小作者游览的时候,选取了三峡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谓内容充实,文采斐然,令人赞叹。
1.写作顺序合理而有序,先写山再写水,然后写三峡大坝,有总有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抓住特点,运用准确而精美的语言来描述。文中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三峡山水的特色,凸显三峡大坝的特点,同时引用大量描写山水的诗句、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使文章在诗情画意中又添了一分古韵。
3.情景交融,写景抒怀。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融入对三峡之景的描绘中,可谓情景交融。
【实战演练】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的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把这些印象变成文字,利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进行写作,完成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写作助手:
顺序安排:可按游踪,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照游览顺序拟写出写作提纲;也可以根据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进行分类描摹。
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最好的游记是作者不仅完成了一场外部的旅行,而且实现了一次内心的旅行。这样的旅行拥有两种叙述对象:行程本身、作者本人。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