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 清 明 )清明节的由来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清明节是寒食节的后一天,二者风俗习惯大致相同,之前清明只是一种节气,后来才改为节日,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称为清明节。谈话解题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主要作品:《山行》《赤壁》等。了解作者自由朗读古诗,读准生字,读好节奏。“借问”轻声读遥指”重读,“杏花村”读的要清晰。初读古诗学认字本诗中的会认字你都会读了吗?魂hún冤魂鬼魂加一加:云+鬼=魂酒jiǔ会意字。用水和粮食酿造的酒精饮品。牧mù牧童放牧读明诗意1.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2.最能体现当时行人心情的词是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走进文本诗歌解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离开身体了一样。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诗歌解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 问:请问。遥 指:指向远方。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路上行人欲断魂含义:路上旅行的人个个失魂落魄。为什么行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因为清明是人们祭奠祖先的日子,当人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会非常伤心,所以才会有这样失魂落魄、伤心欲绝的表现。请几位同学上台扮演“欲断魂”的行人,其余同学利用手部动作表演“雨纷纷”,一起穿越到千年前,体会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情景表演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诗人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懂诗意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欲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说一说:《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清明》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路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苦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子转化为要继续前行的振奋心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懂诗意猜一猜:行人中有哪些人?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凄迷哀伤游子扫 墓祭祖想象诗句的意境,朗读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相传,宋代大文豪苏轼标点稍变,竟成一首绝妙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请同学们试着改一改吧。趣味作业课外拓展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三言诗:“清明雨,断魂人,寻酒家,杏花村。”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杏花村。”五言诗:“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纪晓岚)六言诗:“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写作请同学们以“清明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 1.认真写作,有真情实感2.尽可能有新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