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第六单元测评卷
)
一、积累和运用( 15 分)
1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是 ( )(2 分)
A . 三男邺城戍(xù)
.
B . 选贤与(yǔ)能,讲信修睦
.
C . 骈死于槽枥(lì)之间
.
D . 抟( ch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2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
请循其本(遵循)
.
B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
教然后知困(困惑)
.
C . 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
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
. .
D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
安知鱼之乐(怎么)
.
3 .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是 ( )(2 分)
A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B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 重茅。
D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
(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 儿的快乐呀)
B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使唤千 里马,千里马却不懂得人的意思)
C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 文: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 愿意自己 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D .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译 文:真的没有( 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 不识得千里马啊]
5 .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5 分)
(1)半匹红纱一丈绫, 。( 白居易《卖炭翁》)
(2) , 食之不能尽其 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饱蘸浓 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氛围的诗句是:
, 。
(4)《卖炭翁》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 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5)《大道之行也》中体现人才得到重 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 。
6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 .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 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称“诗史”。
(


































































)B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 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 纂而成。
C .《马说》的作者唐代文学家韩愈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 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综合性学习(8 分)
7 . 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坚持,留 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传唱不衰的壮 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为了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某中学拟开 展有关“革命文化 ”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 下列相关任务。
(1)【拟写标语】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 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 “革 命文化 ”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要 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 超过 25 字。(2 分)
(2)【朗诵红诗】红色诗歌中往往蕴藏 着革命志士的碧血丹心。为了激发同学们 的爱国热情,朗读社将举办“红诗朗诵会 ”, 你将代表班级朗诵秋瑾的《满江红》,请用 “/ ”标出该词下阕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
(限标 2 处)。(2 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平生肝胆,因 人 常 热。俗 子 胸 襟 谁 识 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 尘 何 处 觅 知 音? 青衫湿!
(3)【艺术展览】为了激励同学们踏着 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艺术社举办了 “红 色艺术作品 ”展览活动。这次活动展出了 “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季 ”徽标,该徽标主体 由红色的宝塔山、白鸽和延河等要素构成。 请你解读这一徽标的整体寓意。(4 分)
三、阅读理解(47 分)
( 一)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回 答 问 题。 ( 14 分)
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
(


































































)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 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 而 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 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 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 这个世界需 要真正的读书人!
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 为 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忍执着。像 那被烈火焚身的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 绝不放弃 “日心说 ”;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 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 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的亚里士 多德,面 对 柏 拉 图 这 样 的 巨 擘 也 敢 于 说 “不 ”。而放弃了追求真理的读书,就免不 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 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 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 狭隘,粗俗又劣质。
③这 世 界 需 要 为 梦 想 而 读 书的 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多少读书人 的梦想啊! 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 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 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 “伪读书人 ”看到 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 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 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大衣哥 ”用浑厚 的男中音,从破败的小屋,一路唱到节目 的 周冠军。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凝神静 思读乐谱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有 梦想的读书人呢? 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
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 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 由翱翔。
④这 世 界 需 要 为 修 养 而 读 书的 人。 “内圣外王 ”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 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 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 商鞅南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 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 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 不 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 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 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 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 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 的读书人啊! 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 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李敖一般用犀利 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刘墉、毕淑 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⑥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
(有改动)
8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9 . 简要分析选文第 ②段的论证思路。 (3 分)
(


































































)10 . 选文第 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1 . 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选文第 ④
段论据的一项是 ( )(3 分)
A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 .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 松龄)
C .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雨果)
D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12 . 结合选文谈谈,要想成为真正的读 书人,你现在该如何努力。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 分)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 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 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 矣。”定公不 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 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 以东野毕马佚闻 矣。定公躐③ 席而起,曰:“趣④ 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 野毕之御也!’吾子 曰:‘善则善矣,然则马 将佚矣。’不识吾子以何知之。”颜渊曰:“臣 以政知之。 昔者舜工 于使人,造父工于使
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 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 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 毕矣; 历险致远,马力殚矣。 然犹策之不已,所以 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 曰:“兽 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 古及今, 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 曰:‘执辔 如组⑥ ,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 “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释】①佚(yì):同“逸 ”,逃跑。②厩 (jiù) 人:管理马棚 的差役。③躐( liè) :超 越。④趣:同“促 ”。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 法度。⑥组:编织。
13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
(1)善则善矣 ( ) .
(2)昔者舜工于使人 ( ) .
(3)然犹策之不已 ( ) .
(4)可少进乎 ( ) .
14 . 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B .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
.
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
C . 寡人之过矣
.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
D . 舜不穷其民
.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
·
(


































































)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1) 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 闻矣。
(2)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 有也。
16 . 这 篇 文 章 说 明 了 怎 样 的 道 理? (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3 分)
猫 说 [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 大,爪牙钴① 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 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 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 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 日。 既而 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 啾啾焉,遽③ 起而捕之。 比④ 家人逐得,已下 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
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 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 , 饥哺饱嘻⑥ , 一无所 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⑦ 也, 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 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 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 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 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 之曰:“天之生 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 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 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钴( xiān ) :锋利。②絷( zhí) 维:系 缚。 ③ 遽 ( jù) :突 然。 ④ 比:等。 ⑤伈 ( xǐn) 伈:恐 惧。 泯 泯:茫 然 无 知。 ⑥饥哺饱 嘻:饥 则吃 食,饱 则嬉 闹。⑦ 匿 形致 己:意 为 故 意 躲 藏 以 捕 获 自 己。 ⑧数( shǔ) :责备,斥责。
17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 .
( )
(2)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
.
18 .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 ”与 “今汝无捕
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 ”中的“而 ”意义和用
.
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 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
B . 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
C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
D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
.
于忧患,死于安乐》)
(


































































)19 . 下列句子全部表现猫 “类有能 ”的
一组是 ( )(3 分)
①形魁然大,爪牙钴且利 ②恐其噬 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 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 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⑥
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 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21 .《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 么道理?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3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 分) 野 渡
[清]张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① 绳力健,水啮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② 雁鹜丰。
但无沧海警③ ,安乐是吾通。
【注释】①趋:疾行。②菰:生长在水里 的一种草本植物。③沧海警:海上传来的 倭寇侵扰的警报。
22 . 本诗颔联中 “啮 ”在这里是 之意,生动形象地写出水流 的状态。 (2 分)
23 . 请以首联或尾联为例,谈谈诗歌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分)
四、写作(30 分)
2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 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 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能看见 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
请自拟 题 目,以 上 述 文 字 开 头,展 开 想象,续写 故 事。( 上 述 开 头 不 必 抄 到 作 文中)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 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②不少于 600 字。第六单元测评卷
1 . C 。
2 . A 【解析】“ 循" 应解释为“ 追溯" 。
3 . D 【解析】正确的划分为: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 B 【解析】B项的正确翻译应为:千 里马鸣叫 ,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 . (1)系向牛头充炭直 (2)策之不以 其道 (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 昏黑 (4)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 指黑 (5)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6 . D 【解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 ,庄子是战国 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
7 . (1)示例一:走进革命文化 ,传承红 色基因 。 示例二:铭记革命历史 ,重温红 色经典 ,争当时代先锋。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这一徽标的主体构成要素象征了 延安的红色精神绵远流长 ,激励着人们为 和平奋勇前行。
8 . 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9 . 首先 ,提出观点“ 这世界需要为真理 而读书的人 ”; 接着 , 列举了布鲁诺、麦哲 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 忍执着的事例 ,证明了这一观点 ; 最后 ,从
(


































































)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 危害。
10 .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 对读书的重要意义 ,证明了分论点“ 这世界 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 论点。
11 . C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 力 。做这类题 , 将材料的观点与要充当论 据的段落进行比较 ,做出判断 , 材料的观点 与分论点一致 , 则表明该材料可以作为该 段的论据 。第④段的分论点是“ 这世界需要 为修养而读书的人" , 重在讲修身。C项主 张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观点基本一致。
12 . 示例:作为中学生 , 我现在应该怀 揣梦想 , 树立明确的 目标 , 并为之勤奋读 书 ,从书中汲取营养 ,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 完善自我 ,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让 人生更有价值。
13 . (1)好 (2)擅长(善于) (3)用 鞭子打(驱赶) (4)稍稍(稍微)
14 . B 【 解 析】此 题 考 查 文 言 虚 词。 B. 都是介词 , 在 。A. 介词 , 把/介词 , 按照。 C. 结构助词 , 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 句子独立性 , 不译 。D. 代词 , 他的/语气助 词 ,表推测 ,大概。
15 . (1)颜渊告退后 ,不一会儿 ,管理马 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 了 。 (2)从古到今 ,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 路而不发生危机的 ,从来都没有过。
16 .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 ,使百姓安居乐 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
17 . (1)共同 ,一起 (2)舍弃 ,忽略
18 . C 【解析】A. 连词 , 表顺承 ; B. 连 词 ,表并列 ; C. 连词 , 表转折 , 相 当于“ 却 " “ 但是" , 与题干中的“ 而" 意义和用法相同 ;
D. 连词 ,表并列。 19 . A
20 . 我正感到很奇怪 ,可是又有小鸡经 过堂下 ,猫又急速去捉住它然后逃跑了 ,追 过去时小鸡已被吃了大半了。
21 . 道理:①人总是不完美的 , 有才能 的总是在某些方面有缺点 ; ②人如果没有 才能 ,而缺点不少 ,那就成为一个对社会没 有价值的人了 。启示示例:我们应当尽力 发挥自己的才能 ,克服自己的缺点 ,成为一 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2 . 侵蚀 湍急
23 . 示例:(首联)表现诗人在寂静的河 面上迎风野渡时的轻松愉快之感 。 (尾联) 表现诗人渴望无倭寇侵扰 ,享受安乐 自 由 生活的情感。
24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颇具新意的 作文题目 。阅读材料 ,蚂蚁的话令人深思 , 蚂蚁认为“ 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 头”便失去活着的意义 。学生可以从这些 角度立意:“ 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目标”“要学 会找到自身的价值”“ 如果看不见大海的尽 头 ,不妨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也可从材 料中大海的“ 大”和蚂蚁的“小”的关系上立 意:把遥遥无期的“ 大目标 ”分解成“ 小 目 标”,“小”有“ 小 ”的优势等 。蚂蚁之所以 忧愁是因为他实现不了“ 看见大海的尽头 ” 这个结果 ,那么学生也可以从“ 活着的意义 在于享受过程”这个角度去写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