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非连续性文本2025专题复习目录01材料信息提取02文意选择辨析03图文转换04拓展探究材料信息提取壹1常见设问方式(1)材料中关于 ×× 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2)阅读材料,找出 ×× 的原因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 的现状。(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的发展趋势。(5)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 ×× 的哪几方面内容?(6)如果给材料二加上一个小标题,你认为以下哪一个标题更准确?请结合材料二具体说明理由。2方法指导第一步:速读文本,观其大略(1)研读标题、开头、结尾,抓住各段中心句、过渡句及标志性词语,读懂各段内容,进而把握全文内容。(2)关注文本的结构。总分结构,抓中心句;并列结构,关键信息分散在各个层次中,要整合归纳;递进结构,重要信息主要在最后的层次中。2方法指导第二步:对照题干,定点“扫描”(1)审清题干,找命题(关键)点。以此为中心“扫描”材料,寻找信息。(2)跳读筛选,找准材料相关处。①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②同时要适当扩大范围(这个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关键词出现的地方)③还要关注隐藏信息(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注释等)2方法指导第三步:分门别类,提炼整合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截取关键词,合并归类,找全信息点,进行整合、归纳和概括。温馨提示:(1)筛选信息,尽量选用原文;(2)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浓缩加工原句。3方法实践演练例1:(2024·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三则材料都与淮扬菜有关,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材料一: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味菜肴,奠定了淮扬菜的基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沟通淮水,奠定了淮扬菜的空间格局。秦汉时期,南北交流增多,确定了江淮地区延续至今的种植结构。及至六朝,从北方迁来的豪门贵胄带来的奢华之风,使得淮扬菜在崇尚清淡的基础上更为精细,淮扬菜的食风逐渐形成。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长江的发展以及东部临海的地理交通和商业贸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②近代以来,淮扬菜按照其自身的风味体系,被分为淮扬、金陵、苏锡常、徐海四个地方风味。淮扬风味以淮安、扬州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含里下河及南通等沿海地区,是淮扬菜系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味。③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它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尤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馐、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便以淮扬菜为主,此后的多次国宴都曾选用淮扬菜。第一步:速读文本,观其大略第二步:对照题干,定点扫描1.审清题干,找命题(关键)点①淮扬菜的发展历程2.跳读筛选,找准材料相关处①淮扬菜的风味体系和重要地位3方法实践演练例1:(2024·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三则材料都与淮扬菜有关,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材料二:①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淮扬菜在烹法上擅长炖焖、在调味上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既有南方菜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成、色、浓的特点,形成了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②淮扬菜系制作菜肴很少用山珍海味,即使是名菜,也多用当地产的普通原料,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也不平淡无味。淮安软脰(又称“软兜长鱼”)是淮扬菜中久负盛名的菜肴之一,成菜后鱼肉醇香鲜嫩,与所配蒜片黑白分明,入口绵软滑嫩,蒜香椒美,回味无穷。②淮扬菜的风味特点和选材特点3方法实践演练例1:(2024·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三则材料都与淮扬菜有关,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材料三:①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一批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名单,淮安成功摘得“世界美食之都”桂冠,这是淮安首张国际名片。②进入新时代,为充分发掘淮扬菜的人文内涵,淮安设立了淮扬菜文化产业园,打造了中国淮扬菜集团,建成了首家淮扬菜博物馆。淮安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298道入选省级非遗。③2018年起,淮安精心打造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食博会已成为促进淮安食品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境内外食品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④熠熠闪光的“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背后,是淮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淮安做大做强食品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培育“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淮安大米”“洪泽螃蟹”等9个知名品类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发展。⑤下一步,淮安将紧扣“一个主题”——长三角北部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两大中心”——全国餐饮食材营销中心、淮扬菜标准和研发中心,实施“三大计划”——名店培育、产业培强、人才培优,打好“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组合拳,持续擦亮这张金色名片。③淮安市促进淮扬菜发展的新举措3方法实践演练例1:(2024·江苏淮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三则材料都与淮扬菜有关,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①材料一侧重介绍淮扬菜的发展历程、风味体系和重要地位;②材料二侧重介绍淮扬菜南北融合的风味特点及选材特点;③材料三侧重介绍淮安市促进淮扬菜发展的新举措第三步:分门别类,提炼整合文意选择辨析贰1常见设问方式(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是。(2)以下关于 ×× 的说法,与材料内容相符(不符)的是。(3)材料中对 ×× 的表述,能得出以下哪个结论?2方法指导第一步:一找找出与选项对应的句子。2方法指导第二步:二比比对原文与选项概念是否一致。(1)直接比对:能在原材料找到内容基本一致的文字,重在比对题干与材料在字词方面的差异,注意是否意思相同,是否添加或减少主要内容。(2)推理比对:侧重对文意的整体把握,对材料信息的综合理解,注意是否在文中能找到依据,是否概括恰当等。(3)综合比对:将相关材料中的信息筛选出来综合比对;将材料信息和生活实际、逻辑等综合推理。(4)图文比对:将图化文,将图中信息与材料对比,得出结论。2方法指导第三步:三判断根据比对结果判断答案。常见陷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3方法实践演练例2:(2024·江苏盐城)班级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知,全球的生物物种数量和种下单元数量近年来呈增长趋势。B.目前,我国野生川金丝猴种群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2.5万只,受威胁程度由易危降级为近危。C.生物多样性价值巨大,全球绝大部分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正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由材料一中“2022-2024年中国生物物种数据信息”可知,这些数据仅反映了中国在这一时间段的生物物种数量和种下单元数量的变化,并未涉及全球范围的数据。由材料二第②段中“野生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从2002年1.4万只增加到目前约2.5万只”可知,这里描述的是种群数量的增加量,即增加了约1.1万只(2.5万-1.4万),而不是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2.5万只。由材料三第①段中“全球近40%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可知,这里描述的是近40%的人口,而非“绝大部分人口”。D图文转换叁1常见设问方式(1)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回答。(2)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到什么结论?(3)用表格呈现科技成果获奖信息的好处是什么?(4)新华社珠峰重测直播节目中提到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依据下面四幅图,按要求写一段话解释汪洋大海是怎么变成世界屋脊的。2方法指导第一步:读懂图表(1)要读懂表头、图例、数据、注释等要素。(2)要关注图表中的文字。(3)弄清图表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2方法指导第二步:重视数据变化(1)表格——表格项目及数据变化。(2)柱状图——柱体高度及变化趋势。(3)饼状图——各部分所占比例。(4)曲(折)线图——抓高低点、数据变化及波动大小(5)坐标图——曲线变化趋势2方法指导第三步:注意分析规律在观察图表的基础上总结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3方法实践演练例3:(2024·江苏南通改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选择素材】展览前言部分需要交代“灵犀03星”的研究背景。你准备将材料一作为背景素材,理由是什么?材料一:2019—2022年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情况统计表第一步:读懂图表要读懂表头、图例、数据、注释等要素第二步:重视数据变化都呈逐年上升趋势3方法实践演练例3:(2024·江苏南通改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选择素材】展览前言部分需要交代“灵犀03星”的研究背景。你准备将材料一作为背景素材,理由是什么?材料一:2019—2022年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情况统计表第三步:注意分析规律中国在这几年间对低轨通信卫星发射的重视和快速发展拓展探究肆1常见设问方式(1)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 XX 的看法。(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你就XX提出三点建议。(3)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现象,你准备即席讲话,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4)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一中的第③④⑤段做摘要。80字左右。(5)佳佳想运用这三则材料,写一篇题为“老人和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但对三则材料使用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请你提供建议,并说明理由。2方法指导第一类:谈认识看法(1)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观点;(2)联系生活实际阐明为什么或怎样做;(3)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4)答题格式:我认为......,理由是......。2方法指导第二类:解释、评价类(1)读题干:区分是解释还是评价或评述;(2)读文本:要抓关键信息(如概念类、观点类等);(3)作答时:运用文中知识或观点,解释或评价,注意语言简明,条理清晰。解释:运用文本中的知识,对题干中的规则、诗句、现象等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先表明观点,然后运用文本知识进行阐述。2方法指导第三类:提建议措施(1)审清题干:围绕什么提建议,解决什么问题;(2)紧扣问题: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拟措施;(3)切合实际: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4)鼓励创新:要找新方法,提新建议,拟新思路。2方法指导第四类:材料链接类(1)分析材料链接,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2)明确材料和文本的关系,抓关键词,提炼要点;(3)结合原文和材料内容,写出探究结果。3方法实践演练例4:(2024·海南)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现实生活中,家长限制我们使用手机,学校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请结合材料一及生活实际说说理由。材料一:①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跃上新台阶。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元素的科技革命,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生态,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前,各个领域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技赋能,助力科学的种子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萌芽,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②《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手机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使用率达91.3%,已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交流交往的主要渠道。形形色色的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不当使用,“人机共舞”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据报道,未成年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部分短视频创作者为博人眼球,刻意设计一些不良内容,甚至专门“套路”未成年人。程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发现读中学的儿子使用某款私密聊天软件,聊天界面上有几张“阅后销毁”字样的图片和几个英文字母简写。他上网搜索这些英文内容,发现都是低俗用语的缩写。③应用不等于滥用,合理使用,才能使“人机共舞”更加和谐、更为精彩。3方法实践演练例4:(2024·海南)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现实生活中,家长限制我们使用手机,学校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请结合材料一及生活实际说说理由。限制使用手机是因为不当使用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危害,如材料一所述,部分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遭遇不良信息和安全事件。因此,在生活中,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影响学习,接触不良内容,学校和家长的限制意在建立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