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梦启新章】(8分)
祥龙辞旧,金蛇启新。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 )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kǎi( )、难以忘怀。
我们①(A.因势利导 B.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②(A.涌现 B.浮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深情回望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③(A.雕刻 B.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奏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二○二五年新年贺词》)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号角”改为“乐章”。
B.将“进一步”放在“奏响”之前。
C.把“奏响”改为“吹响”。
D.删掉“进一步”。
【梦圆苍穹】(7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逐梦寰宇,展现实力。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扎实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为推动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其中,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和1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相关训练。2次载人飞行任务期间,主要任务是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②中国空间站建成以来,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组织完成4次载人飞行、3次货运补给、4次飞船返回任务,5个航天员乘组、15人次在轨长期驻留,累计进行了11次航天员出舱和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开展多次舱外维修任务,刷新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完成包括2名港澳载荷专家在内的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择优并启动研制、《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发布等工作。
③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稳定、效益发挥良好,已在轨实施180余项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
④2月28日,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合作协议选拔训练航天员,迈出了中国选拔训练外籍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第一步。据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着眼面向全人类共享中国发展成果,主动开放中国空间站合作机会,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摘自《新华网》2025年3月3日)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推进2次载人飞行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
B.中国空间站建成以来,舱外维修任务刷新了航天员多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
C.目前,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60余项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D.中巴签署协议,迈出了中国选拔训练外籍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第一步。
5.假如3月3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办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请你根据上述材料,以记者的身份向新闻发言人提出两个问题。
3.【诗文言情】(5分)
6.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2)读《出师表》中的“ ,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忠心。
(3)请写出两句以“鸟”入诗,抒发情感的唐诗:“ , 。”
二、阅读(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文化的特征
①何谓“文化”?自从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到现在,有关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已近300种,可谓蔚为大观。然而,面对数百种文化定义,要想整体性地把握文化概念,就必须首先掌握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文化就是人与自然相区别。这也是关于文化的最根本特征,因为凡是被我们称之为“文化”的东西,都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换句话说,人的参与是文化得以生成的必要前提。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未经过人们加工改造的对象世界就不能成为文化,而被我们称之为文化的东西一定是打上了人的印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就是人与自然相区别。正是由于人的参与,我们的对象世界获得了改变,所以人塑造了自己的文化世界,即属人世界。进一步看,人在对自然的改造中,同时也成就了人自身,即造就了人的文化生命。
③文化与人具有“同构互塑”关系。如果采用形象的说法,人和文化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正面看是人,背面看则是文化,也就是说人和文化之间具有相互成就与相互塑造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人与文化的内涵解释之中,例如德国著名思想家卡西尔在《人论》中就将人视为文化的存在,进而指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文化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反过来,当我们给“文化”下定义的时候,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文化划定了人性的圆周。实际上,人和文化就处于这样一个最真切的内在关系之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文化是什么样子,同样,文化如果没有人的参与也必然无法生成。
④文化对人具有肯定和否定的二重性作用。从文化对人的肯定性作用看,文化作为一种传统(风俗),在人们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传承,其中融入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它稳定和固化了我们的社会价值,界定了人的生活世界,这就会对特定族群起到保护作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传统是不同的,人们也往往会在生活习俗方面产生差异,只有入乡随俗,才会在这片土地上或集体中活得安全舒适,否则会被视为举止怪异的另类。而从文化对人的否定性作用来看,传统有时由于太过于厚重而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某些传统让人感到压抑和束缚,不再适应人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诉求,甚至与社会时代需求背道而驰。换言之,传统一方面保护了人们,但另一方面又压抑了人们。面对传统,我们可以用“悲欣交集”来概括,这里的“欣”就是“欣喜”或“欣然”,“悲”就是“悲凉”或者“悲壮”,因为传统既不是纯然的好的东西,也不是绝对的坏的东西,在社会处于稳定发展期的时候,要着眼未来对传统进行自觉地反思,特别是当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的时候,更要着眼未来对传统进行自觉地反思。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有一句名言:“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认同了一种传统的时候,我们无形中会被这种传统左右,可能会削减我们走向新生活的动力。因此,对于那些不具有现实意义的传统,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继续坚守,而应该勇敢地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⑤文化的基本特征勾勒出人的文化存在,通过文化,人类在不同层面和视角中确证着自己的本质。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2月8日,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化就是人与自然相区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的最根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相区别。
B.留下人类的印记,就能有文化的产生。
C.人类的加工改造,是文化形成的前提。
D.人类的文化世界造就了人的文化生命。
8.下列对选文第③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与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成就、相互塑造。
B.把人定义为文化的动物,体现了将人视为文化的存在的思想。
C.人的独特在于只有人有文化,只有人才能踏上通向文化之路。
D.没有文化就没有人,有人参与才有了文化,文化取决于人性。
9.阅读选文第④段,简要概括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于羊
①年前,兄弟俩商量着走亲戚,到姨舅家坐坐,给长辈们拜年。这不,大年初三,兄弟俩各自携带妻儿,开着车,一前一后进了村。他们下了车,手提礼品,笑盈盈地朝前走。表哥早已站在村口等候。往里走,见大姨也拄着拐杖,站在巷口翘望。
②兄弟俩有两个姨一个舅,虽然都住在邻村,但在他俩印象里,亲戚之间走动不多。小时候,他们家最穷,母亲姊妹几个常常为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吵吵闹闹。父亲每次进城,为省几块钱车费,总要骑着自行车,骑上几里路,把自行车搁在小姨家,走到村口再搭车。小姨见姐夫来了,脸拉得跟驴脸似的。时间久了,她没好声气地说,你的车以后不要往我家搁了。后来,父亲只好将自行车搁在一个老乡家里。
③老大十二岁生日那天,父母给两家姊妹和老人都说了。那天,天降大雨,村里道路泥泞。外婆不想上礼,让小妗子替她上,小妗子不愿意。本来婆媳关系就紧张,一吵一闹,两个人扭打成一团,哭天抢地,没有赴宴。小姨和舅舅也因各种奇葩理由没来,只有大姨拿着两尺布来了。
④亲戚们全都翻盖了新房,看上去清新而不落俗套。他们家的老房几十年未变,依然那么简陋,房里除了一张宽大的床外,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台破旧的电视机。亲戚们避而远之,更不愿到他们家来了。
⑤老大到外地求学,老二进了高中。夜里,宿舍熄灯后,老二还躺在床上,打开手电筒做题。同学们说他是“拼命三郎”,但只有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后来,老二考上了大学,他除了用功读书,闲暇之余还要在外兼职赚生活费。老大一直对亲戚们抱有成见,老二却觉得矛盾的根源在于穷,是穷让亲人不亲,穷在人心里扎了根儿。
⑥兄弟俩大学毕业后,双双考上公务员,进入政府工作。亲戚们因不重视教育,孩子长大后大都在外打工。他们眼红了,主动跟兄弟俩攀亲戚。那天,老大在外忙碌,大姨提着两只老母鸡上门了。妻子给他打电话说,有个女人上门了,说是他大姨。他脸色突变,随即给父母打电话说,以后不要让他们到我家来,小时候没人管我,现在倒来跟我攀亲戚了!
⑦去年,大姨父不在了,舅舅全家人都没来。听说,大姨的几个儿女提着礼品上门,求舅舅去参加葬礼,被拒绝了。这事儿给老二敲响了警钟。前一段,父亲住院,父母的姊妹们倒是来了,还亲手将做完手术的父亲抬入病房。但是,他的侄子、外甥一个都没来。母亲叨咕,你爸是他们的亲姑夫、亲姨父、亲舅舅,他们都不来!没有一点儿人情味!老二突然说,这么多年,我们也没去看过他们的父母啊!母亲不吭声了。
⑧老大心里过不去这道坎,对亲戚们置之不理。今年去看望姨舅是老二提出的,老大开始很抗拒。老二说,小时候,咱们受尽了亲戚们的白眼,我知道你心里难受。我刚出满月时,咱妈抱着我还到小姨家住了一个月。亲戚之间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多大点儿事儿啊,至于搞到那么大仇恨吗?春节期间,咱们一起到姨舅家看看。老大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⑨画面转到巷口,大姨热泪盈眶,抚摸着小孩儿们的脸,亲热得不得了。她指着三个小孩问,这是你的娃?那是他的娃?走进屋后,表哥表嫂把装满零食的果盘端到桌上,又忙着端茶倒水。犬姨坐中间,兄弟俩围着她,嘘寒问暖。大姨拿出三百元钱,执意要给每个孩子一百元红包。兄弟俩不要,说,你给钱,我们就走。说着起身就走。大姨拉住他们的衣角,说,不给了,我不给了,你们不要走,坐下,再坐坐。这么多年都没见了。说着,泪水又涌出眼眶。
⑩小妗子在城里的医院住院了,他俩一起去看望。舅舅的热情就像一把火,老二啊,村霸强占我宅基地的事还是你出面解决的。你的这份情,我记着呢。老二说,舅,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我们每年都来看你。老二,你就一个孩子?你再要个娃,我给你带!说着,大家都笑了。
回去时,老二给老大说,后天中午,我请你们全家到金枝饭店吃饭。老大说,找个实惠的吧,那家饭店太贵了。老二说,我不嫌贵!我娃就只有你一个亲大伯!他俩之前因家庭琐事,也有过嫌隙。说着,老大也动了情,眼圈都红了。
(选自《2024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补叙,交代了兄弟俩多年没到姨舅家拜年的原因,为解决矛盾做铺垫。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中的“亲”字反复出现,突出了母亲对亲情的重视和渴望。
C.选文第⑨段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突出了大姨一家的热情和感动。
D.选文结尾处叙述兄弟俩有过嫌隙,陡起波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加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11.结合语境,理解选文第⑥段和第 段中加点词语“红”的意思。
①他们眼红了。 ②眼圈都红了。
12.联系上下文,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⑨段的画线句。
不给了,我不给了,你们不要走,坐下,再坐坐。这么多年都没见了。
13.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小说题目“和”的理解。
诗歌鉴赏(4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①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②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③。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④折太多。
【注释】①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刘禹锡在同宗同辈兄弟姊妹之中排行第二十八,所以称他为刘二十八。②国手;指国内最优秀的人才。③蹉跎: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④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连州刺史,直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
白居易在赠诗中写到“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而刘禹锡的回赠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想境界却要比白居易诗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居数月,作岁寒堂者,故便厅之废为庖①者也,因其墙壁而垩墁②之,因其栋宇而端治③之,因其松竹而封植之,为之名,以宠嘉之。县故无射堂,和④乃益其东偏作求己亭,以交宾客,接贤者,修弓矢射箭之礼,而从之游者皆欢然忘归,浸寻达于淮泗之间,长老闻者咸悦,和于是欲记。吾曰:“今和岁寒堂能使吏民信之,作求己亭能使宾客乐之,是亦足称矣。”
(节选自刘敞《公是集》,有改动)
【注释】①庖:厨房。②垩墁(è màn):用白土涂饰。③端治:重新修整。④和:指刘敞的弟弟刘和。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中的“已而”与“已而之细柳军”中的“已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
B.“树林阴翳”中的“翳”是“遮盖、遮掩”的意思,与成语“浮云翳日”中的“翳”意思相同。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而从之游者皆欢然忘归”与《小石潭记》中“隶而从者”中的“从”都有“跟从、随同”的意思。
D.“乐”有“快乐、欢乐,安乐,乐于、安于,感到快乐”等义项,“醉能同其乐”“作求己亭能使宾客乐之”中的“乐”都是“快乐、欢乐”的意思。
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①派遣,支使 ②运用,使用 ③让,叫 ④出使 ⑤使者 ⑥使命 足:①脚 ②充实,足够 ③使满足 ④完成 ⑤值得
17.【甲】文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18.【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欧阳修和刘敞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名著阅读(8分)
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讲到《自由平等的追求》时,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英国女作家的代表作《简·爱》。简·爱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又是一个敢于追求和的女性。这样一位女性,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3分)
20.班级举行“‘典’亮青春·《经典常谈》”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你发现《经典常谈》对下面两本典籍都有精彩的阐述。如果请你向同学们介绍其中的一本书,你会选哪一本?请说说理由。(5分)
A.《诗经》 B.《战国策》
三、作文(50)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惜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shùn 慨2.①B ②A ③B 3.C
【答案】4.D 5.示例:①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怎样的计划?(或“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进展如何?)②中国空间站建成以来完成了那些任务?
6.【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7.A 8.C 9.对于传统,我们应该用“悲欣交集”的态度来对待。在社会稳定时期,要着眼未来对传统进行自觉反思;在社会转型期更要如此。对于具有保护作用、融入人们智慧和经验的传统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并传承;对于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压抑束缚人们、与社会时代需求背道而驰、没有现实意义的传统不分,我们要勇敢地做出改革和调整。
【答案】10.B 11.①“红”是比喻义,意思是羡慕、嫉妒,生动地表现了亲戚们对兄弟俩工作和身份非常羡慕,想主动去亲近的心理。②“红”是本义,指眼睛因充血变红,生动地写出了老大被老二的言行所感动想流泪的样子。12.示例一:运用反复修辞手法(或运用语言描写),如“不给了”和“我不给了”“坐下”“再坐坐”等,突出强调了大姨相留下兄弟俩的急切心情,以及感动、热情和不舍的复杂情感。示例二:运用短句的句式,如“不给了”和“我不给了”“坐下”“再坐坐”等,突出强调了大姨相留下兄弟俩的急切心情,以及感动、热情和不舍的复杂情感。13.示例:文中兄弟俩到亲戚家拜年的善良举动,消融了冷漠,化解了矛盾,引起亲戚们的情感共鸣和热情回馈。题目“和”含有“和解、和睦、祥和、和谐”意思。我也要像文中的老二一样,理性思考,主动作为,遇到矛盾时多从自身找原因,创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14.【答案】白诗的颈联流露出的是对刘禹锡长久以来寂寞处境以及仕途不顺的感慨和同情,情绪相对比较低沉和消极。刘诗的颈联以沉舟、病树自喻,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更表现出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体现出一种坚韧和豪迈的气概。
【答案】15.D 16.现在的岁寒堂能够让官吏百姓信服,修建的求己亭能够使宾客感到高兴,这也是值得称道的了。17.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18.甲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酣畅宴饮、醉情山水的悠闲自在的情怀。乙文表现了刘敞与弟弟刘和愿广交贤士,与贤者名人同游、与宾客尽欢的情怀。
【参考译文】
【甲】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散乱一地,是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过了几个月,(刘和)建造岁寒堂,是原来由厅废弃后改成的厨房,顺着原有的墙壁用白土涂饰,顺着原有的房屋重新修整,顺着原有的松树竹子培土栽植,给它取名,用来表示对它的恩宠嘉奖。县里原本没有射堂,刘和就在它东边扩建,建造求己亭,用来接待宾客,结交贤能的人,修习射箭的礼仪,跟他来游玩的人都高兴得忘了回去,(这件事)渐渐传播到淮水、泗水一带,听说的年高有德者都很高兴,刘和在这时想要找人记述(这件事)。我说:“如今刘和建造岁寒堂能让官吏百姓信任他,建造求己亭能让宾客感到快乐,这也足够值得称道了。”
19.【答案】夏洛蒂·勃朗特自由、平等独立人格
20.【答案】示例一:选A.《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作,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示例二:选B.《战国策》。《经典常谈》中介绍了《战国策》的发展由来与艺术特色。经过阅读,我们知道《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因此深入阅读《战国策》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诸国策士的谋略,从中学习知识,还可以欣赏其绝妙的文辞。
21.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